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窒”。由于风邪外侵,从皮毛入肺,鼻为肺窍,肺气壅寒,于是出现鼻塞。风邪夹寒者流白涕,风邪夹热者流黄涕。其具体症状是:鼻塞两侧交替出现,或呈间歇性,流涕或白或黄,鼻腔黏膜水肿,色暗红或苍白,伴有头昏脑胀等。治疗可用苍耳子散加减,以疏风宣肺。
苍耳子10克,辛夷10克,薄荷1.5克,白芷3克,桔梗3克,生甘草3克。
加减法:涕白为寒加荆芥1.5克,防风1.5克,以辛温散寒;涕黄加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以辛凉清热;白涕和黄涕同时出现者,为寒方化热之象,以上二者可一并加入。如平素怕冷,遇风受凉发作甚者,为阳虚抵抗力差,宜加党参12克,白术10克,以补益之。鼻塞较重难受时,宜用辛夷花塞鼻,能够缓解片刻,但仍以内服方药为主。
二、鼻窦炎
鼻窦炎,相似中医所称之“鼻渊”,是由风寒袭肺,郁伏化热,热毒熏蒸清窍而致,亦有直接感染热毒而成者,鼻流黄厚浓涕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有些患者,系由肺气虚,再感邪而发者。又有阴虚、阳虚之别。阳虚者,会有过敏性症状出现。阴虚者,会有干燥伤津现象。本病的具体症状有:鼻塞、流黄厚浓涕,鼻腔黏膜肿胀,色红充血或苍白,中鼻道有明显积涕,伴头昏脑胀,甚则恶寒发热等。治疗宜用竹叶石膏汤加减,以清热解毒。
竹叶10克,生石膏3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鱼腥草30克。
加减法:如阳虚体质,遇风受凉而发作较甚者,加党参12克,白术10克,以补益;如阴虚体质,有鼻干津伤现象者,加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以养阴。
另成药藿胆丸(又名清脑丸)由藿香、猪胆汁2味制成,治疗本病经常流有少量黄浓涕者,每服5克,1日2次。如能持之以恒,效果颇著。
三、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之一。大抵由于阳虚表弱,肺气不足,腠理失固,加之外感风寒而发。其具体症状有:鼻塞,流大量清涕,连续喷嚏,黏膜水肿,苍白;伴有头昏、脑胀、怕冷等。治疗可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以固表温阳。
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15克,桂枝3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3克,红枣3个,生姜2片。
加减法:全身恶寒甚者为阳虚,加党参10克,鹿角霜12克,以扶正壮阳;鼻塞不通为风寒,加麻黄3克,细辛1.5克,以辛温散寒;流清涕不禁者为气虚,加炙升麻6克,诃子肉10克,以升陷敛涩。
四、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藁”。由于风热之邪,久郁化火,灼伤津液,鼻腔失其濡养,发为本病。或因肺气素虚,津不上承,鼻窍失养,以致黏膜逐渐由燥萎缩,嗅觉失灵,鼻腔郁热而出现臭气。其鼻腔干燥、涕出痂皮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本病以阴虚体质为多。如患有慢性鼻炎、平日喜食辛辣之品者,往往容易发展为萎缩性鼻炎。所以辛辣食物,在所禁忌。其具体症状有:鼻腔宽大,鼻毛稀少,黏膜干燥萎缩,有黄绿色痂皮,并有臭气,自觉头昏脑胀等,治疗宜用沙参麦冬汤加减,以养阴清肺。
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石斛10克,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
加减法:头痛为风阳上升,加白蒺藜10克,甘菊6克,以平肝熄风;鼻腔出血为阳络受伤,加侧柏炭10克,白茅花10克,以止血;鼻腔黏膜干燥显著者,可外用蜂蜜涂搽,以润其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