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领导想把所有下级团结成一家人似的,这是很不现实的。领导与下级在一起,要适当表现自己的“身份”,要让别人一眼看出,谁是上司,谁是下属。如果你不能表现出这一点,甚至给人的印象正好相反,那么,你这个领导就是失败的。与下级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树立并维护上级领导的权威。
1.亲者庸,疏者威
孔子说过一句话:“临之以庄,则敬。”
意思是说,领导不要和下级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尊敬。
第一,领导与下级保持一定的距离。
第二,与下级过分亲近,会使上级领导对下级的认识失之公正,偏听偏信,干扰用人原则。
第三,可避免下级与领导间的嫉妒和紧张。如果上级领导与某一个下级过分亲近,势必在其他下级之间引起嫉妒、紧张的情绪,从而人为地制造不安定因素。
第四,“近则庸,疏则威”。与下级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树立并维护上级领导的权威。
有些领导想把所有下级团结成一家人似的,这是很不现实的。作为一名上级领导,重要的是要善于把握与下级之间的亲疏远近,使自己的领导职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即使你与每一个下级都有八拜之交,亲如兄弟,但你想过没有,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那么,你与下级之间除去兄弟般的关系之外,还有一层上下级的关系在里面。一旦部门利益与你亲如兄弟的下属利益发生冲突时,你又将如何收场?所以,与下级建立过于亲近的关系,不但不利于你的工作,反而会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
如果你做出了某项决定,并要通过你的下级去贯彻执行,而这个下级又恰恰与你颇有交情,不分彼此。如果这位下级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为了支持你的工作,为了部门的利益,会放弃自己的暂时利益去执行你的决定,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但是,如果你的下级不晓事理,不知轻重,那么你的麻烦就来了。他可能会倚仗与你这个上级的特殊关系,有恃无恐,视你的决定为“儿戏”,不去认真执行,甚至置之不理;或者,他会找上门来,依靠他与你之间的关系,请你收回决定,或跟你“讨价还价”,这无疑是给你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这时,如果你打“退堂鼓”,想要收回决定的话,必然会遭到他人的非议,引起其他下级的不满,其他人会说你“说话没准儿”,言而无信,缺乏领导的威严。
如果不收,你虽然可以得到其他下级的赞许和支持,至多也只能如此;但你与那些“兄弟般”的下级却关系恶化,反目相向,他会说你是一个不讲情面的人,从而远离你。
与下级关系太过密切,往往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导致领导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影响了你作为上级领导的形象。
2.营造神秘莫测氛围
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便会多多少少练出一些察言观色的本领。
你的下级与你同在一个单位,“抬头不见低头见”,时间长了,自然对各自的脾气习性有了深入了解,下级在跟你打交道时,也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下级的“指挥棒”走,而意志也逐渐受到他人的控制,成为实实在在的“傀儡”,这自然是很不幸的。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还会招致无端之祸。
因此,作为一个上级领导,如果不想受人愚弄、被人指挥,如果想做得高明一些,那就不能随便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被手下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
越是精于权术的人,城府便越深。历史和现实中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表现,心如止水,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有的话,也只能是“植物人”。
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对某件事的反应是什么,对某个人的看法又是什么,面对这种人时,我们会手足无措,心慌意乱,不知该如何应对。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这种人只是不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对于上级领导来说,在与下级的交往中,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深藏不露,是树立领导权威、震慑下级所必需的。
