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有位名叫邓甲的人,设坛与蛇王比艺。这蛇王,粗如人腿,有一丈多长,且色彩斑斓,非比寻常。它来与邓甲比艺,前后左右跟随着上万条小蛇。蛇王登坛以后,昂首挺立,想超过站立着的邓甲。邓甲就用竹杖顶起帽子来往空中举。蛇王认为空中的帽子便是邓甲的头,拼命向上挺立,但是最终也没有超过杖头的帽子。蛇王筋疲力尽,坠地化为一滩水而死,其余的小蛇也随着死去。如果蛇王超过那帽子,邓甲则会化水而亡,说好听的,叫做人用智慧战胜了蛇;说不好听的,叫做人用狡诈取胜。既然是人、蛇比高,帽子是不能代替人的;以竹杖挑帽子,实是一种骗局。当然,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之处。
正因为有智慧,人才能成为“万物之主”。不过这个故事中的蛇王,倒是很实在、很讲信用的。
据说琼州(海南)有一种蛇名叫“量人蛇”,长六七尺,遇见人时它就会竖起来,量人长短,比试高低,并叫着“我高!”人如果不答应或者承认蛇高,量人蛇便会扑过去将人咬死吃掉。反之,如果人回答:“我高”,蛇便会自己坠地而死。
这当然是传说故事,海南不会有,其他地方也不会有这种量人比高的蛇。
不知道人为什么会编出这种莫名其妙的故事。大约也是寓言,以劝诫什么吧。人,应该是顶天立地的,决不能在任何神妖龙虫面前低头、认输。这当然说的是一种精神。否则,大可不必去说什么“我高!”“我高,你高”又有什么用呢?
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许多灵丹妙药、奇花异草都有守护神(兽)。这些守护神(兽)非虎即蛇,或者蛇虎俱有。
以猛、毒之物守护珍奇,其实不是神也不是人的安排。因为奇花异草(人参、灵芝等)大多生长在深山野林中,难以寻觅;而深山野林中,又是毒蛇、猛兽出没之地。不是有福之人就能拿到,而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以猛虎毒蛇为灵丹妙药、奇花异草的守护神,是让人们不易得到,使珍奇不易遭到破坏。世上极容易得到的东西,无论它多么重要,都不会被人们视为珍奇。以“邪恶”保护珍奇,也是对人的极大讽刺。
蛇在中国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蛇,不是独体字,它是由虫和它组成。古以巴为蛇,巴蜀,大约是以蛇多而着称的。四川气候温暖又潮湿,大概是蛇类生活的好地方,因此得名巴蜀。巴的象形字为,象蛇形。
在地支与十二属相的配合中,辰为龙,即大龙;巳为蛇,即小龙。据学者研究,蛇被称为小龙,与以蛇为图腾的女娲氏族部落同以龙为图腾的伏羲氏族部落相互通婚有关。由于长期通婚,蛇图腾氏族逐渐与龙图腾氏族融合,化为一个“龙族”
大部族。在这个龙的大部族中,龙为“大龙”,蛇为“小龙”。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是在有意与无意间缩小龙与蛇的距离。建立龙、蛇合一的观念,有利于部族团结、部族融合,有利于龙族的繁荣、昌盛,从而战胜其他强敌。当蛇部族真正认同为龙以后,或者说当黄帝以龙为旗帜统领中原部族以后,蛇才被逐渐地排挤在龙之外,才出现了“龙蛇混杂”、“牛鬼蛇神”一类的词语。我所说的是黄帝以后,并不包括黄帝。黄帝战胜蚩尤以后,不会贬斥蛇,因为蛇图腾的部族人数众多。黄帝也不是龙图腾的部族,但是他以大政治家的气度,将中原各部族集合在龙的旗帜下,也许就是他,加速了龙蛇合一,建立了大龙、小龙的观念。
论及蛇图腾部族或氏族,追探其源,可能会追溯到女娲大神身上。在神话传说中,造人、补天的女娲,为人首蛇身,她很可能就是母系氏族社会中蛇图腾氏族的首领或老祖宗。
此外,中国神话中的北方大神“玄武”,为龟蛇合体之形。
它与青龙、朱雀、白虎,同时被道教引为护法神。后来,玄武又被奉为“玄武大帝”;宋代因避皇室之祖赵玄明之讳,改“玄武”为“真武”,“玄武大帝”便成为“真武大帝”。由此可知,蛇在中国文化及道教文化中的地位。但也可看出,无论神、佛、仙、道,无论神通多么广大,他们都比不上人间的皇帝(实际上,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常常为皇权所用,又常常为皇权服务)。例如这姓名避讳,玄武要改真武,即使观世音菩萨,也要去“世”改为观音菩萨(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皇权大,还是神权大,不是一看便可知道么。所以,就其实质而言,神从来都不是至高无上的。
