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评估
31895600000015

第15章 便血

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经****排出。每日5mL以下的消化道出血,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者为隐血便。

一、病因及发生机制

(一)病因

1.上消化道疾病

同“呕血”,视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不同,可为便血或黑便。

2.下消化道疾病

①小肠疾病,如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肠套叠、肠伤寒、小肠肿瘤、小肠血管瘤、钩虫病等;②结肠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血吸虫病、结肠息肉等;③直肠肛管疾病,如直肠息肉、直肠肛管损伤、直肠癌、痔、肛裂、肛瘘等。

3.其他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维生素C或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等。

(二)发生机制

引起便血的病因不同,其发生机制各异。便血发生的主要机制是上述病因造成肠道溃疡和炎症、肠血液循环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等。

二、临床表现

(一)主要表现

便血的颜色、性状取决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以及血液在肠腔内停留的时间长短等。一般出血部位愈低、出血量愈大、排出愈快,血便的颜色愈鲜红。

1.黑便

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时,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且由于粪便表层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便。但上消化道大出血伴肠蠕动加快时,可排出鲜血便。

2.血便

下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多且速度快则呈鲜红色,若出血量少且停留时间较长,则为暗红色。粪便可全为血液或与血液混合。血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或肛管疾病出血,如痔、肛裂或直肠肿瘤引起的出血。

3.脓血便

黏液脓血便多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多为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多为洗肉水样便。

(二)其他表现

1.身体反应

视出血量、出血速度而异:出血量少者,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短时间内有大量出血者,可有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失血性贫血的表现;长期慢性失血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慢性贫血的症状。

2.心理社会反应

长期、大量或反复便血不能确诊,经久不愈或预后不佳者,病人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焦虑,甚至会出现意志消沉、情感淡漠等消极情绪。不良情绪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睡眠,使迷走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增强,可能导致再次出血而病情加重。

3.伴随症状

如伴有发热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性疾病,或部分恶性肿瘤,如肠道淋巴瘤、白血病等;伴里急后重见于****直肠疾病,如痢疾、直肠炎、直肠癌等;伴皮肤黏膜出血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血液病,如重症肝炎、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伴腹部包块见于肠道恶性淋巴瘤、结肠癌、肠结核等;伴肝掌和蜘蛛痣见于门脉高压症。

三、护理评估要点

1.病因或诱发因素评估

病人有无引起便血的相关病史,有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等诱发因素。

2.便血的特点

(1)确定是否为便血

诊断便血时应注意排除下列因素所致黑便:①食用动物血、肝等,其可有黑便或隐血实验假阳性,但素食后隐血实验转为阴性;②服用铋剂、铁剂、炭粉及中药等,其粪便颜色为灰黑色且无光泽,隐血试验阴性。

(2)便血情况评估

便血的方式、次数、量、颜色、性状等,并观察有无全身失血症状,估计失血量的大小。

3.伴随症状评估

病人是否伴有发热、里急后重、皮肤黏膜出血、肝掌和蜘蛛痣、腹部包块等。

4.身体反应评估

病人有无急性失血的全身反应,以及慢性失血性贫血的表现。

5.心理社会反应评估

病人是否有紧张、恐惧和焦虑等心理反应。

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便血所致贫血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大量便血所致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便血次数频繁,排泄物刺激肛周皮肤有关。

4.焦虑:与长期便血未能确诊有关。

5.潜在并发症:休克、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