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厚黑关系学
31807800000003

第3章 顾全领导面子

作为下级,必须从内心里尊重上级,才能与其建立良好关系,整个团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转。蔑视上级,我行我素,不仅会损害团体的利益,而且对自己也没有丝毫的好处。对领导宽厚些,收敛自己,可能有损你的一点面子,但长远来看,是有好处的。

1.在领导面前收敛自己

古往今来,处理下级与上级的关系有一条“通则”,即“以上为重,以上为尊”。社会的变革,使这条“通则”发生过种种变化,但是,以上级为重的基本原则没有变,下级要尊重上级的思想也没有变。

轻上傲上是一种思想误区,是把人格平等原则和上下级关系对立起来了,是把才能作为向上级炫耀自夸的本钱企求重用,因而是不适宜的。有些下级虽然有一定的才华,但却不能正确对待上级,牢骚满腹,以致影响了自己的前程。

社会心理学认为,有效的社会行为有赖于人们对个别社会事件和社会刺激的准确认识,也依赖于包括对自己在内的各种社会角色的准确认识,角色地位与主体行为必须与之相符,才能够与其他社会角色的关系处于常态,保持和谐。

要克服轻上傲上,首先就要坚持从属原则。下级从属于上级是角色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从属原则不能变。在上下级关系上,上级为重、为主,下级为轻、为从。下级的才能有时超过上级,但并不能改变其从属地位,不能当作轻上傲上的本钱;上级有某些缺点甚至错误,也不是可以轻看低瞧的理由。自觉地尊重上级、服从上级,在非原则问题上顺从上级,是下级的本份。

要克服轻上傲上,就要坚持“以诚为本”的原则。下级与上级相处应该“以诚为本”。“以诚为本”就是正确对待上级,胸怀坦荡,忠心耿耿,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叫做“保持一致”,也就是内心想的和外在的表现要一致。

只有下级从内心里尊重自己的上级,才能与上级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整个组织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转。蔑视上级,我行我素,对抗上级,不仅会损害团体的利益,而且对自己也没有丝毫的好处。夹起尾巴做人,可能有损你的一点面子,但长远来看,是有好处的。

2.多多请教有好处

一个懂得厚黑的下级,会经常向经验丰富、成熟的上级请教,这并不可耻,而是理所当然的。

实际上,上级是很希望上级来询问的。下级来询问,而上级能够解答,这会使上级感到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下级向上级询问和请教,也表明下级在心目中将上级当作某一方面的权威和自己可以依赖的师友,并将他放在比较尊崇的地位。

如果你装作什么都懂,一切事都不想问,上级就会在心里说:“奇怪,这个下属是不是什么事情都了解呢?如果没有了解,又为什么不见他来向我请教呢?难道是他认为我不懂,有看不起我的意思?”你总也不去询问和请教上级,上级的这种心理就会得到不断强化,逐渐地,他会认为你是一个目空一切、轻上傲上的人,不但好“差事”不再想着你,而且还会时不时找你的“茬儿”,打击一下你的“傲气”。

因此,你要经常做“小学生”,多向上级请教,不懂的问题自不必说,即使你一切都懂,也要给上级提供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感受一下受人尊重的“乐趣”。实际上,就是你熟知的东西,多问一个人,多听听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当然,询问和请教上级也不能太频繁,否则只会使上级认为你一味依赖别人,而无什么真才实学。这样的结果是事与愿违的。如果你确有事情要与上级商量,而上级又一时抽不出时间,那你最好说一声:“对不起!”而后退出,而对帮助过你的上级,你一定要向他报告事情的经过并道谢,这是很重要的事。

你是不是常常向你的上级请教问题?你自身遇到了郁闷、苦恼,有没有想过跟领导一起沟通?如果没有,那就从今天开始吧。

3.别让领导感到难堪

上级批评下级,是天经地义、司空见惯的事情;下级批评上级则往往受到种种局限。这主要是因为上级掌握着支配下级的权力,下级不敢轻易冒犯的缘故。

提倡敢于批评上级,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密切与上级的关系友谊,搞好合作共事;二是克服“惟上”的通病,正确辅佐上级,避免和减少上级的失误,促进事业的发展。