当“龙”真正确立了统治地位以后,蛇的名声、名誉才江河日下,不知从何年何月始,汉语词汇中出现了“美女蛇”,民间传说中出现了“美女蛇”的故事。大约不是始于《白蛇传>吧。因为“美女蛇”,实际上是外表貌美,心如蛇蝎的妇人的代名词。美妇虽然迷人,但蛇是有毒的,能够害人、噬人。
我国古代向来有女人误国、亡国之论,以为商亡于妲己,周毁于褒姒;又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之说,言董卓之败在于貂婵,李唐之乱起于杨贵妃,吴三桂之叛缘由陈圆圆。于是称女人为“美女蛇”、“狐狸精”云云,将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们的骄奢淫逸、昏庸残暴一笔掩盖;结果,女人成了替罪羊,蛇、狐成了陪罪客。
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有四大护法神,外来的佛教也有相应的四大护法天将——即四大金刚:着青衣,穿甲胄,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着红衣,穿甲胄,手持灵蛇(有的执龙)的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着白衣、穿甲胄,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多罗托;着绿衣,穿甲胄,右手持宝伞(或宝幡),左手握银鼠的北方多闻天王毗沙王。这四大金刚,也称四大天王;执宝剑者为“风”,执琵琶者为“调”,执伞者为“雨”,执灵蛇者为“顺”,合起来为:风调雨顺。这个“风调雨顺”,大约是将舶来品“国产化”的命定。不过在此处,我们则格外注目这“顺”,这灵蛇。
蛇与“顺”相应,不明究里,便会莫名其妙。实际上,古代的占星家们,赋蛇以灵性,因此称之为“灵蛇”。灵则顺,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以上我们所说的,大多是“神蛇”、“妖蛇”、“人造蛇”;下边,让我们看看大自然中的蛇。
蛇,为爬行动物,无附肢(少数种类具有后肢遗迹),与蜥蜴近缘,很可能是由蜥蜴演化而来。蛇的种类很多,因此形体身长不一,体长从约12厘米到将近10米不等;其最小的种类为中东线蛇,其最大的种类为亚洲的网状花纹巨蛇和南美的巨水蚺。蛇遍布各大洲,以热带地区的种类为多,少数种类见于较寒冷的地区。蛇的食物为哺乳动物及鸟、蛙等,也吃蚯蚓、昆虫、鱼、鸟卵。甚至也吃同类。因其牙齿不适于咀嚼,因此它多为将活猎物吞下去,以消化液杀死。有的蛇唾液变成毒腺,毒液从空的或具有槽的毒牙排出。蛇类为卵生或卵胎生。我国境内常见的蛇类为:
盲蛇。形如蚯蚓,尾极短,无毒,长17.5厘米,为我国蛇类中最小的一种。生于土中或花盆下,以昆虫为食。
蟒蛇。也称“蚺蛇”、“黑尾蛇”。无毒,长达6米,为我国蛇类中最大的一种。生活在森林中,以鸟类、鼠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为食,也能绞死和吞食较大的哺乳动物。
水赤链。也叫“游蛇”。无毒,长约85厘米,多生于山野、水田及沼泽中,常以黄鳝、泥鳅等为食。
虎斑游蛇。也称“竹竿青蛇”、“红脖游蛇”。无毒,长80厘米,生活于草原、山野、水边、水田、湿地,以蛙、鸟、小兽为食。
赤链蛇。也叫“火赤链蛇”。无毒,长1米左右,生活于田野及村庄附近,以鱼、蛙、蟾蜍、蜥蜴为食。
乌风蛇。又叫“乌梢蛇”、“乌鞘蛇”。无毒,长达2米。
生活于山地、田野,多以蛙、鱼为食。
灰鼠蛇。也叫“灰背蛇”、“过树龙”。无毒,长达1-2米。生活于山地和平原,以蛙、蟾蜍、蜥蜴、鸟、鼠为食。
滑鼠蛇。也叫“草锦蛇”。无毒,长达2米。生活于山地和平原,以蛙、蟾蜍、蜥蜴、鸟、鼠为食。
锦蛇。也叫“棱锦蛇”。无毒,长约2米。生活于山区和平原,以鸟卵、鼠类及其他蛇类为食。
黑眉锦蛇。又叫“黄颔蛇”。无毒,长约1.5米。常栖于人家的屋内,以鼠、雀为食。
三索锦蛇。无毒,长1.5至1.8米。生活于平原和山地,以蛙、蜥蜴、鼠、鸟类为食。
百花锦蛇。无毒,长1.6米左右。生活于平原、丘陵。
青竹蛇。也叫“翠青蛇”。无毒,长1米左右。生活于竹林阴湿处,以蚯蚓、昆虫幼虫为食。
两头蛇。无毒,长36至60厘米。因其尾部圆钝,且有与它颈部相同的黄色斑纹,与头部相像,同时有与头部相同的行动习性,所以得名“两头蛇”。生活于泥土中,以昆虫、蚯蚓为食。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见到两头蛇的人就会死”的说法,纯属迷信之说。
