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破译文化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31773400000022

第22章 抒不尽的神秘文化(4)

1908年4月1日,科兹洛夫一行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艰唯地行进着,经过长途跋涉,他们进入了内蒙的阿拉善沙漠。这里气候恶劣多变,白天一会儿沙尘滚滚,一会儿热浪逼人,而到了夜晚,却寒风刺骨。历尽艰辛的考察队员们早巳精疲力竭,就在此时,在额济纳河一条干涸的支流附近,一座神秘的古城废墟出现在他们面前。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

这座古城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黑城,蒙语称为“哈拉浩特”,位于现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根据文献记载,黑城建于西夏时期。从这时一直到元末,黑城不仅是重要的政治、军事重镇,而且是佛教徒云集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沉入海底的阿特兰提斯文明。

由于科兹洛夫一行的主要目的不是考察、发掘哈拉洁特,因此他们未作过多停留,将文物邮往彼得堡后,即迅速向南进发。而俄国皇家地理学会在收到这批文物后,觉得该地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遂通知他们立即返回黑城。1909年5月,科兹洛夫一行又回到哈拉浩特,继续进行发掘。这次,他们发现了大量装饰品、壁画、波斯文名著《七个贤者》以及阿拉伯文、藏文、蒙文、汉文手稿残卷。此外,还发现了约300幅画在细丝布、纸和亚麻布上的佛像,以及能反映不同文明程度的金属铸像、木雕泥塑、画板、塔的模型和质量极好、织工技术先进的葛布兰式花毡。这一切令探险家们赞不绝口,叹为观止!

这些出土文物由于在极端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保存得极其完整,因而具有很高的价值。

继科兹洛夫之后,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又来到哈拉浩特进行考古发掘。他带走了不少藏文和西夏文的佛教写本和刊本典籍,以及许多珍贵的塑像壁画等。

哈拉浩特缘何毁灭?据传说,哈拉浩特的最后一个统治者是巴图尔黑将军,他依靠强大的军队,立志争夺中原。当时的中央政府(可能是宋朝)派大批军队征讨他,巴图尔黑将军战败,被围困于哈拉浩特,并被断绝了水源。受困者只好在城堡的西北角掘井,但未能发现水源。于是,巴图尔黑将军便令部下将自己的财宝埋藏在事先挖好的深井中,随后杀死自己的两个妻子以及儿女,同敌军展开最后的搏斗;结果全军覆没,城市被洗劫一空。据说,巴图尔黑将军埋藏的财宝可以装满80辆大车,但迄今为止,这些财宝一直未被发现。

关于黑城毁灭的另一种解释是:元末明初,由于河流改道,沙漠化趋势日益严重,加之战乱不断,这里的自然条件严重恶化。于是,人们逐渐迁往它处,黑城随着人类的废弃而逐渐埋人黄沙中。那么黑城居民的后人现在在何方呢?

古代罗马城之谜

自5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罗马城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兴趣,进行了深入探讨,但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问题是由《汉书·陈汤传》引起的。《汉书·陈汤传》中记载,在公元前36年的秋天,由西域都护甘延寿,相副校尉陈汤率领的4万汉朝军队,分兵两路,在康居与匈奴郅支单于率领的军队短兵相接。书中写道:“望见单于城上立五彩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这“这就是著名的巴格达陶罐。

鱼鳞阵”三个字,引起了史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因为在我国的历史典籍中,关于“鱼鳞阵”的记载只此一处。学者们分析,要想把军队排列成“鱼鳞阵”,需要高度的组织训练并有相应的阵列条规来指导。这对于任何游牧部落或其他未开化的民族来说,都是难以做到的。尤其像匈奴这样的游牧部落,打仗只是靠勇敢的精神,从未经过什么严格训练。而这支训练有素、阵列周密的部队到底是哪里来的呢?有人分析它很可能是一支罗马军队。