批评上级,要讲究方式方法,使上级接受批评而不感到过于难堪。要让上级接受批评,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给他足够的尊重,不使他太丢面子。

第一,用称赞的方法批评。发现上级的成绩同时也发现错误、缺点时,可以用讲成绩称赞的方法去批评上级。但这种称赞要适当,要真实,要留下“缺口”让上级思考醒悟,使上级感觉到你已经看出了他的不足之处,由于尊重他而没有说出口,要让他自己去感受。

第二,用“转口”的方法批评。感觉到上级有某些错误,并且已在群众中造成影响,而上级自己还没有觉察,那么下级可以带着私人感情,假别人(不指名)或群众之口,给予提醒,引起上级警惕。

第三,用商量的方式批评。用商量、讨论的口吻提出上级的某些失误或失当之处与之研究,并请上级作出判断。

第四,用“提供信息”的方式进行批评。当上级失误初见端倪,立即提供准确信息加以证实,促使上级及时采取措施匡正失误或把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五,用阐述的方式批评。发现上级有较大的失误,要准备充分的理由、事实、数字依据,选择较为恰当的场合,如单独会见或上级心情较好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上级询问,则要以忠诚的态度,由浅入深,把根据摆出来,周密而又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上级同意了是一件好事;如不同意,要自我下台,缓和地表示:“您的看法有道理,我再想一想”,留下再提建议的“伏笔”,切不可跟上级来“横”的,直颜犯“谏”。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以上级的忠实合作人的态度出现,要表现得谨恭有礼,以“低姿态”衬托领导的“高大形象”。如果上级坚决拒绝、不耐烦、表现尴尬,或者嘴上说:“你把心里话都说出来”,表情十分不自然时,要停止批评,并向上级表示:“我考虑很不成熟,有些看法可能不够妥当,请您多多指教。”

4.如何对上表忠心

向上级表示尊重办法很多,这里介绍两种:

第一,登门拜访。向上级表示尊重,可以采取登门拜访这种较主动的方式。这一点说起来相当微妙。在众多下级中,上级对来过自己家中的下级印象最深,也特别亲切。

拜访时,礼物是应该带一点的,不过要有一定的限度。在上级家作客,不可停留太久,最多两钟头即可告辞。如果约好了时间,一定不能迟到。去时最好能带一些土特产。若上级留你吃饭,应不忘赞美一下女主人做莱的手艺,当然离开前要记得向上级太太致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饭桌上不要谈论工作上的事情,除非是上级先提起;也不要“顺便”请求上级为自己办私事。否则,上级便会对你拜访的意图产生疑问,你以前一切尊敬的表示都将大打折扣。第二天到单位时,务必感谢上级昨天的招待。按这些去做,上级就会切身体会到你对他的尊重。

第二,各种场合表谢意。“谢谢”可用在他人对你有得的行为之先,也可用在他人行为之后。如果在他人行为之后,那么这种“谢谢”就是一种出自内心的回报。因而,作为下级,在与上级见面时要很好地使用“谢谢”一词。

一走进上级的办公室,你就应表示:“谢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接见我”,这种“谢谢”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作为对上级同意接待你这一行为的回报。当上级关心地问起你的家庭情况,你应表示“谢谢”,这也是对上级关心你的敬意。

在交谈结束时,你还要说一声“谢谢您今天对我的启发和教导,我会好好考虑的。”以作为对上级指教的感谢。“谢谢”就表示你尊重上级的好意,承认上级关心和教导下级这一行为的意义。

在工作、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上级表示尊重的机会,这就要看下级是否能够适时地抓住和利用这些机会。将你的尊重表示出来,让上级有所感受,这是融洽上下级关系的“润滑剂”。

5.不可小看年青领导

有句老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一些人常用这种老眼光看待年青的上级,甚至抱着一种不信任、等着看笑话的态度或担心他不能胜任,前一种态度是错误的,后一种担心是多余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热心地帮助他、支持他、尊重他。这样,你和年青领导的关系将会更融洽,年青的上级也会对你会更为关怀和尊重。

