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其盈亏赚赔虽具有一些偶然性,但要取得良好的收益,股民还需要掌握相当的金融知识、投资技巧和分析能力。
在入市之前,投资者应掌握一些有关股票方面的常识,包括股票的特点和性质、股票市场的结构、股票的买卖过程、股票的操作技巧、以及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等等,以对股票、股市及其投资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在较为充分地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投资者可对自己的能力作一个判断和比较,以决定是否投资于股市。其具体作法是:在充分了解其他股民的能力及操作水平后,将自己的能力与他们进行比较,测算一下自己的能力能处在什么位置,再调查一下整个股民的投资收益水平。
比如说股民一年的平均投资收益为10%,若自己的能力处在中上等,则自己入市投资可能获得相当的收益;若自己在股市投资方面没有什么特长和优势,其能力也就初等,如仓忙入市,就是不赔,一年下来也就百分之几的盈利,这样还不如将钱暂时存银行拿利息合算。
当然,不通过实战是难以提高投资水平和能力的。但在能力和水平相对欠缺的时候,在对股市的特点尚未完全掌握的时候,也可投入少量资金进行一些演练,待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再将其余的资金投入。
有些股民入市非常匆忙,好象股市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似的,在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情况下,就将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股市,结果造成了大量资金的套牢和损失。其实,我国股市仍处于发育阶段,大幅振荡将是沪深股市运行的基本态势,股票盈利的机会极多。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工,股民在入市之前应对自己的能力多加掂量,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
宜量财力而行
任何一项投资,都需要一定的财力,这就是本钱。对于股票投资,更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在股票投资中量财力而行,也是规避风险的需要。严格来说,股票的风险是难以预测的,因为上市公司的经营面对的是变化万千的市场竞争,即使在经济的繁荣期间,各行业的盈利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上市公司硕果累累,而有些却由于种种原因会发生亏损。
从最近几年的年报来看,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差很大,有些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能达到30%或者更多,而总有那么一些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尽人意。如果投资股市的资金太少,小本经营,买入股票时余地就少,就只能选择一两种股票。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降低风险就是一句空话。其次股市是一个风险之地,看起来赚钱容易,而往往亏损的概率更大,特别是中国股市。平均亏损率更高,往往要占到股民的95%以上,其中散户比大户的比例更高。
所以对于大众百姓来说,入市的资金一定要是手中的闲散资金,更留足必备的开支,如住房、子女的教育经费等等,决不能倾巢而出,更不能借贷炒股。这样即使在股市中被套牢或发生亏损,自己也能承受,不会因此落得个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的境地。
宜量精力而行
股票投资,要付出相当的精力,而不像银行储蓄或购买国债那样简便,到银行或证券公司填几张单就妥了。由于我国股市尚不成熟,股市特别容易受各种消息和传媒的影响和刺激,容易受机构大户的操纵,股价的波动特别大。股民在入市后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搜集各种信息,看书、读报、收听股市行情,对股票价格走势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挂牌的上市公司众多,股民还需要经常关注各上市公司的经营动态,通过阅读、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资料,对所要投资的股票进行筛选。一旦进入股市,股民往往就成了证券营业部的编外工作人员,而股票的交易都是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如果进行长期投资,时间看起来似乎并不成问题。但如果进行短线炒作,有无精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些职业炒手本来就是靠炒股票为生的,当然有充裕的精力投入股票的交易,但大部分散户都是业余投资者,大家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想买卖股票时,也许正是工作繁忙的时候。
同时,在工作时买卖股票,总难免一心二用,难以把握恰当的时机,所以兼职的股民进行短线炒作比较困难。现在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和退休者步入股票市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若要想亲自进行股票的买卖,就必须考虑是否花得起时间。股票投资将消耗投资者大量的精力,投资者在入市以前应该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精力来应付股票投资。
宜量心理承受力而行