1955年,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德伯斯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中国人在康居城见到的士兵列于城门两侧的阵列,是典型的罗马阵列龟甲形攻城阵,这种阵列世界其他军队中都不曾有过。士兵使用的是长方形盾牌,盾牌的正面呈现圆凸状,手持盾牌的士兵并肩站在一起,这种景象若用一个典型的中国平面绘画者的眼光来看,跟鱼鳞很相似。后来他又以《古代中国的一座罗马古城》为题,撰文写道,当年甘延寿、陈汤在这次战争中斩郅支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凡1500人,生擒145人,降虏千余人,并把这些人分配给了周围参战的15个小国。他说,生擒的145人就是布阵的“百余人”,他们见到邦支人兵败后,就停止了抵抗。他们被安置在一个特设的边境城镇中。这座中国境内的罗马城,直到公元746年之前一直存在着。

在墨西哥“碑文神殿”的王墓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棺,上雕刻着一个操作火箭的宇宙飞行员。

这支罗马军队是怎么来到东方的呢?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戴维·哈瑞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他得出了与德伯斯相近的结论。据他掌握的材料,在公元前四年,罗马的庞培因战功受到了元老院的奖励。可当他回到罗马时,发现自己在政治上已没有了地位,虽在表面上看他与恺撒和克拉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实际权力则掌握在后两人手中。公元前55年出任叙利亚总督的克拉苏,因缺乏为罗马人所敬重的军事上的建树,不顾手下人的反对,急不可耐地发动了对帕提亚的战争。公元前54年,他率领4万多人的大军,入侵帕提亚,双方在卡雷展开了激战。战斗开始后罗马人就处于劣势。帕提亚人以优势兵力,包围了罗马人,箭发如雨,罗马人为了抵御利箭的进攻,只好组成方阵,把盾牌立在周围。这是典型的罗马战术队形,即迭锁盾龟甲形攻城阵。而帕提亚人却有办法破坏他们这种阵法,他们从盾牌的上方或下方射入利箭,造成了罗马人的大量伤亡。在这场战斗中,克拉苏死在了战场上,有1万多人丧生,l万多人被俘,有近四分之一的人逃到叙利亚。剩下的一小部分,由克拉苏的儿子率领,经过10多年的辗转迁移,最后成为北匈奴的附庸。公元前36年,汉军与匈奴一战之后,他们便在中国境内消失了。这就是这支罗马军队的来历。

但对上述说法也有不同的意见。1962年,华裔历史学家******在他的英文著作《汉代中外经济交通》中,对上述说法进行了驳斥。他认为,根据汉朝制度,设县至少要有几千人口,只有145名罗马军人是不可能设县的。而台湾秦汉史研究专家邢义田对上述两种意见不置可否,认为谁是谁非一时还很难确定。

这是1937早在伊拉克出土的一个金光灿烂的小金人饰物,这说明远古的人类早已拥有了电镀知识和技术。

戴维·哈瑞斯对此仍不死心,他于1989年底再次来华,寻找关于这一问题的材料。他与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的关意权和在兰州大学任教的前苏联专家弗·维·瓦谢尼金合作,在一份公元前9年的地图的帮助下,确认了“罗马城”位于兰州西北约300千米的永昌镇附近,并准确地找到了这处废墟。但他找到的到底是不是罗马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欧帕兹之谜

所谓欧帕兹(OOPARTS),就是OutofplaceArtifacts的简称,意为在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出土的手工制品。

1844年6月22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一则消息,在苏格兰西南部托依多河附近,一位从事手切石工作的工人,从石头中发现了一制作精良的金属线。一些地质专家认为,这块含有金属线的石头,其形成时间已超过了6000万年。那么,这段金属线又是谁制造的呢?

在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的一个村庄中,一位居民有一块如拳头般大小,里面含有金子的石英石。在感恩节那天,他拿出来给朋友看,结果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石英石裂开后,在中央附近发现有一根已经腐蚀了的钉子,呈笔直状,长约2英寸。据考证,这块石英石至少有100万年以上的历史。

在玛雅文化的废址中,科学家发现这片镀金门楣上,雕刻着许多类似飞机和潜艇的图案,有谁能够想到这是几十年前的作品呢?