能不能做领导,不是看资格有多老,年纪有多大,而是要看这个人能力的高低,看他是否有驾驭全局的本领,看他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如果一味地以资格和年龄论高低,那就会产生轻视上级或“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这是很不正常的。

尊重年青的上级,不是尊重他的年龄,而是尊重他的人格魅力和工作实绩,因此,年长的下级大可不必因为上级比自己年青而感到尴尬,也不必因为必须在他面前“俯首贴耳”而汗颜。尊重年青的上级,不仅不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和讥讽,反而会使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人们会说你不摆“老资格”,能够顾大局,识大体。

尊重年青的上级,就要做到这样几点:第一,和上级相处时,要不卑不亢,既不低三下四,也不颐指气使,“倚老卖老”,态度要谦虚、诚恳,言辞要委婉、慎重。在一般情况下,不要直呼上级的名字,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即使你是上级的父辈,直呼其名也是不恰当的,太过随便的称呼,会使上级威严受损,这是上级很忌讳的。第二,在年青的上级工作上遇到麻烦时,下级要担责分忧,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帮助上级渡过难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地、巧妙地进言,使上级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高自己。这时,下级千万不能躲在一旁看上级“出丑”,更不能以此作为平衡自己心理的手段。第三,年青的上级作决策,固然应该征求下级的意见,但有时也很难周全,这就要求下级能够谅解。只要上级的决策大体正确,就应该执行,而不要吹毛求疵,百般挑剔。说什么:“这计划如何如何不妥”、“那个方案如何不得体”、“到底还是年青啊!”等等。这样小视上级,不同上级配合,又有什么益处呢?

俗话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而且“伤”者常常是处于下级地位的人。所以,下级应该尊重现实,淡化“官位”思想,等闲视之。这样上下级之间相互尊重,融洽相处,上级可以一心去做好领导工作,下级也将受益匪浅,何乐而不为呢?

6.勤于报告少犯懒

如果上级说:“那个人,真叫人伤脑筋!”那么,不要理解为一定是那个人的工作能力不强,也不是说他的工作业绩不好。相反,他的工作能力可能很强,工作业绩也可能很突出。但他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在一些细小问题上却使上级感到不安,结果失去了上级的信赖。

原因在于,这个下级因工作驾轻就熟,而往往忽略了上级的存在,没有表现出对上级应有的尊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没有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

一般说来,任何一位上级都比较看重两样东西,一是他的领导是否信任他,二是他的下级是否尊重他。作为上级来说,判断其下级是否尊重他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下级是否经常向他请示汇报工作。心胸宽广的上级对于下级或因懒于、或因忽视而较少向其汇报工作也许不太计较,有时还会好心地认为,也许是工作太忙,没必要汇报,也许这本身就是他们职责内的事情,没必要汇报,或者是我这段时间心情不好,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他们不会来汇报等等。但对于心胸狭窄的上级来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他就会作出各种猜测:是不是这些下级看不起我啦?是不是这些下级不买我的帐啦?甚至这些下级是不是想联合架空我啦?一旦这种猜测在他的心中形成某种定式,他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从而做出一些对下级不利的事情。

其实。上级也有上级的难处,他同下级所处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考虑也不相同。作为下级,他只需要考虑自己份内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单纯,而对于上级来说,他的头绪更多,需要协调的关系更多,他必须及时了解各个下级的工作情况,才能从整体上对情况有所掌握,也才能推动本部门的工作。

这是一个矛盾,一方面下级都愿意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做事,另一方面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总存有不放心的心理状态。那么,谁是矛盾的主体呢?这就要看下级和上级谁对谁的依赖性更大。一般来说,在下级和上级的关系中,上级总是处在主导地位。原因很简单,他能够决定和改变下级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甚至工作职责。一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下级的命运是由上级掌握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上述矛盾,通常的情况是下级应适应上级的愿望,凡事多汇报,这对那些资深且能力很强的下级来说,就要解决一个心理障碍问题,即不管你怎样资深,能力怎样强,你只要是下级,你就只能在上级的支持和允许下工作,如果没有这样支持和允许,你就无法工作,更莫说创出业绩了。

