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扩招背景下的素描教学
改革探索的观念切入与质量提升
李开能
摘要:本文通过高校美术扩招背景下的素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素描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的素描改革实践经验,为高校美术教育质量的提升拓展了新的空间,丰富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高校素描;美术扩招;教学改革;探索;观念切入;质量提升。
众所周知,高校素描教学的探索与改革,自它成为美术院校造型基础训练课程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存在于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期待之中了。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计划、目的和手段是培养高素质美术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是造就综合能力强的美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我们为此而满含期待的理由和出发点。那么,怎样制定好科学的教学计划,怎样谋划好合理的课时分配,怎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效而科学地通达教学目的,这就是一个有待挖掘和值得研究的课题了。诚然,计划有了,课时有了,手段也有了,但如果意识落后,观念陈旧,方法老套,内容单一,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取得也会受到来自于我们根深蒂固的惰性思想意识的严重阻碍。反之,在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有效表现手段的支撑下,以新的眼光、新的观念,并施以新的内容的教学推动,就可能催生出我们始料不及的有当代思维意识和技艺精到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期望,也就会在坚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实践体系中成为迈向新阶段,取得新成效的可能性中发展、壮大和成长。它会使我们的教学亮点因此而凸显出其不可替代的特色。
事实上,素描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历来被高校的教育者们所重视和关注,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学科,它承担了高校学生从最基础、最单一、最朴素的方法去表达对象的形体空间和提高其造型能力的角色,并因其对应于各画种的造型能力的专业要求所生成的技能积淀,表达积淀和思维积淀而成为改革的重点。素描改革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其他各专业课程的良性发展,因为素描能力的强弱与否,素描思维的综合能力怎样,素描基础能力是否扎实、深厚,都可能直接影响到其他各画种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发展。所以,改革是必然的趋势,改革与发展是风雨同舟的患难兄弟。发展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需要发展的推动,更需要成果的有效证明。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素描教学的方法和体系,一直沿用苏联“契斯恰可夫素描教学体系”和徐悲鸿先生创立的“徐式素描教学体系”,这两个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表现性各有所长,并为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培养了大批的素描人才,也为众多艺术家走向创作高度,走向素描的造型深处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契”式和“徐”式素描体系在多元化的艺术教育的需求中也出现了自身的局限性。高校素描教学中的不少问题也日益呈现了出来,如观念滞后、技法单一、内容单调和形式语言贫乏等问题,一时间成了阻碍素描艺术发展的软肋。特别是改革开放和高校大规模扩招后,高校美术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不少学生在短、平、快的美术培训中进入高校,这种转化的空前性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关注和践行与之发生的种种变化。高校美术教育的空前繁荣与质量问题也同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种繁荣景象的背后必然存在着教学质量、培养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效果和培养规格怎么样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们有理由、有责任从思想到观念、从方法到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审度、研究、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高校教育新形势,使我们的人才培养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向改革的纵深维度发展。
本文以高校美术扩招背景下的素描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为研究重点,以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素描教学改革的教学推动过程和以此实现的成果收获为研究主线,同时紧密结合新形势下的思想意识、教学观念及表现视野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和转化,寻求教学改革的种种可能性。当然,这个过程是艰苦的、长期的,虽然相对稳定但也是动态发展的,且又是卓有成效的。
2004年9月,美术学院“美术学”、“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在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改革,当年招收的“美术学”和“艺术设计”两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在2003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其主要不同点一是在教学时间上的改动,二是教学内容上的调整,在观念上引入了某些新的艺术教育思想,更加强调了教学实践性、观念性和自主性的培养环节。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本科建设,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推进。素描教学作为改革的重点,理所当然被我们所看重。作为基础学科,素描教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特别是新生进校之后的“基础素描”和“设计素描”的教学安排,合理的师资配备,有效的内容更新,科学的表达手段的掌握,超前的进取意识的跟进,观念意识的有效融入等都在考验我们的改革思想,也在考验我们的改革决心,同时也在考验我们的科学性和预见性。特别是教学内容的更新,让我们从中获益颇多。之前,我们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还是沿用专科时的表现内容。如石膏几何体写生、静物写生、石膏头像和真人头像等。而静物素描的内容则是画瓶子、罐子、玻璃杯和水果之类的东西,其表现的对象长期没多大变化,品类单一,从而形成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内容显得单一;二是表现的东西和美术考生训练时的内容大同小异;三是内容构成的视觉性和复杂性缺乏吸引力,对学生而言也缺乏挑战性,这样的静物内容的安排,学生容易产生视觉上的审美疲劳,产生对重复过的相近或相似内容的轻视,这样的学习内容安排对开拓和挖掘学生的技能潜力、审美潜力和视觉潜力都十分不利。