由于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众多,股票价格就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股票投资的风险很大,在股市中恐怕没有一个股民不曾被套牢或发生过局部亏损的,而一旦套牢或发生亏损就需要相当的勇气来承受心理压力、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埋怨及指责。另外,由于股票价格的波动,往往是卖了以后股价就涨,而买了股价就跌,实际操作中没有几个股民在买进时能碰上最低价、在卖出时能遇上最高价的。肌民一旦入市,其思想压力往往非常之沉重,买了怕跌、卖了怕涨,在买进卖出后不是懊恼就是后悔。若心理脆弱,不但影响工作而且还影响生活。所以要作一个股民,一定要有较强的心理能力来承受各种压力。
不宜炒股的性格
虽然我们身处在在一个全民炒股的年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炒股。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并非人人都能投入“风险莫测”的股市中去的。据研究,以下几种性格的人不宜炒股。
*环型性格 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大起大落,情绪自控能力差,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赢利时兴高采烈,忘乎所以,不知风险将至,输钱时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怨天尤人。
*偏执性格 表现为个性偏激,自我评价过高,刚愎自用,在买进股票时常坚信自己的片面判断,听不进任何忠告,甚至将来自股民的警告也当耳边风,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则用心理投射机制迁怒于别人。
*懦弱性格 表现为随大流,人云亦云,缺乏自信,无主见,遇事优柔寡断,总是按别人的意见做。进入股市,则为盲目跟风。往往将选好的股号改来改去,最终与好股擦肩而过,后悔不迭。
*追求完美性格 即目标过高,做什么事都追求十全十美,稍有不足,即耿耿于怀,自怨自责,其表现为随意性、投机性、赌注性等方面多头全面出击,但机缘巧合的机会毕竟少,于是不能释怀。
有以上性格缺陷的人最好不要炒股,因为在遭受重大的精神刺激时,这些人容易出现心理失衡。股民炒股的悲剧或身心健康受损,大多是不懂得自我心理调适。没有一颗“平常心”的人,对挫折的防御,对突变应付都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分析,更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最容易造成经常性或突发性的“急性炒股综合症”,轻者怨天尤人、长吁短叹,产生恐惧、幻觉、焦虑、妄想等心理障碍,重则精神完全崩溃,而发生精神疾病或自寻短见。
宜有自信
股市有句名言:“最好的顾问是自己”。作为中小投资者,应当坚信自己每一次做出的投资决定都是正确的。唯有这样,才能不产生任何无益的沮丧或懊悔。
相信别人,放弃自己,这是许多人失败人生的开始!对于一个新股民来说,他可能需要从别人身上学习一些东西,包括技术、经验、教训等等。但是当通晓了一些基本技术并有一定的经验和感觉后,试图多方面地与别人分享消息、经验、窍门、看法等往往是没有多少益处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个时候,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并略加考证,常常是不错的选择。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交易方法并努力坚持、有限修正是至关重要的。
宜定位准确
定位准确要求投资者在股市中制定的目标、操作策略、操作方法都要与你自身的特点相吻合。一般而言,对市场敏感的人做投机比较适宜,他(她)可以通过股市暴涨暴跌来把握机会,赚取差价;反之,虽然对市场并不敏感,但对上市公司的行业、财务分析却颇有功力的人,可把重点放在投资上,通过价值型投资来获取相应的投资回报。
如果既对市场不敏感,又缺乏对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能力,那只能把投资重点放在基金上,通过选择优秀基金来达到间接投资股市的目的,只要基金选得好,并能在大势向好时对获利能力强的基金适时跟进,在大势向淡时从基金中适时退出,日积月累,这一份投资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
当然定位准确还不止这些,比如年龄、文化程度、个人爱好、社会关系等等都可作为定位时的一个参考因素。
定位准确,成功也就有了一个前提,但很多投资者却没有意识到定位的重要性。比如上了年纪的人,反应本来就很迟钝,但他非要到股市里博进博出做短线,甚至做超短线,这就很不适宜了。虽然这些人在做短线时,可能有一两次做对了,赚了些钱,但长此以往,靠短线赚来的那么一点点小钱肯定经不起一两次大的失误,结果赚的是小钱,亏的是大钱。当投资出现巨大亏损时再觉悟到就有点晚了,这就是定位不准确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
忌存预期心理
预期心理是指股民对未来股价走势以及各种影响股价因素变化的心理预期。在股市低迷时,股价已跌至相当低的水平,大部分都跌至每股净资产以内,但绝大多数股民都无动于衷,持谨慎观望态度,致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而一旦行情翻转,股民在预期心理的作用下,却愿以较高的价格竟相买入股票,果然促使股价一路上扬。
相反,在股价的顶部区域,股民都不愿出售,等待股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当股价开始下跌时,又认为股价的下跌空间很大,便纷纷加入抛售队伍。
由于股民对股价的未来走势过于乐观,就可能将股价抬高到空中楼阁的水平,比如将股价抬高到平均净资产的3倍甚至5倍的水平,使股价明显脱离其内在价值。
宜思路清晰
投资股市,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者就是开了一个公司,总经理、财务会计、采购员、销售员的工作都要由一个人来完成。这个老板可不好当啊!投资目标、品种选择、何时做多、何时做空、如何止盈、如何止损等等有关投资的一系列问题,都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但很多投资者做了好多年股票,依然是一笔糊涂账,根本没有什么操作思路可言。若问他为什么要买那个股票,又为什么被套住了,他就会回答:人家都说这个股票好,所以就买了,套住了也是稀里糊涂的。
至于这个股票的基本面、技术面如何,止盈点、止损点设在哪里,他根本无心去研究。如此操作股票哪有不输钱的道理呢?