因此,下级要经常地、及时地向上级报告工作,这是对上级工作的支持,也是对上级应有的尊重,这种支持和尊重,不仅是上级工作和地位所要求的,而且也是理顺上下级之间关系必备的一环。

7.与上级亲密要有度

交谈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交谈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后双方关系的发展。因此,当你与上级交谈时,一定要掌握应有的分寸,表现出应有的尊重。

说话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它不仅借助言辞,也需要借助神态表情。当你向上级表示祝贺时,表情就应该是真挚的;当你与上级交谈时,神态就该是专注的。这样上级才对你说的话有表里如一的印象,也会感到你对他的尊重。

相反,如果你在与上级说话时,东张西望,眼光到处乱扫,面无表情,旁若无人,对方一定会认为你在敷衍他。如果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只是偶尔地注视对方,这也是不适宜的。这种态度和表情,不但使人感到尴尬,而且会令上级对你的话产生怀疑。谈话时要正视上级,注意倾听,精神要集中,不要做不必要的小动作。如玩弄指甲、抓皮屑等,使自己显得猥琐。谈话中打哈欠、伸懒腰,不等上级说完话,视线和注意力就转向他方,都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不过要注意的是,注视领导不要目光与目光直接接触。像猫头鹰似地目光盯住不放,会造成上级内心的不安,即使本意不想真正地注视他,但他不明白这一点,反而会误解自己外表有什么瑕疵或自己哪句话说错了。

与上级谈话时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过近,会使上级感到别扭,而且还会认为你不懂礼貌或不分尊卑上下;过远,失去了相互间应有的感情交流,会使上级觉得你冷漠,对他的话毫不在意,对上级交待任务抱无所谓的态度,那么这样的下级在上级心目中一定是一个不会尊重别人,而且对工作采取敷衍了事态度的人。那么最佳距离应该是多少呢?一般交谈最佳距离为1.2米。当然,如果上级有较秘密的话要对你说,那你就可以坐得更近一些。在交谈时,下级身体应微微前倾,如果是较机密的话,倾斜辐度可以大一些,以表示你对上级谈话的高度重视。记住,不要摆出“正襟危坐”的样子,不要迫使上级对你“俯首”谈话,这样只会惹得上级不快。

在与上级谈话时,要正确使用敬辞、谦辞和婉辞。比如,你想让上级在一份意见书上签字,你如果说:“我觉得这样做很好,请您签个字可以吗?”意思虽然表达出来了,但显得过于生硬,不够委碗。如果换种说法:“这份意见书请您过目,如果您认为可以,就请签个字。”这种说法摆正了上级的位置,给了他应有的尊重,听起来要舒服得多。这样谈话,效果也会好得多。

8.好话说到点子上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上级毕竟不同于一般同事。况且一般同事之间也应该注意分寸,互相尊重,不能太无所顾忌,所以对于上级,应该更为注意,平时说话交谈之中,汇报情况的时候,都要多加小心,不要流露出丝毫的“不敬”。

有一些话会让人感到自己不被人尊重,这会使上级不快。现举例如下:

第一,对上级说:“您辛苦了!”这句话本来是上级对下级表示慰问或犒劳时说的,如今反过来倒由下级对上级说,作用似乎不太妙。

第二,相类似的一句话是对上级说:“您的做法真让我感动!”或者说:“经理的英明决断,令我感动!”

事实上,“感动”一词一般是上级对下级用的,例如上级说:“你们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耽误自己的事,我很感动!”

而晚辈对长辈或下级对上级用“感动”一词,就不大恰当了。尊重领导,应该说“佩服”。例如:“总经理,我们都很佩服您的果断!”这样就比较恰当了。

第三,对上级的问题回答说:“随便,都可以!”上级会认为下级感情冷漠,不懂礼节,对这样说话的下级,自然就不会很“感冒”了。

第四,对上级说:“这事你不知道!”或:“那事我不知道!”

