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厚黑关系学
31807800000013

第13章 追逐双赢,风光无限

与同级领导相处,大体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模式:一、我输你赢,即我不好,你好;二、我赢你输,即我好,你不好;三、双方皆输,即我不好,你也不好;四、双方皆赢,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即希望我好你也好,如果办不到,那就放弃。追逐双赢,是同级相处的最圆满结局。

1.两败俱伤是下策

哲人早就说过,我们与别人分担痛苦会越分越少,我们与别人分享快乐会越分越多。其实这就是双方皆赢的规律。然而,当人们为生活所累,为工作所累,愁闷烦躁,心理不平衡的时候,往往走向自我封闭的孤独境地,与别人分担痛苦似乎已经很难,这也是无可奈何、可以理解的事情,但为什么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呢?

诚然,我们确有许多不如意,有时抱怨几句本也无可非议,但我们能不能因此放下自己的烦虑,也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同级们高兴一下?因为分享快乐、共同高兴,这是不需要任何投资和烦劳的好事呀!由此可见,是选择烦恼,还是选择快乐,是只顾自己,还是贯彻双赢原则,主要不是由处境决定的,而是由心态决定的。

显然,除了双方皆赢,其他几种模式都不好,或不够好,但也不宜作绝对的否定。某些特定情况需要选择我赢你输,或我输你赢以及其他模式。如参加某些人才选拔的活动,就要我赢你输。如果大家都不想争第一,那竞争还有什么意义?但这种争夺权仅是在分数和名次上的,并不是整个人的谁输谁赢,这在商战中并不少见,但这仅仅是处理问题的策略而已,也不是根本上的我输你赢。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最佳选择只有一个双方皆赢!其他的选择都行不通,至少是效果不太好。

与同级领导处的关系不易,若想做到双方皆赢更不容易。但除了敌对性的冲突外,我们若想与同级领导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只能逆难而上,坚定不移地选择双方皆赢。因为只有这样的选择才合乎人性、合乎规律、合乎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合乎市场经济所决定的现代社会关系法则。

市场经济不是竞争性的吗?竞争怎么可能双方皆赢呢?不错,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确实存在着优胜劣汰、冷酷无情的一面,但生活的本质、人际关系的本质并不是竞争的,而是相互依存为根本的。在事业上的成功,都是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和坚持双方皆赢的方针的结果。损入利己者虽然一时得逞,但只能是一时,从长远来看,因小失大,还是要失败的。

在现代社会中,比较典型的主导意识与策略大体有两种,一是“鹬蚌相争”,一是“吴越同舟”。“鹬蚌相争”的特征是竞争的双方你争我斗,互不相让,非要分个高低胜负不可,最终造成两败俱伤、“渔人得利”的结果。这种“鹬蚌相争”的事情在同级领导之间也不少见,不论是我赢你输,还是双方皆输,对于处理相互关系,树立各自的信誉和形象都是很不利的。

“吴越同舟”是一种竞争双方合作,既是对手又是朋友的最佳选择,也是一种最明智的竞争策略,而且也体现了公共关系的意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与同级友好相处、公平竞争,避免伤害对方而招致对方的暗算;另一方面,这种真诚友善、团结合作的态度还可以优化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争取到更多外部公众的认可。你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满足他人的需要。与同级相处,要坚持双赢原则,我好,你好,才能大家都好。

2.分享成功的机遇

有些领导总担心机遇错过了不会再有,对自己能否还能够争取到下一次机会颇有疑虑,因此机会来了,便想不失时机地抓住,非要跟同级争个高低上下不可。其实,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这些领导的潜意识中,总有一种感到自己不如对方和恐怕不如对方的消极心态,而这正是阻碍他们选择双赢目标的内在危险。

