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内蒙古宁城义县地层下发现一件非常完美的翼龙化石。这个翼龙化石有着精美的翼膜、遍布全身的“毛”以及近乎完整的化石骨架。
这个翼龙的翼膜与下肢相连,尾膜与第五趾连接,脚趾有蹼。科学家分析,这个翼龙生活在水边,全身分布的“毛”可能是为了调节体温或者其他功能的需要,比如增强飞行能力和在飞翔中捕获猎物时的消音等等。而它的特别长的翅膀表明其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它的嘴宽而短,以食昆虫为主,但可能还捕获其他动物如鱼类等。
科学家将这一命名热河翼龙的新属新种动物归入蛙嘴龙科——一类具有短尾的喙嘴龙类。热河翼龙具有许多喙嘴龙类的典型特征,如短的颈部、短的掌骨和特别长的第五脚趾等,该科已知的成员曾经被发现于德国、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辽西,但都不如新标本保存完整。热河翼龙的毛状皮肤衍生物与带毛恐龙中华龙鸟的毛状皮肤衍生物形态相似,但二者是否为同源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
科学家认为,新发现的翼龙化石是蛙嘴龙科已知最完整和最大的一件个体,也是所有已知翼龙中翼膜和“毛”保存最好的标本。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出版了《英国化石爬行动物》一书,在书中他首先使用了“dinosaur”(恐龙)一词。这个名词的原意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和“Sauros”(蜥蜴)。他还在论文中加了一个脚注,英文是:fearfully great a lizard,译成中文就是:非常可怕的蜥蜴。从此以后,许多辞典把Dinosaur解释为terrible lizard,即恐怖的蜥蜴。
目前,全世界七大洲都有了恐龙的遗迹,世界各地被描述的恐龙有大约650~700余种。根据中国恐龙专家甄朔南教授的介绍,随着各地恐龙化石发现的增多,恐龙的含义已经有所变化,国际上关于恐龙的定义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已灭绝的一类陆生爬行动物。
按照这一定义,由于不能直立行走,翼龙就不是恐龙。那么,究竟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呢,还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