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庙里可以看到发掘出来的一层层堆积着的石碑和盛放着祭神儿童尸骨的容器。1970年末,对迦太基的挖掘工作提供了这些掩埋物最早的详细数据。发掘出来的瓮内,包括了人与动物的骨灰。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发掘结果并未显示随时间发展,祭祀中以动物祭品逐步取代活人祭品的迹象。早期的埋藏物中,动物牺牲占了约三分之一,但到了公元前4世纪,却减少至十分之一左右。换言之,此时90%的祭祀残骸属于人类骨灰。更进一步的区别显示,早期的埋藏遗骨多为流产或新生婴儿。
上述变化的原因为何,为什么需要越来越多的活人祭祀?由于缺乏明确的文字记载,人们很难回答这些问题。
杰姆的古罗马竞技场
初识竞技场
杰姆,位于******东部,古称“塞斯特鲁斯”,是罗马帝国阿非利加行省的一部分。公元3世纪,它依靠橄榄树种植业而迅速发展,成为北非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杰姆在鼎盛时期有人口三万,并建有广场、马戏场、竞技场、花园、富人的住宅。杰姆的古罗马竞技场是北非最大的竞技场遗址。这个建于3世纪的巨大的圆形竞技场能够容纳3.5万名观众,其建筑结构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庄严和庞大,是古罗马帝国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辉煌建筑。
不少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楼拜等都曾专程来此观光,并将它描述为“世间美妙绝伦的斗兽场”,“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
见证历史的竞技场
杰姆的这座竞技场被公认为北非最具吸引力的罗马时代建筑,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位列第四。椭圆外形和巨大规模(长150米,宽124米,周长457米)都使这座非凡的建筑物体现出罗马建筑师和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也成为了罗马帝国一段历史的见证。235年到268年间,罗马帝国由一连串的残暴军事独裁者统治。最早的一个是马克西米努斯皇帝,他的铁腕政策在罗马帝国的北非行省激起了一场暴动。
在蒂斯杜斯(今天的杰姆),当地人因为橄榄油的跌价而穷困潦倒,罗马皇帝的沉重赋税激起了人们心中的怒火,人们终于揭竿而起。在巨大的竞技场上举行的起义仪式上,反抗者推举年老的北非总督戈尔迪安一世为新的罗马皇帝。当时戈尔迪安因热心赞助体育活动,获得广泛支持,他是建筑杰姆竞技场的最热衷的支持者。然而,戈尔迪安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接受了皇帝头衔。他的野心招来了一场灾难。忠于马克西米努斯的军队很快在战场上击败了戈尔迪安的部队,将杰姆洗劫一空,还杀死了戈尔迪安的儿子。不久戈尔迪安在迦太基自己的别墅自杀。不管结局怎样悲惨,戈尔迪安曾热心修建了竞技场,又在此登基称帝成为一代名人。6世纪,当杰姆被奥斯曼的哈里发的军队包围时,竞技场曾是柏柏尔人重要据点之一。奥列斯王后卡赫娜躲藏在竞技场高围墙后面才幸免于难。7世纪左右,北非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这座罗马竞技场也就顺势成为柏柏尔人举行节庆的场所。在17世纪前,竞技场基本上是完整无损的,没有丝毫瑕疵影响到它的庄严雄伟。17世纪初,竞技场的一部分墙体不见了,这是人为破坏造成的。
1726年,奥斯曼帝国皇帝为镇压抗拒捐税的义民,下令向场内群众开炮,致使竞技场被破坏,残存部分仅有原来五分之三左右。竞技场的围墙也被炮火轰出一个大洞。后来,城市虽然衰落了,竞技场却保留下来。在以后的岁月里,竞技场的一些巨石被拆下运去修建别的建筑,19世纪时部分墙体又遭破坏,但总的看来竞技场保存的还算不错。
细说竞技场
杰姆竞技场的规模相当惊人,在建筑它的时候,杰姆城的建筑技术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除了恢弘的罗马圆形竞技场,杰姆满眼都被黄沙湮没着,寂静而又没有更多引人之处。不过竞技场很大,几乎和罗马城竞技场一般,外形也相当漂亮。当年这座圆形竞技场曾是市民娱乐的场所,场内表演的节目多是以****间致命搏斗的残忍比赛为主。曾有一位来自东方的德莱玛科隐修士进场恳求人们放弃这种残忍的比赛,却被观众活活地以乱石砸死,在404年,雷诺瑞亚斯皇帝宣布禁止这种残酷的表演。
