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改革
高仕龙、邹进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所面临的发展前景和现状,分析了一般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联系我校实际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探索和变革措施。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类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改革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就目前办学现状来看,在开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校中有近半数的学校是首次开办该专业,其中除了少数院校比较成熟,已形成特色外,多数院校尚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理念和内容设置、教学模式等缺乏系统的考虑。因此,加强对一般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研究,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建设,而且也符合现代教育的迫切需求。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1998年,在教育部的领导下重新制定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了数学学科专业的数量与名称,将原来的八个专业合并为三个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及(与经济类的统计学合一的)统计学专业,为进一步淡化专业、拓宽培养口径奠定了基础。而1998年新公布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名称诱人、生源充足,开办该专业又不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扩招的形势下,许多学校办起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这引起了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大发展为主,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大发展为辅的数学学科专业的第二次大发展。这一新专业的设置,不仅为我国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带来新的契机,也很好地适应了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经济发展态势。但最近几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发展过快,规模过大,专业点总数从1998年的不足80个,增加到2004年的426个,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1世纪是信息科学的世纪,这不仅仅体现在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上,还体现在信息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上,这使得又一批新兴学科正在成为各学科领域的前沿和主战场。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技术、遥感技术、信息压缩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等使得互联网迅速发展普及,掀起了全球的信息化热潮,而掌握信息、计算机等交叉学科的人才便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随着IT行业、多媒体技术、旅游信息业、各种新的智能化应用系统和服务软件的发展,以及传统信息服务的多样化趋势,也将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开辟广阔的就业空间与市场。
二、一般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我国办学规模最大的新专业,但目前绝大多数开办该专业的一般高等院校尚处于摸索和发展的阶段。这类院校普遍底子薄、经费投入有限,对专业内涵、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缺乏认识,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缺乏,实验室、实践实习教学基地缺乏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内涵理解不够,实践教学环节与具体实际问题脱节,流于形式。
该专业隶属数学学科,开办单位大多在数学系或应用数学系,过去主要从纯理学的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还是社会的需求都离不开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
目前该专业的多数实验课程均从属于各门相应理论课程,实验操作方法理论性不强,而且相关的实验方法都可以找到详尽的叙述,实验过程变成了简单的复制和操作。实践教学环节与具体实际问题脱节,基本流于形式。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课时压缩等关系,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很难与具体实际问题结合,而是仍然围绕着书本上的有限的几个问题开展,存在知识老化,不能够理解掌握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技巧。当前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各自独立分开,基本上结合课程开展,缺乏知识的持续性和连贯性,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第二,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课程教材紧缺。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领域,要从中选择出“既能体现学科前沿,又能体现本校特色;既能符合本校教师专长,又能保证所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既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确非易事。特别是进入大学三年级以后的学生专业培养,这绝不仅是简单地增设几门信息或者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课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近两年虽然已有了一些优秀的信息科学方面的教材,但大多数教材依旧偏重于理论。难度适中,理论联系实际,且着力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教材仍旧很少。特别是与之配套的参考书、习题解答更少。这些问题制约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长远发展。
第三,重理论、轻实践、低投入,导致实践教学水平徘徊不前。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学生的实验环境得不到保证,没有专门的实践实习基地,使得有些实践内容无法得到实现,理论与实际脱节,从事实验实习教学和管理的教师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实践教学在低水平徘徊,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