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心养性养生
31904500000014

第14章 先天之本

养生的核心思想是抗衰老

衰老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课题,祖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进行了专题研究。近些年来,现代科学对衰老的原因、机制和抗衰老的措施等问题的研究进展较快,提出了多种学说和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的摄生理论就是研究衰老和防老的学说。这个学说认为,人体的衰老,是以真气的自然衰变为主导、以肾为基础的五脏功能衰竭的生理过程,这种关于衰老的学说,既承认衰老变化的整体性特点,又突出了衰老进程的主导因素,这就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衰老本质的认识有很大的启发。现代老年学的研究表明,衰老的生理解剖学基础是细胞数量减少、再生力降低,脏器内分泌体等组织萎缩、功能减退,维持体内外环境统一的综合能力降低的普遍退行性变化,这正可说明祖国医学对衰老变化的整体性的认识是正确的。

称为时限性衰老引起的各种生理、病理变化,一般都发生在生命过程的特定阶段。衰老是机体经历过生长、发育、成熟等不同阶段之后才开始发生的。《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35岁、男子40岁开始出现衰老;《灵枢·天年》认为,衰老自40岁以后开始发生;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认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总之,衰老及其相应变化并不是从生命一开始就发生,而是生命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开始出现的。

时限性还指在机体衰老的过程中,机体内部各系统开始衰老的时间并不一致,衰老的速度也不一样。虽然衰老性改变是全身性的,但并不是说一旦进入衰老期,所有衰老征象就会全部出现。《黄帝内经》在“上古天真论”、“天年”、“阴阳应象大论”等篇中,具体描述了五脏系统功能衰退的时间顺序、各脏腑组织衰老的不同速度等。现代医学也认为衰老在时间上和程度上的不一致性是非常明显的,例如胸腺在28岁左右即出现重量减轻、功能减退,而且变化较快;而肾皮质的生长在30~50岁达到顶峰,以后才逐渐退化。

——肾的盛衰是衰老的关键

中医理论认为,人虽万物之灵,但亦有生、长、壮、老、已的生物学过程与转归;人的自然寿命即所谓的“天年”,当为百岁。这种生命运动的具体过程,由父母媾精,合而成形,脏腑生就,神气舍心而即开始;禀生后,由于人的原气与构成脏腑的“精”同有来自先天物种遗传的盛衰变化,这种变化,又制约着后天清气与水谷之气的摄取与生化,这样就使得作为先后天之气综合的真气,具有规律性盛衰变化的特点。这种变化,又通过真气的动力与联络协调作用,制约着脏腑组织的功能发挥和机体的生化活动,从而使生命呈现出生长衰老的过程。因为肾是元气的根源,同时,肾主精,支配构成脏腑之精的盛衰,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在论述男女生长发育过程时,把肾气的盛衰作为贯穿始终的根本因素。另外,“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肾需要脏腑之精的滋养才能充健,原气受后天之气的补充才能发挥功能,故人们可以通过调摄后天之气以影响先天原气,从而使人有早衰和长寿的不同,这就给养生抗衰老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根据,同时也说明了真气是生长衰老的重要内因。

祖国医学对衰老进程的主导因素即对真气盛衰变化的研究,将为探讨衰老的原因、机制和抗衰老的措施提供重要的线索。第一,真气的自然衰变规律主要由原气决定,而原气又受肾气盛衰的制约,肾中精气的盛衰规律是生长衰老的根源,从而揭示我们要把衰老机制的研究同肾的研究结合起来。第二,真气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它能影响衰老变化的速度。根据我们对真气的认识,真气中后天之气是可变的,先天原气虽然相对稳定,但亦可受后天之气的影响而改变,甚至可通过一定的养生方法来影响构成脏腑之精的盛衰,改变衰老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