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新个人所得税实务操作与筹划技巧
31825700000031

第31章 税收筹划的理论与方法(4)

[2]纳税人企业。以企业纳税人为税收筹划受益人进行税收筹划需要了解如下情况:

企业组织形式。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纳税税种、纳税金额、申报纳税办法往往有所不同,故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制订有针对性的税收筹划方案。我国的企业形式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此外还有视为企业管理的个体户。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对纳税影响相当大。除了了解企业组织形式,还须了解企业内部的机构组成。

财务情况。企业税收筹划是要合法和合理地节减税收,因此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基础。以会计报告和会计报表形式反映出来的企业财务状况从资金的运动方面展现企业的全貌,而纳税本身则是资金从企业的流出。只有全面和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才能制定出适合企业状况的节税计划。

投资意向。投资有时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而不同规模的投资额有时又会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投资额与企业规模(包括注册资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往往有很大的关系,不同规模企业的税收待遇和优惠政策有时也是不同的。我国税法体系中对一些投资方向有税收引导,比如,高科技的投资方向、第三产业的投资方向等。了解纳税人企业的投资可从产业税收优惠方面对其提出纳税建议。

对风险的态度。不同风格的企业领导对筹划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开拓型领导人往往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节减最多的税,稳健型企业领导人则往往希望在最小风险的情况下节减税收。了解企业对风险的态度,可以制定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税务计划。

纳税历史。了解企业以前和目前的有关税务情况,包括有关纳税申报、所纳税种、纳税金额等纳税情况,对制定企业未来的纳税计划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借鉴。

(2)了解纳税人的要求。

纳税人对税收筹划的共同要求肯定是尽可能多地少纳税。少纳税的目的说到底是增加纳税人的财务利益,而在这一点上,不同纳税人的要求可能是有所不同的,这也是税收筹划必须注意的一点。

[1]要求增加短期所得还是长期资本增值。纳税人对财务利益的要求大致有三种:一种是要求最大程度地节约每年税收成本,增加每年的纳税人可支配的税后利润;另一种是要求若干年后因为采用了较优的纳税方案,而达到所有者权益的最大的增值;第三种是既要求增加短期税后利润,也要求长期资本增值,“鱼”和“熊掌”要兼得。对不同要求所进行的税收筹划也是有所不同的。当然,税收筹划未必能完全达到纳税人的要求,但了解纳税人在财务收益方面的打算仍是必需的。

[2]投资要求。

有些纳税人只有一个投资意向和取得更大财务收益的要求,这时候税收筹划人可以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筹划,提出各种投资建议。但有时纳税人对投资已经有了一定的意向,包括投资项目、投资地点、投资期限等,这时税收筹划人就必须了解纳税人的要求,根据纳税人的要求来进行筹划,提出投资建议或提出修改纳税人的要求的建议。

[3]根据纳税人的要求取得资料。无论是外部税收筹划人还是内部税收筹划人,其专业知识往往都还不足以应付纳税人的各种不同的具体要求,但在纳税人明确了其要求后,他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取得有关资料。这些有关的税法和政策等资料有时可以无偿取得,有时需要有偿取得。税收筹划人取得税收法规资料的途径有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

从征收机关得到寄发和主动索取税收法规资料。

通过政府网站查询免费电子资料库。

通过民间网站免费得到或有偿获取税收资料。

通过图书馆查阅纳税资料。

通过订阅和购买得到纳税资料。

通过与税务机关的合作关系取得所需资料。

中国已经加入WTO,而WTO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公开化和透明化,应该说纳税人平等地通过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免费得到税务资料将会越来越及时和方便。

3.工作步骤和委托合同内容

(1)筹划人的总的工作步骤。

由于各类纳税人的行业、业务和委托进行税收筹划的内容不同,因此筹划人进行税收筹划也没有统一的程序,但总体来看也有不少相类似的工作步骤,大致可分为以下九个步骤:

客户提出要求→谈判→组织力量→初步调查→提出建议书→签订合同→开始工作→中期报告→最终报告。

(2)接受委托前的洽谈步骤。

(3)税收筹划咨询合同的内容。

税收筹划人经过洽谈正式受理客户的委托进行税收筹划,一般应签订书面的委托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受托税收筹划的合同没有固定格式,但它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列明委托人和税收筹划人的姓名、住址、电话等。

[2]总则。明确注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地址;并须表明对合同中的税收筹划人、委托人认为是具备足以承担这项任务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的,确能恰当地完成该项目所规定的筹划任务,因而,委托人愿意委托该税收筹划企业或某税收筹划人员承担该项目业务。