“这件事你不知道!”“这事你不明白!”不但会对上级,就是对平时熟识的朋友也会造成莫大的伤害,对上级说这样的话,更是“大不敬”。

第五,不经意地说:“太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嫌上级动作太慢,以至要误事了。在上级听来,肯定有“干嘛不早点”的责备意味,想必不可能高高兴兴地接受。

第六,对上级说:“不行是不是?没关系!”这话带有胁迫的意味,明摆着是对上级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说,也是讲话不讲方式方法,说出不恰当的话。

第七,“我想这事很难办!”上级分配工作任务下来,而下级却说:“不好办”、“很困难”,这样直接地让上级下不了台,一方面显得自己在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显得上级没有远见,让上级面子上很过不去。这也是对上级不尊重的表现。

第八,尊重不能过度。和上级交往应该小心谨慎,顾全大体。但不适当的尊重,过分的尊重反而是不足取的,容易遭人误解。

在工作场合中如果过于客气、毕恭毕敬,反而会误事,招致误解。因此应该善于察言观色,既尊重上级,又落落大方。要克服胆小怕事的心态,越是谨慎小心,反而越容易出错,更容易被领导认为没有魄力。更需注意的是,不要将尊重上级变成谄媚上级,这是为英明的上级所不耻的。

第九,在上级面前说错了话,一旦觉察,就应该就此打住,马上表示歉意。不要因害怕而回避,应面对现实,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人格和面子,必要时再作说明,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措词是否恰当,不要给上级留下狂妄自大、藐视上级、缺乏教养的印象。

尊重上级要具体到每一件小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而最根本的,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语。

9.对领导重在讲“礼”

“礼”和“理”,同音却不同义,二者的差别也是十分大的。“礼”,是指“礼貌”;而“理”呢,则是指道理、理由。与领导相处,既需要讲“礼”,也需要讲“理”。然而,相比之下,“礼”比“理”有时显得更为重要。

无论是谁,都喜欢讲“礼”的人,因为这能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没有谁有理由对一个讲“礼”的人表示讨厌。然而,“理”就不同了。在很多场合中,也需要讲“理”,比如你与别人争论某一话题时,只有双方都讲“理”,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果。

可是,讲“理”的情形,一般都是发生在不存在等级差别的场合中。和领导相处,如果你总是想着要和他讲道理,一味摆出自己很有“理”的样子,就必然会引起领导的反感。

领导也有领导的道理,最起码,你和他摆起架式来讲理这件事本身,就会使领导认为你并不是一个讲“理”的人。

然而,对于“礼”,大家却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一般说来,“礼”的原则在古今中外都是大同小异的,比如握手、鞠躬、微笑,还有“请”、“谢谢”等,都是一种讲“礼”的表现,是对对方的尊重。

即使在你想和领导讲“理”的时候,最好也要按照“礼”的要求去做。

首先,在交谈时,应该表现出对领导应有的尊重。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显得无精打采,漫不经心。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必然会大大伤害领导的尊严和面子。

其次,无论领导是对是错,你都要先听他说,然后再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领导正确的情况下,下级对他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这点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假如觉得领导错了,一般下级的心里就憋不住气,想和领导理论一番,甚至直接指出他的过失。这样,领导虽然在心里认为你可能是对的,但面子上会挂不住,一定会把你视为一个可恶的下级,从而不会想着给你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中国人其实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实际上,不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是如此,古今中外没有哪个人不是如此,在人性上都有这种相通之处。处于领导的位置上,在下级面前更是如此。因此,即使领导做错了,你也要尊重他,而不是攻击和责难。

如果你总是这样有“礼”地“守”的话,那么领导心里就会对你产生好感。因而,当你准备“攻”时,比如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创新、对领导的失误提出迂回变更方案等,领导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了。有时,以“礼”服人要比以“理”服人强得多。

10.给足领导“面子”

领导交给你一件任务,这件任务对你来说非常困难,甚至是根本无法完成的。遇到这样情况,你是否会直言相告领导,说你完成这项任务有困难,因为你对这种工作根本不熟悉。如果这样做的话,领导多半会对你不满,认为你根本就不是不熟悉工作,怕完不成任务,而是不愿意接受任务;故意找借口推托。这样,的话,他就会对你怀恨在心,认为你根本就不尊重他,不支持他的工作。也许,他会当场将你训斥一顿,甚至会对着其他同事的面,将你羞辱一番,让你大出其丑。或者,在将来的某一天,当你兴高采烈地去要求承担某项任务时,他会冷嘲热讽地说:“你对这项工作不熟悉,还是交给某某去做吧!”这样一来,你就会失去很多机会,而你还不知道,正是由于上次你当面推辞了一项工作,没有给领导“面子”,才导致了今天的结局。