作为上级领导,一旦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露出真实情感就很容易被下级看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这样“授人以柄”,自己便会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会受人拨弄,从而做出错误决策。
“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要尽量压抑个人的感情,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应付事情,具有这样性格的人才配做一位领导。
这样的性格至少有两大优点:
第一,当一个单位遭遇困难时,如果上级领导露出忐忑不安的表情或慌乱的神情,便会影响到下级的情绪。上级的表情往往具有“传染性”,而且速度之快、影响之深是相当惊人的。一旦根基动摇,便会带来崩溃性的灾难。这首先是下级心理防线的崩溃,“兵败如山倒”,它对一个单位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上级领导能保持冷静,若无其事,“泰山崩子前而色不稍变”,那么便能安抚人心,闯过难关。
第二,在对外交涉谈判时,上级领导是否具有从容镇定、成竹在胸的泱泱风度决定着谈判的成功。如果在谈判桌上把持不住自己,露出真实情感,那就如同将自己的底牌亮给了对方一样,这样便很容易为人所制,屈居下风。
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不露”,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领导用以控制下级的一种主要方法。聪明上级一般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下级就难以钻空子了。上级如同在暗处,下级如同在明处,下级便会对上级感到神秘莫测,产生敬畏感,同时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这样,上级控制下级就比较容易了。
3.除了服从,还是服从
有一位部门经理,一看到下级留长发,便苦口婆心地劝他把头发理短。有人问,留长发与工作有什么关系。这位经理的回答是:工作做得好坏与头发并没有关系,问题并不在于头发长短,而在于下级是否服从,是否对上级的话表现出应有的重视。
可见,下级纵然不明白上级领导的意图,但却不找借口予以否定和拒绝,而是无条件地服从,这才是上级领导所期望的好部下。
这种驾驭的方式,颇有点像“洗脑教育”。所谓“洗脑教育”,不外乎是只教一条规则,并且要求“受教育者”无条件服从,而且要持续训练几个小时。当然,这种方式多半会引起反感,遭到反对,然而,这种训练方式一旦坚持下去,便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是可以使受训者在一定程度上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他人的命令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这种方法与对军事人员的训练方法也有类似之处。军队在新兵入伍时,往往采取“斯巴达式”的各种训练方法。这种做法的特点在于,下级的身体已经相当疲惫,再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的余地,这样便形成了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基础。这种行为如果累积下来,便可使绝对服从上级的规则维护下来。日后即使下级有再好、再充分的理由,也无法对这一约定俗成的规则提出异议。
在企业上班的人员,同样是由一种命令系统组成的集合体。在一个企业中,如果各部门的经理不能无条件地服从总经理的命令,那么在达成共同目标时,便会遇到障碍和麻烦。有令不行,一盘散沙,形不成共同的意志和奋斗目标?这样的企业是不会有竞争力的,它最终只能落败。反之,如能完全发挥命令系统的功能,企业便可凡事胜人一筹。
这样说,并不是要将下级以军队的方式进行训练。下级本身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和意志,而且他们自身就是领导,上司过于严格,会使他们觉得“小题大作”,过于难堪,在下属面前有失尊严,从而对上司的教导产生反感和疑问。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同时又能确保上级“令出如山”,不妨让他们遵守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如“各部门经理要在每周一上午向总经理作工作汇报”,“部门主管要提前20分钟开始办公”等等。
如此一来,便可使下级形成接受上级命令的习惯,整个企业也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4.震慑要含而不露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自己怎么样,别人会看得一清二楚,任何人都无须着意炫耀自己,也不可炫耀自己。作为上级领导,更不可炫耀自己的地位,表现自己的高明,老虎虽然威严,但从不翘着尾巴走路,夹起尾巴,含而不露,它的威严是内在的,而不是靠自我炫耀。