人与人相比确实千差万别,因而人们常说:人比人气死人。为什么要生气?表面上看是因为有差别,实质上则是因为不自信,或者说不够自信。在你的同级中会有人收入比你多,资格比你老,或者后台比你硬。不自信的人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与价值,自然会在这些不可避免的人际差别之前失去心理平衡。这种人总为自己不如某个同级而烦躁不安,嫉妒怨恨,当然就不会贯彻双方皆赢的原则,而只能选择我赢你输或我输你赢的不良模式。

这种消极心态对于自由平等意识和良好的人格具有极大的腐蚀和破坏作用,自然会使有些领导在与同级领导相处时抱有偏执态度。

有什么方法能够消除这种心理呢?唯一的“药方”就是自信自爱、心态积极。若指望你与同级之间差别很少甚至没有差别,这是必然落空的想法。无论现实环境变化多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拥有他人不可能拥有的东西。只有你敬重自己,别人才会同样敬重你。这是一个自强和行动的时代,而不是抱怨和失落的时代。没有这种积极的心态与行动,也就不可能在人际交往与关系上自觉地选择与贯彻双方皆赢。一个人不能主宰自己、赢得自己的人,哪里还有心思和兴趣去追求双方皆赢呢?

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常常阻碍某些领导自由平等地与同级相处,就是怎样看待机会,有没有不虞匮乏的心态。不虞匮乏,也就是不愁机会稀少。人要发展当然需要机会,而在机会的问题下,我们常常感到僧多粥少。如果我们认为机会很多,人人都有份,不愁自己没有机会,不就可以选择和实现双赢了吗?

有些领导,在职务升迁、加薪时,总是像抢“馅饼”一样奋勇向前,唯恐落后。他们的观念是:一方得益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应受损,只有争取我赢你输,而不能考虑双方皆赢。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态。在心态积极的人看来,现实当中存在许多机会,许多好处,足够自信的人们分享。这种人因为不愁没有机会,便愿意与他人分享机会。收益、荣誉、地位和权力,可能为别人提供各种有利的可能和选择,如果自己处境不利,也能去寻找和创造机会。他们能抛弃那种认为一方得益必然引起另一方相应受损失的观念。

实际上,一个人或一项事业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非要造成别人的失败不可,因为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而不是战胜别人。真正的成功意味着一个人在与他人的相互影响方面取得成功,使每一个相关的人共同获益。

如果你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如果你深信在你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机遇等着你,那么,你不妨将某次机遇让给其他同级,助他成功。这不会对你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相反,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因为你得到了“人和”。

3.真诚为同级叫好

在与同级相处时,我们有充分理由选择并坚持双方皆赢的原则,但实际上许多领导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对于比较亲密的同级哥们儿,本来有这样的愿望,实际上也做得不够好。难道这个要求太理想了吗?不,这是切实可行的利己与利他的协调统一。那为什么真正做到很难呢?因为最佳选择必须要有最佳心态。有许多领导心态不积极、不开放,活得太累、太烦,连为别人高兴一下都不容易,怎么能选择贯彻双方皆赢的原则呢?

也许有人会问:“我为同级高兴一下有什么用?”不错,你为同级高兴一下,欢呼一声,鼓几下掌,没人会给你发奖金,你自己的烦恼也不会因此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提出这样疑问的人,大概没有尝试过心态积极的好处和甜头。那么,请问你听一支优美的乐曲,或者和哥们儿随意地闲聊一会儿,或者读了一本使你感兴趣的书……这类平常的小事有什么用?孤立地看这些事情谁也说不清有什么用,但从这些小事上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态度、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却具有决定你命运的作用,也代表了你的交际能力与水平。

选择和实行双赢原则,必须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人格魅力。当你的同级取得成绩或得到提升时,你不妨在他面前表示一下你的喜悦,真诚地为他叫一声“好”,相信不论是对方还是你自己都会受益匪浅。

4.树要皮,人要脸

有句俗话叫做“树要皮,人要脸”。人人都有自尊心。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能够含辛茹苦、历经磨难,可怎么也不能忍受“当众出丑”、“无地自容”,尤其不能忍受别人的误解和污蔑。正如古人所说: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这个规律不可否定,因为自我防卫心理、关注自我形象是人的天性。正由于如此,我们才应当树立容纳意识,选择双方皆赢,正确面对分歧,一定要容纳别人的缺点,谅解别人的过错。

