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应怎样选择该如何放弃
31948500000017

第17章 选择好心态选择成功(3)

在美国硅谷的洛斯阿尔托斯镇的一间小小的汽车房里,沃兹奈克和乔切斯正在组装一台电器。原来是沃兹奈克需要一台计算机,但是又没有钱买到好的硬件,就请乔切斯买了一些便宜的元件,二人利用空余时间来到小汽车房,一块组装。

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这台小小的微机组装完毕,二人一试机,效果不错。

“成功了!成功了!”两位小伙子高兴地拥抱在一起。

第二天,两位年轻人带着自己组装的微机来到计算机资料公司,一位专家仔细地看了看,高兴地对他们说:“你们这个微机真不错,可以卖50美元。它的最大优点是便于程序设计。”

“啊!卖50美元?”两个年轻人瞪大了眼睛,因为他们买6502型芯片等元件只花了20美元。

“这么说可以有150%的赢利了。”在回家的路上,两个青年人做起了发财梦。

“乔切斯,我们卖卖看看有没有销路。”沃兹奈克说。

“行,如果有人买,我们可以继续组装。”乔切斯表示同意。

1976年6月的一天。乔切斯和沃兹奈克推开了当地贝蒂商店经理办公室的大门,请商店代为推销他们组装的第一台取名APPLE的微机。

五天后,乔切斯和沃兹奈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贝蒂商店。

大胡子的贝蒂经理手里拿着一张纸,说:“小伙子,这是你们的第一张订单,50台APM。”

乔切斯和沃兹奈克欢喜若狂。

50台产品上市销售一空。乔切斯和沃兹奈克便贷款购买厂房,扩大生产。贝蒂商店也随之生意兴隆,APPLE微机很快成为热门货,在美国各地畅销起来。

在新建的厂房里,乔切斯对沃兹奈克说:“要使我们的产品经久不衰,关键是还要给它配上软件。”

“对,我们继续开发软件。”

在新成立的APPLE公司,数名软件专家和业余爱好者应邀前来公司设计程序,经过半年多的攻关,一台带有拼写、计算、绘图程序和用于会计核算、文字处理程序的APPLE2型微机终于问世。

1977年4月,“西海岸计算机交易会”在美国的旧金山开幕了。公司的代表乔切斯带着APPLE2型微机参加了交易会的公开展销。

“喂,沃兹奈克吗?”乔切斯兴奋地给公司打电话:“告诉你一个惊人的喜讯,我们的APPLE2型微机刷新了交易会的微机销量纪录!”“太好了!”守在电话机旁的沃兹奈克高兴得跳了起来。

“你赶紧组织扩大生产,我尽快把订单带回去。”

随着公司厂房内的机器轰隆声,到1977年底,APPLE2型的销售额达到了250万美元。

1978年是美国微机销售停滞的一年,全美有几十家微机公司先后倒闭,而APPLE2型的销售额却升为1500万美元。此后几年的销售额更是直线上升:1979年是7000万美元;1980年是1.17亿美元;1981年是3.25亿美元;1982年是5.83亿美元。

1982年,APPLE公司跨进了美国工商界最着名的“幸福五百家”行列。在高大雄伟的APPLE公司大楼里,衣冠楚楚的乔切斯和沃兹奈克相对而坐,他们感慨万分,从在小汽车房里装配到组建公司批量生产,从着手设计软件到推出系列程序设计,从20美元本钱到亿万富翁,两个人仅仅用了6年时间。

软件设计原先是微机元件的外来客,但它因时而生,却成了主宰市场销售的主人。到1983年,APPLE机的程序已超过15万种,其中“文字明星”程序一直沿用至今,用户达30多万,每台单价升为495美元。“BASIC语言”还成为各国微机初学者使用最广的程序语言,更使APPLE的销售如虎添翼,飞向市场。

1983年,乔切斯和沃兹奈克创办的公司已有职工近4000人,其中有300人成了百万富翁。

一切皆有可能

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发表了将于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记者去采访林肯。他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宣言》也早在他们那时就起草好了。可是他们都没有签署它。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回答:“可能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会非常懊丧。”林肯说完匆匆走了,记者一直没弄明白林肯这番话的含义。

直到林肯去世后,记者才在他留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在这封信里,林肯讲述了自己幼年时的一件事:“我父亲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地上有很多石头。有一天,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原来的农场主早就搬走了,也不会把地卖给我们了。那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进城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搬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小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像之中。”

这个故事很有启迪性。它告诉大家,有的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些事,不是因为他没这个能力,也不是客观条件限制,而是他内心的自我想像首先限制了他,是他自己打败了自己。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事,自己想在某一个地方开一家饭店,但总怕没生意,迟迟不敢行动。这时有一个人捷足先登开了起来,生意居然很火,你可能会很后悔,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先做起来。类似的事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痛定思痛,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有了这样那样的后悔?

