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红
常德传,大学学历,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全国十届人大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全国首批国际高级职业经理人。曾荣获第六届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1994)、首届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2002)、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等荣誉。
20年来,常德传以“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为使命,团结党政一班人,带领全港16000多名员工,不断探索,继承创新,将现代管理与传统优势,政治力、文化力与经济力有机融合,凝结成具有青岛港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不仅将一个普通落后的青岛港打造成为现代化的世界级大港、世界港口中的“21世纪的希望之港”,而且将青岛港打造成为一个育人成才的大熔炉、大学校,闯出了一条振兴国有企业的成功之路。
记者:30年生聚,30年奋斗,改革使青岛港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老港,嬗变成为名震世界的强港、中国港口的示范窗口,改革发展给青岛港带来了怎样的辉煌巨变?
常德传:正如你刚才说的,青岛港是具有116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现在的青岛栈桥就是青岛建港的标志。历史上的青岛港曾经是国内名不见经传的老港,码头仓库年久失修,市场狭小,机械设备陈旧落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劳动生产率低,1970年代以来,港口吞吐量多年徘徊在2000万吨左右,不要说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港口比,就是和国内沿海兄弟港口比,也有很大差距,我们内心也非常焦急。
改革开放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对生产力的桎梏和束缚,使青岛港这个百年老港重新焕发了青春和活力。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和团结奋斗,今天的青岛港形成了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有员工16000多人,另外还有农民工8500多人。港口资产由1978年的1.8亿元增值裂变到现在的185亿元,扩大了100多倍。港口吞吐量从1978年的2000万吨增至去年的2.65亿吨,居世界大港第7位。
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胡****总书记参加山东省代表团审议时,不仅听取了许振超等代表的发言,而且会后第四次亲切接见了许振超,高兴地说:“你的发言很好,青岛港发展得又好又快,许振超同志,我们要向工人同志学习,尊重工人同志的创造。希望你们永不停步,不断创新。”
记者:正如您前面讲到的那样,青岛港确实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青岛港开创了怎样的一条改革发展道路,最终成就了中国式管理的青岛港科学发展模式?
常德传:青岛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得益于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事非经过不知难,对改革者而言,决策和措施抓得好、抓得实,改革就会成为实现企业凤凰涅槃、脱胎换骨发展的大好机遇,反之,则可能导致企业的衰落和倒退。回顾我们的发展之路,我感到,创新是企业改革的动力之源,决策和风气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障,用我们的话说,“决策失误,全盘皆输;风气不正,一事无成”。
记者:在改革进程中,青岛港培养造就了一支以中国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为代表的优秀员工队伍,甚至农民工也能够创造世界纪录,这反映出青岛港的人本管理和企业文化卓有成效,请问青岛港的人本管理有什么文化内涵和特色?
常德传:我认为,企业成也在人,败也在人,以人为本就是企业的核心和根基。企业搞改革,首先就是要抓住人这个根本,没有高素质的人,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再好的战略、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措施也无法落实,企业改革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而改造人,则是整个改革发展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环节。特别是对作为国有企业的青岛港来说,责任重,困难多,压力大,传统计划经济对员工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码头工人文化水平、思想觉悟比较低等问题客观存在,就更迫切地要求我们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抓好以人为本管理。这些年来,我们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理直气壮讲奉献,坚信国有企业一定能搞好,通过多种形式、贯穿全年的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在全港牢固树立建设世界强港的奋斗目标,“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营造平安和谐幸福家园”的共同愿景,“对国家的贡献要越来越大,港口发展后劲要越来越强,职工生活质量要越来越高,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要越搞越好”的核心价值观,弘扬“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青岛港精神,牢记“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三大使命。同时,坚持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建设广大职工共有精神家园。培育红色文化,不怕苦,不怕死,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培育忠孝文化,爱党报国,敬业奉献,上尊下爱,诚纳四海;培育乡土文化,重品德,讲情义,淳朴实在,吃苦耐劳;培育时代文化,求真务实,竞争创新,节约环保,和谐共享。积极建设青岛港特色企业文化,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信念和文化保证。通过各种形式的大教育活动,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作为,要爱党、敬业、奉献、报国,既有共产党人之德,又有驾驭市场经济之才。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教育活动,人人算好“三笔账”(个人成长账、幸福账、发展账),把握“四句话”(“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强国富民;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成就伟业”),干好“一件事”(以人为本,爱岗敬业,干事创业)。“推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新解放、新进步”,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永远报党恩,当好共和国的长子,祖国母亲的孝子。
记者:你常提到,你是青岛港的长子,是工人的儿子,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你在青岛港和谐发展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实践?