事实已经反复告诉我们,在股市这样的高风险的市场中,要想立住脚根并有所发展、有所作为,没有思路是根本不行的。有思路才有出路,股市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有一个清晰的操作思路。
宜准备充分
股市如战场,不打无准备之仗是胜家用兵的一个原则。而很多人参与股市却违背了这一原则,事先不作任何准备,也不接受任何训练,就一头栽进股市,匆匆忙忙地买进卖出,这是造成部分投资者屡买屡套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牢固树立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观念,补上股市操作严格训练这堂课。打个通俗比方,就是说打算炒股的人只有拿到股市操作上岗证书才可以到股票市场上买卖股票。
如何拿到股市操作上岗证书有很多办法,比如参加股民学校、听股市讲座、向股市高手请教、研读有关股票的图书等等,事前做好训练对投资者来说有多么重要。
准备充分不仅仅是多做练习,准备充分还包括事前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战略战术的策划与制定等等很多内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好充分准备才能打胜仗。
宜独立决策
别人的补品,说不准就是自己的毒药,刚开始投资股票的投资大众往往是盲从者,跟着“瞎眼”的后面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了解主力所在,跟随主力有时是上策,有时却是陷阱,试着把自己作为主力去分析行情的走势往往有极大的帮助,真正能成为巨富的人,他的投资计划往往特别独行,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并默默地贯彻到底。请记住,在股市中求人不如求已,路要靠自己去探索、去决策。
宜操作果断
成功在于决断之中,许多投资者心智锻练不够,在刚上升的行情中不愿追价,而眼睁睁地看着股票大涨特涨,到最后才又迷迷糊糊地追涨,结果被“套牢”,叫苦不迭。因此,投资人心中应该有一把“剑”,该买就按照市价买入,该卖就按照市价卖出,免得吃药。
在买入股票时,当很多人为股票的收益、价位等犹豫徘徊时,成熟的投资者早已买定,当别人最终确认购买时,不是早已被抢购一空,就是价位已经较高。
在卖出股票时,当一般投资者还在考虑价格是否有望继续上升时,成熟的投资者往往已经成交获利,待到大家都认定时机已到时,经常是已经时过境迁,不是价位不如当初,就是跌势降临。
股市中的机会常常会稍纵即逝,风险也往往不请自来。因此,难以想象操作上犹豫彷徨的人能规避股市中的高风险,抓住股市中的大机会。
宜稳中求进
在涉足股票市场中,以小钱作学费,细心学习了解各个环节的细枝未节,看盘模拟作单,有几分力量作几分投资,宁下小口数,不可满口,超出自己的财力。
要知道,证券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再加上资金不足的压力,患得患失之时,自然不可能发挥高度的智慧,取胜的把握也就比较小。所谓稳,当然不是随便跟风潮入市,要胸有成竹,对大的趋势做认真的分析,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而非随波逐流。稳还要求将自己的估计,时时刻刻结合市场的走势不断修正,并以此取胜。
换言之,投资者需要灵活的思维与客观的形势分析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宜辨析机会
人们都说“股市中充满着机会”。确实,股市中的机会有的是,常让人感觉到“机会多多”,但实际上人们又觉得“机会难得”,好事情总落不到自己头上。
因为,“机会”往往是这样的:大家都看到的“机会”就不是机会。比如,2002年5月,管理层出台新股发行按市值配售的消息后,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做多机会。多数人痴情地等待囤积在一级市场上的数千亿资金能有部分回流到二级市场中来,惟恐“踏空”,以便分享配售的“甘露”。
