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会工作心理学
31919800000038

第38章 挫折心理分析

在自我的形成中,失败、挫折、不幸的遭遇有着特别的意义。在自身的发展中或在社会工作中由于接触的人比较广泛,遇到的问题各具特色,还可能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情。例如恶劣的环境带来的威胁,身体条件不适造成的障碍,在求学、就业、婚姻、事业及其他社会活动中的失败,都会引起人们强烈的情绪反应。弄清这种情绪的形成及对人的影响是自我管理的需要,更是社会工作的需要,因为求助者大都在受挫后产生求助需要。

一、挫折及其成因

(一)什么是挫折?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了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个体的动机由需要或外部诱因的激发而产生。这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而满足其需要。但是达到目标并非轻而易举的事,特别是那些长远的、比较高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目标,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当个体遇到障碍或干扰时,实现不了目标就会产生沮丧、失意、焦虑、紧张或愤怒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挫折感。有的人把挫折说成心理的伤疤。一些重大的打击、变故,如亲人的死亡,严重的天灾人祸,受到威胁和惊吓,会留下长久的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和性格。一些比较轻的日常琐事中的挫折,如经济拮据不能购买所需物品,工作繁忙无暇娱乐,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等等也会因需要不能满足而影响人的情绪。由于个体需要的多样性,确立的目标不同,相同的情况中的不同个人会产生不同感受,有的灰心丧气,有的泰然处之,所以挫折是一种主观体验,而不是指客观上实际存在的障碍。

(二)挫折的成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挫折由内部原因或者外部原因引起。外部原因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如恶劣的气候,特殊的噪音,天灾人祸以及战争、社会变革、经济萧条或婚姻、人际冲突等。因此挫折的外部原因有的是宏观的,对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同一环境的人都会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有微观的,是个人所遇到的特殊不利的因素。

内部条件指个体的主观因素,包括个体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如生理缺陷、疾病、外貌不佳等与自己期望的差距;心理因素包括对自我的智力、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评价所产生的不满,认为由此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及目标的实现。

二、挫 折 反 应

(一)挫折反应的个别差异

挫折反应的个别差异,是指在同一挫折情境下,人们对挫折感受程度的不同。挫折差异表现在挫折的强度、挫折持续时间和反应方式方面。从强度来看,有的人面对挫折,若无其事,感受不到挫折;有的人则反应强烈,痛苦万分。从挫折持续的时间来看,有的人,事过境迁,稍纵即逝;有的人则耿耿于怀,长久地陷入挫折的痛苦之中。从反应方式看,有的面对挫折会百折不挠,屡败屡战;有的行为上退缩,轻而易举放弃目标。

(二)挫折反应差异产生的原因

1.目标水平

目标水平是指个体对自己所面临任务设置的实现标准。它包括一个人一生设置的目标,即抱负,也包括某一具体任务目标。它是一个人成就动机的具体表现。有的希望出人头地,成为名人,有的希望过寻常百姓的宁静日子;有的希望把工作做得十分完美,有的认为完成任务即可。目标与挫折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可以将詹姆斯在他有关自我的理论中,曾提出的一个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作一个变式,来解释不同个体遇到同样的不顺,为什么产生不同的挫折体验。

但这并不意味着目标越低越好,高尔基曾经说过:“我常常重复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他勉励青年树立远大目标,因为目标越远大,越能产生持久的力量。当然恰当目标的设置必定是经过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审时度势后作出的。

2.挫折容忍力

对挫折的容忍力又称耐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或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它是指个体遭遇到挫折时能否免于心理行为失常的能力。每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同,对挫折的承受程度也不同。如有的人能忍受严重的挫折,知难而进,从不灰心丧气;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意志消沉。此外,还体现在个体对挫折内容性质方面的不同感受,如有的人可以忍受工作上、生活中的挫折,但忍受不了自尊心受到伤害和人格上的侮辱。

