书城科普古城失落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31772600000052

第52章 万古绝响:失落的古文明(4)

印加人的创造才能还集中表现在纺织技艺上,他们的某些织物至今仍没有人可与之相媲美。与此前相比,印加帝国时期织出的布更加精细。如1000年前留下来的一幅地毡,每英寸含纱线达500根,而欧洲中世纪的地毡每英寸只有100根。在今天秘鲁南部沿海皮斯科附近出土的木乃伊套服,被称作是“世界纺织品奇迹之一”。

印加人纺织物分毛织品和棉织品两大类,其织物品种之多,足以使现代的观赏者惊叹不已,陶醉其中。在印加人的织品中,既有简单结实的单层布,也有精致美观的双层布和多层布。布面上的花边色彩多样和谐,主要颜色有红、黄、橙黄、深褐、蓝、紫红、绿、白和黑色,每种基本颜色又有深浅不同的区别。这样,印加人可以染出190种色调不同的线。

纺织技术的发展刺激了装饰画的发展。印加人喜欢在衣服、毛毡、布匹等织物上面绘制装饰画,题材主要取之于自然界,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有人类的活动和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呈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几何图像也很讲究对称性。在这些装饰图案中,印加人还夹杂使用金光闪闪的金线和色彩鲜艳的羽毛,这使印加纺织品更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印加时期有原始的竖式织布工具和横式织布工具,这两种工具都有两根平行的横档。用这种工具织布时,上面一横档固定在树干上,下面一根用一条长带子系在织工的腰带上,织工坐着或跪着工作。

同纺织业相比,印加帝国时期的制陶业进步不大,但也有一定的发展。陶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引人注目的磨光技术,雅致的装饰、优美的几何图案和绮丽的色彩都令人赞叹不已。陶器的几何图案精美小巧,具有平衡和对称的特征。与纺织品一样,陶器上饰有菱形,还经常绘有印加国家的自然景色、历史情况以及花鸟等画面。这些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表现了印加人的审美意识。

印加陶器制品以瓦罐和钵头最为闻名。瓦罐大小不一,它的外形是肚大而圆,上部有两个竖提手,罐口边成喇叭口形,有的还有两个较小的提手。有些瓦罐特别富于表现力,形似人体,在器皿的颈部雕出眼睛、嘴巴和鼻子。在这种瓦罐艺术品的正面,罐体与上部的衔接处雕出一个动物的小头,它不仅作为装饰,而且可以用来穿绳,把器皿背在背上。圆锥形的底部便于装水,也便于保持平衡,避免用力时倒翻,大瓦罐是一种很实用的器皿。

印加人的建筑用料主要是玄武石、中长石、闪绿石,有些石料重达几十吨至百吨。石块经过加工,方方正正,有的石块因形就势,位居其所。各种石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石块和石块的接合处,非常严实,甚至连最薄的刀片也插不进去。有的专家据此推测,印加人已经会应用模型或以建筑平面图进行工作。印加人建筑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制工具和少量金属工具,石块和石块之间不用任何粘合物,而又结合得那么坚实,天衣无缝,真是天下一绝。

印加人的建筑主要是宗教建筑、军事建筑和世俗建筑,它们结构简单,朴实无华。

印加建筑的风格有三大特点:

首先是人工建筑和大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世俗建筑由于空间、时间不同,有不同的风格,但却着重同自然协调,沿海地区以砖坯结构为主,山区以石料结构为主,森林地区以木质结构为主。大型的军事建筑也注意建筑结构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印加人常把人工凿成的建筑石料移植在巨大的天然岩石上,使得建筑物与地形浑然一体。印加人更喜欢用石块建成水渠,使断断续续的泉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间有小瀑布和水池的小溪。

其次,是注意建筑的民俗性。首都库斯科城是印加建筑的象征,主要体现了首都的中心地位和地方民俗多样性的结合。

库斯科城位于海拔3400百米的库斯科盆地,由12个区组成。

城内有王宫、官邸和中心广场。各地酋长在库斯科建造房屋,以备朝见君主时住宿。他们中间来自北方部落的,就住在城北,来自南方的就住城南,来自东方的就住城东,来自西方的就住城西。而每个酋长的房子又由他们子民的房子围绕着。若是有人走遍库斯科的街区,就如同游览了整个帝国。因为不同的街道代表了不同地域的习俗,所以可以说库斯科是印加帝国的缩影。正如西班牙的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库斯科是世界的“肚脐”(或中心)。

