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狼性管理
31835500000021

第21章 狼性管理队伍(5)

“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出领导的角色定位。领导不仅仅要制定策略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执行力。企业的各级领导都应该身先士卒地执行任务,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和弥补策略计划的不足,这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领导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两手都要硬!策略和执行对于企业的成功来说,缺一不可,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策略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南,由策略再去导出各式各样的执行方案。在制定策略的时候必须考虑执行力问题,好的策略应该是与企业的执行能力相匹配的。

许多人认为领导就是制定策略,而执行属于细节问题,不值得领导费神。这些领导认为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于描绘企业远景,定好策略,至于执行嘛,那是下属的事情,作为领导,自己只需要授权就行。这个观念是绝对错误的。相反地,执行应该是领导最重要的工作。实际上,真正优秀的领导制定策略之后,会身体力行地参与执行,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执行是否能够实现策略,原来的策略有哪些应该调整,这样才不至于因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策略的失败。如果领导角色定位错把忽视执行当成必要的授权,等到发觉策略不能执行,这时候再修改调整策略,可能已经晚了。

前人常说,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诸葛亮事必躬亲,导致积劳成疾,不幸早逝。但是,企业领导想想:有谁比自己更了解企业的人员、营运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执行是在总的指导原则下去实现一些具体的目标,有没有偏离总的指导原则,只有领导者的心里最清楚,所以领导者不参与执行是不行的。当年诸葛亮死后,他的后继者缺乏他这种执行能力,结果蜀汉政权很快就灭亡了。

提倡企业的执行能力,并不是要让企业领导事必躬亲,但企业领导应该在加强自身执行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下属的执行力。作为企业领导,一方面自己要身先士卒,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同时还要要求下属及所有员工,向自己的工作标准靠拢。

当然,领导不可能经常亲自去强调员工必须要像自己一样对待工作,但可以通过企业文化来影响所有的员工。领导要亲自带头执行企业的计划命令等,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执行文化,让每一个员工都积极去执行企业的任务,积极思考如何更快更有效地执行。良好的企业执行文化,还要求员工在用心做事的同时,讲究速度、质量、细节和纪律。这也需要领导者首先做出表率,就像狼王在考察“前线”时,自己首先要遵守纪律,屏住呼吸,不能让敌人发现狼已经潜伏到了它们的身边,否则只会带一个坏头,只会让事情变得糟糕起来。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学学狼王的身先士卒,带好自己的队伍。

企业要重视培训员工的技能

狼的生命是短暂的,狼群的数量是有限的。在狼群里,任何一只狼死亡都会削弱狼群的战斗力。因此,狼王为了防止青黄不接,特别注重培养“人才”,培养幼狼的生活能力。在狼群里,老狼和大狼总是不断地教导或者提醒幼狼,让幼狼们从小就能够团结在一起,接受狼群的社会秩序与传统。成年狼有空就和一些幼狼嬉戏,向它们传授经验,让幼狼学到未来可能承担的领导能力,了解到整个狼群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等。

狼是天生好奇的动物,它不会将任何事物视作理所当然,它们喜欢亲身去体验和研究陌生的事情。一根驯鹿的骨头,一只鹿角、一块野牛皮、一颗小松果,或者露营者遗留的登山背包,以及里面所包含的各种物品,都可能让狼感到惊异与神奇,都有可能成为狼的玩具。狼喜欢神秘、新奇的发现和意外惊喜,通过观察,它们会从中学到许多知识,而且会经常使用这种方式去学习,即使是在忙碌的狩猎期间,狼也会表现出对环境高度的好奇心。

狼在培育幼狼方面,具有高超的智慧。狼会在幼狼有独立能力时坚决离开它,以锻炼它们的独立生存能力。和人类一样,狼也明白,送给人一条鱼,只能让他一天不挨饿;教他钓鱼的方法,可以让他一辈子不挨饿。它们从小就培养幼狼的独立捕食能力,有时候它们会叼来一些受伤的小动物,让幼狼自己去捕杀,以培养幼狼的进攻能力。

狼这种培育幼狼的方法对我们现代企业培训员工颇有启示意义。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人才市场上人才过剩,一方面企业又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社会人心比较浮躁,企业总想一步到位招到熟练的员工,想尽法子到处挖人。既然企业有这样的心态,员工为什么不可以有这样的心态呢?所以,频繁跳槽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随时都会造成企业岗位缺人,公司运营受到影响。解决这种局面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呢?采取同样的手段“空降”?这样并不划算:一是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成本;二是“空降”者不熟悉企业文化,在短期内不会创造价值,而且“空降”者是否可靠,是否有被别人再次挖走的可能?这是难以把握的。因此,与其“空降”,还不如自己平时多培养人才!

