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看懂财务报表有绝招
31822500000022

第22章 一起品读中国石化的资产负债表--资产篇

前面介绍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和基本框架,但我们对资产负债表里的具体科目都代表了哪些含义相信都是非常模糊的,下面就以中国的龙头企业――中国石化的资产负债表为实例来分析相关的科目。之所以选中国石化的原因主要有:

其一,中国石化的业务规模大,涉及范围广,所以报表里的科目相对比较全。

其二,中国石化是中国的龙头企业,在很多业务的计算方法和处理方法都必须做到一个典范的作用。

其三,通过对中国石化的报表分析,相信从报表里反映出的管理活动和决策方法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收益。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指能够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转换为现金的资产。

通常,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表明了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最强的排在最前面,稍弱的则排在后面。

2.货币资金

不熟悉会计术语的人很容易把财务报表中的“货币资金”就直接当成我们生活中经常说的“现金”。其实不然。报表中的“货币资金”是指企业中能很快转换成我们生活中说的“现金”的一种资产。主要包括企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一些能快速转变成现金的资产。

3.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就是指因赊销商品或劳务而形成的一项重要的资产。

中国石化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应收账款常年占用到大量的流动资金,过多的货款不能及时回收,使各单位内部流动资金极度匮乏,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均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造成资产总额虚增夸大,利润的虚增,给人一种不易觉察的假象,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中国石化2007年应收账款约为229.47亿元,是货币资金的将近3倍,约占总资产的3.31%左右。偏高的应收账款比例应该引起中国石化管理层的重点关注。

为了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设置了“坏账准备”这个科目,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反映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现金,而成为坏账的情况下,通常按照会计准则给予的范围,按一定比例提取。

(2)应收账款的四大陷阱。

企业有无虚增应收账款以调节利润,夸大经营成果的现象。

例如:某企业为了完成领导下达的利润指标,将库存的100万元商品做了虚假的销售处理,而这部分“收入”通过“应收账款”挂在账上,从而虚增了100万元的利润。

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转移资金。

例如:某企业年终为给职工搞福利,将本企业的5万元资金以“借款”名义汇往外地某大型超市,账务处理是:借:应收账款,贷:银行存款。然后,给职工发“购物券”,若干年后再将这笔款项当做坏账来冲掉。

应收账款的“可靠性”。

例如:根据我国财务制度规定,坏账准备按年末应收账款的3~5计提,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往往每年都按照不同的比例来计提坏账准备,从而虚增、虚减了利润。这样就会让应收账款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坏账损失的计提与确认不符合规定。

例如:某公司最近3年的报表上总有一项关于30万元的应收账款,据查实,该笔账款已经过期2年了,但某公司却一直不计提也不确认坏账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虚增了利润。

4.存货

(1)存货的概念。

存货就是指日常生活中用于生产或销售的商品库存,它属于流动资产,虽然其流动性是最差的,但其重要性在流动资产中却是最大的。通过中国石化2007年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看出,其存货金额高达1160.49亿元,约占总资产的16.15%,如此高的存货比例,必然占用大量的资金,资产整体流动性的降低,也必然面临巨大的风险。

(2)存货的核算。

存货核算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存货的价值。

根据我国2006年2月份出台的新会计准则,目前存货核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为方便大家理解记忆,在这里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两种核算方法的不同点。

例如,A公司1月份、2月份、3月份各购进材料1000公斤,单价各为每公斤100元、200元、300元。4月份卖出了材料1000公斤。现在到了4月底,我们发现账上还显示有材料2000公斤,那这2000公斤存货的价值到底算多少才合适呢?

先进先出法是指将最先出售的存货用最先购进的价格确认为存货的价值。如上例,那么4月份卖出去的1000公斤的材料成本就是1月最先购进的1000公斤,价值为10万元,那么剩下2000公斤材料的价值就是2月份和3月份购进材料的价值,即50万元。

加权平均法是指将每次的购货成本全都加起来,然后求出平均的单位成本。如上例,那么4月份卖出去的1000公斤的材料单位成本,就是所有材料的平均单位成本每公斤200元,即4月份卖出材料的成本为20万元,则剩下的2000公斤材料的价值就是40万元(60万元-20万元)。

同样的一笔存货,一个账面价值是40万元,一个账面价值是50万元,相比之下,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存货核算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存货的价值。

因此,当报表存货项目金额较大时,我们必须知道企业用的是哪种核算方法,要根据当时具体的社会环境来判断企业存货的真正价值。

一般而言,当存货的市场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应以市场价值来反映;相反,当存货的市场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应以账面价值反映。这个方法就是有名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即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相比较,哪个价值低就用哪个价值在账上反映出来。目的是避免高估存货价值从而虚增利润,符合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5.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购买的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当投资的企业盈利了,企业可以通过分得股利或利息的方式取得收益。但是,如果被投资的单位经营状况不佳,亏损了,企业也要承担相应的投资损失。

长期股权投资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没有放在一个科目里核算,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投资期限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往往是指投资期限短于一年或短于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投资,它可以随时收回或随时变现。长期股权投资的期限一般是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在此期间,企业并不想收回或无法收回其投出的资金。

(2)投资方式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方式主要包括购入随时能够变现的股票和债券。长期股权投资不仅包括购买投资公司的股票,而且包括以现金、材料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对其他企业进行的直接投资,并按投资额占被投资企业股权的比例分享利润。

(3)投资目的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暂时多余的资金,用其购入能随时变为货币资金的股票和债券,以在短期内获取比市场利率更高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的目的则在于经营和理财方面的需要。

6.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比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能在使用的时候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对于生产经营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只要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就可以认为是固定资产,而对单位价值不加以限制;对于非生产经营领域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期限要长于两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被认定为固定资产。

在固定资产这个科目里,我们要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的选择,因为不同的折旧方法,将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规定:对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因此,对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或者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计税价值、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率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有权灵活选择但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这三种折旧方法,以实现折旧抵税现值最大化。

例如:某电子生产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拟于2008年12月购买一台电子设备,设备价款10000元,预计使用期限3年,预计净残值率5%,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25%,折现率6%。

由于上述三种方法使用期满后的抵税折现金额不同,分别为2177.17元、2184.90元和2157.21元。因此,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折旧方法,将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7.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并且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以下资产才满足可辨认性的标准: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8.无形资产披露

对于一般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披露的有关无形资产信息有: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各类无形资产当期期初和期末账面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土地使用权,除按照上述规定进行披露外,还应披露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而在我国现行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上只列有“无形资产”一个项目,反映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在现金流量表中仅设置了一项“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和“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这不能反映出无形资产的变动情况,也就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对无形资产信息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