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小企业如何做账
31826800000007

第7章 什么是会计方法及复式记账法?

会计是人造的计量工具,它的最本质的两个特点是“分类”和“计量”,合在一起就是复式记账法。分类就是对经济活动的价值进行分类,当然还包括非价值属性,非价值属性是对经济活动的丰富和补充。计量就是运用货币进行计量。

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经济活动的价值,包括人、财、物,再分类就是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记账方法

会计方法,指从事会计工作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如下:

(1)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性监督,就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连续地记录,据以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符合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

(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防止差错。同时也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

(3)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4)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各项经济业务记录及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企业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7)编制财务报表。

编制财务报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财务报表主要以账簿中的记录为依据,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产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用来考核、分析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报告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以上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一般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凭证,并应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簿中进行登记;在一定期末还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2.记账方法的分类

按照登记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又因其构成要素的不同而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收付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都是由单式记账法逐步发展、演变为复式记账法的。

3.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会计基本等式。

“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原理。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反映的资金平衡关系。

不论是发生与现金、银行存款有关的经济业务,还是发生与现金或银行存款无关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同时登记。

复式记账法是由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原理所决定的。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至少两个项目的资金增减变动,且两个项目的变动金额相等。经营业务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现象,通过会计核算把它全面地反映出来,就需要在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相等的登记。

4.复式记账方法中的借贷记账法

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所有的账户都分为借贷两方,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账户结构: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是:账户借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贷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费用成本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基本相同。账户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消收入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时需进行三步分析,涉及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根据账户性质判断记账方向。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这种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方向及其金额所做的纪录,称为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

(2)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有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账户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

不能通过试算平衡表发现的错误。

5.会计恒等式

会计恒等式改革了会计永衡公式,即“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取而代之以能够体现企业作为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恒等式的数量关系:

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账、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时,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会计等式(三)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作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账有错。

6.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项目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会计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问题;而会计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1)账户的分类。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会计科目分类相对应,账户按其所提供的信息的详细程度及统御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总账也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统称为明细账;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等。

(2)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账户分为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成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成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上式中的四个部分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账户的具体内容包括账户名称、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和余额等。

(3)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御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原材料”等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

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的原则为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