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老年人四季保健
一、老年人春季养生保健
在经历了冬季饮食的超量,生活起居的劳顿与不规律之后,春天来到时赶紧行动起来,调整身心,为新的一年储备能量,应付挑战。健康一整年,是可以期待的。
(一)饮食调养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
春季饮食应避免吃油腻生冷之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饮食过量、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天犯困的原因之一。
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更旺,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
插入图(老年人春季养生保健)
(二)起居规律
在春天到来之时,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因为这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林荫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
(三)养足精神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顺应气候的变化。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季节更替期间,尤其是冬春之交。有些人对春天气候的变化无法适应,易引发精神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应注意情致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阳春三月是万物始生的季节,此时要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做到心胸宽阔,豁达乐观;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充满生机。
(四)运动养护
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为一年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
插入图(保暖防病)
(五)保暖防病
春天到来,天气转暖,致病的细菌、病毒等也繁殖迅速,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猩红热、肺炎等传染病最容易发生。“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用棉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春天百花争艳,花粉随风飞扬,过敏性哮喘患者最容易发病。其预防方法首先是坚持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其次要讲究卫生,消除病虫害以杜绝病源,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开窗户。
插入图(保暖防病2)
(六)春季养生四大误区
误区一:骤减衣物
从古至今,善于养生者都十分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俗话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说法。早春之时,寒温交替,天气反复无常,衣服不可顿减,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骤冷还会使血管痉挛,血液粘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乘机造访。此外被褥也不可马上减薄,以符合“春捂”的养生之道。
误区二:睡眠无度
“春困秋乏”,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过多,无病也会躺出病来。因为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能力下降,气血运行不畅。春天的空气十分清新,老年人应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使身体与季节的蓬勃之气相应,从而杜绝困倦无度的状态。
误区三:情志失调
《红楼梦》中有黛玉葬花的情节,生活中老人看到春花暖阳,也常常会滋生一些感伤的情怀,尤其是孤寡老人,更容易沉湎于对往事的无限伤怀中。这对养生是很不利的。情志一旦失调,外邪就会乘虚而入,造成身体疾患。因此在春天老人应该更多地看到生活的美好,使自己的心情保持舒畅。
误区四:劳累过度
春天是各种传染病多发的季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如果过度劳累,或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在身体疲劳的情况下,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从而导致呼吸道传染病等疾患。因此老人要注意劳逸结合,活动适度。
二、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
炎热的夏季如何进行养生保健,是人人关心的问题。其实,早在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的至理名言,在此仅就夏季的饮食、运动、休闲养生保健宜忌做一介绍,希望大家参考。“夫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一)饮食调养
盛夏之际,气候炎热,人的脏腑功能,特别是胃肠功能较弱。如人体出汗多,饮水多,胃酸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较少,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减弱导致食欲不振;天气炎热,人们又容易贪凉饮冷,此时极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假若饮食不洁,生食瓜果未洗干净,则易于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食物中毒。
这个季节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饮食清淡,则可以增加、刺激食欲,调整脏腑功能,各种蔬菜都属于清淡之类;饮食应该稍微苦寒,通过苦寒以清热祛火,消除暑期暑热上火导致的上火症状,如苦瓜、苦麻菜、败酱菜等;饮食应稍佐甘寒,甘寒可以生津止渴,补充人体因为大量出汗导致的水、电解质的丢失,如西红柿、黄瓜、水萝卜等;饮食应该富含营养,营养充足,人的抵抗力增强,就健康不易得病,如鸡蛋、牛奶、鱼类、肉类。
插入图(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1)
夏季还应该适当吃一些淡渗利湿之品,以清除因贪凉饮冷导致的体内水湿停留,如西瓜、香瓜、芹菜等。
夏季还应该吃些味酸之品,酸可以敛汗,酸可以化阴酸能够固畅止泻,如醋,有人甚至认为醋是厨房里的保健治疗药,夏季饮食可适当加用。