经过近10个月来的新股配售方式的实施,证实这一机会不但没吸引场外大资金进入二级市场,而且还抽离了许多。期望能得到新股配售的投资者,买进做多,最后没有抓住机会,反而一个个被套牢。
事实在教育投资者,一个新的政策出台是不是机会,应多加周密思考。“5·21”的新股发行方式的改变和“6·24”停止国有股减持,这些“利好”并未得到大资金的青睐,反而“见光死”。
这些经验使我们意识到:股市中的机会大多稍纵即逝,只属于少数人;这些机会与风险捆绑在一起,多数人看到的机会多半就是陷阱。
宜计划严密
“开车要靠方向盘,投资要有计划书”。买卖股票之前制定投资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计划要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充分和全面的评论。分析利多因素时不能忽略利空因素,分析利空因素时也不能忽略利多因素。
例如,看涨时,目标位在哪里,支撑位又在哪里?看跌时,阻力位在哪儿,支撑位又在哪儿?买进某一股票的依据是什么?卖出某一股票的理由又是什么?资金如何调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如何“止损”,防止高位被套?等等。这些都应该包含在投资股票之前的整套计划书里面。
总之,买卖之前是否制订严格的操作计划,是职业投资人与一般投资人的根本区别。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制定计划不是口头讲讲而已,也不是草草拟几条提纲,而是要像办一个公司,做一个项目那样,写成一份详细完备的可行性操作报告。这样当事人才会重视,否则,人的懒惰天性会使当事人忘记正规的计划。
宜心态良好
现代生活发展变化加快,特别是在股市,通讯设备及传播媒介的快捷和市场气氛效应,常常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令很多人认为必须即时作出决定,以免错失眼前的机会,谨慎而有计划的行动往往被不耐烦和冲动所取代,人人都希望赚到钱、赚钱快。但每次买股票,有多少机会能够一买便涨?又有谁知道未来每次上升的点位呢?
俗话说:“财不入急门”,真正能赚到钱且又享受到投资成功乐趣的人,往往并不急于赚钱,反而常将输赢置之度外,因此他们心态平和。股市受经济发展影响,涨落有循环周期。如果我们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远景,又何愁股市指数不会上升呢?有经验之谈,每一次的调整回落,一点也不足惧,是极好的入市时机。
宜有自律意识
很多人在股市里一再犯错误,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严格的自律控制,很容易被市场假象所迷惑,最终落得一败涂地。所以在入股市前,应当培养自律的性格,使自己在别人不敢投资时仍有勇气买进。自律也可使投资者在大家企盼更高价来临时卖出,自律还可以帮助投资者除去贪念,让别人去抢上涨的最后1/8和下跌的1/8,自己则轻松自如地保持赢家的头衔。
宜谦逊忌自负
在股票市场中,不要过于自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了解任何事情,实际上,对于任何股票商品,没有人能够彻底地了解。任何价格的决定,都依赖于百万投资者的实际行动,都将会反映到市场中。
如果因一时的小赢而趾高气扬,漠视其他的竞争者存在,变得非常固执,则祸害常会在不自觉中来临。在股市中,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百分之百的输家。因此,投资者要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
宜有认错的勇气