我们自己可以照顾别人的情面,可别人做了错事,伤害了我们,我们的情面也重要,怎么能不计较呢?一般说来,我们不伤害别人,别人也不会伤害我们。如果是别人主动发起攻击,挑起战火,我们也可以避免争论,采取坦诚而直率的方式表达分歧,提出忠告,使问题得以解决,避免双方皆输。

办公室的张副经理喜欢闲谈说笑,有时候还扯到男女私情的内容,话语不够健康。另一位王副经理听了很反感,便义正词严地对他提出了批评,告诉他办公室里不要胡说乱侃,不要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这样一来,两个人的关系弄得有点僵。为此,经理反倒批评了王做得不好。王有些想不通:分明是对方的错,经理反倒批评了自己,这不是颠倒是非吗?

这类事情在单位里面并不少见。一旦看到同级,尤其是较熟识的同级有错误或缺点,就义正词严地指责,我们不能否认也不怀疑,王的意见是正确的,可能语气和言辞上面尖锐了一点,他是出于好心。那位同级说了一些不够健康的话是缺点毛病,他可以不赞成、有意见,但在表明自己态度时应当注意口气,因为这类缺点过错毕竟不是重大原则问题,而只是一般问题。与其两人关系搞僵,还不如容忍对方乱侃几句。对这类问题,我们应当掂量掂量,孰轻孰重?

当你和同级发生争执时,当你对同级所做的事情看不顺眼准备提出批评时,一定要想想,是争我是你非重要?还是照顾对方的情面,维护人际关系重要?这就是要不要认真的分界线,也就是应当如何表达分歧的清醒剂。就那位想不通的王副经理来说,并非是不要是非观念,也不是有了意见不能提,而是在分是非、提意见时要学会自觉地采取平等交流、双方皆赢的态度,表现良好的自我状态。这样做的效果不仅不会损害人际关系,而且会有利于教育影响对方,对双方都有好处。

5.不能容人,难成大器

作为领导,要贯彻“双赢”原则,就要拥有海纳百川的意识,容纳意识的第一个要义就是尊重差异,容纳别人的个性。

每个人脚下都有路,每一条路上都有人。然而相互容纳与理解的桥梁并不是处处都有。所以,有的人路越走越窄,以致窄到无法再走,这便是走投无路了。其实并不是无路可走,而是因为没有理解、容纳之桥的架设沟通,路便断了。不能容人,也就谈不上会有追求双赢的动机。

一个人之所以有魅力、有价值,都是由于他有独特的素质和个性,要容纳和赞赏的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他与别人的差异。要做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首先要敢于表现真实的自我,表现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要珍惜别人那独一无二的个性,不要过高过多地期望别人,用某种标准模式衡量别人,尤其不该期望别人变得和自己一样或要求别人一定要听自己的。有些领导恰恰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他们不能尊重和容纳同级的个性,要求得到对方的尊重而不懂得尊重对方,这自然会带来深重的不满乃至怨恨。许多同级领导间的矛盾与冲突,相互伤害与绝情,不正是由此造成的吗?这样的同级关系自然不可能双赢,而只能是“双败”。

人总是有差异,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就要解决,但矛盾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必须一方服从另一方,达到完全一致,许多时候需要求同存异,妥协相容。可是,许多领导总是自觉不自觉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塑造别人,越是亲密的人际关系,越是关系密切的同级领导,这种与容纳相反的意识就越是强烈和明显。但这种脱离实际的愿望不但难以实现,而且往往由此产生出一系列新的矛盾冲突和感情裂痕,直至关系破裂。

尊重和容纳同级领导的个性意味着对对方要整个儿地接受,而不是只接受你喜欢的那部分。也就是说,既接受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也要容纳对方的缺点和毛病。唯其如此,才能在心理上真正接受对方,与他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进而在事业之路上达成双赢。