归根结底,恐怕是对自己的判断有怀疑。

希腊船王奥纳西斯1906年出生于土耳其西海岸的伊密尔,1922年全家避难到了希腊。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复苏阶段,很多人没有摸准市场的脉搏,拼命地扩大再生产。不久就出现了市场过剩,物价迅速下跌。很多人为了使自己的资金流动起来,特别是那些资金比较少的人,都纷纷将自己的产品降价销售。那些手里稍有积蓄的人,都在考虑买点儿什么不会赔钱的东西,以免自己手里的钞票贬值。在这种时期,善于经营之道的人却在研究干什么事情可以赚更多的钱。

奥纳西斯就是想赚更多的钱的人。他想,生产过剩、物价暴跌之后,经济必然再次繁荣,商品的价格一定回升,有的还会暴涨。毫无疑问,现在买进便宜的商品,到那个时候就会获得成倍的利润。

可是买什么呢?股票、房屋、黄金……这些东西,他都不买,他买的是经济危机之中最不景气的海上运输工具——轮船。他是这样分析的:世界经济一旦复苏,运输必须先行,他投入的钱就会像植物一样疯长,利润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有了这种认识,他马上把全部财产都抛了出去。

到哪里去买船呢?

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加拿大国营运输业几乎破产殆尽,最后不得不拍卖家业,其中正好有6艘货船,10年前的造价是200万美元,而现在每艘的价格却是2万美元。这个消息传到奥纳西斯的耳朵里,他差点跳了起来。急忙赶到加拿大买下了这6艘货轮。

在此后的几年内,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奥纳西斯干了一件蠢事,而现在却都认为他是疯子。可是奥纳西斯却整天笑眯眯的,对自己的决定充满了信心。

奥纳西斯的运气终于来了,但不是因为经济复苏,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到处都需要美国的各种各样的物资。这时,谁有能力在太平洋、大西洋运输货物,谁就可以赚到大笔的钱。一时间,奥纳西斯的6艘货船成了6座浮动的金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奥纳西斯已经成了拥有希腊“制海权”的商业巨头之一。话得说回来,如果不是战争,奥纳西斯发财的速度不会这样快,但是,只要世界经济复苏,他是一定会发财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奥纳西斯预见到,经济的发展必然刺激石油运费的猛涨,运输石油必然带来超额利润。他把牙一咬:投巨资建油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油轮的载重量是1万吨,而到了1960年,就发展到10万吨了。1975年,奥纳西斯拥有油轮达45艘,其中20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油轮就有20艘。这一艘艘大大小小的油轮,就像一台台造钱的机器,源源不断地为奥纳西斯制造出大量的财富。

1975年,奥纳西斯去世,享年69岁,他的资产高达十几亿美元,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队,创办了好几家造船厂,买下了爱奥尼亚海岛上的斯斜紫奥斯岛,兼营着一百多家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有办事处,他的矿山、土地等财产,没有人说得清楚……对于奥纳西斯的成功,很多人都归功于他惊人的魄力和精妙的思考力,认为他能够很好地适应他所遇到的每个人,和这些人友好地相处,因而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

他的好友——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与奥纳西斯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奥纳西斯曾对丘吉尔说过:“我是通过艰苦奋斗创下基业的,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惊人的本领,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您知道,每当上天风调雨顺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被动地接受大自然的恩赐,他们失去了主动权,他们失去了活力。与此相反,我们如果处在艰难的困境之中,为了生存下去,就会不断努力。经过不断的奋斗,我们就不断地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就会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环境,会花很大的力气去创造,去创业,去开拓新的领土。

“说实话,我就是在贫穷中发奋图强,我就是在困境中不断前进的。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会在轻轻松松中就可以取得胜利。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我每时每刻都充满了信心,我从来不怀疑自己的选择。一个人只有突破自己对自己的限制,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这就是死里逃生!”

