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地理志》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撰写的古代地理杰作,简称《汉志》。它记录有关郡国的矿产,以及管理矿产的铁官、铜官、金官、盐官所在的地方,对主要河流、湖海也有较详细的记载。
《汉书·地理志》是一篇具有重大价值的古代地理著作。此书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全国性地理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不仅首创“地理志”之先河,对于研究西汉的矿产资源的开发情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我国渤海海域曾经发生鲸鱼游弋和集体自杀事件。据记载,公元前16年春,“北海出大鱼,长6丈,高一丈,4条,皆死”。又记载,公元前4年,“东莱平度出大鱼,长9丈,高1.1丈,7条,皆死。”
这两条记录,均来自于班固所著的《汉书·五行志》。文中的北海、东莱平度,都是指今天的渤海湾。汉代的一丈合2.3米。长6丈,即长达13.8米,8丈,即18.4米。这种长达14米至18米,高达2米以上的大鱼,当然只能是鲸鱼。
4条、7条皆死,这是确切的鲸鱼集体自杀记录,是研究科学史特别是历史自然学的宝贵资料。
其实,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才是他在地理方面的真正首创。此书不仅是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历代记述疆域政区的始祖,其中的内容要比《汉书·五行志》丰富得多。
班固自幼聪慧,9岁能诵读诗赋,13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公元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研究九流百家之言。公元58年,班固向当时辅政的东平王上书,受到东平王的重视。
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皇帝下诏收捕,班固被抓,书籍被抄。幸得其弟班超上书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
汉明帝了解情况后,很欣赏班固的才学,召他到校书部,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图书。兰台是汉王朝收藏图书之处。
班固从私撰《汉书》到受诏修史,是一个重大转折,对于《汉书》的完成是一个有力的推动。从此,班固不仅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活,有皇家图书可资利用,而且有了皇帝旨意,使他著史的合法性得到确认。
《汉书·地理志》开篇讲述了从黄帝时期至汉代初期这一段时间的疆域变迁概况,转录《禹贡》、《周礼·职方》的全文。这是对前代沿革的简单交代。
开篇结尾还转录了西汉经学家刘向的《域分》及东汉史学家朱赣的《风俗》。
《域分》讲分野,即某地对应天上的某个星座,如“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也”。这种分野的意义,是古代“天地人合一”宇宙观的反映。
《风俗》偏重于经济、物产、风俗习惯、历史沿革的叙述,分论各地区的地方特点,还涉及部分外国地理及海上航线。书中关于海南岛的风俗、物产、兵器等情况,是现存最早的文献资料。
《汉书·地理志》的主体是叙述汉代地理。这部分以记述疆域政区的建制为主,为地理学著作开创了一种新的体制,即疆域地理志。由于政区经常改变,郡国县邑的设置常更迭,因此,讲汉代的疆域政区,必须以一定时期为限。
《汉书·地理志》根据公元2年的建制,以疆域政区为纲,依次叙述了103个郡国及所辖的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建置沿革。
在郡国项下,都记有户口数字,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就能得出公元前10年的全国人口数为595.9万人。这个数字虽不能说十分准确,但它却是当时全国各郡县户口数汇总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这也是最早的提供全国人口数字的一部史书。
在县、道、邑、侯国的这一项下,则根据地区特点,分别选择有关山川河流、矿藏、物产、经济发展和民情风俗等,各郡写法体例一致,便于对比、查找,为今天研究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了当时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记载川渠480个,泽薮59个,描述了全国300多条水道的源头、流向、归宿和长度,是《水经注》出现以前内容最丰富的水文地理著作。
还记载有153个重要山岳和139处工矿物产位置分布情况,有屯田的记录,有水利渠道的建设,有各郡国及首都长安、少数重要郡国治所及县的户数和人口数统计资料113个。是我国最早的人口分布记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人口统计资料。
书中有陵邑、祖宗庙、神祠的分布,又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国、古城及其他古迹记录,有重要的关、塞、亭、障的分布以及通塞外道路的内容等。
《汉书·地理志》中所记载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口地理、文化地理、军事交通地理等内容为今天研究汉代的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班固的《汉书》在《地理志》、《西域列传》等篇中记载了大量的边疆地理资料。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幅员辽阔,交通、文化、经济发达。
经过汉武帝时张骞的几次出使西域和汉军的几次出征,开通了“丝绸之路”,对当时西南地区有了一定了解。
此外,西汉时对东南沿海、南海及印度洋的地理也有一定认识。这些在《汉书·地理志》中有丰富的记载。如最早记载了一条从今广东省徐闻西出发到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的航海线,对沿途各地的地理现象做了记录。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材料。
《汉书·地理志》作为记述疆域政区的始祖,为我国2000年来沿革地理著作树立了规范。在《汉书·地理志》的影响下,后世以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为主的著作不断涌现。
自唐代以后编修的历代地理总志,如《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和宋代以来大量增加的地方志如各府志、州志和县志等,无不受到《汉书·地理志》的影响。元明清时期的《一统志》等,也都与《汉书·地理志》同为疆域地理志性质的著作。
[旁注]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时期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位于现在的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20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王充(公元27年~公元97年),会稽上虞人。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为师。《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汉明帝(公元28~公元75年)。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我国。汉明帝之世,吏治比较清明,境内安定。
分野 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人依据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等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又称“分界”、“界限”等的代称,或喻指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分歧。
[阅读链接]
班固不仅是个史学家,还是东汉前期最著名的辞赋家,著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尤其是《两都赋》,体制宏大,写法上铺张扬厉,辞藻华丽,风格疏宕,完全模仿司马相如、扬雄之作,是西汉大赋的继续。
同时,这篇作品在宫室游猎之外,又开拓了写京都的题材。后来张衡写《二京赋》、左思写《三都赋》,都受他的影响。
此外,班固为窦宪出征匈奴纪功而作的《封燕然山铭》,典重华美,历来传诵,并成为常用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