此外,辛辣之味的大蒜也是夏季必备必食之品,被认为是“地里长出的青霉素”。
夏季最忌饮食不洁、暴饮暴食、肥甘厚味、生冷油腻,饮用冷饮、啤酒无度。“饮食自悖,肠胃乃伤”就是这个道理。
插入图(香瓜)
(二)运动养护
我国名医华佗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英国的培根说:“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和运动关系密切,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生命是运动的表现形式,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如果运动停,则出入止、神机灭、生命亡。
夏季的运动养生保健应以宁心安神,保精益气为主。因为夏季炎热,人体燥热难忍,心烦意乱,难以平静;暑热迫津外泄,大汗淋漓,津亏液少。“精则神藏,躁则消亡”,“春夏养阳,保精益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夏季的运动养生应以静功为主,动功为辅,动静结合,以适应季节的气候变化,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为首选。
夏季运动养生保健切忌过劳。劳力、劳神、房劳都可以使汗大出,津大泄,精大亡。轻者疰夏、中暑,萎靡不振;重者“夏伤于暑,秋必病疟”。
插入图(八段锦)
(三)休闲保健
夏季来临,暑假将至,“顺四时,适寒暑”的休闲时刻即将到来。夏季休闲养生要适应季节的气候特点,根据自身的体力情况,制定出适合于陶冶情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休闲养生保健方法。与家人亲朋好友或“寄情于山水之间”,或“放浪于形骸之外”,“侣鱼虾而友麋鹿”,看花饮酒,对月抒情,谈诗论道,讽古喻今,这样的夏季休闲养生,品格高雅,积极向上,对消除暑热疲劳,调节精神状态,为今后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有重要意义。
夏季休闲养生保健切忌过度安逸,每日黑白颠倒,夜晚彻夜不眠,白天睡到日上三竿;或夜生活过度,打麻将、跳舞,纵情娱乐,这样一来,不但不能达到休闲目的,反而会导致疾病。
总之,盛夏之际,无论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休闲,都必须把握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即:“顺四时,适寒暑,和喜怒,安居处,不妄做劳”,保证“形与神俱”,这样一来才能度百岁乃去。
插入图(休闲保健)
(四)夏季养生七大误区
误区一:受热后快速冷却
有些人从高温环境回到家中,或开足空调,或立即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反而难以散发。同时,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昏目眩。所以回到家里应休息一下,静下心来,使自己适应室内温度后再冲洗。
误区二:午睡时间过长
午睡时间过长,起身后反而精神差。这是因为大脑中枢神经过度抑制,使脑血流量不足,体内代谢减慢而造成的。午睡一般以半小时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一小时。
误区三:口渴后狂喝饮料
大量出汗已使人体内盐分排出过多,这时大量喝饮料,则使体内的水、盐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易出现胃肠绞痛、心慌、气急。夏季口渴难耐时宜一次喝半杯凉茶或白开水,过一段时间后再喝些,让体内慢慢恢复水分。
误区四:越是天热越要少穿衣服
一般来说,夏季衣服覆盖面积越小,身体散热也越快,因而愈觉得凉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以为“盛夏酷暑时打赤膊最凉快”。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暑热难熬之时,男人不应打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
插入图(误区五:夏天喝啤酒能解暑)
误区五:夏天喝啤酒能解暑
不可否认,大热天,当啤酒(特别是冰镇啤酒)喝进嘴里的时候,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是,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毕竟也含酒精,虽然啤酒的含酒精量少,但是如果一次喝得过多,进入人体的酒精含量也与高度白酒差不多。和冬天不同的是,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大,易疲乏,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也会持续不断,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加厉害。这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甚至会造成工作中的差错、事故。
误区六:夏季晨练越早越好
夏季因为天热,许多人都认为晨练越早越好。其实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时候,气温确实较低,但空气却未必清新。其实,据专家研究,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树林、花丛等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练,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此外,太早晨练易受“风邪“的侵害,极易患伤风感冒,也易引发关节疼、胃病等病症。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六点。
误区七:空调应保持恒温状态
许多人家在夏季使用空调时,都将温度定在某一个值上。以尽可能地使居窒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其实,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致于经常感冒或患其它居室病。从这个意义上说,空调也是一种保健品。当然,离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整个居室温度的幅度应控制在3~5℃之间;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每次调节以1~2℃为宜)。
插入图(空调应保持恒温状态)
三、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
进入秋季,天气日趋凉爽,气温开始下降,气候变得干燥,人体由夏湿过渡到秋燥。从寒露到霜降,气温骤降,人们因一时不能适应而感受风寒,引起疾病。尤其是老年人代谢能力较差,既怕冷,又怕热,对剧烈变化的气候往往难以适应,病邪极易侵入机体,从而导致燥咳、气喘、胸痛等疾病。平素就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的老人,这时容易旧病复发。此外,象风湿病、胃病、心血管病等疾病,也极易在这一季节诱发或使病情加重。因此,做好秋季的养生保健工作,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饮食调养
