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无疆界经济中,企业就是要追求成长。规模不重要,不是“大”是美、“小”是美,而是“成长”就是美。否则,你就成为恐龙。
——梭罗(美)
眼下,不少商家对投资生产大宗商品“情有独钟”,而对小产品不屑一顾,认为小产品利润低、影响小,难以开拓大市场,得不到高效益。这种认识未免片面。其实,聪明的商人是不会拒绝经营小产品的。只要小产品能适应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样能闯出大市场。大市场和小商品之间,充满着发展的哲理。
有一位牙签批发商,每天,从他的商铺里卖出的牙签有10吨,相当于1亿根。如果按照100根赚1分钱计算,他每天都可以进账1万元。就是这小小的牙签,让这位商人腰缠万贯。
出自美国的可口可乐饮料,算不上什么大商品,也称不上什么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零售单价仅为3元左右。然而,可口可乐公司凭着全球的规模经营,硬是变“小”为“大”,把小商品做成了大买卖。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一年的销售额高达一百多亿美元。其实,市场不欺小,小商品如果适销对路、运筹得当,同样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在世界上排名前24位最有价值的名牌产品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尿布、头饰、剃须刀”等为当家产品的厂家的影子。恰恰就是这些“小产品”,却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光彩,成了不可小觑的商品劲旅。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在于它生产的产品大小,关键在于它所开发的产品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是否适应消费者的口味。一个企业只要能生产出的构思独特、新颖美观,符合人们消费欲望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即使是小商品也能闯出大市场,也会获得很可观的经济效益。
经营的成败,不是由产品的大小所决定的。大产品、高利润的行业,不仅竞争激烈,风险也大。相反,一些微利行业,虽然没有暴富的可能,却因为其“小”,能避开激烈的竞争,从而拥有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报载:浙江省义乌有一家企业专门生产饮料用的吸管,每根仅有8厘钱的微利,但这个公司每年能获利近千万元。据这个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这种小产品利小,世界各地很多大公司、大企业看不上。这家公司看准了这一“空缺”,并且为了保住8厘钱的利润,采取了很多措施,把上门推销改为网络销售,避开用电高峰,利用低电价夜间生产等,靠这种“针头上削铁”的精神,把微不足道的生意做成了令人称道的大买卖。又比如,义乌还有很多生产针头线脑、拉链、袜子之类小商品的企业,看起来不起眼,但市场都大得惊人,利润非常可观。
有些商人处理事情非常冷静,而且眼光独到、深远,一些暂时没人关注的行业,恰恰成了他们重点投资的对象。
还有打仗的时候,人们常常会运用“声东击西”这种战术,而且这种战术从古到今都为兵家所用且屡屡见效。古时候中国有诸葛亮运用此计吓退曹军。其实几乎人人都懂得这种战术,但它又屡屡会使一些人失去判断,被这种计谋所骗。原因兴许就在于人们都有一种喜欢往热闹的地方钻,喜欢人云亦云的本性。人是社会性动物,几乎每个人都很容易受到外界舆论和多数人选择的影响。比如一些国家的选举,实际上有时民众对参选者了解得并不是很多,但是却把票投给了媒体肯定和大多数人呼声最高的候选人。再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本来一些小事不足为怪,但是你关注我也关注,就使得这件事的影响渐渐扩大了。
所以,那些用声东击西战术的人,就是用大脑分析了情况,眼光长远,利用人的导向心理,出其不意地做事。
商场如战场,经商之道与沙场规则别无二致。很多人习惯于根据消费的经验,将生意分成大小等级,以为那些从事投资少、单价低的生意是小生意,反之则是大生意。比如经营房地产的必定是大老板,而经营柴米油盐的就是小商家。其实生意的大小是由需求大小决定的,当绝大部分老百姓还对他们积蓄一辈子也买不起的高档住宅望洋兴叹时,这个盛产大老板的行业就成了吞噬资金的黑洞。相反,在一般人最瞧不起的农村,专门向那些穿得破旧、用得节俭的农民提供饲料和化肥的经营者中,却出现了真正的大腕级巨商。
世界上所有生意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善于发现供求之间的流向,把握供求之间的机会,也就把握了生意的本质。比如,一种新鲜产品或是新的行业,刚开始能够吸引很多消费者,老百姓也对这个行业比较看好。于是很多商人就认为这个行业肯定能赚大钱,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钱往里面投。但是他们不知道,一艘船再大,也是有限度的,人一旦多了,就必然会使得一些人掉入水中,有时甚至还会导致翻船事故,使大家都把钱丢进水里。
相反,有些商人处世冷静,遇到这种情况并不是盲目地一味跟风,而是认真仔细地分析这种炒得“热闹”的行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所以他们往往就能做强做大。
无数成功范例证明,小产品也能变名品。市场不欺小产品,如果适销对路,运筹营销得当,小产品同样能产生大的经济效益。关键看你如何经营。
只有小产品,没有小生意。“大”与“小”包含着一定的哲理。只要以品牌龙头,以技术、管理、质量、信誉为根本,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得到消费者认可,即使产品再小也能唱出“大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尽显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