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生命的觉醒
31954500000052

第52章 佛陀教育的真谛

佛陀教育是让每个众生都以一种平等的方式得到解脱的法门。佛陀不分贵贱,不论年龄大小,也不管是初学或是老参,只要自己的虔诚足够,得到的加持力以及对法门的理解能力是不会有太大差别的。要具备足够的虔诚心来学佛,首先就要对佛产生强烈的信心。这种信心有一种是宿世因缘,有一种则是通过别人来调伏而慢慢入门的。

有些人一看到佛像、佛寺、佛塔或佛经等与佛相关的象征物时,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强烈的欢喜之心,甚至会掉眼泪或是毛发耸立。这样的反应,表示他前世就已有修行,今生只要接续前世的因缘修行就可以。有时候我们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看到庄严的佛像、庄严的法师或是庄严的佛堂,虽然没有掉眼泪,也不会毛发耸立,但会产生欢喜之心,其实也是非常有佛缘的。如果不是上述两种情形,当然就需要靠自己的努力,通过了解佛陀广大利益众生的大慈大悲对佛陀产生虔诚之心,再慢慢培养,让自己的虔诚心渐渐增长,到最后能够成为一种不退转的信仰。

很多佛教徒认为,受了皈依戒之后,皈依已经圆满,所以大部分时间都不念诵皈依文,甚至认为念诵皈依文是比较初级的法门。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就好比从一个地方要出发到另外一个地方,时时刻刻都要记得你的目的地,或是记得引领你、让你到达目的地的那条道路。如果忘记了你要走的道路,那要到达目的地就很困难了。如果你忘记了目的地,那就更严重了!不是停留在半途,就是折返原点。所以,一个佛教徒培养自己的虔诚心,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功课。虔诚心培养出来之后,才能让你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磨炼而成为不退转的信心。

佛陀宣说的一切法就是引导我们如何走上解脱的道路。并非在家里画幅佛像,或雕塑一尊观音,然后拿着香拜,就算学佛。那是在供佛,是在敬佛,而不是学佛。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必须学习佛陀的思想、思维的方式和行为。

佛陀的教义非常深奥,简单来说,所传达的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只要是伤害性的恶因,都要避免;如果是行善的善因,就尽量去做。重点是要能“自净其意”,也就是调伏自己的心——这也是最难的部分。

佛陀对众生的慈悲以及加持力不分贫富贵贱、无所不在,有分别的是众生的根器。换句话说,佛陀的慈悲没有分别,我们的虔诚心却有所差别。因为众生有分别心,所以佛陀的加持力在每个众生的感受上便完全不一样。

一个人对佛有完全的虔诚,他所得到的加持力是一百分;虔诚心只有一半,得到的加持力可能就减半;如果虔诚心只是少许,得到的加持力可能就只有一点点。如果你的虔诚心不够,业障没有清净,就是佛陀坐在我们前面,对我们的遭遇也无可奈何。因为业力是我们自己的,跟佛陀没有关系。佛陀有慈悲力,但因为业力的遮盖,使我们的心无法跟佛相应;没有办法跟佛相应,当然就得不到佛陀的加持力。

成就快慢的关键不在于外相,而在于我们内在心量所发出来的能力强度。例如,一个刚学佛的人和一个学了几十年佛的人,若在同一时间点上,此二者的心念没有差别,虽然在学佛的时间上有先后与长短的不同,但在修行的福报与智慧增长上没有高低。如果先学者的心没有常常安住在佛法上,而后学者的虔诚心跟慈悲心极为强烈,那么后者的成就可能超出前者。当你达到“人无我”的境界时,“法无我”也就随之而来,达到这两个无我境界的智能后,再具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等慈悲力,就是悲智双运,我们了脱生死就比较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