这些从玛雅废墟中出土的用黄金打造的小“飞机”,从样式上看都是“喷气式”,迄今还没有发现“螺旋桨式飞机”。图案发现处。在玛雅文化的废址中,科学家发现这片镀金门楣上,雕刻着许多类似飞机和潜艇的图案,有谁能够想到这是几千年前的作品呢?这是在巴格达附近出土的一面透镜。据检测,它有3000多年的历史。1852年6月5日,美国一家科学杂志报道说:“数天前,位于美国东北部某州的一礼拜堂南边数百米处,正进行着爆破岩石的工作。此工作是将巨大的岩石炸开,变成数吨的岩石碎片……爆破后在碎石中,发现了被损坏了的两个金属容器。这两个容器高11.5英寸,底部宽16.5英寸,头部6.4英寸。容器本身的颜色与金属中的锌相似。容器侧面有6朵花的图案,是用纯银镶上去的。底部周围也有用银做成的雕饰。从这些可以看出,制作此容器需要相当高的技巧,可它却是从地下约4.6米深的坚硬花岗岩中被炸出来的,简直不可思议……”

在日本青森县出土的一尊土偶,壮举戴着一副“遮光镜”穿着“宇航服”,完全是一副宇航员的模样。

古希腊人制作了许多以孔雀、马、象、天鹅等动物的头部为装饰的飞天战车模型,希望有朝一日能驾驶这种像船一样的飞行器飞上天空。这种模型对后世飞机的出现,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在已发现的欧帕兹中,最有名的就是萨尔兹堡立方体。据说此物是于1885年在奥地利中北部的欧巴耶思塔州发现的。此立方体高约67厘米,长、宽约为47厘米,重约785千克。对此物体提出报告的哥尔特博士认为,包着此物体的煤,是属于7000万年前的褐炭。当此物被送到奥格斯铁姆博物馆收藏时,经过化学分析证实其成分的确是铁。有人认为,这是一块天然铁;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块铁陨石。究竟是什么,现在也无定论。对此事件,英国科学杂志《奈查》和法国科学杂志《拉斯林》都有祥细的报道。

这就是著名的巴格达陶罐。在墨西哥“碑文神殿”的王墓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棺。在石棺盖上刻有谜样的浮雕,虽被人类考古学家解释为象征复活的仪式和生命树,但宇宙考古学家却认为,这是一个操作火箭的宇宙飞行员浮雕。那么葬在石棺中的是何许人呢?这是1937年在伊拉克出土的一个金光灿烂的小金人饰物,这说明远古的人类早已拥有了电镀知识和技术。在日本青森县出土的一尊土偶,头戴着一副“遮光镜”,穿着“宇航服”,完全是一副宇航员的模样。印度新德为装饰的飞天战车模型,希望有朝一日飞上天空。

里郊外一座寺院中,竖立着一根名叫“阿育王柱”的铁柱,它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可是柱身却光滑无比,完全没有生锈。科学家说这根铁柱是用高纯度的铁打制的,其中含有大量的碳质,所以十分耐锈。这般高超的冶炼技术,完全可以和现代化的冶炼技术比肩。从埃及古墓中挖掘出来的木制“滑翔机”模型,具有平行的两翼及重直的尾翼,非常符合航空力学的原理。德国的考古学家威廉·凯尼西,在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的地下室中发现了一个属于帕契亚人时代(纪元前650~前250年)的陶罐。乍看之下,它只是一个普通的陶罐,但开封之后发现内部有一个长12.5厘米、直径3.8厘米的铜罐,而且铜罐的尾部是用铅锡合金焊成的,里面还有已腐蚀的铁棍。当科学家得知此罐的构造后大吃一惊,因为此构造同伏特发明的电池完全一样。不久,又在巴格达及格布特附近出上了十几个这样的陶罐。美国电气工程师格雷,决定按照陶罐的详细构造重新制造出“古代电池”,当然他并不知道古人是用什么来做电解液的。他决定用硫酸铜进行试验,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古代电池”竟可发出电压为1.5伏的电。可是在2000多年以前,帕契亚人制造电池做什么用呢?

如今,发现歇帕兹的情况仍然层出不穷,对此我们该作何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