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一生难忘的36件事
31871300000024

第24章 我有了自己的小秘密——给孩子独立的私人空间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佚名

我想有属于自己的秘密

我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享受到了家庭的幸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试图摆脱他们对我的“控制”——因为爸爸妈妈总是我当作小孩子看待,把我管得很死,我在家里没有一点儿秘密可言。

我们家有宽大明亮的房子,爸爸妈妈和我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但是,家里没有一个抽屉是带锁的。当我写日记以后才知道,这样根本不能保证我的秘密不被爸爸妈妈看到。有一次,我去同学家玩,回来时发现妈妈在偷看我的日记。我心里很难过,但是不敢向妈妈表达不满,也不敢把这件事告诉爸爸。从此,我不再写日记了,而是把所有的事都埋藏在心里。

等我上了初中,妈妈对我管得更严了,我们之间开始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家里来了电话我都不能去接。有一次,同学打电话找我,妈妈知道了对方的身份,还追着问:“你找他有什么事?你们最近都玩些什么?”直到问清楚了才把话筒给我。我对妈妈说以后不要这样,但是她说:“现在社会太复杂了,你可能在外面交坏朋友,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时间一长,同学们都不敢给我打电话了,还嘲笑我家里有一个厉害的妈妈!而当我想给同学打电话时,妈妈也加以阻止,还说:“有什么事在学校都讲完了,回家还有什么好说的,打什么电话?”

这样一来,我和妈妈的隔阂更深了,难道这就是她对我的爱吗?我家离学校不远,有时候,妈妈还到学校里来,看我和谁一起玩,监视我有没有好好学习。我感觉自己懂事了,渴望拥有自由的生活,不想总是生活在妈妈的监视下,我该怎么办呢?难道我有自己的秘密也不对吗?

妈妈偷看了我的日记

随着年龄增加,我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对男女情感有了懵懂的想法。由于找不到人倾诉,我开始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日记里,当然那是属于我一个人的秘密。有一次,我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对我大发雷霆:“你真不要脸,小小年纪就知道想这些问题,真是丢人……”我一开始没弄清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原来妈妈看了我的日记,看到了里面描写的性幻想。

听到这里,我又气又羞,一方面埋怨妈妈侵犯了我的隐私,另一方面感觉自己的形象遭到了破坏。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妈妈还扬言要把我的日记告诉老师和同学。我实在忍无可忍了,就与妈妈争辩了起来。但是,妈妈固执己见,始终对我横眉冷对,最后我哭着跑进了卧室里。

妈妈一直爱我,我也爱她,我一直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是,妈妈偷看我的日记,还“揭穿”了我的秘密,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我意识到不能再信任妈妈了,我们的心理距离就这样一下子拉开了。从此,我与妈妈之间明显多了一层隔膜,难道这就是成长的烦恼和代价吗?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因此对孩子的爱是无私、博大的,对孩子的关注要持续一生。但是,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幼年时代的“水晶人”已经变得不透明了,于是父母朋友们难免会有“失落”和“恐惧”。一方面,父母担心孩子有了秘密不再告诉自己,对自己不再像从前那么亲近了;另一方面,父母害怕孩子有不好的事瞒着自己,所以老是担心他们出现差错。

于是,许多父母开始采取迂回战术了解孩子,以获取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他们发现,孩子开始写日记了,那么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秘密,一定记录了孩子的想法和心理活动。结果,当父母偷看了孩子的日记,并对孩子加以干涉,而孩子感到不被尊重时,双方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自己写日记完全是个人行为,与父母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日记被偷看,就是父母的不对,是父母不尊重自己的表现。而且,日记里很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更多的是自己的一些思考和一些心里话。所以,父母非要看日记写了什么,甚至硬要挖出什么噱头,那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有一位中学生说过,他们班里几乎人人都有一册带锁的日记本,目的就是为了防范父母翻看日记。还有许多孩子常常向伙伴倾诉:“妈妈爸爸老偷看我的日记或私拆同学给我的信,我十分气愤,可又不知道怎么办。”从中不难发现,一方面孩子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另一方面又担心爸爸妈妈侵犯自己的隐私。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了提防,而一旦自己的日记被偷看,他们往往会表达出自己的愤怒,或者采取退让的方式,逃离父母的监控。

在上面的故事一中,那位母亲偷看了孩子的日记,发现孩子在日记里描写了性幻想,并为此斥责孩子,这种激化矛盾的做法并不可取。父母爱孩子,不能以此为借口“为所欲为”,而应在尊重的基础上接近孩子、了解孩子,建立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从而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建议一:不偷窥孩子的隐私,赢得孩子的信任

许多父母亲一想到孩子有秘密而自己不知道,心里难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甚至知道了孩子的秘密后横加干涉,就不足取了。这样一来,只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更大的不信任。