参观这座竞技场内部时,可以看到竞技场底部有一条凹形坑道,此坑道自从被挖掘之后,迄今尚未找到尽头。这座椭圆形竞技场,长轴148米,短轴122米,是用1米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的大石块建造。共三层拱廊,每一层有60个拱孔,总高36米。四周看台宽大,下有18圈坐台,上有四层包厢可容纳观众约3.5万人。国王的专设包厢在南边,南门也为王室专用,一般观众只能从北门进出。位于中间的竞技场地长65米,宽39米,周围竖立三米高的安全石墙,与观众台隔开。场地东侧地下五米深处,有两排洞屋,一边关押战俘,一边关狮子、老虎、豹子等猛兽。有两个洞口直通场地,一个铺着石阶,另一个就是直洞口。格斗时,人沿着石阶走上来,兽则放在跳板上通过直洞弹到地面上。有时是兽与人斗,有时是兽与兽斗,有时是人与人斗。
******独立之后,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对竞技场进行了修复和加固。围墙、拱门、阶梯、台阶、立柱、外观等都得到了修缮,周围的积土得到了清除。修茸后的竞技场完好如初,重新焕发了当年的英姿,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竞相游览的好去处。
凯鲁万古城
凯鲁万是******的历史名城。位于中部偏东,阿特拉斯山脉东南坡的冲积平原上,北距首都******市155千米,现为******第四大城。凯鲁万是阿拉伯人在公元670年战胜拜占庭后建立的一座城池,是马格里布第一座完全阿拉伯化的城市。在历史上,凯鲁万是继迦太基城后的又一名城,在同阿拨斯王朝的哈里发关系密切的阿格拉比德王朝的统治下,凯鲁万作为伊夫里吉亚地区的首府城市达到了繁荣时期。10世纪初,******教的什叶派统治了伊夫里吉亚。他们是阿拨斯王朝的哈里发的敌人。公元989年,阿格拉比德王朝被******教什叶派组成的法蒂玛王朝取代。新王朝最初定都马赫迪耶,以后迁至凯鲁万。在当地灌输基督教文化失败后,法蒂玛王朝于公元972年移师埃及。11世纪上半叶,基督教在凯鲁万的影响逐渐消失,******教文化最终确立。为了报复,法蒂玛王朝派希拉里安斯远征凯鲁万,将整个伊夫里吉亚地区夷为平地。凯鲁万城遭到洗劫。公元12世纪,******城重新成为首都,凯鲁万则是马格里布地区的第一圣城。******人认为,到凯鲁万朝觐七次即等于去麦加朝觐。
古城建筑
凯鲁万是******教纪元最初几个世纪的文化以及伊夫里吉亚文化的有力见证。凯鲁万的******传统建筑影响了这个城市的空间布局。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已成为无价的历史遗产。
凯鲁万的麦地那区周围筑有3000米长的石头城墙,其南门和北门由一条横跨城市,穿越众多露天市场的交通要道相连接。在占地0.54平方千米的麦地那区域内,这条干道的两边是由通衢和死巷组成的密集交错的道路网。
低矮的房屋形成了白灰涂墙的城市景观,这些房屋的外墙立面处理严谨,其历史可向上追溯300年。许多项塔露在一片平顶房屋之上。在一些可追溯到******教纪元开始时期,历史悠久的建筑古迹中有著名奥克巴清真寺和“三大门”清真寺。奥克巴清真寺是******教以及世界建筑杰作中最重要的古迹之一。它已成为马格里布地区一些清真寺建造的标准,其装饰色彩基调最具代表性。“三大门”清真寺是具有雕刻立面的最古老的******清真寺。
由于凯鲁万市内水源稀少,早在公元862年,人们就在城市附近修筑了许多蓄水池,大者直径达120余米,小者30余米,总容积约达6.28万立方米。
这些大大小小的人工池沼,构成了凯鲁万城独特的景色。
奥克巴清真寺
凯鲁万古城内寺庙星罗棋布,因此凯鲁万有“三百清真寺之城”的美誉。但最负盛名的是位于城东北隅的奥克巴清真寺,又称为“大清真寺”。
该寺建于672年,又经两次扩建,是一座富有阿拉伯风格的宏伟建筑。奥克巴清真寺建筑风格独特,设计布局精妙。环绕清真寺大院四周的连拱柱廊、排排石柱和巍峨的尖塔,营造出庄严、肃穆、圣洁的氛围。置身其中,备感造化之神秘,宇宙之无穷,个人之渺小。
它不仅是北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且是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
站在古城十几千米之外,就可遥见大清真寺高耸的塔尖,它已成为凯鲁万的特殊标志。该寺最初的设计、建筑者是奥克巴·本·纳菲。这位阿拉伯第三次远征军的统帅,既是一位骁勇善战、富于谋略的军事指挥官,又是一个富有治国方略的总督。他意识到要治理北非的民众,除了行政的统治外,还必须用宗教从精神上去控制和教化他们。
因此,他在创建凯鲁万城之初就决定建两个机构——清真寺和总督府。