领导不可炫耀自己,原因在于:
第一,你所处的地位,相对而言总比周围的人要优越。别人对你本来就存有戒心,这种戒心往往是羡慕、嫉妒和畏惧的混合物。你若炫耀自己,无疑是在强调你身上那些被人羡慕、嫉妒和畏惧的方面,这样就会使羡慕你的人嫉妒你,使嫉妒你的人愤恨你。如果你的下级是一位年龄、资历、能力等各方面与你相当的人,那么更容易引起他对你的不满和怨恨。对你敬畏有加的人这时也会轻视你,他们会说:“这家伙真是自以为是,不知羞耻,哼,有什么了不起!”。
第二,领导总要代表企业和社会接触,高层领导更是如此,而社会上比较认可的领导形象是沉稳、有涵养、虚怀若谷的。只有有涵养、理智的领导才能服众,也才能客观分析企业的情况,而不至于乱套。
一旦你炫耀自己,本来良好的形象便会马上给破坏掉。你会显得浅薄、幼稚、虚荣,像个初出茅庐的孩子。这样的人能够管理好企业吗?这种怀疑一经产生,再想改变可就难了。领导的形象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领导的形象坏了,不光是一个人的事情,它同时也损害着企业的形象,形象损害了,企业与社会间本来良好的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三,即便你是高级领导,只要还没有达到权力的顶峰,便希望还有晋升的机会,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炫耀自己会毁了自己的前途。首先是你的下级会对你心存不满,有意拆你的台,要知道你的那些下级是很有能量的,他们作为各级领导,不仅有一定的能力、经验,而且还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联系,不只是你的下级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没准还与你的顶头上司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一旦他们联合起来与你作对,你的灾难就不远了,轻者是你的命令得不到执行,各部门陷于瘫痪,重者你就得做好“下台”的准备。
另外,炫耀自己也会使你的上司对你心存看法。要知道,上司的地位在你之上,至少,在他的心目中,他肯定比你强。在上司面前自吹自擂,等于是告诉上司:你比他强,甚至是在暗示你对现有状况不满,当上司猜疑你有取而代之之心时,那就“大难临头”了。
即使你的上司的确是一个任人唯贤、气度宽宏的人,即使他不会生你的气,但也会因为感觉到你有喜欢炫耀自己的毛病而不重用你。
有相当一部分领导炫耀自己倒不是因为虚荣和浅薄,而是因为他们感到有强调自我价值的必要。
在下级面前,他们希望通过这样做使人人敬畏,个个佩服,以后指挥起来更能得心应手。在社会上,他们希望通过这样做而获得别人的信任,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好处,其用心也可谓良苦。在上司面前,他们希望通过这样做而得到赏识,如同“毛遂自荐”,在同伴之中脱颖而出,为自己打开进身之阶。
然而,请不要忘记中国的一句老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就是说,桃树和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花朵美艳,果实甘甜,却能吸引许多人,以至树下的泥土都被踩成了小径。
其实,你有本事,用不着炫耀,别人自然会看到。一味炫耀自己,效果适得其反。
假如情况特殊,有必要介绍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时,那自然当仁不让,但也必须实事求是,切不可夸大其辞,同时,态度要沉着,语调要平稳,用词要恰当,不要给人留下炫耀的感觉。
5.对下属要慎重许诺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行必有果”。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上级领导处理好与下级关系的一项原则,言而无信,威本不立。
有些经理喜欢许诺,却又偏偏不珍惜这一诺千金的价值,在听觉上满足了下级的希望与要求后便置之脑后,留给人漫长的等待和杳无音信后的失望。
诺言如同激素,最能激发起人的热情,试想如果你在头脑兴奋的状态下,许下一个同样令人兴奋的诺言,如说“若这个月超额完成任务,我就给你升职。”这是怎样的一则消息啊,情绪高亢的下级已无暇考察它的真实性了,想象力已穿过时空的隧道进入了庆贺升职的那一幕。
接下来你的下级便开始掰着指头计算时日了,将你的许诺化为一种动力投入到辛勤工作中去。甚至他已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家人和同事,并且已为将要到来的庆祝晚会作了精心的准备,围绕他的是一片祝贺声、恭维声,他自己也飘飘然,不辨东南西北。月底到了,任务超额完成了,他所关注的焦点还能是什么呢?其他人关注的焦点又能是什么呢?
那么作为上级领导的你呢?你最希望的是什么呢?恐怕你最希望的就是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运动,将人们的注意力统统引向另一个震荡人心的事件,或者是你的那位下级和其他关心这件事的人统统得了失忆症,在见到你时,问你的都是:“我是谁?”
