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离婚有许多不同类型一样,结婚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些人说好,有些人说不好。没有人研究当婚姻不好时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英国)弗罗维德
爸爸妈妈和好如初了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妈妈就经常冲着爸爸大吵大嚷,丝毫不给他留面子。我以为是妈妈脾气暴躁才这样的,以后会好起来的。但是,长大一点儿以后,我渐渐明白:妈妈一直都看不起爸爸。
有一次,妈妈的好朋友来到家里,两个人聊起了各自的家庭、工作,后来妈妈就谈起了爸爸。她对朋友抱怨说:“你的丈夫那么有本事,你真是太幸福了,而我家那位总是那么窝囊,真没办法。”可能她们都以为我年纪小,听不懂大人的话吧,妈妈没有避讳我,所以我对这次谈话印象深刻。
后来,我想了想,妈妈说得也有道理。爸爸的确缺乏男子气概,妈妈指责或嘲笑他的时候,他总是不做声,只坐在床边生闷气。我因此总是希望爸爸能够起来反抗,别让妈妈那么嚣张了。不过,我知道爸爸人挺好的,对我、对我妈妈都很好,而且还很孝顺爷爷奶奶。尽管爸爸不能挣更多的钱,但是我们一家人衣食无忧,这样不是很快乐吗?
爸爸和妈妈的关系不好,我看在眼里,心里也不舒服。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妈妈经常羞辱爸爸,让我也感觉很没面子。有一次,姥姥过生日,许多亲戚都聚到了一起。妈妈让爸爸去餐厅订座位,结果妈妈并不满意爸爸订的那家餐厅。当时,妈妈非常生气,当着所有亲戚的面责怪爸爸:“你怎么什么事也办不成?那家餐厅又贵又不好吃,怎么能订他家的呢?你简直就是废物。要不是看在孩子的分上,我早就跟你离婚了!”在场的人面面相觑,而我站在一边,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后来,爸爸妈妈和好如初了,那还是我的原因。因为要到外地读书,我离开了爸爸妈妈,他们一下子感觉到了孤独,妈妈开始改变以往暴烈的个性,珍惜与爸爸在一起的日子。那年春节回家,看到他们和睦的样子,甭提我有多开心了。
我成了“家庭暴力”转移的牺牲品
“你打我,我就打你的儿子!”这成了我一生中最痛心的一句话。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从懂事的那天起,我就知道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当然,爸爸往往是最后的胜利者。有时候,两个人吵急了,爸爸甚至会对妈妈动手,在一旁的我看到这种情形,心里的感受只能用恐惧来形容。
有一次,爸爸因为工作上的事不顺心,就多喝了点酒。不知道因为什么小事,他又对妈妈大发脾气。刚开始,妈妈忍着不做声,到后来实在没有退路了,才发动了反击。结果,两个人之间又爆发了一场战争。他们越吵越凶,丝毫不退让。最后,爸爸可能因为喝了酒的缘故,一时冲动,竟然打了妈妈。
情急之下,妈妈哭喊起来:“你打我,我就打你的儿子!”说着,妈妈跑过来抱起我就朝我的屁股上打去,我当时吓坏了,又害怕又疼,大声哭了起来。后来,争吵终于结束了,我的屁股上火辣辣地疼,但是更令我难受的是妈妈的那句话,它让我对这个家一下子失去了应有的安全感。
以后的日子里,爸爸和妈妈还是经常吵架。许多时候,我都成了他们转移情绪的牺牲品。特别是当妈妈受到爸爸的打击后,她会打骂我,拿我出气,接着又抱着我痛哭,表现出深深的后悔与自责。我知道妈妈很委屈,所以内心充满了矛盾。
童年很快就过去了,不用说,我的童年是在家庭的阴影下度过的,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上了初中以后,我开始住校了。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我的心情渐渐好起来了,同时也因为紧张的学习而忘记了家里吵闹的场景。但是,一个人在外,难免有想家的时候,只是孤独来临时,想起我的家,眼前还是爸爸妈妈吵闹的样子,耳边还是会响起那句锥心刺骨的喊声:“你打我,我就打你的儿子。”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我不能与爸爸妈妈分享这份快乐,我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在一个家庭里,年轻的爸爸妈妈相处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氛围,影响到孩子对“家”的认识和感受,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幸福感。“家和万事兴”,在孩子眼里,爸爸妈妈和和美美,那才是幸福的家,才能感受到爱,才能有难忘的幸福童年;否则,父母经常争吵,孩子有再多的零花钱,父母承诺再多,他们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反而可能认为父母在欺骗他们。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争吵似乎难以避免,但是不能因此肆无忌惮地乱发脾气,尤其是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许多父母往往只注重个人感受,甚至认为另一半伤害到了自己。其实,真正的受害者是孩子。
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那些生活在父母不离婚却整天吵个不停的家庭里的孩子,大都感觉不幸福。也就是说,在孩子看来,他们宁愿父母离婚,也不愿意整天看着他们争吵。可以这样认为,父母离异对孩子固然有伤害,但父母冷淡、恶劣的关系,争吵、打架的过程,却是对孩子的一种不间断的伤害,程度更加严重。虽然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起来可能存在着更多困难,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比有完整家庭的孩子显得更孤单,但是如果父母之间没有感情、互不信任、互相折磨,那么这样恶劣的婚姻比离婚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
这就是孩子的忧虑和恐慌,也是孩子的心声。父母们千万不能视子女而不见,轻视他们的感受。事实上,父母从孩子出世那天起,生活圈子就已经不是小小的两人世界了,身边的孩子有着丰富的心灵世界,父母的一举一动时刻都在最直接、最真切地影响着他们。
