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常德传印象
31891800000070

第70章 洗涤心灵的现代“孝经”——读《常德传论国企》

钟国兴

孝敬,这本来是最能够打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词汇,却在当今图书中很少谈及。尽管在管理学界“中国式管理”之说颇为流行,但是这个词汇在管理学论著中仍然极为鲜见。

然而有一本书堪称当代“孝经”,而且是用深浓而厚重的至孝感情写成的,用一个企业改革开放后30年成功发展历史写成的,用一个企业家杰出的管理实践写成的。这本书的名字极为普通:《常德传论国企》。不过,当你知道青岛港发展的巨大成就,知道这家资产数十亿、30年来为国家上缴利税上百亿的集团,其总裁常德传的“坐骑”仍然是一辆跑了30万公里的公爵王,青岛市奖励给他个人的海景别墅被他捐给一位老红军,集团里有的工人、农民工在社会上比他的知名度还高,金融危机袭来之后这里包括农民工在内没有一个人下岗、员工收入没有减一分钱,你就会知道此书不虚,值得认真读一读。

常德传有两个比喻: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应该向祖国母亲尽孝道;在企业里,一把手是企业大家庭的长子,要把大家都尽心尽意地照顾好。这个“长子论”在青岛港深入人心,是其企业文化的基石。

长子是什么?在中国文化中,意味着你在家庭里处于重要的位置,要有更大的担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青岛港的文化中,社会上似乎已经疏远了的“奉献”和“牺牲”等观念,仍然堂堂正正地被提倡,而且刻在每个员工特别是干部的心底:“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常德传说:“青岛港是‘国家队’,就要做国家的中流砥柱,就要当好共和国的长子,祖国母亲的孝子。”因此提出企业“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三大使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理念支撑,青岛港的人们有一种少见的昂扬向上的精神,30年来港口事业飞速发展,总资产由1978年1.8亿元增值裂变到去年的217亿元,为国家创造200多亿元优良资产;累计为国家上缴税费150多亿元,相当于为国家贡献了20多个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青岛港;“十五”以来,完成吞吐量15.06亿吨,创造了1961亿元的海关入库收入来源。上缴各种税费114.7亿元,其中上缴市地税5年保持第一。

长子的担当是时时处处的,在青岛港常德传把自己定位为这个大家庭的长子,在这个家庭里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兄弟姐妹,因此对每一个人都有不能旁贷的责任。无论改革最艰难的时候还是现在,都坚持“不把一名员工推向社会”。在青岛港,农民工和任何人一样同工同酬;充分激励员工敬业和创新,员工工作方法的创新都以个人的名字命名,青岛港集团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工作法有270多种,加上二级公司命名的共有1000多种。因此,青岛港的一些工人在社会上很知名。例如创造“振超效率”的许振超不但是中国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而且多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创造“万年速装”的农民工徐万年,不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而且现在已经是二级公司的副总;创造“进军灌包”的皮进军成长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兄弟姐妹的潜力都被激活,积极奉献自己的才智。这是因为上上下下有一个个“长子”肯于为他们担当,尊重他们,率领他们;因为这里的中层以上干部,长年坚持“5+2、白+黑”,没有星期六、星期天,他们已经习惯比员工付出更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常德传的书朴实得很,有的话朴实得没有多少修饰,但是管用,因为出自真情实感,它有底蕴,有逻辑,震动人的心灵,让人共鸣,甚至也让人心生感愧。在这样的老总带领下,青岛港这个全世界的客人云集的地方,每个人的笑容都很朴实,因为他们受企业文化熏陶,不但在企业高度敬业,而且在家里对父母尽孝道,对家庭尽责任,并由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这部现代“孝经”值得一读,它可以洗涤心灵,甚至能让你泪盈。

(《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