父母朋友们要转变观念,学会尊重孩子,给他们应有的成长空间。有一位母亲这样说:“连孩子的生命都是我给的,何况一本日记、一封信?”始终把儿子、女儿当作孩子看待,认为孩子的想法、思想都应该是透明的,这是许多父母的通病。在他们眼里,偷看孩子的日记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把偷窥孩子的隐私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正是这种想当然的行为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降低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儿童享有隐私权。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偷窥孩子的隐私,是对孩子权利的侵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在这里,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有秘密是正常的事情,这说明他们正从幼稚走向成熟,开始独立思考、有个人见解了。同时,这些秘密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孩子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智力水平开始达到一个新阶段。而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秘密是成长的表现,是他们走向独立的开始。所以,我们要把秘密看做是孩子成长的养料,允许孩子有秘密,允许孩子有更精彩的生活。

建议二:偷窥了孩子的隐私被发现后,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生活中,孩子与父母发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偷看了孩子的日记、偷窥了孩子的隐私。这种情况,一旦被孩子察觉,双方往往就容易陷入对抗。有的父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以大压小”,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孩子信服,还会让孩子“蔑视”自己,破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歉意,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李阳从小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他早就听同学说有些爸爸妈妈会偷看孩子的日记,于是每次收起日记本的时候,都会做一些“记号”。果然,有一次李阳发现自己的日记本被别人动过了,于是他马上想到是妈妈偷看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李阳故意说起和日记里相关的话题,结果妈妈随口说出了李阳的想法。于是,李阳断定妈妈看了自己的日记,接着他紧皱着眉头对妈妈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我希望你能尊重我,这样我才能信任你。”说完,李阳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砰”地一下把门关上了。

李阳妈妈看到儿子生气的样子,知道他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怎么办呢?李阳妈妈没有闯进去跟孩子发火,她要挽回孩子对自己的信任。第二天,她去超市买了一个带锁的日记本,并在首页写上了这样一句话:“希望这把钥匙能够打开我们母子心灵的大门!”李阳拿到笔记本,看到了妈妈写的那句话,不禁流下了泪水。他知道,妈妈是爱自己的,是理解自己的,他决心像以前那样继续信任妈妈。

李阳的妈妈时刻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而没有过于看重自己的权威,她为孩子买了一个带锁的日记本,重新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和理解,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由此可见,仅仅爱孩子是不够的,还要讲究方法;如果方法不对,就会伤害到孩子,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一旦窥探了孩子的隐私,父母就要放下架子采取补救措施,重新赢得孩子的信任,不让孩子关闭与大人对话的大门。

建议三: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内心矛盾、冲突的时候特别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父母对孩子包容、尊重,那么孩子就会把父母看成朋友,向父母倾诉自己的想法。反之,孩子就会紧紧关闭心灵的大门,转而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或者在日记中倾吐烦恼、困惑。

因此,父母要努力成为让孩子信任的朋友,这样就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关怀。这样一来,父母也就不必偷看孩子日记、窥探孩子隐私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父母双方应该建立融洽的关系,相互尊重,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紧张的夫妻关系是难以产生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的,只能加剧孩子的紧张、焦虑。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和幸福,才能有安全感,才能向父母敞开心扉;这样一来,父母也才能理解孩子的愿望,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满足孩子的需求。

其次,父母要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在对话过程中坚持民主原则。父母摆架子,强调自己的权威,势必给孩子带来压力,就难以和孩子融洽相处。仔细观察一下周围幸福的家庭,那些父母无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强调公平、自由,讨论问题的时候注意讲事实、摆道理。因此,坚持平等对话、民主协商是父母与孩子成为朋友的关键。当然,和孩子做好朋友,并非一味地迁就他们,父母要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念,该放下架子的时候要懂得谦让,该坚持原则的时候要毫不退让,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建议四:多与孩子交流,建立相互理解的基础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父母白天忙于工作,孩子忙于学习,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只有到了晚上大家才坐在一起,这还要排除那些晚上应酬的情况。在一起的时间短,如果回家后大家还各忙各的事情,那么相互交流的时间就不能保证了,不清楚对方想什么,怎么能相互理解呢,父母怎能对孩子放心呢?

如果大人总是忙自己的事情,把对孩子的教育置之脑后,那么就很难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不能成为孩子渴望倾诉的对象,就不容易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安慰,更不能及时分享到孩子的喜悦和快乐。没有交流,父母就难以把握孩子成长的脉络,于是才有了偷看孩子日记的行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全神贯注地倾听,让孩子获得被重视的感觉。父母跟孩子说话时,要注意语气和缓,避免使用训斥、说教、批评和命令的口吻。记住,跟孩子说话忌用下命令的方式,比如“马上关掉电视”;也不要使用轻视的方式,比如“你这个蠢家伙”。当父母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以后,就能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必偷偷摸摸地看孩子的日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