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注意哪些问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用财务特有的形式来表述企业管理的目标,它与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一个表述清晰、易于为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理解的企业目标是一个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目标应能体现企业最关注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能反映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员工、供应商、顾客和公众。企业的目标限定了企业的核心业务,也可以说限定了财务分析的内容。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最为典型的有三种: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必将导致企业出现短期行为。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将股东的利益置于第一位,必将忽略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考虑。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在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时,必然要进行多方位的考虑。
2.理财环境与财务状况的关系
企业的理财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生产环境、内部环境等方面。这些理财环境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在对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分析时,必须考虑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例如,市场供求变动、结构调整、资本市场的波动、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法律、法规、制度、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和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真正掌握与分析有关的实际情况,以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3.综合利用多方面信息
财务报表分析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而财务报表只涉及那些能用货币形式表达的经济事项,容纳的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有些数据是估算的,不是精确数字,因此在分析时必须做出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否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析判断和结论。解决的最佳途径是尽可能地扩大信息来源,以弥补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不足。目前,在财务分析中,使用的非会计信息越来越多,这些非会计信息有客观的信息和主观的信息。
4.附注
附注又称报表注释。从提供信息和分析评价的视角来看,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或者使表内信息具有更加明确、清晰和更多的价值,或者提供了和表内信息一样重要的信息。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报的项目相互参照。一般应当按照以下顺序披露:
(1)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2)对企业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其他会计政策,以及在采用会计政策过程中所做的对财务报表项目金额最有影响的判断等。
(3)对企业所做的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和负债账面金额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
(4)对更正前期会计差错的说明。
(5)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报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
(6)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重要的资产转让和出售、企业合并和分立,以及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第(5)项所述报表项目需要说明的事项。
企业应当披露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前提议或宣布发放的股利总额和每股股利金额。
例如,我们在利润表中看到的财务费用是一个总括性数据,无法直接用来计算已获利息倍数指标,但是通过财务报表附注,便可得到当期利息费用的数据。
5.注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行使经济评价功能的“经济警察”,他们对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意见,说明他们已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经营成果进行了足够的分析和考察,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判断。他们的意见应是投资者、债权人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操纵、虚假信息等财务管理问题的主要线索。我们虽然不能说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标准审计报告,就可以排除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存在问题的可能,但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非标准的审计报告,包括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公司可能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对此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6.同时运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运用单一的财务指标评价上市公司是不全面的。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决定该指标高低的因素中,除了净利润外,净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大小也能左右该指标的高低。若以总资产报酬率来补充,就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真实获利能力的高低。因为总资产报酬率指标是不分行业的,不论哪个行业,都要利用资产获得回报,因而,将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报酬率结合起来反映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更全面。由于每股收益指标存在无法判断收益的获取时间、风险高低、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等缺陷,可利用市盈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等指标予以补充;由于净资产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无法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可采用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予以弥补。当然,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评价除了财务指标的分析要全面外,还要结合一些非财务指标来进行分析。
7.财务数据的虚假与操纵问题
(1)经营活动。
应该说,财务是对业务的反映,没有业务也就不存在财务。良好的经营状况必然会带来良好的财务状况。但是,一些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有的是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形象必然大受影响。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一些上市公司采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关联方交易、虚拟交易活动等手段和方法,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改善财务形象的目的。对此,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关注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其他非正常经营活动、营业外活动。
(2)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在正常的市场关系中,若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代理商之间发生交易,是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进行的,各方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按照公平、自由的交易原则商定有关交易。但如果从事交易的各方存在关联关系,其交易就有可能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之上。这种交易如果是不公平、非竞争性的非自由市场交易,就会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某些情况下,关联方可以通过虚假的、不公平的交易改变财务报告的结果,从而达到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欺诈财务报表使用者之目的。虽然我国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要求企业客观、完整地披露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情况,但这并不会、也不能禁止企业进行关联交易。况且,并非所有关联交易都是不正常交易,但是关联交易又确实为上市公司制造利润、粉饰财务报告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此,关注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3)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处理方法,也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根据一贯性原则,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保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如果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或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使企业原采用的会计政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时,则应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估计是不可或缺的。会计估计会随估计基础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或者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或后来的发展等,需要对估计进行修订。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上述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及变更标准的主观性,为公司进行粉饰财务报表提供了条件,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这一特点,在需要时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做出某种调整和变更。因此,关注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变更,对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线索。
(4)虚假财务报表。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往往采用编造、伪造等手法编制财务报表。上市公司之所以出具虚假报表,其动机主要有奖金动机、确保职位动机、配股动机、纳税动机、推卸责任动机(离任时)、隐瞒违法行为动机、避免处罚动机、炒作股票动机等。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为识别是否存在虚假财务报表,可采用的具体方法有: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比较分析,以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变动,进而发现与这些异常变动有关的信息。另外,剔除资产负债表中的虚拟资产,即递延资产、递延税款、待摊费用、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等项目,再进行财务分析,有时更能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对财务报表中的特殊项目也必须予以关注,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投资收益、关联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