再次,是建筑的高大、巍峨与壮观。

印加的主要建筑,除了我们后边要提到的太阳神庙外,还有萨克萨瓦曼城堡,它特点鲜明,别具一格。

萨克萨瓦曼在印第安克丘亚语里就是“山鹰”之意,或者说是“帝国猎鹰”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是“太阳之家”的意思、萨克萨瓦曼城堡是建筑在海拔3700百米的山峰之巅,可以俯瞰库斯科城的巨大防御体系。它既是保卫库斯科的要塞,又是作为防御工事的城堡,更是库斯科城被围困时供所有居民的安身之地。据传说,这座古堡是印加王帕查库蒂设计的,约在15世纪70年代,卡帕克·尤潘基时期动工兴建。人们推测,印加各地人民轮流出入,每班2万人,工作一个月,这样竟持续了50年以上,直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还没有完全峻工。我们可以完全有理由认为,萨克萨瓦曼堡是美洲印第安人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萨克萨瓦曼堡建筑群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从上到下,有三层围墙,每道城墙都高18米,依山势而建,蜿蜒曲折,气势宏伟,最外一道城墙长540米以上。这些城墙是用巨石砌成,其中有一块巨石,高8米,厚3.6米,体积为121立方米,重达200吨。城堡的层层台阶由许多独块石板铺成,长达800米。古堡的最高区域是由三座塔楼围起来的一个整齐的三角形。圆柱体主塔基层呈辐射状,主塔内有一个温泉,供印加王享用。其它两个正方形塔楼是驻军的地方。三座塔楼由石头砌成的地下通道相通。这座古城堡以其结构复杂,新颖宏伟,坚固无比而著称,充分显示了古代印第安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也显示了印加帝国的强大和威严。

萨克萨瓦曼堡也是印加人哲学思想的体现。据专家们研究,印加人相信三重世界的哲学,上层是神所住的地方,下层是水和火,中层是人。这三重世界是由彩虹和闪电连接而成的。所以,印加人把城墙修成闪电形,就是取贯通三重世界之意。这不禁使我们想起许多民族古代都有天堂、地狱、人间之说,可见,历史上各国人民虽然各居一方,信息隔绝,但其思维方式却十分相似。

印加人在医药治疗方面,特别是外科手术和用草药治病上也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就。印加帝国民间广泛流传着妖术和巫术,它是同宗教密切相连的东西,里面却含有某些医学成分。

巫医们推测,疾病是由惊吓或灵魂附身、本人罪孽或使人中妖术而引起的。他们推断出病因后,就用魔术驱妖,并用草药治疗疾病。据《印加医学》一书统计,为印加人熟知的草药名多达600种之多。印加人最常用的药材是奎宁、吐根、香膏、番木鳖和可可。研究医药吏的专家们还指出,是印加人民首先发现了金鸡纳霜、古柯碱、颠茄、洋地黄等药品,它们丰富了人类的医学宝库。

印加人的穿颅术充分显示了他们在当时世界外科医术上的领先地位。他们经常对头盖骨施行穿颅术,以取出头部挫伤而造成的骨头碎片,或治疗患有精神病的病人。印加医生使用的手术工具是呈“T”形的铜刀和十分锋利的石头工具。外科手术也使用两种麻醉药对病人进行麻醉。一种是含有大量酒精的饮料;另一种是从一种名叫“古柯”的灌木叶子里提取作麻醉田的古柯硷,这是他们最常用的麻醉药。印加医生已懂得使用绷带和纱布。

印加人在天文学和历法方面独树一帜。印加历法是印加人长期观察天体和行星运行的结果,同时,它同农业的发展也密切相关。印加人根据对许多行星的观察演算出一种太阳历法,还根据对太阳位置的观测确定出农业周期。为了观察天体,他们在首都库斯科东西两侧建造了四座观测塔,在库斯科的中心广场上建筑了一个天文观测台。人们从太阳影子的倾斜角度和长度的变化,便能测知日辰。印加人还确定出冬至和春分的时间。

印加人有太阳历和太阴历两种历法观念。根据太阳历,一年分为365天零6小时。根据太阴历,一年分为354天。印加历法都规定一年有12个月,一年的开端和结束都以12月的冬至日为标准。这一天正好是雨季的到来之日。印加人民还把日月和星辰都视为神灵,他们历法中的每个月都有专门的名称,分别表示相应的宗教仪式和活动。12个月的名称是:

一 月 乌丘克·波科伊

二 月 哈通·波科伊

三 月 保卡·瓦拉伊

四 月 艾里·瓦伊

五 月 艾穆拉伊

六 月 因蒂—拉伊米

七 月 安塔—西图阿

八 月 卡帕克—西图阿

九 月 乌玛·拉伊米

十 月 科亚·拉伊米

十一月 阿亚·马克

十二月 卡帕克·拉伊米

印加人发明了度量衡。测量长度的单位以人体的四肢为基础。最长的长度单位是手臂的长度,其次是相当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这样宽的长度,测量土地用的单位是图普,每图普约4000平方米。不同的地区,图普的长度不一。粮食以斗计算,每斗合27公升,重量以3.11克为单位。人们在印加古墓墓葬中还发现用骨头和木头以及用银制造的天平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