6.水至清则无鱼

你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与某个同级天天见面,接触频繁,反而产生出许多摩擦和矛盾,倒比与某个少打交道的同级还难相处。当然真正默契的关系也有,但不多,更多的情况是离又离不开:整天在一起又经常争吵。这就提醒我们: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要达成双赢,不能没有距离。

首先要尊重同级的隐私,这种尊重不仅是不能随便打听、追问他人内心秘密,就是自己的隐私也不要轻易向他人吐露。自我坦露虽然不存在不讲礼仪的问题,却存在着向对方靠得太近的问题,容易失去应有的人际距离。

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即使你跟同级关系再好,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秘密,否则不利于维护和发展人际关系。

无论什么样的人物,都有其两面、三面乃至多面的复杂性格。过于接近之后,容易只见其一面;稍立于远处观察才容易见到其人的多形多面。这就如同远眺风景一般,远观中的胜景名山,亲自爬登后才知不过是一堆堆沙土砾石而已。尊重隐私,这不仅是出于礼仪的要求,而且是人际交往中亲密相处的一种美学。

千万不应无限制地与同级走得过于亲近,两条直线一重合,便只剩下一条了。那就不存在双方皆赢了。应当培养拉开一定距离观看自己同级的习惯,同时,也不要将自己无遮无掩地展示给对方;不要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内心有一点隐秘不是坏事,失去了距离,还有什么美好?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朝夕相处、关系密切的人对彼此间的关怀与照应习以为常,不再觉得新鲜和特别,甚至会感到单调乏味。有点什么琐事话不投机,打牙碰嘴,还会彼此埋怨,相互怄气。可是,一旦分开,又会万般感慨,想到对方的种种好处。在领导关系中,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这里,距离成了情感的添加剂。

可见,距离的存在是一种有魅力的客观存在。人们不一定意识到,但能体验到它存在的价值。人们常说“亲密无间”,但这只是一种形容,从科学意义上讲,这是一个误区。

要想在事业上共同前进,达成双赢,同级领导之间就应该手拉手、肩并肩,亲密而“有间”,而不能拥抱在一起,使双方相互牵扯,无法迈步。

7.太忍让易被人看扁

中国人有条古训:“小不忍则乱大谋”,强调“事到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头,一忍为高”。作为自控能力,这是必要的修养和良好的品德。

对自己微笑,也对别人微笑,而不能只是一味地强忍制怒。必要的控制是为了作出最佳选择,而有了最佳选择的控制,已经无须强压怒气了。这就是说,成功的心理与交际并不否认控制力的作用,但这种控制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的情感可以做主,可以驾驭,而不是甘愿受气或强压怒火。经常忍气吞声,这岂不是为了照顾别人而损害自己吗?不要忘了,我们所讲的是双方皆赢。再说如果仅仅是在工作岗位为了恪守职责而自我控制,那么在工作之外又该怎么办呢?强忍制怒,这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如果同级领导羞辱了你,你能不生气吗?几乎每个人都有点脾气,尤其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大都会闹点情绪。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但人们大都如此,并不能证明这是必须遵循的规律,这是不可改变的天性;而只是说明真正具备成功心理的人为数很少,有些人尽管心态比较积极,但尚未达到善于选择和控制自己情感的高度。坏脾气是双刃剑,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这一点人们大都承认。但爱发脾气的人总认为这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天性和习惯,他们说:“没办法,我生来如此,就这个脾气。”因此也就期望别人对自己的宽容:“你知道我就是这个脾气,何必计较?”