实际上,难以兑现诺言比谣言更可怕,虽然,谣言会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但人们不久就会明白事实真相,但你未实现的承诺骗取的是下级的真心付出。这就如同你让一个孩子替你跑腿送一份急件,当孩子跑回来索要奖赏时,你却早已溜之大吉,那孩子可能会因此学会收取定金的本领。一旦你的下级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你这位领导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你的权威没有了,难得的忠诚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一种赤裸裸的雇佣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置身于由僵硬数字符号构筑的组织环境中的无奈感觉。
上级领导的命令不是圣旨,但上级领导的承诺却有着沉甸甸的份量。如果你不能兑现诺言,最好今天就让你的下级失望,不要等到骗取了下级的积极性后第二天再让他失望,这样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它会使你威信顿失,在下级和同事眼里,你只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小人”,你的话会在他们那里成为“耳旁风”,只可一听,不可当真。
当然,这里要宣扬的还是你许下诺言并勇于承兑诺言的守信作风。在田间辛勤耕耘的老农,他从绿油油的庄稼看到了收获的希望,你的许诺也会让你的下级感受到即将收获的一个沉甸甸的未来。诺言的承兑会让所有等待了许久的人有一种心满意足的喜悦,从而更坚定了他们未来就在自己手中的信念。作为上级领导,你也将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因为你说话算数,不失信用,令人敬畏,伸向你的不再是讨要报偿的手,而是热情的、助你事业发达的有力臂膀。那些营营苟苟之徒也会慑于你的威严,敬而远之,隐其不才。这样一种上下级关系,产生出的是诚信、团结的气象。
6.保持你的领导形象
上级领导在与下级在一起时,要适当表现自己的“身份”。上级在与下级相处时,要让别人一眼看出,谁是上司,谁是下属。如果你不能表现出这一点,甚至给人的印象正好相反,那么,你这个领导就是失败的。
你虽然不必摆出唯我独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式,但要让你的下级起码意识到,你是领导。这样,即便是活泼、轻佻的下级也不至于去拍你的肩膀,或拿你的缺点肆意开玩笑。下级会在你的面前小心谨慎,会看你的脸色行事,当你们一起离开办公室时,他会恭恭敬敬地把门打开,让你先行;当你的话还没有讲完时,他绝不敢插嘴;当需要作出决定时,他不会越疽代庖,擅作处理,而要等你最后拍板。
领导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在无形中造成的下级对你的尊敬之意,会为你的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员工会处处——至少在表面上尊重你的意见,当他们执行任务有困难时,会与你商量,而不会自作主张,自行其事。
上级要注意在下级面前的讲话方式。如果是在办公室里跟你的副手或办公室主任讲话,一般说要亲切自然,不能让手下人过于紧张;过分紧张,会分散下属的注意力,会使他思维混乱,无所适从,这样就不能很好地领会你的意思了。但是在公开场合讲话,譬如召开工作总结会议,就要威严有力,有震慑力。
但不管在哪种情况下,上级领导对下属讲话都要一是一,二是二,坚决果断,切忌含糊不清。
上级领导要多思考少说话,也可以以“让我仔细考虑一下”或“容我们研究、商量一下”来结束谈话。这样,在谈话结束后,下级不会沾沾自喜,而会更加谨慎,上级领导也可以利用时间从容考虑其得失取舍,这在无形中会增加上级领导的权威,这总比草率决定为好。
行为是无声的语言。下级与上级直接交往、交谈的机会不是很多,他们了解你往往是通过远远地看你的一举一动,或通过其他一些材料,下级会根据每一个较小的细节来判断你。
当你显示自己的身份时,你是将办公室的门敞开还是紧闭,当你走出办公室如何与下级打招呼,你如何接听电话,如何回复来信等,每一个细节都会映入下级的脑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向下级传达了你自身的一份信息。
有时,行为比语言更重要,上级领导的身份权威,很多不是由语言,而是由行为动作表现出来的,聪明的领导尤其如此。
7.慎言“对不起”
我们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说,发现错误时,就要改,改正错误就是善行。那些太固执己见,知错不改的人,人际关系是不会圆满的。
但是,作为一名上级领导,如果太过轻易地道歉,却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时常向下级道歉,就会给人一种印象:你对自己的工作一点责任感和信心都没有。
有些领导一旦发现自己工作中的失误,便马上召开大会,当面承认错误,连连道歉。乍看起来,这样的领导坦率,勇于承担责任;但是仔细一想这何尝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呢?这么轻易地道歉,显示他不太有责任感。
“不要随便道歉”,这句话更深一层的解释应该是,做什么事之前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要充满信心地去做,要尽力将事情做好,免得造成将来的遗憾。
抱这种工作态度的领导,一定能得到下级的信任。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轻易道歉的领导,就是一个不可靠、不能托重付的人。虽然坦率的个性可取,但如果表现太过分,一定会被人认为是胆小鬼吧!