奥纳西斯依靠自己的积极态度和过人胆略,终于成就伟业。他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谨慎选择朋友

人的一生受到朋友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很多人因为朋友而成功。因为没有朋友,也就差不多无路可走,寂寞一生,即使你闭紧心扉,还是会有人来用力敲。当有人来敲你的心扉时,你应还是不应?应的话,可能那是个坏朋友,不应的话,可能失去一个好的朋友。

因此,你总是要面对“交朋友”这个问题的。交到好的朋友,你可能会受益一生,得到无限的乐趣,至少不会受到伤害。而若交到坏的朋友,想不走入歧途、不倒霉是很难的。

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人有很多种,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也有很多种类型,有每天说好话给你听的,有看到你不对就批评、指责你,有热情如火、喜欢奉献的,也有冷漠如冰,只考虑个人利益的;有憨厚的,也有狡诈使坏的……

这么多类型的朋友,好坏很难分辨,而当你发现他坏时,常常是来不及了,因此平时的交往经验极为重要。

不过有一种类型的朋友肯定是值得交往的,那就是会批评、指责你的朋友。

和只会说好话的朋友比起来,那些只知道批评、指责你的朋友是令人讨厌的,因为他说的都是你不喜欢听的话,你自认为得意的事向他说,他偏偏泼你冷水,你满腹的理想、计划对他说,他却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问题,有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把你做人做事的缺点数说一顿……反正,从他嘴里听不到一句好话,这种人要不让人讨厌也真难。

但是这种朋友,如果你放弃,那就太可惜了。

基本上,在社会做过事的人都会尽量不得罪人,因此多半是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难听的话让人讨厌。说好听的话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但如果站在朋友的立场,只说好听的话,就失去了做朋友的义务了;明明知道你有缺点而不去说,这算是什么朋友呢?如果还进一步“赞扬”你的缺点,则更是别有居心了。这种朋友就算不害你,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和这样的人交往。

但实际上的情形如何呢?很多人碰到光说好话的朋友便乐陶陶,不知是非了;其实他们顺着你的意思说话,让你高兴,为的就是你的资源——你的可以利用的价值,很多人被朋友拖累就是这个原因。

比较起来,那些让你讨厌,像只乌鸦,光说难听的话的朋友就真实得多了。这种人绝对无求于你(不挨你骂,不失去你这个朋友就很不错了),他的出发点是为你好,这种朋友是你真正的朋友。

只有经常批评、指责你的人才是你人生的导师。

多个朋友多条路的说法到处流行。三教九流的朋友都要交,但要审慎选择。

在纷繁的大干世界,人是形形色色的,选择朋友不是一件容易事。“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的老话,是旧社会人们极言交友之难。但是不是因此就要少交朋友了呢?或者一强调交友的审慎,就认为这个也不可靠,那个也信不过呢?当然不是。人既然是社会的人,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交友是必然的,不但要有生死与共、患难不移的朋友,也要善于和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交朋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地结交那些不同职业、不同爱好、不同身份的朋友,有时也能相得益彰。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对于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都是有益的。毛泽东同志的经历是很发人深思的。他胸怀博大,善于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青少年时期,他发出了一张《二十八划生征友启事》,和蔡和森、陈谭秋等人组织了新民学会,结交了一大批有志之友。投身革命后,在他身边,有朱德、周恩来等一批亲密战友。同时,毛泽东同志也有许多平民朋友,民主党派的朋友,如李淑一、周士钊、柳亚子等,都和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通过这些朋友,广泛地了解社会各阶层党派的情况,为制定党的方针政策,为发展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既要广泛交友,又要审慎选择。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我还有不少几十年的老朋友,要点就在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略小节,取其大,就是不斤斤计较不足,而要从大处着眼。看人首先看大节,不是盯住对方的缺点错误不放,而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人。如果不是略其小,取其大,就不能与人为善,就不能全面地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识泰山,就可能把朋友推开,就可能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古语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们今天的交友,仍不妨以此为准。

坚持人际投资,必有后报。投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最划算的投资,选择先存再提,持之以恒,必有后报。

很多人都有一本或数本的银行存折,如果你一个月存500元,到了年底,你会发现,存折上不只是变成6000元,而且还有利息,这笔钱若提出来,用途还不少。

人际关系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