因此,在内容选择更新上的教学安排就显得十分必要,也摆到一个突出的位置上了。在经过反复讨论、权衡和比较之后,我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之前的静物课程内容,取而代之是旧机器零件、旧木箱、纸箱、旧自行车、旧绳子、旧报纸和旧草鞋等之类较为复杂的、有些陈旧的、泛生活化的东西作为表现内容,这些东西的一个特点就是造型复杂,表面色泽旧、乱、脏。有的已经不规则和变形,把它们在教室里按新的教学意图精心摆放。那种规则或不规则的物象结构和造型同时进入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那种脏、乱、破、损和旧(当然,笔者并非因此而彻底否定过去安排的写生内容,这里主要是从素描表达之于对象的陌生化角度和视觉吸引力及画面质感来谈的)的视觉现象同时成为素描课程中教与学要重新面对的课题,这些被人们使用后丢弃的似乎已没有价值的东西又重新以一种独特的视觉价值和审美价值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面对这些我们似曾相识又久违了的东西,我们再次以不同的目的去审视和表达,这个表达和之前的素描内容的表现经验已大相径庭。因此,摆在教与学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极具挑战性的。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矛盾和困难也是可以想象的。面对这些早已被我们在生活中忽视了的东西,怎样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重新阅读并通过能动的、有意味的视觉转化,赋予这些久违了的静物以新的视觉生命,让学生一开始就去面对一种较为陌生的造型对象和表现领域,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去践行和收获种种新的可能性,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能力,养成勤于思考、敏于观察、善于判断和精于分析的良好的素描习惯,让正确的专业意识和素描能力成为一个新的开始。
内容的确立为教学的改革注入了可以预见到的可能和活力,新的感悟和新的表达也因此而开始。这是一个让我们注目的课题,也是一个诱发我们去践行和突破的课题。接着便是任课教师的选择。改革的成功与否,教师的选择是关键,科学的计划也是关键,因为教师的思想方法,教师的认识高度,教师的观念及对改革的热情和投入,对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2004级的“基础素描”和“设计素描”教学中,我们安排了理论基础知识过硬、专业基础技能扎实、科研成果丰富且有创新精神,责任心和责任感强的教师来担任素描教学。这个举措和考虑能使改革在有序、有力的教学运行中得以有效的贯彻和执行。同时也为教学改革的成果实现确立了根本的保证。新的静物内容摆放在教室里,学生们发出了惊叹。面对那些复杂的非常规性的静物,他们已感觉到压力,无从下笔的理由和担心也在老师的耳边回荡。但他们同时也被这些复杂的东西所吸引,并在对优秀范图的感知及老师对范图的视觉分析和技术手段的演示下,谋划着实现构图和表达的种种可能性。这种进入表面看是对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的一种颠覆,但认真分析其出发点,何尝又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的表达呢!这种表达给教学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空间,新的可能也开始因这种模式的深入获得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当四周48课时的课程结束时,我们看到了改革的成果,当我们举办素描教学成果展览时,我们由此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新的气息,构图的复杂性和单纯性并存,语言的写实性和意象性并存,观念的基础性和表达的当代性并存。不少学生的素描作品无论技法上、观念上、画面的完整性和视觉表达的语义上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这让我们感到欣慰,也感到在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中所迈出的坚实步履。因此,我们说这个改革是值得总结和有价值意义的。
这项改革的成功,总起来讲有以下几点:第一,就是素描表达中的写生能力的强化,这是培养学生从三维空间的实体对象向二维空间的虚体心像转化的必然要求,其难度也是学生观察能力、表现技巧、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和直接反映。是生活的、物质的、形象艺术的、精神的、形的、有意味的转化,是立体的、重量的、形象平面的、假象的形的过渡。第二,就是写生与照片相结合的表达,虽然照片是平面的、机械的图像,但要用素描的技巧把它很好地甚至有所取舍地转化于平面的纸上,这本身也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构图能力的强化以及新的表达理念的追求和跟进。第三,就是艺术表现中画面构成意味的认识能力的深化,以及面对复杂物象的组织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使素描景物写生的协调性、完整性和作品感等特性得以有效地实现。第四,就是素描语言与观念的把握,在画面语言的复杂性表达中充分地激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那种对复杂对象的梳理和主动的表达,使他们对静物素描在内容改革的新形势和教学质量提高的背景要求下,通过艰苦的打磨和对新事物模式的重建而造就了新的眼光和新的语言表达意识,对这些新内容表达的能力也在富于主见和新的高度上从容不迫了。尽管每个学生的素描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各有差异,对从实物到语言的转化的认识和效果也各不相同,但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在整体意义上的整体视觉眼光和表现能力的普遍提高,这个提高是有效的、丰富的。即在经验之中打破了既定的经验,从而修正和扩展了素描的技法内容,也极大地开启和激活了学生对于素描静物写生的思想理念、表达理念和视觉理念。他们经历了苦苦的挣扎,从不适应到适应,从技法到观念,从语言到形式的学习和转换,因这素描改革的学习环节和认知水平的改变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开了一扇天窗,使他们由此享受到艺术表现的蓝天白云下的清新空气,进而逐渐去获得素描表现的自由与精神收获的畅快。第五,就是在实物写生过程中对对象的剖析和画面的重组,置入了更大的主观想象,使素描的表达意图更能充分地体现出来,这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尤其突出,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素描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成效是显而易见的,这个过程既是新的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扩招后质量工程实施和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内部升华和外部竞争的需要,这个需要推动我们由此在开阔的教学视野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大改革的力度,进而取得改革的成效,收获改革的喜悦,享受改革的效益。自2004级的素描教学改革初始的成果展现和成果收获到2007级素描改革的延续和成果再现,四届学生素描教学改革的主线一直以来成为我们在此领域奋发作为的动力,也使我们品赏到了由此而来的丰收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