常德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做出的重大举措。青岛港是大型国有企业,当好共和国的长子、祖国母亲的孝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来说,就要更好地服务社会,让社会通过港口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国家多作贡献,同时努力造福职工,让职工获得更多的实惠,过上社会主义新小康生活,成为港口改革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在服务社会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自我加压,有条件要发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发展,为国家多贡献,为国民经济发展多出力。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捐款近650万元支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向2008年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捐款150万元。最近四川省发生严重地震灾害,集团和两万多名职工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有物,踊跃捐款1800多万元万元,全力支援国家抗震救灾。
在造福职工方面,我们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始终做到“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一心为民,造福职工,让职工共建共享港口发展成果,建设亲情和谐型港口。
记者:您对青岛港的改革历程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
常德传:我对********的四句话感触很深:“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强国富民;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成就伟业”。这四句话中蕴涵了国有企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精髓和内涵。改革开放30年,我有几点切身体会。
首先来说,就是应该坚定一个信念,国有企业一定能搞好,而成功的改革是必由之路。前些年,有的国有企业面对困难悲观失望,对搞好国有企业缺乏必胜的信心。我们青岛港不信邪、不退缩,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改革发展,用青岛港发展的事实证明,国有企业作为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通过卓有成效的改革,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实现发展,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决心和信心,发挥我们的优势,一定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一点也已经被其他很多国有企业的实践所证明。
其次,应该端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既要创造利润,更要履行好我们的社会责任,兼顾好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就是要同时做到“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对国有企业而言,这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
第三,创新是企业改革的动力之源和生命所在。只有开展全员全过程地主体创新、全面创新、应用创新,赋予企业持续的创新力,才能支撑企业不断脱胎换骨,除旧布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记者:展望未来,作为中国港口事业大发展的创新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您对包括青岛港在内的世界港口未来发展有怎样的期待和设想?
常德传:随着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港口发展的重心正在从欧美国家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转移,世界主枢纽港正在经历由运输中心向综合物流中心的转变,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货物贸易集散中心和综合物流中心,成为具有提供国际信息、物流配送等高增值服务功能的第三代港口。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港口的综合物流时代已经到来。目前,我国华南的深圳港、广州港,华东的上海港、宁波港,北方的青岛港、天津港、大连港,已经成为了沿海综合物流运输的主枢纽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港口作为码头运营商,都在积极转型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港口运营模式纷纷由独立经营向联盟化经营转变,港口集团由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码头运营商转变,港口生产方式由机械化向现代化、信息化、安全化转变,等等。这中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不仅是对中国港口自身运营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政府整合港口资源、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形成对外发展合力的检验。比如,在应对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港口的激烈竞争中,我们国家的主要港口能否通过区域合作、形成互相支撑的航线网络,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做大做强中国港口。再比如,我们国家海岸线漫长,大大小小的港口星罗棋布,能不能通过资本等纽带,整合码头资源,形成相对强大的港口集群,提升中国港口对外竞争的话语权等等。对青岛港来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瞄准国际航运界发展的趋势,加快推进转变发展方式、转变管理理念、转变工作重点、转变管理模式、转变工作作风“五个转变”,开拓新的更加广阔的合作领域和空间,做精做大做强青岛港,在用109年创造了一个亿吨大港、5年创造了一个2亿吨大港的基础上,2007年、2008年2年再创造一个3亿吨的大港。
(2008年6月17日《中国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