投资股市,心中常放一把刀,一旦证明投资方向错误时,应尽快放弃原先的看法,保持实力,握有资本,伺机再入,不要为着面子而苦挣,最终毁掉了自己的资本,到那时,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所以失败并不是世界末日的来临,而是经由适当的整理和复原,可以使人振作和获取经验的有益经验。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在山重水复的时候,一定要有认错的勇气,这样就会出现柳暗花明。
宜有想象力
股票市场中的高手常常能够通过观察和感觉产生预测未来的想象力。人类拥有视、味、触、嗅、听五种感觉,均是可以实体感觉到,唯有灵感来自不断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从而达到领悟到预测股市走势的能力。其实这是一种专业境界,做任何事情都一样。
宜及时止损
很多人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就是心太软,下不了手。绝对要有停损点,因为投资者决不可能知道这只股票会跌多深。设置停损点或止损位,就等于为自己买的股票装一个“保险丝”。如果股价大跌连跌,投资者却只会烧坏(损失)一根“保险丝”(止损价)。故一个人是否可以做一个证券投资者,其必备的基本素质不是头脑聪明、思维敏锐,而是要有止损的勇气。
忌利欲熏心
利欲熏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本来通过基本面、技术面已经选了一只好股,走势也可以,只是涨得慢些或在作强势整理,便耐不住性子,通过听消息或看盘面,想抓只热门股先做一下短差,再拣回原来的股票。结果往往是左右挨耳光。
这种慢车换快车的操作本身难度就很大,而且必然要冒两种风险:热门股被投资者发现时必定已有一定涨幅,随时会回落;基本面、技术面较好的股票在经过小幅上涨或强势整理后,随时会拉长阳,抛出容易踏空。而一旦短线失败,又不及时止损,后面的机会必然会错过。
(2)很多人都认识到高抛低吸、滚动操作可获比较大的利润,也决心这么做。可一年下来,却没滚动起来,原因就是抛出后没有耐心静等其回落,便经不住诱惑又想先去抓一下热点、做短差,结果却适得其反。
(3)一年到头总是满仓。股市呈现明显的波动周期,下跌周期中90%以上的股票没有获利机会。
可很多股民就是不信这个邪,看着盘面上飘红的股票就手痒,总报者侥幸心理以为自己也可以买到逆势走强的股票打短差,天天满仓。本想提高资金利用率,可往往一买就套——不止损——深度套牢。
毕竟能逆势走强的是少数,而且在下跌周期中经常是今天强明天就弱,很难操作。另外,常满仓会使人身心疲惫,失去敏锐的市场感觉,错过真正的良机。
许多股民都是这样,钱在手里放不住三天,生怕踏空,究其心理就是想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类型的股民,不论大户、散户,无不损失惨重。
其实每年只要抓住几次机会,一个时期下来收益就相当可观了,所以巴菲特年均收益才30%就成为大师了。如果一心想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像熊瞎子掰苞米,最终往往反而利润最小化。
股市是一个充满机会、充满诱惑、也充满陷阱的地方,一定要学会抵御诱惑,放弃一些机会,才能抓住一些机会。
忌轻信别人
很多散户通过学习,也掌握了很多分析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分析水平。可当自己精心研究了一只股票,准备刷卡买进时,只要听旁边的股民随便说说“这只股票不好,不如XX有题材……”,就立即放弃买入,或改买其他股。其做法确实有些莫名其妙!而当自己选的股涨起来时,只有后悔的份儿了。
忌用过时消息
虽然都知道见利好出货,可很多散户(包括一些老股民)在看到某公司年报优良或有重组消息公布时,还是禁不住要在下午开盘前挂单买进,本想当天涨停价买进,第二天开盘冲高时抛出……80%以上的结果:高位立即套牢。
不可否认,现在市场还不规范,业绩优良的年报公布之前主力早已知道,到公布时股价都有很大升幅。如果是庄家,不出货等什么?即便真的还要往上做,会马上就给这些跟进的散户抬轿吗?既然有这么多人接货,何不先卖个好价钱出一部分,待回落再拣回也来个滚动操作?
