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些人不说一见如故,却直接用行动表示,这种人你也应该和他保持距离。
你最应该提防的是,一见如故中,有心者常会掺杂很多奉承,拍马的语言,这很容易迷乱一个人的判断,也最难抗拒!因此,当听到这类话语时,你就要提高警觉了。
远离乘坐灰色列车的人
在工作与生活的过程中,搜集与组织关系网其实是有可能的。已逝的李文斯顿女士曾写道:“当她开始创业时,‘维持所有关系变得极不可能……想要在现有的人际网络内加进新的人或组织更愈益艰难……’因此,她决定做一番筛选。”
第一,重新评估早已变得难以掌握的人际网络;
第二,重新整理;
第三,放弃已不再支持她的兴趣和利益的组织和人。
这件事虽然不容易,但仍是可以做得到的。
分离本来就是件困难的事,结束更令人极端痛苦。在罗安的客厅里悬着一幅朋友题的字,上面写着一句不变的真理:有舍才有得。
不论是工作或个人生活,有时会碰上一些耗尽我们所有精力的吸血鬼,或许由于他们的个性灰暗、成日抑郁、缺乏幽默感,或掉进意志消沉的泥沼里等。总之,他们是一群乘坐“灰色列车”的人。每一次你一不小心入座,便会被对方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是感情上的吸血鬼,只会在你颈上留下吸过血后的齿痕,可怕的是,这种人还无所不在,办公室、专业社团与社交圈里,随时可见他们的踪迹。如果这些人是自己的叔叔婶婶,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炒他们的鱿鱼,不过这或许是许多人选择远离家乡的重要原因吧!
根据李文斯顿女士的说法,在人际网络里,有许多人或组织是我们早该和他们脱离关系的,可行的方法是:“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与脱身之辞。”
如你意识自己已在理事会担任职务过久,以致令新人无法出头,而能自行请辞是很重要的人际艺术。有时,你根本无须多说什么。人海沉浮,当彼此共同的兴趣已不复存在时,便是分道扬镳的时候。退出组织有时也许只是再也不参加任何活动,或许向负责人解释较为恰当。总之,如何处理“脱队”事宜,应视情况而定。
人生惟有说话是第一难事
古人说:“人生惟有说话是第一难事。”乍听之下,便会觉得很奇怪:从婴儿的呀呀学语开始,人生几十年,说话难道是什么难事?实际上,说话是为人处世的一件难事。说话难,难就难在恰到好处。该说话时不能沉默,该沉默时不能说话,也就是说要沉默得当,这是恰到好处的第一条。其次,该说话时,并非一切话语都能说或说得正确。例如,在别人忧伤的时候,你不要去说高兴的话;别人高兴的时候,不要去说丧气的话;当批评别人时,说话要委婉柔顺,不能说尽道绝;当表态发表建议时,要谨慎谦虚,不能高谈阔论,唾沫横飞;当然更不能说愤世疾俗的牢骚话,或者是挑拨是非的话……总之,说话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是一件大难事。
因此。又有“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的说法。先看这一史例:
战国时,魏国有一叫庞葱的重臣,奉命陪世子到赵国都城邯郸做人质。出发前,庞葱对魏王说:“今有家臣言于王曰‘市有一虎’,王相信吗?”
虽然,古代中国多老虎,但公然招摇过市者,闻所未闻。王不解其意,便回答:
“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寡人不信!”
庞又说:“若有他人言于王,‘市果有一虎’,那大王信吗?”
“嗯。这值得考虑。”王答道。
“如果再有一人说同样的话呢?”
“如果三人都这么说,那应该是真的了。”
这时,庞葱道出了说此话的真意,他说:
“事实上,街上并没有虎,而是以讹传而已,现在我与世子,去赵国为人质,我们在那里的情况大王未必掌握,说不定会有人传出‘市有一虎’般的谣言,大王难道要相信吗?为保证世子将来能顺利回国继大统,请大王派人传言大众,说我只是离开都城,并不是去赵。”
王不以为然。庞葱陪世子去赵国作人质不久,便有人中伤庞葱,言他拥护世子,怀有二心,欲图不轨。说的人多了,魏王信以为真,命世子归国,而庞葱不再被重用了。
虽庞葱事先已给魏王打了“预防针”,也难逃“众口铄金”的命运。
孔子有一弟子曾参,孝顺异常。有一与他同名同姓者杀了人,有人误以为曾参所为,议论纷纷。谣言刚传到曾母时,她正在织布。便停梭正色道:“我儿不会做那种事!”不久又来人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依然如故,后又来人说同样的事,曾母不安起来,忙收拾东西,准备逃走。
上述两则《战国策》的故事,都说明了人言可畏。多年来人们习惯于“少数服从多数”、“群众意见”了,被“众口”铄化了的“金”何止千万。有时候,坚持是需要勇气与兼听而明的智慧的。上面的两个故事启示我们,在众口一辞的情况下,选择与放弃是何等的困难。
要想坚持真理,切忌相信道听途说,市井传说。
别成为心灵乞丐
某先生给我们讲过他祖父的故事,在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方面,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当年,祖父很穷。在一个大雪天,他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给祖父两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祖父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祖父干的。这使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祖父写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祖父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祖父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高低立见,效果大大的不同。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古代有位大侠郭靖。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靖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靖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靖此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靖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快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做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
人都是爱面子的,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全部精义所在。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持颜面,为了面子问题,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有句歌词非常流行,“若是某些记忆使你痛苦,何不轻易地去遗忘它。”但是谈何容易!在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你的对手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处处留意给人面子,你将会获得天大的面子。
所以,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
第三,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
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不要表现。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打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要讲究自自然然,不故意“打埋伏”,以免被别人想:“和他做朋友,如果没用处,肯定会被一脚踢开!”