不要贪凉喜冷,尤其是平素阳虚有寒者更应谨慎。但也不宜多食过热之物如羊肉、鳝鱼、辣椒、生蒜、酒类等。因为热性食物易使体内阳气大动,而不能潜藏,久而久之,易生阴虚之病。入秋后,大量瓜果上市,这些水果大多是有益身体健康的。但民间素有“秋瓜坏肚”之说,因此,瓜果虽甜美,却不可多食,否则有损脾胃的阳气。
(二)起居规律
要与自然界秋收潜藏的气候变化相协调。中医认为秋天阳气开始敛降,阴气渐转盛旺,这时老人们应早起早卧,适当进行体育活动。由于气候干燥,秋季老人以少洗澡以宜,以免皮肤干燥而发生皮肤瘙痒症。
(三)养足精神
在精神情绪方面,要安宁平静,如果过度兴奋激动,会使阳气浮动,从而可能引起疾病。秋季,阳光和煦,原野金黄,秋高气爽,也是老年人闭目养神,收聚精锐的大好时光,此时,老年人可到公园、郊野、山林等林木繁荣、宁静幽雅之地,做做闭目养神的气功。闭目,先眼肌放松,再面部放松,心胸放松,精力即从面部肌肉喷涌而出,眼睛也即会有神。许多名人学士在繁忙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做做闭目养神功,即可收到养精蓄锐之奇效。
(四)秋季养生六大误区
天气日渐凉爽,不少人开始大肆进补。而这些进补方式是否科学,秋季该如何养生?据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切不可乱补。
插入图(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
误区一: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损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误区二:慕名进补
一些人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
误区三: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误区四: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误区五:以药代食
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误区六:多吃多补
有关专家指出,秋季是容易发胖的季节,肥胖患者更应注意减肥。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增,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此时,如果不注意饮食,身体极易发胖,对健康不利。
四、老年人冬季养生保健
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虫兽藏匿,万物生机潜伏,处于收藏状态。祖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因此,老年人冬令时节应特别注意蓄养****。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饮食规律
加强饮食调养。冬寒时节,机体处于封藏状态,阳气不致妄泄,脾肝机能亦较健旺,因此,这时正是养阴滋补的大好时机。针对老人冬季多****亏损、阳气不足、四肢不温的体质状态,可选用产热高,富有营养,味浓色重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牛肉、瘦猪肉、鸡肉等。此外,像糯米、黄豆、龙眼肉、黑芝麻、核桃等,都是冬令补心气、固肾精的佳品,可多吃些。
(二)运动养护
即使有晨练习惯的老人,也应比春夏时节晚起一些。老年人的晨练时间不宜太早,一般应在太阳升起稍高后再进行。晨练的运动项目宜选慢跑、散步、气功、广播操、太极拳等缓慢柔和。肌肉能协调放松,全身能得到活动的项目。由于冬天气温低,活动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中医认为,冬季主闭藏,人的肾脏也主闭藏。人的性机能和生殖力,均由肾脏所主持,因此,冬季尤其要注意保养肾精,节制性生活。医学咨询表明,大多数老年人仍有****,所以冬令节制房事仍是十分必要的。
插入图(保暖防寒)
(三)保暖防寒
老年人抗寒能力差,平时要注意保暖。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人的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量较少,加上脚上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所以冬季特别容易脚冷。双脚一旦受凉,极易引起感冒及其它疾病。此外,外出要套好手套和耳套,避免受冻得冻疮。
(四)冬季养生五大误区
冬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在寒冷的气候环境下,人们注重养生保健,但有一些养生作法却是错误的,现列举一二:
误区一:舔嘴唇防干燥
嘴唇干燥不舒服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用舌头去舔,结果是越舔越干,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引起口唇皮肤粗糙变厚,嘴唇肿胀,形成医学上的“舌舔皮炎”。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粘液蛋白、唾液淀粉酶和无机盐类物质,在舔嘴唇时,犹如在嘴唇上抹了一层糨糊,水分蒸发完毕,这层糨糊发生干缩,于是感觉更干燥,甚至造成嘴唇肿胀、破裂流血。
误区二:“全副武装”防冻疮
有些人爱长冻疮,以为是天气冷、衣服鞋帽穿戴少了的缘故。所以还没有到冬天,就棉衣、棉裤、棉靴,裹得严严实实,却不知道这样做,会削弱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而且由于限制了运动,末梢血液循环不够,反倒更容易长冻疮。正确的作法是,衣物适当,多参加各种运动,经常搓手、跺脚,用热水泡浴。
误区三:戴口罩保护呼吸道
寒冬时节,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很多,有些人以为这是冷空气伤了肺,所以他们外出时常常戴一个大口罩。其实,人的鼻腔及整个呼吸道均覆盖着粘膜,其下又有微血管。冷空气经过鼻腔到达肺组织时,经过一系列腔道的预热和升温,已接近人体的体温,所以按理不会对呼吸道有很大的刺激。所以戴口罩只能对面颊部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误区四:喝烈性酒防寒
喝烈性酒后,由于外周血管,如皮肤内的微血管广泛扩张,热量通过皮肤向外散发,所以人们会感觉到皮肤很温暖。但是酒精毕竟不同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物质,它产生不了多少热量,所以喝完酒后,由于机体这种不正常的散热会使热量大量丢失,温和的感觉最终会被寒冷所代替。
误区五:门窗紧闭
暖冬季节关上门窗睡觉,的确会减少空气对流,使室内温度上升,但由此带来的空气不流通危害更大。因为不洁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对呼吸道有影响,因而那些闭窗贪睡的人经常会患感冒、咳嗽、咽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