8.必要时杀鸡儆猴
解雇是领导在工作中时常遇到的事情,也是一件颇使领导为难的事情。有些领导会为此整夜不能合眼,想方设法减少这件事对人的打击。
要知道,要解雇一个下级,尤其是一个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下级,牵涉面是相当宽的。你的下级有他自己的“关系网”,他只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环节,触动一个环节,会不可避免地拉动其他环节,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如果解雇是你的上司做出的而不是你做出的决定,不论你自己怎么想怎么做,只要是你把这个消息告诉下级,你就会被看成是唱黑脸的,你就得背“罪魁祸首”的“黑锅”。他们常常认为你没有尽力保护他们。
如果由你来决定解雇人,尽管你有充分的理由,但是解雇就等于是“砸”了对方的“饭碗”,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影响,你仍旧会感到难以痛下决心。然而这是你必须做而且必须要做好的事。那些损公肥私、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下级必须被开除。你尽可以同情他们,但这种同情不是让他保留原位,而是给他们诚恳的告诫,为他们指一条明路,代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工作岗位。
解雇之前,要先给予他们几次警告,让他们明确知道自己行为不合标准。然后在某次会见的时候,指明他的行为仍不合格,将面临被解雇的危险。
一旦真正解雇,他们会有许多牢骚、怨恨、困难要向你说,但你不要给予任何回答或承诺,你在同情他们的处境之余,只能对他们说:我只能,而且必须这么做。
你还要劝告他们,要吸取教训以免再经历一次这样的痛苦。这种话可能不会被当作一回事,但你必须说,听不听只好由他们,你只要做到仁至义尽就行了。
有些在单位中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应开除,尤其是那些“头头”。你要明示你根据的是公司的哪些规定,以及他们的哪些行为做得出格。由于个性等原因造成的恶劣关系,很难指出具体的原因,很难说哪件事使人际关系坏了多少,而另外哪件事使人际关系又坏了多少,并且这都是因为其中某一个人的缘故。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很难指明的。要据此开除某个人更加困难。但是公司必须保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困难不能作为容忍公司内部不和谐的借口。
为了克服第一次解雇人的怯意,你可以找个朋友充当被解雇人进行一次演习,他模仿被解雇人做出各种姿态,以免你在解雇他人时心理准备不足而张惶失措。事后在某些场合可以要求你的上司和你在一起,不要给他人威胁你安全的机会。
当然,如果某个下级早就知道自己就要被开除,当你真正做出这一决定时,你有如释重负之感,那这样的结局就皆大欢喜了。
解雇对别人的下级会有影响。同病相怜,也是人之常情。不管被解雇的人水平多么低下,他总是得到同事的同情,因为他是弱者,而你则被看作是毫无情面的人。这很正常。解雇本来就是杀鸡儆猴之意。下级能够感觉到这层含义,也算你此举不虚。不过在另一方面,你言出必行,有始有终,会受到敬畏。
9.别热衷搞“小圈子”
“势力”这一字眼,并非标新立异危言耸听,任何部门、任何单位的领导,事实上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怎样巧妙处理与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既然这个问题存在,就不应该回避它,而应该认真地研究妥善处理的方法和艺术。
领导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必须首先承认这样的客观事实:
首先,各种势力的产生,既非一朝一夕,它的消失,也决非短期内就能办到。
其次,各种势力既然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有其存在的理由。
其三,每一种势力,都能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其四,每一种势力,都能对其他势力,甚至对上级领导,产生微妙的影响和牵制作用。
其五,每一种势力,都有若干起核心作用的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有的可能抛头露面,有的也可能躲在幕后。
其六,各种势力之间,既相容,又排他;既对立,又统一;既协调合作,又分道扬镳,往往呈现出复杂的组合格局。
其七,某一种势力的壮大,就意味着必有另一种或若干种势力的削弱,这种发展趋势达到一定程度,原有的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随之会产生另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其八,任何势力都不会永远正确,如同任何人都不会一贯正确一样。
其九,领导与各种势力之间,存在着法定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不可改变的,尤其是当领导出现重大失误时,上级组织很可能挑选某一势力的代表人物,来充任新的领导。
领导要妥善处理好同各种势力间的关系,就必须对各种势力存在的理由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然后,根据管理的需要,区别对待,用其所长,灵活巧妙地运用每一种势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