忌听信传言
四处打探消息,把道听途说的传言作为选股依据最容易成为庄家出逃时的牺牲品。2001年上半年网络高科技股在大幅下跌之前传言四起,结果谁相信谁就高位套牢。
当然,相信大家在读了前面的内容后不会再犯这些错误——就像九段高手不会走错简单定式,但是棋圣也有走昏招的时候,因此股市心理修炼要时刻记在心上。
华尔街一位著名操盘手曾说:“股市中赚钱很快,但亏钱也很快,而且,每次亏钱大都是我赚了钱后洋洋自得之时发生的。”
忌过于胆小
请记住,进入股市,首先应当相信自己。许多投资者买股票,买进后上升一段时间,便迫不及待地要卖出去获利。他们相信,只有把钱装进口袋里才算安全。可是他们却忽略了股票的合理价值。
一般说来,股票的市场价格不一定能完全反映股票的真实价值。所以有些投资人卖出股票后,股价依然持续不断地上升。而且往往表现为卖出后的价格挺升幅度比卖出前的上升幅度还大。尤其是原始股票,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也会上升数倍。因此不能见好就收,见涨就卖,要以市盈率为基准,作出卖的决策。
可是,有的股票已经过度上升,一旦买入后,股价肯定要下跌,奇怪的是大多数投资人在这种情势下又会坚持死守下去。
许多人投资股票,往往赚的非常有限,蚀的却非常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于胆小。
忌赌博心理
具有赌博心理的股市投资者,总是希望一朝发迹。他们恨不得捉住一只或几只股票,好让自己一本万利,他们一旦在股市投资中获利,多半会被胜利冲昏头脑,像赌棍一样频频加注,恨不得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到股市上去,直到输个精光为止。当股市失利时,他们常常不惜背水一战,把资金全部投在股票上,这类人多半落落个倾家荡产的下场。
所以,股票市场不是赌场,不要赌气,不要昏头,应分析风险,建立投资计划。尤其是有赌气行为的人买卖股票,一定要首先建立投资资金比例。
忌迷信绝招
炒股没有绝招、绝技,有的只是投资者必须遵守的一些操作规则和运用技巧。
就好比警察告诉骑车的人:骑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转弯要举手示意,以及不骑快车,经过道口时要一看、二慢、三通过等等。可以肯定的是,警察告诉的只是骑车人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和骑车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而已,并非保证骑车人交通安全的绝招、绝技,并不能保证骑车人绝对不会出交通事故。
股市是一个高风险的交易场所,充满着变数。虽然在股票市场上,确实出现了一些投机高手和成功者,但他们并不是因依靠某种绝招来获得长久的盈利的。
成功非侥幸,勤奋来作舟。一个市场参与者要想成为成功的投资者或投机者,必须经过严格残酷的市场磨炼和系统周密的自我训练,同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努力寻找到并不断完善既符合自己的个性,又能适合市场运行规律的操作规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股市中的胜利者,而这种胜利也仅仅是赢多输少,小输大赢的胜利,但绝不可能像一些炒股绝招、绝技中宣传的那样“每战必胜”,做到“百分之百”的全胜。
忌贪心过分
投资人想获取投资收益是理所当然的,但不可太贪心,有时候,投资者的失败就是由于过分贪心造成的。
有利都要,寸步不让。股票市场上这种贪心的投资人并不少见。他们不想控制,也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贪欲。每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总不肯果断地抛出自己手中所持有的股票,总是在心里勉励自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最后一刻,不要放弃有更多的盈利机会!
这样往往就放弃了一次抛售股票的机会。每当股票价格下跌的时候,又都迟迟不肯买进,总是盼望股价跌了再跌。这些投资人虽然与追涨、追跌的投资人相比,表现形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自己不能把握自己。
这种无止境的欲望,反倒会使本来已经到手的获利事实一下子落空。他们只想到高风险中有高收益,而很少想到高收益中有高风险。
有段炒股格言说得好:“空头,多头都能赚钱,唯有贪心不能赚。”所以劝君莫贪心,不要老是羡慕他人的幸运,应相信分析,相信自己对企业,经济形势以及大势的判断而果断行动。美国股市上也有这样一句名言:“多头和空头都可以在华尔街证券市场发大财,只有贪得无厌的人是例外。”
忌举棋不定
具有这种投资心理的投资人,在买卖股票前,原本制订了计划,考虑好了投资策略,但因受到他人“羊群心理”的影响,步入股票市场时,往往不能形成很好的证券组合,一有风吹草动,就不能实施自己的投资方案。
例如,投资者事前已经发觉自己手中所持有的股票价格偏高,是抛出股票的时机,同时也作出了出售股票的决策。但在临场时,听到他人你一言我一语与自己看法不同的评论时,其出售股票的决策马上改变,从而放弃了一次抛售股票的大好时机。或者,投资者事前已看出某只股票价格偏低,是适合买入的时候,并作出了趁低吸纳的投资决策。同样地,到临场一看,见到的是卖出股票的人挤成一团,纷纷抛售股票,看到这种情景,他又临阵退缩,放弃了入市的决策,从而失去了一次发财的良机。
还有一种情况是,就是事前根本就不打算进入股票市场,当看到许多人纷纷入市时,不免心里发痒,经不住这种气氛的诱惑,从而作出了不大理智的投资决策。
由此看来,举棋不定心理主要是在关键时刻,不能作出判断,错过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