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谐趣园内,知鱼桥两端,仿佛站立着两位隐形的对话者。一个以问为问,一个以问作答。桥头低俯向水面的柳条,似乎也悬挂一串串问号,垂钓着多疑的游鱼,乃至自己的倒影。它们把青春托付给风了。可这是风也无法解决的问题。风在思想面前也要稍逊一筹。
我听出来了,其中的一个,是庄子的声音。他该算是鱼的知己吧?
春秋时期这段著名的对白,不断地重复着,直至传入乾隆的耳朵。他在颐和园散步,看见荷池里有鲤鱼戏水,于是把这座默默无闻的小石桥命名为知鱼桥。并且泼墨题写了桥坊与对联。
庄子或乾隆,是知道鱼的,知道鱼的快乐,也知道鱼的忧伤。
可是,鱼知道他们吗?知道他们是谁吗?哲学家,或者皇帝,跟鱼又有什么关系?在鱼的生活中,是不关心这些事情的。
从知鱼桥的这头,走到那头,我想了会儿庄子,想了会儿乾隆,觉得挺没意思。他们已消失,而我却存在。我把吃剩的面包屑洒向水面,一群红鲤鱼像幻影一样出现。嘿,它们也知道我了,知道我是一个带给它们食物的人。
我不仅给它们带来了食物,还带来了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