挫折的容忍力和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验、性格、气质、认识水平、价值观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身体比较健康的人,经验比较丰富,特别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能够忍受比较大的挫折。

价值观也影响个体挫折反应。一个视金钱为性命的人,一个视荣誉为第一的人和一个重聪明才智的人,在经济得失、荣辱感和智慧评价方面,容忍力会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提高挫折容忍力的关键。

3.目标重要性的影响

对个体来说,受挫折的目标越重要,挫折感越强。如亲人的死亡,没有考上大学,分配工作不理想等,都会感受到挫折。目标的重要性和个体的年龄、经验,特别是和价值取向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工作者及时了解工作对象对挫折内容的评价,对于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三、挫折后的行为反应

挫折后的行为反应也称为自我心理防卫机制。当各种现实的行为不能缓解情绪上的痛苦和焦虑时,心理防御系统就会逐步生效,个体就会有种种不同的表现,以减少内心的冲突和不安。由于个体对待挫折态度上的个别差异,自我防卫的行为表现也各不相同。心理学家把它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妥协的三种类型。

(一)积极的自我防卫形式

这是一种理智的,富有建设性意义处理挫折的方法。一般以升华、增强努力、调整目标和补偿的形式表现出来。

1.升华

升华是个体将敌对、愤懑等消极情绪转化为奋发图强和争取上进等积极的情绪。平时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就是升华的具体表现。“文王拘而泣周易,仲尼启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等,是古人给世人所树的榜样。

2.增强努力

增强努力是当发现自己的目标难以达到时,就要求自己做出加倍努力,鼓足勇气实现目标。有一句名言:具有坚强信念并顽强工作的人,比聪明的懒汉往往能取得更多的成就。任何一个成功者不一定都是幸运者,是他们肯于不断努力,顽强奋斗的结果。

3.调整目标,再作尝试

调整目标是个体发现目标难以实现时,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将目标设定在恰当的高度,或者是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改变策略再做尝试。

4.补偿

补偿是指个体目标受挫时,暂时放弃,在其他活动中取得成功来加以补偿。常言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下岗是不幸的,有的下岗人员却获得比在岗时更好的机遇。补偿法对于缓解挫折所引起的内心冲突,有助于调整自己的社会行为。当然补偿必须选择有社会价值的活动。

(二)消极的自我防卫形式

这是挫折后的一种非理智的,破坏性的行为表现,有攻击、固执、倒退、厌世情绪等表现形式。

1.攻击

攻击行为是个体受挫引起的愤怒情绪引发的敌对性、破坏性的冲动行为,有直接攻击、转向攻击和自我攻击等不同形式。

直接攻击即直接指向造成挫折的人和事,如动手打人、骂人、怒目而视、讽刺打击、造谣、发牢骚、耍态度、破坏设备、破坏纪律等。这是一种有意制造对方伤害和痛苦的行为,以达到发泄自己愤怒情绪的目的。

转向攻击即不直接攻击造成挫折的对象,迁怒到其他的人和事物,甚至寻找“出气筒”把气出在无辜者身上。如有人对领导不满,但是慑于对方的权力地位,怕事后报复,就把气出在别人身上,或者毁坏东西。

自我攻击即攻击自己,把挫折的原因完全归于自己。认为自己无能、不争气,自暴自弃,陷入无限的痛苦深渊,严重者还可能自残轻生。

2.固执

固执行为是个体出现挫折遭到失败以后,不去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而是盲目重复原来的无效活动。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固执行为者是撞了南墙还不回头。

3.倒退

倒退是个体受到挫折以后,表现出一种与自己身份很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倒退因人因事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成人表现出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或无理取闹,盲目地轻信别人,盲目地服从他人的指令;还有的人表现为看不到自己战胜挫折的力量,依赖他人,甚至表现为哭哭啼啼的幼稚行为。

4.逆反

逆反是当个体遇到挫折后,不仅是一意孤行,而且根据自己的情绪对正确的劝告或者方法持盲目反抗、抵制和排斥的态度。逆反行为在青少年中表现尤为突出,在他们遭到挫折失败之后对成人的教育往往持“叫我向东,我偏向西”的逆反行为。