其实,真是没办法吗?并不是没办法改变,而是由于意识和观念没有改变而变得没有办法。你要求别人不计较,你为什么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不分明是处世意识与观念的问题吗?既然人的心态可以改变,那么人的脾气自然也可以改变。当然,并不是一切激动情绪都要否定,都要防止。

一个人要主宰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被情感所主宰,动不动就发脾气。脾气大是损人又害己的不良情绪,应当受到蔑视和否定,至少要受到管制。你可以忍让你的同级,但不可过分,过分忍让会使对方得寸进尺,破坏双赢原则。

8.投桃报李求双赢

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天色已晚,还没有寻找旅店。他正着急,碰到一个老农。他在马上喊:“喂,老头儿,这儿有旅店吗?还有多远?”老农说了声:“无礼!”“五里?”他以为不远,便猛加几鞭,朝前跑去。他跑出十几里,也不见人烟,越想越不对头。他猛然醒悟过来,拨转马头又往回赶。他见那位老农还在路边等候,急忙下马,诚恳道歉:“老伯,请您原谅,我刚才太没礼貌了。请您告诉我,哪儿有旅店?”老农笑了:“年轻人,知错改错就好,我也不该让你白跑路。找旅店的路口你已经错过了,如不嫌弃,今晚就到我家住吧。”年轻人满心欢喜和感激。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有着深刻的道理。

这就是投桃报李。相互友好、达成双赢。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由人际交流产生的,它是人际交流的一种效应,因而,它也就必然随着人与人的相互刺激与交流的变化而变化。

从客观上讲,真正的感情只有在“两厢情愿”、“投桃报李”的基础上产生和增进,因为感情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效应,自古以来的“土为知己者死”的说法,不就是“投桃报李”的效应吗?

与同级领导的关系,也是遵循“投桃报李”的原则的。

当年,某学院博士马某,在寻求体现自身价值的职业时四处碰壁。他不抱多大希望地来到某公司求职,没想到技术部经理毫不犹豫地接收了他。问及待遇时,马某说:“在大学里我是讲师,在这里没法降低。另外,我有失眠的毛病,请考虑为我解决一个单间。”技术部经理都应允下来,并逐一落实。后来,马某凭自己的才能与实力公司任命为被某部经理,并与技术部经理一起搞一项技术改造。这时,另一公司的老板找到马某,说如果马某能到他那里去,年薪20万元,还给他配备高级轿车;同时,他还告诉马某,如果一时拿不定主意,日后只要打个电话,随时能可以去施展才华。马某没有答应那位老板的请求,因为他觉得自己一旦离开,技术部经理必然难以独立完成技改项目,他不愿让这位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同事过于难堪。

是什么东西把马某的心留住了呢?主要不是物质刺激的力量,而是他在公司里体验到相知的感情。你对别人“投之以桃”,别人也会对你“报之以李”。双赢的结果,往往就是这样得到的。

9.让人记住你的好处

在同级遇到困难时,你要尽力帮他,趁机送他个人情,他一定会牢记你的“大恩大德”。

在同级找你帮忙时,你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形体语言,让他看出你确实想帮他这个忙。

第一,你要以一种参与的态度面向对方。面向对方,会让他感受到“我愿意帮助你”或“我决定与你共患难”。如果对方觉得直接面对会不习惯,会有压力时,你就应该调整为斜角的位置。主要的原则在于把握专注行为的精神。在面向同级时,不要让他感觉到你在居高临下地面对他,即便在他遇到困难时,他与你也是平等的,千万不要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式。

第二,采取开放的姿势。交叠着双手或双脚的姿势,给人一种拒绝参与的感受。采取开放而轻松的姿势,象征着你对同级及他所说的事采取开放接纳的态度。并不是说交叠双脚就表明你不想为同级分忧,重要的是,你要经常反问自己:“我的姿势,究竟对同级传达了多少程度的开放和协助意愿吗?”