[3]委托事项。税收筹划人对委托人所约定承担的义务。

[4]业务内容。应明确委托人向税收筹划人委托的具体业务内容,包括:需要协商的事项;有关调查研究业务内容;有关获取旁证的需要等。

[5]酬金及计算方法。应明确规定经双方同意的酬金数额、支付日期、支付办法。

[6]税收筹划成果的形式和归属。

[7]保护委托人权益的规定。主要包括:预定业务完成日期,事先规定各个阶段工作的进程和完成日期;禁止中途转包,为了保证业务质量,税收筹划受托人除书面征得委托人同意外,不得将承担的业务全部或部分转包给他人。

[8]保护税收筹划人权益的规定。税收筹划人作为合同的另一方,同样有权受到合同的保护,在合同中需订明的主要内容是:对超出合同规定范围的业务,要求额外支付报酬;如要承担原订合同以外的业务时,税收筹划人可以向委托人提出更改合同条件的要求;筹划人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有些事项须征得委托人的认可才可进行,但如委托人不及时予以确认,或因委托人的其他原因造成业务拖延,则其责任应由委托人承担;取消税收筹划人在合同撤销前已完成的工作,必须支付合理的报酬。

[9]签名盖章。合同须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才能生效。

[10]合同签订日期和地点。

4.制定税收筹划计划并实施

(1)税收筹划人首先制定税收筹划草案。

税收筹划人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纳税人的要求及其具体情况来制定税务计划。无论是内部税收筹划人还是外部税收筹划人,无论是纳税人要求知道详细的税务计划的内容和理由还是只要求知道如何做,税收筹划人都要制定尽可能详细的、考虑各种因素的筹划草案。税收筹划草案应该包括:筹划具体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筹划所依据的税收法律法规;在筹划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等。

税收筹划人制定筹划草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操作过程,整个操作过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分析纳税人业务背景,选择节税方法。对纳税人的个案进行具体分析,分析纳税人所处的行业,从事业务按法律规定应该缴纳哪种税,是否享受税收优惠待遇。根据纳税人所从事的业务和业务收入、业务费用的收支渠道确定可以节税的各种方法。在选择各种节税方法的同时,可借鉴与其行业、业务有相同背景的案例,以提高节税效果。

[2]进行法律可行性分析。在制订筹划方案的同时,汇集纳税涉及的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避免陷入法律纠纷。在具体问题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以就具体问题咨询征税机关的意见。

[3]应纳税额的计算。不同的纳税方案制订出来以后,分别计算出应纳税额。与应纳税额相对应,税收筹划人应做出会计处理的方法。

[4]各因素变动分析。对影响筹划节税效果的那些相互影响的内部因素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动进行分析,以防止因内部因素变动产生的风险。

[5]敏感分析。对影响纳税计划实施的外部条件可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税收筹划节税效果变化的敏感程度进行分析,以防止因外部因素变化产生的风险。

(2)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和实施。

一个纳税人或一项纳税业务的纳税方案不止一个,税收筹划人为一个纳税人或一项税务事项制订出的节税方案因此也往往不止一个,这样,在方案制订出来以后,下一步就是对筹划方案进行筛选,选出一个最优方案。筛选时主要考虑纳税人的偏好,根据其偏好考虑以下因素:

[1]选择短期内节减税收更多的或在比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股东可得到更大财务利益的筹划方案。

[2]选择成本更低或成本可能稍高而节税效果更好的纳税计划。

[3]选择实施起来更便利或技术较复杂风险也较小的方案。

在筛选方案的过程中应根据纳税人的意愿尽量吸收其参与其中,参与过程中随时听取纳税人的意见。特别是在税收筹划是外部筹划人的时候,更有这个必要,因为纳税实践最终要由纳税人自己完成。最后经过选择、斟酌,选出的方案就是税收筹划人最后为纳税人设计的纳税计划。如果纳税人没有参与选择,还要征求纳税人意见。如果觉得满意,筹划方案便可以付诸实施;如果纳税人并不满意,筹划方案就需要进行修改,直至纳税人满意为止。

5.控制税收筹划方案的运行

筹划方案实施后,税收筹划人还需要经常、定期地通过一定的信息反馈渠道来了解纳税方案执行的情况。反馈渠道可以是税收筹划人到纳税人企业实地查阅财务会计报告,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内,比如半年或一年,在一起沟通情况。

当反馈的信息表明,纳税人没有按税收筹划人的设计方案的意见执行税务计划时,税收筹划人应给予提示,指出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当反馈的信息表明,税收筹划人设计的税务计划有误时,税收筹划人应及时修订其设计的筹划方案;当纳税人经营中出现新的变化时,税收筹划人应介入判断是否改变筹划方案。

在特殊情况下,纳税人因为纳税与征税机关发生法律纠纷,税收筹划人按法律规定或业务委托应及时介入,帮助纳税人度过纠纷过程。如果出现对纳税人不利的法律后果,税收筹划人一是接受教训;二是在订有赔偿条款且责任又认定在税收筹划人一方时,则应积极负责赔偿纳税人因此受到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