领导应该始终居于支配全局的有利地位,高瞻远瞩,居高临下,对各种势力起到协调、引导、监督、制约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遵循“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的原则,使各种势力都感到你没有倾向性,是他们可以信赖的领导。
倘若领导一屁股坐在某一种势力一边,那么,他立即会招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恶果:他将从各种势力的合法领袖,变为某一势力的袒护者;他将无法再对各种势力发挥协调平衡作用,只能对某种势力发挥有限的影响作用,同时,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将受到这种势力的影响和制约;人为地在自己面前树立起众多的对立面;激化各种势力间的关系,从而破坏整个管理机器的正常运转。
这时,领导的威信也降低了,因为你今天与这派势力站在一起,明天也可能与那派势力站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你失去了独立性,而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某派势力,相应地,你会成为其他各派势力的众矢之的、人人都可起而攻之。威信既失,等待你的可能是由另一位可以服众的人物来取代你。
超越各种势力的影响,不偏不倚,秉公处事,树立威权,是领导实行有效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
10.宽严得体恰到好处
作为领导,要做到指挥若定,必须保持一定的威严。道理很简单,领导指挥部下时,没有令下属感到畏惧的威慑力,是不容易让人尽职尽责的。单有一张和蔼的脸,一番美丽动听的言辞所起的推动作用,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当然,威严不等于恶言相加,破口大骂,整日板着面孔训人。只是在工作时对待下属必须令出如山,说一不二。发现了下属的差错,决不姑息,立即指出,限时纠正,不允许讨价还价,要让下属滋生敬畏之心,才会使你威风凛凛,在万马千军冲锋陷阵的商海中指挥自如。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只有威严是不行的,还得富有人情味,领导要赢得下属的心,使他们心悦诚服,一定要恩威并施。所谓恩,不外乎亲切的话语和优厚的待遇,尤其是话语。要记得下属的姓名,这对于经常与下属接触的领导来说并非难事。每天早上打招呼时,如果亲切地呼唤出下属的名字再加一个微笑,这名下属当天的工作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他会感到,领导是关心我的,我得好好干!
对待下属,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忧虑,他们的起居饮食都要考虑周全。
所谓威,就是必须有命令和批评。一定要令出则行。领导不能总是客客气气,为维护自己平和谦虚的印象,而不好意思直斥其非。必须拿出领导的威严来,让下属知道你的判断和决定是正确的,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领导的威严还在于给下属布置工作,交代任务。一方面要敢于放手让下属去做,不要自己包打天下;一方面在交代任务时,要明确要求,什么时间完成,达到什么标准,布置完任务以后,还必须检查下属完成的情况。
领导对于下属,应是慈母手握钟馗剑,平日里关怀备至,犯错误时则要严加惩戒,恩威并施,宽严相济,如此才能成功统御。
慈母的手,慈母的心,是每一位经营者都应该有的。对于自己的下属,要维护和关爱。因为,他们是你的同路人,甚至是你的依靠。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团结他们,达到目标。但是,同时还要严厉。这种严厉是基于人类的基本特性的。有些人不需要别人的监督和责骂,就能自觉做好工作,不出差错。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好逸恶劳的,喜欢挑轻松的工作,拣便宜的事情,必须有人在后随时督促,给他压力,才会使他谨慎做事。对于这种人,就只能是严加管束,一刻不能放松。
领导在管理下属时宽严得体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原则和法规面前,更应毫不相让,严格要求;对子那些违犯了纪律的下属,就应该按组织原则论处,该罚则罚,绝不姑息。一个领导如果对下属纵容过度,工作秩序就无法维持,也不会培养好人才。换句话说,要形成让职工敬畏班长,班长敬畏主任,主任敬畏部长,部长敬畏社会大众的舆论。如此人人能严于律己,才能建立完整的工作制度,工作也才能顺利进展。如果太照顾人情世故,反而会造成管理的混乱。
11.威严中透出温情
“经理,这一阵子连日来加班,大家都很累,我们大家去喝几杯,提提神,怎么样?”
像这种说法,似乎是替全体下属表示了意见,而实际上,只是这个下属想揩经理的油,想从经理的交际费中,分一杯羹罢了!
只是稍微聪明点的经理,就能心领神会,轻易识破这个心计,这些下属不管要做什么事,总会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领导对此不能不多加注意。
有一个公司的业务部经理,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对他的下属可谓威严有加。
“喂!这个书面请示像什么,又不是小学生作文,你在公司呆的年头不算短了,难道不知道请示书的格吗?真拿你没办法你看,这个字写得么潦草,看也看不楚,这叫我怎么处理?”
有时,他一说教就是一两个小时,没完没了,让人难以忍受。下属只要有一点小毛病,他就不会轻易放过。但这位经理有一个优点,颇懂得管人之道,骂过下属之后,会适时给予一番安慰。
他会跟下属说:“不要嫌我罗嗦,这都是因为我对你的期望很高,怎么教都教不会的人,我根本就懒得罗嗦。还不错,这一阵子你比以前进步了不少,好好干吧!别让我失望……今天晚上,我请你去喝一杯吧!”