第三,采取上身前倾的姿势。上身的姿势前倾表示“我和你在一起,我对你和你所讲的很有兴趣。”上身后退表示“我不太想和你在一起”、“我觉得很烦”、“我觉得这件事是你错了,我帮不了你的忙”等等。同样地,若前倾得过分,会使同级感到威胁和不自在。

第四,维护良好的视线接触。在深谈中,很自然地常有稳定的视线接触的情形。维护视线接触的姿势,意味着:“我在这儿,我愿意听你陈述事情。”在交谈中如果你经常看到别处去,会让同级觉得你厌烦帮助他,也可能表示你对这种亲近关系感到不舒服。

第五,尽量放轻松。所谓放轻松,也就是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你自己不要因为脸部表情不佳而感到局促不安或紧张,这样会分散同级的注意力;二是,你要逐渐运用你的肢体语言作为传达和接触的工具。一旦你能把上述行为动作做得轻松自如时,你便能集中注意于同级,并能用非语言的行为来强调彼此的沟通了。

你不可能事事都能帮同级的忙,但是不管能与不能,都要让他看出你想帮忙、你在帮忙,让他感觉到你的人情。

10.帮人最终帮自己

查尔斯是纽约一家大银行的经理,奉上司之命写一篇有关吞并另一小银行的可行性报告,但事关机密,他知道只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他找到急需的资料——那人曾在那家银行效力十几年,现在是他的同事,在另一部门当经理。于是查尔斯找到了这位同事,请他帮忙。当他走进这位叫威廉的同事的办公室时,威廉正在接电话,并且很为难地说:“亲爱的,这些天实在没什么好邮票带给你了。”

“我在为我12岁的儿子收集邮票。”威廉解释说。

查尔斯说明他的来意,开始提出问题。但也许威廉对他过去的组织感情颇深吧,竟不太愿意合作。因此说话含糊、模棱两可。他不想把心里话说出来,无论怎样好言相劝都没有效果。这次见面的时间很短,没有达到实际目的。

起初查尔斯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中突然想起威廉为他儿子收集邮票的事情……并想起他的一位朋友在航空公司工作,一度喜欢收集世界各地邮票。

第二天一早,查尔斯带了一些以一顿法式大餐为代价换来的精美邮票,坐到了威廉的办公桌前——他满脸带着笑意,客气得很。“我的乔治将会喜欢这些。”他不停地说,一面抚弄着那些邮票。“瞧这张,这是一张无价之宝。”

于是他们花了一个小时谈论邮票,瞧瞧他儿子的照片,然后他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把查尔斯想要得到的资料都说了出来。而且还当即打电话给他以前的同事,把一些事实、数字报告和信件中的相关内容,全部告诉了查尔斯。“帮人最终帮自己”,这成了查尔斯后来一直信奉不疑的真理。

日常工作中,同级之间免不了互相帮帮忙。平时我们总说“助人为乐”,但在办公室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怎样助人为乐才能真正既帮了别人的忙又帮了自己的忙,达成双赢呢?

当一个同级请你提意见,如何是好呢?诸如“你认为我的工作态度不对吗?”“是不是我不该以那种方式处理同老王的关系?”这些问题当然都不易回答,却也给了你一个帮助对方进步和表现气度的机会。最蠢的回答就是直接答“是”或“不是”,而应有一些建设性,也就是说你应该提议一个可行办法而不会被误为批评。因为要是你的答案不能让对方畅快,他肯定不会接受你的意见,甚至认为你是敷衍他,白白辜负了他对你的信任。

正确的做法是,告诉你的同级,如果换了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例如他因为未能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遭到上级责备,就应婉转地开导他:“大家谁都知道总经理那人认真得很,所以我为他做事永远都是以最快的时间去完成,并且认真得很,使他知道我的确已经尽力去符合他的要求了。”千万不要跟着附和,指责对方或其他领导的错处!“总经理真是过分,你也只能按他的摆布去做了。”这样无异于火上浇油,对同级,对上司,甚至对你自己,都没有好处,那又何苦为之呢?

当然,要表示你的关切,这跟其他人际关系一样,必须是真挚的。这不仅使得付出关切的人有些收获,接收这种关切的人也是一样。它是条双向道,当事人双方都会受益。

为别人效力,做那些不惜花时间、精力和诚心为别人设想的事,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帮助,最终达成双赢。“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有时候原本并没有在意回报的帮助,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