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巧借科目、隐瞒收入的问题
【例3-9】华为超市向A公司销售产品,结算后却不确认收入,而是首先按相同金额用资金支付一笔款项作为预付账款核算,即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让人误以为是购买物品所支付的预付款,之后某个时间再将此收入的资金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即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贷记“预付账款”,视同退款。
分析:
该账务处理违反了税法的相关规定。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一般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账。但在有些企业中,预付账款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预付资金,而是发挥着隐瞒收入的作用。该案例中采取的方式,就是在取得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以后再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现金”科目进行销账,其目的就是隐匿收入、偷逃税金。
3.3.2核销坏账、据为己有的问题
【例3-10】A公司2006年曾购买华为超市的商品,货款共计50000元。但由于A公司经营效益不好,虽经华为超市多方催促仍未归还。华为超市几经人事变动,负责此事的人都早已离职。由于其他人员都不过问此事,2008年华为超市会计王某将长期挂账、多年的应收未收回款项,作坏账处理。2009年,当王某得知A公司按规定还要继续偿还以前债务时,于是到A公司索要原欠款50000元现金并据为己有。
分析:
审计人员在对该企业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时,发现了这起会计人员违规事实。小型零售企业会计对尚能收回的货款作为坏账转销,然后到对方要回全部欠款,将其据为己有,一切账务处理看似“天衣无缝”。对于这种情况,其实只要进一步追查应收款项的对方单位,通过函证的形式,必要时甚至可以去对方单位核对相关账务,落实资金去向,便可以水落石出。
3.3.3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例3-11】2008年,A公司欠华为超市货款10000元长期未支付,华为超市将其列入应收账款核算。经多方催收,A公司用银行存款归还了以前年度的欠款10000元,华为超市收款后却并没有立即冲销“应收账款”科目余额,而是直接开出一张10000元的现金支票,提出现金后,转入企业小金库,用于吃喝业务招待以及购买一些福利用品,之后再将此笔应收账款作坏账处理,直接转销,计入管理费用,并保持账面的平衡关系。
分析:
从表面上看,会计账务做得很“精彩”,资金进出根本没有通过账务核算。如果没有查看支票存根和对账单,很难看出问题。而且银行对账单上显示为一借一贷10000元,如果不仔细看,很可能被认为是银行处理错误冲账。该公司收到其他单位的还款,本应冲销应收账款,但实际却是转移他处,通过坏账损失挤列管理费用;而且,企业收到外单位归还的欠款后,直接从银行提出现金转入企业小金库,虽不在银行日记账上反映,但日后将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通过坏账损失列入管理费用,同样可看出其偷逃税款,私设“小金库”的目的。
3.3.4利用关系,非法结算的问题
【例3-12】A公司与华为超市无任何业务往来,A公司也从未收到过华为超市的任何资金,但A公司的负责人与华为超市的财务主管有亲戚关系,于是,A公司就以收取一定使用费为条件,在审计人员的函证中证明该公司收到华为超市的预付款,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制造了很大的障碍,使两公司的会计核算失去了真实性。
分析:
按规定,企业的预付款业务必须以有效合法的供应合同为基础,而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的预付款业务根本无对应的合同,而是利用预付款这一中转站往来搭桥,为他人进行非法结算,将所得回扣或佣金据为己有;或利用该项业务转移资金,隐匿收入、私设小金库或私分。查找此类问题的关键点在于除了函证之外,还要对资金的去向作必要的追踪,这样才能找出隐藏在背后的秘密。
工作小窍门:审计应收款项的方法
1.应收账款入账金额是否准确。
2.“应收账款”有无与“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混用的现象。可按新会计准则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逐项核对。
3.企业是否以应收账款虚增收入以调节利润。
4.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转移资金。审计时,可发函询证,或检查销货发票、出库单等原始凭证。
5.未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人为调节利润。按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年终可以按应收款余额的3‰~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并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6.坏账损失的确认及其账务处理不符合准则规定。审计时,应重点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查询债务单位是否有偿还能力,回收措施是否得力,核销坏账的证据是否充分等。
7.将已收到的应收账款不入账或推迟入账。审计时,要经常向对方单位发函询证或派人核对,查明本单位应收账款是否与对方实际欠款金额相吻合。如果不一致应进一步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