“我讲了你不少次,每次你都能照我的意思做,我很高兴,以后希望你更加努力……”
有道是:恩威并施,下属有不对的地方,固然应当责备,而对他表现好的地方,更不可抹煞,要适时给予表扬和奖励,那么下属的内心才能得到平衡。
松下幸之助是白手起家的,他把一个仅由三人创建的没有比它更小的电器制作坊,发展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流超级公司,他的成功秘诀,用藤井行夫的话说,就是“松下是拿了玉和剑来领导和指挥部属的。”这里的玉象征着领导的慈悲之心,而剑则代表着领导的训导或者处罚。
松下在做到严格要求的同时又实施温暖的人情政策,给予下属超过本人能力的职务以培养其进取精神;奖金福利制度,包括家属在内,定得很优厚;在下属困难时,就像对亲人那样亲,给予照顾和关怀。松下正是出色地通过此种手段将下属的个人需要与组织的成就联系在一起,激发出拼命干的动力。
仅仅只有“拉”的宠爱,还不可能有事业的成功,不可能培养人;仅仅只有“打”的严厉,也不能使人心服,反而会使人见而生畏,不敢跟随。要想做一个成功的领导,就要把手中的宝剑和慈悲之玉紧紧握在一起,恩威并施。
12.对下级讲话四忌讳
召开会议,领导讲话是常事,讲话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效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适得其反,要使讲话达到预期效果,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忌信口开河。领导讲话信口开河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个别领导一贯如此,个性使然,另一种情况是,领导偶然心情不错,情绪使然。不论是哪种情况,信口开河的讲话均表现为领导没有作用。它可以直接导致三个结果。第一,大大降低领导的威信。在下属眼里,领导会上是代表组织讲话的,是严肃的,应该一诺千金,日后倘有变化,应正式向下属做出说明。然而正因为领导是信口说出的,会后他甚至连自己是否讲过这样的话都不知晓,他会轻松地说:“我说过这样的话吗?”这种言而无信的领导怎会得到下属的信赖呢?第二,挫伤下属的积极性。领导由于一时兴奋说出的话往往目标过高,从而吊高下属的胃口,抬高下属对领导的期望值。然而过高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下属被调高的期望也难以满足,从而造成下属普遍的失落感及消极情绪。第三,领导经常的不负责的许诺还会伤害下属的自尊心,因为这种讲话给人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二忌发无名火。领导讲话发无名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对领导本身而言,自己也弄不清为何发火,二是对下属而言,领导发火本身是自觉的、有原因的,但下属却感到莫明其妙。于是给下属的感觉便是领导在发无名火,即无明确指向或目的。无论是哪种情况发无名火均会使领导形象大打折扣。首先,领导会上发火给人一种不理智之感,因为下属从领导火气中体察不出有什么值得发火的理由。而不理智、情绪化的领导往往得不到下属的信任。其次,会上发火总让人感到领导是在以权压人,靠权树威,如果领导果真为此发火,那么结果会事与愿违。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不仅如此,这样的领导还会让下属轻视。再次,会上发火还会影响人际关系,涣散团队精神。因为下属在不知领导发火原因时便开始互相猜疑,事后对他人心存戒备,造成内耗。
三忌频用“你们”。有的领导会上频频使用“你们……”,“你们应该……”,这种语言使下属感到领导总是站在自己的对面指指点点,命令自己,于是便产生下列效应。第一,下属从心理上排斥领导及其讲话内容。第二,下属产生屈尊感、被动感。第三,很难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你们”一词,打破了领导与下属的平等地位,在人们平等意识逐渐觉醒的今天,居高临下的领导让下属心中不快,这种情绪无疑会被带入工作中去。
四忌“我没准备”。当主讲领导讲完话之后,主持人点名让某些领导发言时,发言人可能会来一句“我没准备,说点不成熟的想法”。说这种话大致出于两种原因。一是真的没准备,二是有准备,只是为了表示谦虚。乍看起来这句话挺平易近人,但有头脑的下属就会想,既然是没有准备,不成熟的想法,还有什么必要认真听呢?于是即使是好的意见也会淹没在被人轻视之中了。此外还有这种情况,说完“没准备”之后,却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地长篇大论起来,这更让人觉得反感,因为那句“没准备”显得过于谦虚,而过分谦虚便是虚伪,虚伪当然让人生厌。因而成熟的领导不会说这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