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这样一颗奇怪的星体吗?早在20世纪30年代,天文学家在观测星空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天体,对它的光谱进行分析表明,它既是“冷”的,只有二三千摄氏度;它同时又是十分“热”的,达到几十万摄氏度。也就是说,冷热共生在一个天体上。1941年,天文学界把它定名为“共生星”。它是一种同时兼有冷星光谱特征(低温吸收线)和高温发射星云光谱(高温发射线)的复合光谱的特殊天体。几十年来已经发现了约100个这种怪星。许多天文学家为了解开怪星之谜耗费了毕生精力。
最初,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单星”说。他们认为,这种共生星中心是属于红巨星之类的,周围有一层高温星云包层。红巨星是一种处于比较晚期的恒星,它的密度很小,体积比太阳大得多,表面温度只有二三千摄氏度。可是星云包层的高温从何而来呢?人们无法解释,太阳表面温度只有6000摄氏度,而它周围的包层——日冕的温度却达到百万摄氏度以上,能不能用它来解释共生星现象呢?日冕的物质非常稀薄,完全不同于共生星的星云包层。因此,太阳不算共生星,也不能用来解释共生星之谜。
也有人提出了“双星”说,认为共生星是由一个冷的红巨星和一个热的矮星(密度大而体积相对较小的恒星)组成的双星。但是,当时光学观测所能达到的分辨率不算太高,其他观测手段尚未发展起来,人们通过光学观测和红移测量测不出双星绕共同质心旋转的现象。而这是确定是否为双星的最基本物质特征之一。
随后,天文学家用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射电波段对共生星进行了大量观测,积累了许多资料。共生星之谜逐步揭开。
现在,大多数天文学家都认为,共生星可能是由一个低温的红巨星或红超巨星和一个具有极高温度的看不见的极小的热星,以及环绕在它们周围的公共热星云包层组成。它是一种处于恒星演化晚期阶段的天体。
有的天文学家对共生星现象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模型:共生星中的低温巨星或超巨星体积不断膨胀,其物质不断外溢,并被邻近的高温矮星吸积,形成一个巨大的圆盘,即所谓的“吸积盘”。吸积过程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高温。由于它们距离我们太远,我们区分不出它们是两个恒星,而看起来像热星云包在冷星的外围。
但是双星说并未能最后确立自己的地位。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迄今为止未能观测到共生星中的热星。科学家只不过是根据激发星云所属的高温间接推论热星的存在,从理论上判断它是表面温度高达几十万度的矮星。许多天文学家都认为,对热星本质的探索,应当是今后共生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另外,还要加强对双星轨道的测量,进一步收集关于冷星的资料,以探讨其稳定性。
天文学家指出,对共生星亮度变化的监视有重要意义。通过不间断地监视可以了解其变化的周期性,有没有爆发,从而有助于揭开共生星之谜,这对恒星物理和恒星演化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但要彻底揭开这个哑谜看来还需要付出许多艰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