以上为无毒蛇。毒蛇计有:
水蛇。又称“中华水蛇”、“泥蛇”。长70厘米,生活于池沟等处,以泥鳅及其他鱼类为食。
金环蛇。长1米左右,生活于平原、山地、湿地、池边等处。
银环蛇。也叫“寸白蛇”。长0.6至1.2米,最大的可达1.6米。多栖息于水边,并常常进入人家室内,多以鱼、蛙、鼠及其他蛇类为食。其毒性强烈。
眼镜蛇。长约1米左右。生活于丘陵地带及平原,以鳝、蛙、蟾蜍、小鸟、鼠类及其他蛇类为食。毒性强,且具神经性毒。激怒时,它的前半身竖起,颈部膨大,发出“呼呼”之声。
大眼镜蛇。也叫“扁颈蛇”,俗称“眼镜王蛇”。长达3.3至5.9米。生活于密林中,有时也在树上或溪流附近活动。
其性极凶暴,激怒时也会膨大颈部,袭击人或其他动物。
海蛇。也叫“蛇婆”。长1米左右,生活于海中,胎生,以鱼类为食。
蝰蛇。也叫“墨斑蝰蛇”。长0.9至1.3米。生活于山地。多以鼠类为食。
蝮蛇。又称“草上飞”、“土公蛇”。长60至70厘米,大的可达94厘米。生活于平原及较低山区,以鼠、蛙、鸟、蜥蜴为食。
五步蛇。也叫“蕲蛇”。长1.8米,生活于山地林中,以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龟壳花蛇。又称“烙铁头”。长1.1米,生活于山区,以鸟、鼠为食。
竹叶青。长不及1米,生活于山区树林中,特别是山涧旁的树丛中,以蛙、鸟、鼠、蜥蜴为食。
还有一种以飞机、导弹的名号而着名于世的毒蛇,即“响尾蛇”。它的尾端有角质环,剧动时能发声,便以此得名,长约2米。分布于北美洲。
关于蛇的知识,许多人已经有所了解。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许多人对蛇非常畏惧,且感到它非常神秘。蛇,固然可怕。但蛇更怕人。在人主宰的世界上,蛇是可以为人类服务的。蛇肉可以食用(如广东名菜“龙虎斗”,其中的“龙”便是蛇);也可以入药(用三索锦蛇等,可以浸制“三蛇酒”;用百花锦蛇等,浸制“五蛇酒”;海蛇入药,可为强壮剂;银环蛇入药,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及大麻风等症);蛇皮可以制乐器、手提包、钱包等;蛇胆、蛇毒、蛇蜕,也都用于医疗保健。可以说,蛇身全是“宝”。世界上,有耍蛇为业的人,也有饲蛇为业的人。对于饲蛇、耍蛇的人而言,蛇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他们完全掌握了蛇的习性知道蛇的要害之处在“七寸”。“打蛇打七寸”,便是制伏毒蛇的手段。我国江苏有位名叫季德胜的人,自幼随父捕蛇,行医卖药。后来他依据祖传秘方,制成了疗效极高的“季德胜蛇药”,并就此建立了“季德胜制药厂”。
蛇虽凶猛、有毒,但它也有天敌。蛇獠,也叫“獴哥”,头小、吻尖、四肢短小,很像鼬鼠;但它对毒蛇有免疫性,能吃眼镜蛇。蛇雕,也叫“白腹蛇雕”、“横髻山鹃”,为大型猛禽。它嗜食蛇类,并由此得名。蛇遇蛇獴和蛇雕,十有八九是活不成的。大自然就是这样,一物降一物。
蛇,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动物,既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关于蛇的神话,大多为人类童年期的想象;关于蛇的传说,则更多的是编撰和演绎,以讹传讹。但是这些神话和传说,也有着它的文化意义的人生内含;因此,它们之中有许多东西,已经被纳入人类文化宝库。
为此,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先辈们——他们竟想出这么神奇的故事。假如没有这些故事,人类的生活将是多么寂寞。我想,这些蛇妖龙怪的故事,只有在人类的童年才能产生,在“青年期”又被人利用。如今,人类已经进入成熟期——心理成熟了,思想成熟了;剔除迷信,人类会发现这些古老的幻想是多么美丽。我们尽可以“相信”白娘子确实存在,她就生活在西子湖畔。在细雨霏霏、杨柳依依的春天,撑着花布伞,站在苏堤上,望湖水荡碧,舟船掀绿,难道你看不见许仙正在与白娘子相会?很难想象杭州没有灵隐寺,没有“三潭印月”,没有“断桥残雪”,没有“曲院风荷”,没有“雷峰夕照”’;从而也就难以想象西子湖畔没有白娘子的身影……就让蛇被赋于“灵性”吧。
“灵蛇在握”,愿每一个“蛇年”都五谷丰登、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