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纪晓岚学说话
31821200000050

第50章 正反比较驳倒对方

将两个相对或者相反的事物并举出来,可以使真的、善的、美的显得更真、更善;使假的、恶的、丑的显得更假、更恶、更丑。比如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就是因为他将两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放在一起,造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样我们在论辩中也可以采用对比。

纪晓岚经常在皇帝面前揭和珅的短儿,弄得和珅好不尴尬。乾隆也是有意偏袒和珅,总是找个机会捉弄纪晓岚。一天,乾隆在批阅奏章时,忽然发现一件参劾纪晓岚的奏折。奏折上说,纪晓岚宽于治民之说是有意收买人心,博取虚名,不如和珅严刑峻法,敛财富以利国家,堪称治世能臣。乾隆看罢,眼前一亮,心想,待我逗一逗纪晓岚,看他如何辩解?次日早朝,议罢政事散朝时,皇帝把纪晓岚与和珅这对儿斗口冤家留下。他先对纪晓岚说:

“纪爱卿,你天天说和珅如何奸诈,如何贪婪,群臣如何愤恨,敢怒而不敢言,还说天下皆曰可杀,可是你看看这些奏折,有人称和珅是治世之能臣,而你纪晓岚只不过是好图虚名罢了。”

纪晓岚接过奏折,用眼一溜就放在龙书案上,和珅连忙抓到手里,一边看,一边得意洋洋。“纪晓岚,你还有什么话说?”乾隆故意敲山震虎。

和珅在一旁奸笑:“皇上,其实臣也没有奏折上说的那么好,只不过为皇上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而已。至于纪晓岚嘛,嘻嘻,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可也不至于罪大恶极。我看皇上就开恩留下他这条小命,料他一条小泥鳅也翻不了大船,把他削职为民也就算了。”

纪晓岚微微一笑:“启禀皇上,臣有话要说。”

“说吧!”乾隆把脸一黑。

“臣虽愚钝,亦知世间万物,纷繁复杂。凡事不可一概而论。有人奏称和大人为能臣,并诋毁臣下,不足为怪。譬如春雨如油,农夫喜其润泽,而行旅之人则恶其道路泥泞;月光皎洁,佳人悦其舒朗,而盗贼则恶其光亮。上天尚且不能尽如人意,何况臣乎?至于和大人之能,臣亦明了其中道理。大粪臭污,其质倒可肥田;乌龟丑陋,皮肉却能延寿。”

和珅听了,自然气得咬牙跺脚,指着纪晓岚的鼻子:“你,你,你……”

乾隆哈哈大笑,心中暗想,这个纪晓岚,言语虽然尖刻,释辩倒也得体,举例妥贴,终是机智敏捷,于是赶紧圆场:“两位爱卿,不要闹了,你俩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朕需要你,也需要他,一个也不能少,望你们能携起手来,共保大清江山。”

如论敌用正反比较进行诡辩,要反驳这种诡辩,就必须注意对方的材料是否真实,标准是否真实、合理,分析是否全面等等。

两位妇女在弄堂口争吵,各不相让,异常激烈:

甲:“我男人好坏是个科长,你男人是什么东西?扫垃圾的!做扫垃圾的老婆有什么光彩?你不害臊,我倒替你害臊呢!”

乙毫不示弱,接口就反驳:“大家听见了,男人当了个科长,就爬到老百姓头上拉屎了,要是当个局长、部长呢?那可要张开血口吃人喽!你男人就是老虎,你也不过是狐狸,狐假虎威才害臊呢!我男人扫垃圾为民服务,光荣得很!”

甲将自己和乙比较,得出“我光彩,你不光彩”的结论,原因是“我丈夫是个科长,你丈夫是扫垃圾的”。这种比较的根据是不能得出结论的。乙反驳甲时,对甲的论点是层层引申,步步深入,推论出“狐假虎威不光彩,为人民服务光荣得很”的结论,理直气壮、气势逼人,推翻了对方荒谬的论点,击退了对方咄咄逼人的傲气。

战国时期,有一次齐宣王召见颜斤蜀。

齐宣王对颜斤蜀说:“你过来!”

颜斤蜀同样对齐宣王说:“你过来!”

齐宣王很不高兴。齐宣王左右的人指责颜斤蜀说:“大王是国君,你是国君的臣下,你这样跟大王说话成什么体统?”

颜斤蜀不慌不忙地说:“我到国君面前去是趋炎附势,国王到我面前来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

齐王怒容满面,气势汹汹地质问:“到底是国王高贵还是士高贵?”

颜斤蜀说:“士高贵,国王不高贵。从前秦国出兵攻打齐国,他们的军队路过士人柳下惠的墓地时,发出一道命令说:‘有到柳下惠墓地五十步范围内打柴煮饭割草喂马的,杀无赦!’后来与齐国军队交战时,秦军又出了一道命令:‘有能割下齐王脑袋的,封他为万户侯,同时赏黄金万两!’从这两道军事命令就可以看出,一个活着的国君的脑袋,还比不上死掉了的士人坟堆上的一根柴草!”

颜斤蜀通过“趋炎附势”与“礼贤下士”的对比,“士人坟头上的柴草”与“活着的齐王的脑袋”的对比,有力地驳斥了齐宣王的“国王高贵、士不高贵”的观点。几句话说得齐宣王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运用正反比较术,可以比较同类事物,也可以比较异类事物;可以比较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也可以比较不同对象的同一方面;可以是纵向的比较、横向的比较、现状的比较、历史的比较,也可兼而有之。但不管哪种比较,都应特别注意比较事物的强烈反差,制造鲜明的形象对比,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下例:

齐威王二十四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一起在郊外打猎。魏惠王带着几分夸耀的语气说:“你们齐国可有什么奇珍异宝吗?我们魏国虽不算大,尚且有十枚直径为一寸的宝珠。这些宝珠晶莹滑润,玲珑剔透,到了夜间,亮光闪闪,光华四射,能够把前后十二辆车子照得通亮,真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贵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怎么连件像样的国宝都没有呢?遗憾!遗憾!

齐威王微微一笑说:“我们所说的国宝与你们看重的国宝迥然不同:我国有一个名叫檀子的大臣,现在镇守南城,他恪尽职守,爱兵如子,夜不卸甲,使得强悍的楚国人不敢骚扰我国的南部边疆;我有一个名叫盼子的大臣,带兵在高唐驻防,他办事异常精细,防范特别严密,使得赵国人不敢在我国的河流里撒网捕鱼,为国家赢得了一大笔渔业收入;我国有个名叫黔夫的大臣,被派去治理徐州,他文武并用,恩威并施,使得燕国、赵国的老百姓自愿迁移过来的多达7000余家;我国还有一个叫种首的大臣,负责维护秩序,缉拿盗贼,他向各地发布告示,晓以利害,让老百姓群起监督,结果歹徒绝迹,盗贼自首,形成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局面。要讲国宝,以上四位出类拔草的贤才,就是我们的国宝。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所放射的光辉,连千里以外的地方都照耀到了,哪里是那些仅仅可以照亮十二辆车子的宝珠所能比的呢?”

魏惠王听了,脸羞得通红。

齐威王将自己的“国宝”与魏惠王的国宝进行了一番比较,对方的只能照亮前后十二辆车子,而他的却可以照耀到千里之外,使得天下太平。他将这两种具有极大反差的“国宝”放在一起,孰优孰劣,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