明智的下级,不会在上级刚交待完任务时,就立刻解释说自己不能接受这项任务,他会非常“愉快”地接受任务,即使他明知道自己无法完成,即使他心里并不“愉快”,甚至在离开领导的办公室时,他也不忘记说一声:“谢谢您对我的信任,谢谢您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一定努力,不会使您失望的!”这样的回答,自然会令领导高兴。而实际上,他回去以后根本就没有开展工作,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缓兵之计”。也许过一两天,他会主动找到上级,问他阐述自己不适合做这项工作的理由,上级也不会因为他这样做而对他有所猜疑,因为在上级的心目中,他已经尽力了,不是他不想为领导分忧,而是确有客观原因。也许上级还会想自己的这位下属一定在近一两天内绞尽脑汁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因为实在无能为力才不得不找自己的。对这样的“好”下属,哪个上级不喜欢呢?下级在推掉任务以后,还会向上级推荐一些合适的人选去完成任务,以表示自己的尽职尽责。

给领导“面子”不能太直白,要视情况而定,“运用之妙,存于一心!”这真是一种绝妙的做法:“先说可以,再申辩理由”。

11.含蓄指出领导过错

对领导下达的正确而合理的指示,当然要认真及时地执行,但领导也是普通的人,有时可能会下达不恰当的甚至完全错误的指示。作为直接受其领导的下属,你该怎么办呢?你可灵活地采取以下对策:

(1)暗示法。接到不恰当的指示时,你觉得不能执行或无法执行,可先给领导以某种暗示,让其悟到自己的指示不甚恰当。有些指示不恰当,不是因为领导素质差、水平低,而是没考虑周全,或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看到事物的本质。你稍加暗示,他可能就会马上意识到。

(2)提醒法。有些不恰当的指示,可能是领导不熟悉、不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有的可能是领导一时遗忘了。你明白地提醒他,领导认识到了,一般都会收回或修正指示。当然,提醒不是埋怨,也不是直通通、硬梆梆的批评。提醒要讲究策略,语气上尽可能委婉些。

(3)推辞法。对领导不恰当的指示,有的可以考虑推辞。推辞要有理由,有的可从职责范围提出,譬如说:“总觉得这件事不是我的职责,要不,同事关系就不大好处理了。”有的可从个人的特殊情况提出。但不管从哪一方面,理由一定要真实和充分。你推辞了,有的领导还可能会这样问:“那你觉得这件事应该由谁来做?”你不能随便点名,也不要随口说“除了我,其他谁都可以”之类的话,比较巧妙的回答是:“这事谁来做,我了解得不全面,还是您来定夺好。”推辞不是耍滑头,而是委婉的拒绝。

(4)拖延法。有些不恰当的指示,是领导心血来潮时突然想出来的,并要你去执行。倘你唯命是从,马上付诸行动,那就铸成了事实上的过错。对这种领导心血来潮而向你发出的指示,如果你在暗示或提醒都不能,推辞也没多少理由时,那么,最好的对策就是拖延。虽然默认或口头上答应,实际上迟迟不动。若闲着不动,领导会产生疑心的,因此,你必须忙别的事,作为拖延的理由,应付领导的追问。拖延法是消极的,但对有些非原则性问题的不恰当指示,只能如此。你拖延了一段时间后,领导的头脑冷静了,或许有了新的认识,就可能收回指示,或让其不了了之。

另外,对那些明显违反法纪法规的指示,毫无疑问,下属应当坚决拒绝和抵制,并明确地向领导陈述理由。有些下属,明明知道领导的指示是不正确的,是有原则性错误的,但认为反正是领导要我做的,天塌下来由领导顶着,便不加思索地去执行了。这是头脑简单的表现。殊不知,一旦追究起来,具体执行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要追究直接责任。因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从,拒绝领导的指示需要勇气,甚至要承受一定压力,但涉及原则问题,只能拒绝、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