公司对员工技能的培养,既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又能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有发展空间,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防备万一。一旦有熟练员工或者管理层跳槽,公司能很快找到一个有同样能力和素质的人补上这个职位,不至于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日常管理。

许多人都喜欢把启发和培训员工看成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其实,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都应该丰动启发员工学习、合理安排员工的业务培训。管理层要针对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特点,积极配合公司的培训部门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机会。许多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企业员工在接受培训的同时,还要在工作中不间断地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当然,要营造这样的氛围,需要管理人员来完成。

在当今社会,管理者不仅要善于沟通,还要善于根据员工的特点不断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管理者必须负责选拔合格而且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系统培训。

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技术和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管理者终日忙于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他们必须学会运用适当的人际关系技巧来激励员工,必须培养积极的工作关系;必须及时学习,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传授给员工。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公司的业绩,而要提高公司的业绩,必须首先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管理者除了创造合适的工作环境,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外,还要学会担当足球教练的角色,帮助员工提高业务水平,及时让员工接受新技术培训,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

在某些高效企业里,管理者更像是一个教练,他们对员工不仅管得住,而且还在为员工提供工作便利的同时,观察员工在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辅导和技能培训。管理者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具备倾听能力以及表达真实的赞赏和感谢的能力。管理人员要在员工“首次”做某事之前,对他们进行特殊的鼓励,介绍完成这项工作的大致程序和方法;此后,还要帮他们进行工作总结,在总结中找出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帮他们走向成熟。

在企业里,管理者对员工的培训更多的是进行业绩辅导。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和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和员工有面对面的令人鼓舞的交流。管理者要善于不停地转换角色,积极参与员工的工作,在提高业绩方面对员工进行指导和建议。

对于那些新进企业的员工,管理人员必须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充当他们的教师。这时,管理者对业务能力的传授以及对本职工作的责任,将影响着新员工的成长。业绩是通过人取得的,管理耆必须对员工的发展负责,必须想办法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作为管理人员,要把自己所了解的业务知识尽快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不要把公司的培训交给外来人,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也很难达到培训目的。现在提倡“养生式”管理的公司一般都付给员工高于市场平均的工资,希望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最有效地降低成本,一人顶两人。这样的经营思路就更需要管理者重视员工技能的培训工作。

员工要很好地发展自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确定我们的工作将带来什么。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你必须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懂得去追求什么。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消极地面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根本没有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的一种表现,更是对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一种轻视。每一个人的成长阶段都是相似的,员工进入企业就必须有一个职业发展的规划。只有这样,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管理人员只有了解了员工的职业规划,才能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使企业做出相应的计划安排。

管理者要培训员工提高业绩,就必须敢于直面员工在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本身应该是一个出色的业务员,并有说服令员工由差劲的业绩提升到满意业绩的鼓动能力。在培训他们时,管理者要直接指出员工业绩的欠佳,并用非批评的口吻告诉他们要改进业绩。管理人员要激励他们不忘初衷,努力培养业务能力,与同事齐心协力,共同提高,共同把业务做好。

管理者在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以后,应该指导员工解开企业组织中的种种难解之“谜”,培训员工应付种种危机和处世的能力。此外,培训员工时,要注意培养员工的自尊心。员工的业绩是要受到自尊心、自信心很大影响的,那些有自信心、自尊心的员工,通常能够在业务上做出比较好的成绩来。作为管理者,在培训员工业务水平时,要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培养自尊是业绩辅导的结果,它来自于员工提高自己业绩水平和解难技巧的自我意识之中。培养自尊对管理者和员工同样有益,因为它有助于产生协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