不要热情过度
人和人之间适当地保持距离,为彼此的心灵留下一点空间,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法则。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女士结婚不久就离婚了,离婚的原因听起来却像天方夜谭。用她丈夫的话说:“你对我们太好了,我们都觉得受不了。”原来这位女士非常喜欢关心照顾别人(母性自我强的人都有这种特点),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所有的家务,包括买菜、做饭、洗衣服、擦地板等等,都由她一个人包办,别人决不能插手,弄得丈夫、公公、婆婆觉得像住在别人家里一样。好事几乎都被她做尽了。久而久之,全家人对其忍无可忍,终于提出要让她离开这个家庭。因为他们都感到心理不平衡。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坐享其成不好么?其实,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他们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
一提到人际交往,卡耐基几乎成了一个“成功人际交往”的代名词。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内容)的基础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
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中国古语有“交友强于己”,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何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开头的那个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在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很多父母抱怨自己为孩子付出很多,结果孩子却不领情,其实是孩子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所致。
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令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中国人讲究回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如何做以及其中包含的心理学的道理未必都知道。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在乡下,乡亲们对于给过他们帮助的人总是好酒好肉的招待,好酒好肉是他们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只有拿最好的东西才能回报别人的帮助。也只有这样,在下一次有求于人时他们才会觉得自己不欠别人的,才不会心有愧疚。假如别人不接受他们的招待,那么乡亲们也许再也不会求助于他。这是淳朴的本心,但也的确是正确的交往之道。所以,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让别人欠你一个人情
一个人不可能独自凭借自己的力量去闯世界,即使是那些白手起家的有成就的人,也需要借助众多的人的支持才能达到今日的业绩。问及他们成功的经验,都会对自己的讲求信誉和以诚经营而自豪不已。讲信誉,讲诚信,送给别人一个人情,表现自己的诚意,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十个欠你人情的人中至少有九个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一个人不可能赚到大钱,并且需要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欠下许多人情债,但你不要急着去偿还。
要赚钱的人,应当在心中贮存这样一个信念,社会上的所有人都能帮助你,所以你要对这个社会心存感激。这会使你赚钱的信念变得更加强烈,更加坚定,会使你纠正一些对于赚钱的意义的错误看法。
这样,你就能渐渐地得到别人的尊重。当然,并不是只要心存感激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即使你有许多长处也不要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如果你看不起别人,别人也就会看不起你。同样的,如果你对别人搞欺骗,使手段,早晚会被别人识破,那么别人同样也会借用你所使用过的手段来对付你。
你要答应为别人做的事不要过多,因为你有可能不能一一兑现,一旦有一件事情落空,你就会不好交差。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两次,三次,你的形象就会在别人的心目中被人为地降低,认为你这个人做事不讲信誉。久而久之你的威信将会一扫而光,谁还会来尊重你,谁还会来帮助你呢?
自己能办到的事,不要让人帮忙,免得让人说你无能;答应别人办的事,也一定要尽力去完成,否则别人非但会认为你能力不够,还会觉得你没信用。别人愿意帮助你是一回事,你请求别人帮助你则又是另一回事。另外,你也不要非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即使他们按照你的意图做了,别人心里也一定很不痛快,当然也不会尊重你了。
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以这种心态和别人交往,你就会不好意思欠他人的人情债。
但是,即使你不愿欠别人的人情债,在现实生活中你仍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别人的好处。人生就是这样,所以没有人情味的人往往会被别人说成是冷血动物,会遭到别人的冷遇和抛弃。
所以,有人有这种见解:至少,不要随便接受他人的好意帮助。以这种观点与他人交往,你的心里才能坦荡,才会毫无牵绊。
当然,最好还是将你欠的人情债还给他人,尽管要做到这一点会很不容易。不过,将来也许有一天,你会获得大大的回报。
同样。不是所有人都会积极去偿还欠你的人情债。不过,总是有人会还的。因此,有机会的话,你还是应该试着让别人欠你人情债,终有一天,你会连本带利收回来的。
如何让自己站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