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是将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其增减百分比,分析其增减变化的原因,借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
采用水平分析法,要联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变化,将各项目的增减变化同企业产值、销售收入等生产成果指标的增减变化相对比,判断增资与增产、增收之间是否协调,资产营运效率是否提高。
(1)货币资金增减变动的分析。
企业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可能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销售规模的变动。企业销售规模发生变动,货币资金规模也会随之发生变动,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信用政策的变动。如果企业采用严格的信用政策,提高现销比例,可能会导致货币资金规模提高。
为支出大笔现金做准备。如准备派发现金股利、偿还将要到期的巨额银行借款,或集中购货等,这都会增加企业货币资金规模。但是这种需要是暂时的,货币资金规模会随着企业现金的支付而降低。
(2)应收账款增减变动分析。
在流动资产和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的绝对额增加了,表明企业变现能力在减弱,承担的风险增大,其占用比重就不合理;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与流动资产增长和销售收入增长相适应,表明应收账款占用相对合理。
(3)存货增减变动分析。
各类存货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材料存货是维持再生产活动的必要物质基础,所以应把它限制在能够保证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最低水平上;产成品存货是存在于流通领域的存货,它不是保证再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压缩到最低限度;而在产品存货是保证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的存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周期决定了在产品存货的存量,在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在产品存货应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
一个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其存货结构应保持相对稳定性。分析时,应特别注意对变动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存货增加应以满足生产、不盲目采购和无产品积压为前提;存货减少应以压缩库存量加速周转,不影响生产为前提。
(4)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分析。
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分析,主要是对固定资产增长情况、更新情况、报废情况及损失情况进行分析。在评价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规模和速度时,也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企业是为了保持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必须对设备进行更新是合理的;如果更新设备只是为盲目扩大生产,就不合理了。
(5)无形资产增减变动分析。
无形资产增减变动,从发展趋势上看,应当呈上升态势,无形资产增幅越大,表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6)流动负债增减变动分析。
流动负债增减变动分析,主要是通过流动负债各项目的增减变动,分析企业短期融资渠道的变化情况及偿债压力的大小,借以判断企业短期资金的融资能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7)长期负债增减变动分析。
长期负债增减变动分析,主要是通过长期负债各项目的增减变动,分析企业长期融资渠道的变化情况,借以判断企业长期资金的融资能力。
(8)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分析。
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主要原因有: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资本公积发生增减变化、留存收益的增加(或减少)等。通过对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分析,可进一步了解企业对负债偿还的保证程度和企业自己积累资金和融通资金的能力与潜力。
2.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
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也称构成分析,是将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与总额相比,计算出各项目占总体的比重,并将各项目构成与历年数据及同行业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动的合理性及其原因,借以进一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
通过垂直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特点和技术装备特点,如工业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往往大于流动资产,而商业企业的情况正好相反。另外,在同一行业中,流动资产、长期投资所占的比重的大小,也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特点,流动资产和负债较高的企业稳定性差,却较灵活;而那些长期资产和负债占较大比重的企业底子较厚,但调头难;长期投资较高的企业,投资收益和风险要高;无形资产持有多的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强;而固定资产折旧比例较高的企业,技术更新换代快,技术装备水平高。
(1)流动资产构成分析。
判断流动资产构成比重是否合理,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必须与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构成比重结合起来,联系生产经营额的变化进行分析。在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不变的情况下,流动资产比重提高使生产经营额大幅度增长,说明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为合理。但如果流动资产比重提高速度快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使单位增加值占用的资产额比上期增加,说明资金利用效益下降,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合理。
流动资产构成比重是否合理还应结合企业利润进行分析。如果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比重提高了,企业的营业利润也相应地增长了,说明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为合理。如果流动资产比重提高了,生产额增长了,利润却不增长,说明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可能不畅,经营状况趋势不好。
保持流动资产的合理结构有利于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和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由于各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不一样,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不一样,应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分析合理的程度。
此外,企业还可通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项目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重,分析各项流动资产内部各项目发生了哪些变化,各项目构成的合理性。
(2)长期投资构成分析。
判断长期投资比重是否合理,首先要看企业将资金对外投资,有没有影响企业生产资金周转,能不能获得较高收益。长期投资占资产总额比重提高,有可能是企业资金来源充足,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对外长期投资以取得更多的收益。但也有可能是企业内部发展受到了限制,目前产业或产品利润率较低,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目标。因为被投资项目的利润是不确定数,长期投资比重高,风险也高。企业管理者应根据投资项目作具体分析研究,慎重行事,以便回避风险,提高投资的安全性。企业长期投资比重不宜过高。
(3)固定资产构成分析。
固定资产构成比重决定着企业的行业特点、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判断固定资产比重是否合理,应弄清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比重标准,比重过高造成资金浪费;过低又影响生产经营业务的发展。一般来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构成比重较高,为40%左右;商品流通企业较低,为30%左右。
固定资产构成分析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生产用固定资产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构成的变化情况;二是考察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构成的变化情况,查明企业在处置闲置固定资产方面的工作是否具有效率;三是分析生产用固定资产内部结构是否合理。
固定资产构成分析,只有结合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才能对固定资产的配置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
(4)无形资产构成分析。
一般情况下,企业持有较多无形资产,表明开发创新能力强。判断无形资产构成比重是否合理,也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比重较低,在10%以下;而高新技术企业较高,为30%左右,甚至更高。
由此可以看出,各类资产如何配置,对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关系重大。在企业资产结构体系中,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间的结构比例是最重要的内容。在企业经营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固定资产存量过大,则正常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造成固定资产的部分闲置或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如果流动资产存量过大,则又会造成流动资产闲置,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总之,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间应保持怎样的结构比例,主要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的态度、行业特点和经营规模。
如果企业敢于冒险,就可能采取较高的固定资产构成比例;反之,则采取较高的流动资产构成比例。从行业特点上看,创造附加值低的企业,如商业企业,需要保持较高的资产流动性;而创造附加值高的企业,如制造业企业,需要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比重。从经营规模上看,规模较大的企业,因其筹资能力强,固定资产比例相对高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流动资产比例相对高些。除此之外,同一行业内部,生产组织、生产特点、生产方式的差异对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间的结构比例也会产生影响。
(5)流动负债构成分析。
流动负债构成反映企业依赖短期债权人的程度。流动负债所占的比重越高,说明企业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越强,企业偿债的压力也就越大,要求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要快;反之,说明企业对短期资金的依赖程度较小,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也就越小。因此,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可融资的流动负债就可以多些;反之,流动负债融资就可以少些。一般来说,成长型企业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较低,成熟型企业这一比例较高。
另外,企业还可通过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项目占流动负债总额的比重,分析各项流动负债构成的合理性。
(6)长期负债构成分析。
长期负债构成反映企业依赖长期债权人的程度。长期负债所占的比重越高,表明企业在经营中借助于长期资金的程度越高;反之,说明企业借助于长期资金的程度较小,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也就越小。一般来说,长期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成长型企业较高,成熟型企业较低。
另外,企业还可通过长期负债各项目占长期负债总额的比重,分析长期负债的构成情况。
(7)所有者权益构成分析。
所有者权益构成可以反映企业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小,所有权益构成比重越大,企业的财务状况越稳定,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另外,经营者对企业前景的信心和对风险所持有的态度也影响着所有者权益构成。
我们还可以通过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占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重,分析企业的经济实力和风险承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