凯鲁万也固拥有此寺而被阿拉伯世界誉为第四圣城。公元644~713年的“圣城”终于征服了******土地上的柏柏尔人,不仅将阿拉伯文化带到了******,而且通过******教神奇地同化了柏柏尔人;不但使柏柏尔人皈依了******,而且使这个种族从语言、文化到信仰、习俗完全融入了阿拉伯民族。这段历史是******历史上充满神奇和英雄传说的年代,它既使柏柏尔人感到自豪,又足以使阿拉伯人感到荣誉。这期间所建的奥克巴清真寺就是阿拉伯建筑、文化、艺术的经典代表作。
三门清真寺
凯鲁万的第二个重要圣地当属在古城麦地那区的“三门清真寺”,它是艺术鉴赏家阿格拉比德赠送给自己城市的礼物。最令人陶醉的景致是拥有三个门拱的房屋外墙,上面那柔和精美的带状雕饰花纹——以古阿拉伯语书法和植物花纹图案点缀的镶嵌熠熠生辉。“这是我在清真寺中所看到的最优雅别致、最多姿多彩、最风情万种的装饰物,也是阿拉伯装饰艺术中最完美的杰作。”这是大作家莫泊桑在参观了点缀着上釉陶瓷饰物的富丽堂皇的三门清真寺之后发出的感叹。
廷巴克图与杰内老城
漫话廷巴克图与杰内
廷巴克图位于马里中部,又叫“通布图”,坐落在尼日河北岸、撒哈拉沙漠南缘,始建于11世纪末。据说,廷巴克图是图阿雷格人建立的。图阿雷格人是游牧民族,每年来往于阿鲁万纳和尼日河沿岸之间。旱季他们南下来到这里的一口水井旁安营扎寨,雨季时北上。这口水井由一个叫布克图的老妇人看守,图阿雷格人将这里称作“廷——布克图”,意思是“布克图之地”。“廷巴克图”一词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的。
廷巴克图凭着良好的地理位置,迅速发展,一度成为索宁人和上苏丹人交换商品的中转站和非常繁荣的贸易中心。14世纪中叶起,又先后成为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主要都市。阿斯吉亚王朝时期(公元1493年~1591年),廷巴克图的发展达到顶峰,成为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之一,与开罗、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等城市齐名,是******学术中心之一。这里的建筑体现了******和阿拉伯文化的风格,最著名的建筑是大清真寺。16世纪末期,摩洛哥人入侵,城市开始衰落。
杰内古城建立于公元800年左右,毗邻撒哈拉和多雨的苏丹地区,位于游牧地区和固定居住区的切换点上。在古代,杰内是繁华的商业中心,以光辉灿烂的******文化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于******世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地区。现在它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
它建造在尼日尔河流域一个防御性的小岛上,从河边到有贸易往来的游牧人城镇廷巴克图有500千米。碧绿的巴尼河缓缓流过市区。市内沟渠纵横,小桥卧波,流水潺潺,各式建筑被掩映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芒果树、棕榈树、香蕉果丛中。鲜花繁茂、芳草如茵,向人们展现出一派热带水乡泽国的城市景象。
于13世纪建立的马里帝国吞并了一度曾以黄金出口贸易闻名于撒哈拉地区,后被入侵的穆拉比特人征服的加纳王国。从9世纪或10世纪开始,杰内城在黄金贸易以及苏丹地区其他商品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1世纪,从穆拉比特王国分离出来的一部分移民在当今城市的位置上建立了统治。
1300年,由于国王皈依了******教政权,从而建立了******教帝国。从此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原始的黑人文化在这里发展起来。杰内城与了黑非洲、马格里布以及欧洲之间都有贸易往来。它和廷巴克图相互联系,并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同时,它也是******教的传播中心。15世纪和16世纪是杰内城的繁荣发展时期。16世纪末,该帝国在外敌的不断入侵下衰败了。
杰内古城所在的小山丘位于没有任何村庄的平原中部,处在尼日尔河泛滥时也不能淹没的地方。大清真寺占据了集市广场。宽窄不一的砂石街巷蜿蜒向两大广场延伸。占地20万平方米,由防护城墙围挡的11个街区形成了自然的城市模式。杰内古城建筑风格统一,是苏丹建筑艺术的代表。用灰泥涂抹的捣实黏土块是这些气候干旱国家的常用建筑材料。画有装饰的壁柱,护墙使建筑立面及其互不相连的通道精细别致。
廷巴克图的清真寺
第二个千年伊始,廷巴克图作为驼骆商队的中转站,在西非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