建议一: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许多研究证实:“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是变得胆小内向,就是自己也学到这些暴力的特质。”显然,孩子从小生长在争吵,或者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里,容易变得愤怒、恐惧、自卑。显然,这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孩子形象。但事实的情形是,如果你不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的话,你就会看到毫无纪律的孩子。
李女士有过一次这方面的教训。有一次,她与先生为一件小事争吵起来,并且吵得很厉害。当时,李女士气坏了,完全不顾一切地摔打东西,盆子、杯子、花瓶,地上一片狼藉。突然,她发现两岁多的女儿完全被吓坏了,一个人坐在墙角里不停地流泪。
看到孩子一副孤独无助、可怜兮兮的样子,李女士一声不吭地走过去,紧紧地抱住了孩子,当时她的心都碎了。这件事发生以后,李女士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乱发脾气了。她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宁静、安详的家庭环境。为此,李女士还与先生约法三章,以后不能对孩子乱发脾气,而且彼此之间也不能再吵架。
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并不是让父母背着孩子吵架。其实,父母只要想到孩子,学会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就能减少发生冲突的可能。这样一来,父母之间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即使遇到矛盾和问题也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谈解决。这对增进夫妻感情,也是非常有益的。
建议二:让孩子远离家庭暴力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让他们健康成长,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家庭暴力日益增多,导致许多家庭悲剧不断发生。这不但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隐患。
家庭暴力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肉体上的暴力外,父母之间冷战、相互辱骂也可归入家庭暴力的范畴。在家庭暴力中,受影响最深、受危害程度最大的通常是孩子。这是因为,孩子一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更没有经济独立的生活能力,他们在遭受直接或间接的家庭暴力时,常常处于无保护状态。有时候,即使孩子在肉体上没有受虐,但长期在父母之间的强烈冲突中惶惶不可终日,苦苦挣扎,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带来的损害会更大,对孩子一生的性格养成是极其有害的。
家庭,本应是孩子避风的港湾,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不能给孩子的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反而让孩子生活在家庭暴力中,这就是父母的失职。有一个16岁的少女,在一次次目睹父亲殴打母亲后,把半瓶酒精倾倒在身上,然后划着火柴****。后来,女孩虽然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却造成了终生残疾。通常,孩子在家庭暴力中积压了不满情绪,如果得不到发泄,就容易产生自虐倾向,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有的父母认为,打骂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正所谓“不打不成才”。不可否认,父母对子女施暴,有时候也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任何好处,只能扭曲孩子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于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家长的这种“暴力示范”,必然会加剧孩子不良行为的发生。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父母都应该让孩子远离家庭暴力,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家,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幸福。
建议三:让幽默成为调节家庭关系的润滑剂
每个人都喜欢和懂得幽默的人聊天。幽默的语言不仅是谈话的调料,而且是智慧的火花,是心态开放的表现,也是一种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与家庭暴力相反,父母如果能时常来点幽默,不但能让孩子感受到轻松快乐,增强亲子之间的有效交流、情感沟通,还能引导孩子养成一种幽默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刘刚的爸爸是个幽默的人,他的话总是逗得一家人开怀大笑。有时候,刘刚的妈妈生气了,只要刘刚的爸爸随便说几句,妈妈的脸上就会“阴转晴”。由于从小就在笑声里长大,刘刚比其他同龄的孩子看起来开朗很多,即使遇到再大的麻烦他也能微笑着面对。
有时候,爸爸发现刘刚有的地方做得不好,就会半开玩笑地启发刘刚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在这个家庭里,刘刚和父母之间没有隔阂,也没有表现出人们常说的叛逆性格。可以说,在孩子眼里,懂得幽默的父母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家庭的气氛则永远是轻松活泼的。
幽默不但是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家庭获得幸福的基础。父母懂得幽默,就能造就愉快的家庭氛围。所以,父母要努力成为一个幽默高手,懂得用简单的小幽默增进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快乐的童年生活。父母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幽默感,愉快开朗的父母才会培养出愉快开朗的孩子,这样的父母和孩子才能造就快乐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