5.厌世

厌世情绪是个体遭到挫折后,出现严重的无能感、无助感,而企图逃避现实生活,有的会产生出家、轻生的念头。根据报道,目前青少年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没有挫折的锻炼,社会经验不足,轻生事件屡有发生。社会工作者应引起重视。

(三)妥协性的防卫形式

这是用一种折衷式的方法来对待所遇到的挫折,以消除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心理上既不具备积极意义也不至于造成消极的伤害作用。表现形式有合理化、自我掩饰、责任推诿三种形式。

1.合理化

合理化也称自我安慰,是个体遇到挫折后,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以得到自我解脱。合理化有时表现出“酸葡萄”心理,有时表现为“甜柠檬”心理。“酸葡萄”心理是借助于寓言故事,狐狸因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有的人想出国,却没有条件就说出国不好。“甜柠檬”心理是指人们对自己得到的东西并不满意,但口头上表达出来的是肯定的,是自己满意的。例如买了假货,就说付学费长见识。

2.自我掩饰

自我掩饰是个人遇到挫折后,表面上不动声色,把烦恼、焦虑、苦闷往往埋在内心深处,以弥补失败带来的自尊心的伤害。这实际是用压抑的方法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推到无意识中,它可以给人以片刻的缓解。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和焦虑,还会返回到意识中来,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解决的方法,就会转化为其他的防卫方式。

3.责任推诿

责任推诿或称文过饰非,它是指当个体遭遇到挫折以后,不是从自身的问题来分析,而是把责任推给他人,埋怨他人,以减轻自己的焦虑与不安。他们往往找一些弱者当自己的“替罪羊”。责任推诿和现实中的撒谎不同。撒谎是有意识的和故意的,而运用责任推诿防卫机制者是真的相信自己所说,尽管是虚假的,歪曲的或者是不完善的,他们还是以此证明自己做过的事的合理性。走路摔了跤,不是自己注意不够,而是路不好。

心理防卫机制有其积极意义,它可以减缓弱化强烈的情绪对身体的伤害。在没有找到合理的有效方法之前,可以适应变化了的外部环境。但是因为任何防卫机制都没有消除引起焦虑不安的动机源,长期使用会使个体偏离自己的本来面貌,弱化了自我,降低了与逆境抗争的勇气,减少了积极处理问题的机会。长期使用防卫机制,不但不会使自己变得更强大有力,如果具有了依赖性容易形成软弱的人格。

四、如何面对挫折

毅力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一个人只有既体验成功,又经历挫折的磨炼,才能培养出坚强的毅力。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一定人人都能体验成功,但挫折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在现实的多元化社会中,人们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机会,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同时又可能使人感到焦虑不安。这是因为选择将会带来不确定性的后果,因此既是自己的选择就要有勇气承担选择的结果。即使失败,心理健康者甘心情愿地担起失败的责任,以克服困难,摆脱危机,争取新的转机。如果过分恐惧失败的后果,不寻求别人的帮助,就会加倍痛苦,无法承受失败的压力,严重者会造成精神失常。可见如何面对挫折也是人生必须学习的课题。

(一)正确地认识挫折

提到挫折人们总是从消极的方面去认识它,实际上一定程度的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一个成功者总是更多地能体会到战胜挫折后的愉悦。挫折对人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影响。

1.挫折对个体的有益影响

如果个体对挫折采取积极的防卫方式,就会表现出积极作用。

(1)挫折能增强个体情绪反应的力量

生活中许多重大成功都是战胜挫折的结果。挫折是一种内驱力,它能推动个体为实现目标做出更大的努力,百折不挠不达目标不罢休。体操运动员桑兰、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就是把挫折转化为内驱力的例子。她们比一般健康的人有着更明确的奋斗目标,更强烈的动机,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成为青年人战胜挫折的榜样。

