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名医名家精方简药
31950200000153

第153章 16 邵经明针刺三穴治痛经

邵氏认为痛经有虚实之分,行经之前或行经期间小腹作痛者,多属实证,其中又有气滞、寒凝之分,治宜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经期后始感腹痛绵绵者,多属虚证,治宜补肾养肝。

针灸方法治疗痛经多取关元、三阴交、太冲三穴为主。关元属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具有温补肾元,散寒调经之功。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具有健脾疏肝益肾之功。太冲属足厥阳肝经之输(原)穴,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经之功。以上三穴是邵氏多年临床常用的有效穴,用治痛经均有止痛之效。其针刺手法是:关元直刺2寸左右,得气后,使针感向下传至外阴部。若为寒凝所致者,可手握针柄固定不移,用静功发气于指,以使针下产生热感。三阴交沿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刺1~1.5寸,可使针感向下传至足跟底部。太冲直刺0.5~1寸,针下有酸胀感为度。治疗时间多从经行前3~5天开始,每天治疗1次,一般需要治2~3个月经周期。若行经仍痛,可继续治疗,以痛止为度。

临证配穴:若患者病程短,病情轻,仅偶尔发作,可单用主穴治疗,若患者病程长,痛势较剧,周期发作,则应根据病情择宜配穴。若见腹痛拒按之实证,配合谷、中极、地机,刺用泻法,寒象明显加灸。若见胸乳两胁胀痛可配内关、阳陵泉、气海,刺用泻法。若见经后腹痛绵绵,喜温喜按,伴见腰困酸痛者,多属虚证,可配肾俞、足三里,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病案举例:钟某,女,23岁,未婚,学生。痛经已10年,患者13岁时,月经初次来潮1~2天小腹作痛,至第3天经量增多而痛止。月月如此。由于痛势较轻,不影响学习,故未注意治疗。近3年来痛经加剧,经量少,色黯红,有血块,痛拒按,经常服用镇痛剂,暂时可使痛经缓解,但下月仍然发作,遂邀针治。视患者痛苦面容,卧床不能活动,稍动则剧痛难忍,且痛及胸肋乳房,脉象弦数,舌质黯红,苔薄口干,此乃肝郁化热,气滞血瘀所致。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即针三阴交、太冲、合谷、中极、阳陵泉,针入得气后,留针20分钟痛止。

本病例由于月经周期不准,针治时间不易掌握,都是经行腹痛时进行针治。每月痛时治疗2~3次,连续针治5个月经周期,痛经得到治愈。至今5年,痛经未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