(2)挫折能增强个体的容忍力

通常认为一个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就强。这是因为他的生活经验中既包括着成功的经历,也包括了失败后战胜挫折的经历,使他具有适应挫折状态的能力。这种适应挫折的能力就是容忍力。一个在蜜罐中一帆风顺成长的人,一旦离开蜜罐,一旦遇到四五级逆风,就难以应付。人生正是在战胜挫折和跨越不幸中吸取经验,使人成长。高容忍力的人能够以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可能比常人活得更轻松。

(3)挫折能提高个体的认识水平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就是比喻人们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是因为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能使人增长才智,能激发创造力。

2.挫折对个体的有害作用

挫折对个体的有害影响远比它的有益影响大得多。

(1)挫折影响个体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由于挫折使个体处于焦虑不安、烦躁等消极状态中,导致过分看重眼前的困难,低估自身的力量,动摇对目标的追求。所以真正做到百折不挠不是易事。如果一个人经常受挫折,可能变得失去棱角,缺乏主动性、萎靡不振、冷漠无情、得过且过、无所作为;也可能出现较强的攻击性,如嫉妒、敌视、怨恨。这些状态都不利于目标的实现。

(2)挫折降低个体思维活动水平

由于挫折会使个体处于紧张、苦恼、失望的情绪状态,使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进行正常思维,更难以进行创造性思维;特大的挫折还会引起个体大脑功能紊乱。容忍力差的人甚至会失去工作能力。

(3)挫折有损于身体健康

挫折可能使个体处在应激状态,机体为此作出生理调整,使植物神经活动、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显著变化,以适应外部环境。如果应激不能及时解除,机体不能有效应付应激,就会导致失去平衡而引起疾病。

有研究证明身患癌症的,在发病之前大都曾经历过严重的生活事件。如家庭婚姻问题,事业受挫,突发不幸事件。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如果评定值加起来,处在某一个危险地带就可能得病。这方面可参阅第五章。

(4)挫折还能降低自我控制能力,发生行为上的偏差

挫折使人处在焦虑不安的状态,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容易感情冲动,言行失控。外向者恶语伤人,表现出攻击行为,甚至越轨触犯刑法;内向者则可能更加自我封闭,甚至自残、自杀。

挫折对人们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因此提高挫折耐力既是自我管理的需要,也是帮助求助者的需要。

(二)对待挫折的策略

挫折会给人们身体和心理带来伤害,因此遇到挫折应该尽快从挫折中解脱出来。为此应该从客观上和主观上做好工作。

1.客观上创造较好的环境

一般采取的方法:①对受挫者采取宽容的态度,不用压服的办法去激化矛盾。②创设条件,改变情境。如暂时离开受挫环境,转移目标,淡化情感,尽量解决受挫者的困难。③合理地运用精神发泄法,让受挫者把焦虑、不安的情绪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减轻压力,恢复理智,使心理得以平衡。④开展心理咨询,通过个别谈话,使受挫者解除烦恼,摆脱矛盾,稳定情绪,学会独立地处理各种应激事件。⑤进行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主观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

挫折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与个体的主观状态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应帮助分析产生挫折的自身原因。

①要正确评价自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把“我”看得轻一点,把“他”和“你”看得重一点,这样很多不愉快就会消失。

②大度乐观,善于疏散不愉快的情绪。方法多种多样,有效的办法是钻进自己的业余爱好中,乐在其中忘忧解愁,保持乐观情绪。

③磨炼意志,正确对待压力。其方法是不要浪费挫折体验,把它看成你前进的力量。一次次地战胜挫折,就会使自己变得坚强。

④善于思考,寻求挫折产生的具体原因。比如分析是个人的动机问题,还是方法问题。如果是与道德规范相矛盾就要放弃这种动机;如果是方法问题,就要改善策略再作尝试。善于思考还要审视自己的目标,设置恰当的目标水平和适当地估计挫折的后果严重性,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以取得最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