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名家经典随笔集萃
31957200000063

第63章 瀑夜里的恩绪

◎林非

时间总是在无情地消逝着,数十载的岁月似乎于刹那之间就纷纷飘散,我怎么会变得这样衰老了?《古诗十九首》里所说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真形容得丝毫也不差,却又让人感到惊心动魄。不过这实在也是谁都无法避免的事儿,只好从容镇静地对待它吧。每当夜晚悄悄地来临时,只要是感到有点儿疲倦和困乏,就高高兴兴地躺在床上,早早地开始睡眠了。像这样一觉醒来,还依旧是满天都黑黝黝的深夜时分,多少人正陶醉在甜蜜的梦乡里,我却已经是非常的清醒了。于是半闭着眼睛,默默地回忆起几十年中间阅读过的多少书籍来。

记得是多么遥远的少年时代,我枯坐在幽暗的屋子里,凭着摇曳的烛光,默默地诵读着《战国策》里描摹荆轲的那一段文字,心里竞像是焚烧着一团灼热的火焰,热血在不住地翻腾,顿时就燃遍了整个身躯,禁不住悲怆地吟咏起“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诗句来,衷心地赞颂这位不畏强暴和视死如归的壮士。如果是换了我,哪里敢这样去面对掌握着一切生杀予夺之权的专制君王?真像《史记·孔子世家》里所说的那样,“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于是就浸沉在这种万分敬仰的心情中间,很激动地涂抹成了那一篇贻气长存》,并且还想从这儿开始,抒写自己对于不少历史人物的爱憎,发表自己对于整个中华文明的见解。可是我实在写得太少了,当有些构思的线索难于顺畅地展开时,往往就戛然而止,弃之不顾了。比起好多孜孜不倦的友人来,我实在是太懒惰,太畏惧闲难了。我难道就如此浅尝辄止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吗?

这样就突然想起苏格拉底的《申辩》来,真欣赏他如此明智地阐述着死亡的结局,比起不堪忍受的苦难和奴颜婢膝的生存来,这确乎更会让人觉得具有无穷的欢乐。这位古代希腊的哲人,曾经多么谦逊地声称,“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然而他对于生与死的理解竟会如此透彻。怎么又忽然想起南齐的诗人谢眺,大概是因为他也像苏格拉底那样遭受了卑鄙的诬陷,最后竟屈死于阴冷和恐怖的牢狱之中。他那两句明朗、美丽、神奇而又深沉的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怎么能够如此奇妙地将浩瀚的江河,跟自己善感的心灵紧密地交融在一起?真可以说是达到了美的极致,必定会永远震荡着人们的灵魂。当他在凄凄惨惨地死去之前,会多少有些欣喜地想起这一点来吗?

我又想起历朝历代的不少文人墨客,曾经充满欢乐或愁苦地泛舟于长江的滚滚波涛之颠,然后就情思澎湃地写出了许多令人激赏的佳篇。

从屈原的《涉江》开始,直到刘大杰的《巴东三蚴这些作品,我都读得津津有味,颇多感触。正因为经过反复地吟咏和玩味,就既是领略了这些篇章的美妙之处,又会发觉着似乎在哪些文字里面,还有勾勒得不够完满与充沛的地方,这真犹如《新唐书·元行冲传》里所说的那样,“当局称迷,旁观必审”。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最为关键之处,是执著于追求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风格,随时随地都要运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与注视,自己的情绪去抒发与渲染,自己的哲思去考虑与升华。只有像这样努力地挥洒着自己的文笔,才可能进发出深深感染读者的魅力来。正是因为分外注意个性的挥发,而并不以面面俱到的铺陈为珍贵,这样就必然会出现节制、省略、遗漏,甚或是令人感到遗憾的缺陷。平心静气地去加以指出,高屋建瓴地去进行总结,严肃认真地去思考怎样驾驭写作的规律,这自然是十分有益的事情。然而如果片面地渲染和夸大有些佳作的不足之处,吹毛求疵,横加贬抑,说得一无是处,就只能是显出自己的狂妄、肤浅、偏执与荒谬。

张望着窗外闪亮的路灯,我又想起在白昼时分,阅读了徐治平教授撰写的《中国当代散文史》的校样。这位比我年轻十余岁的朋友,真是写得洋洋洒洒,丰富多彩,将半个世纪中间的散文创作和理论思潮,都清清楚楚和有理有据地展示开来了。其中提到的不少散文作家和理论家,我几乎都详尽地阅读过他们的作品,如果要交谈或对话起来,也许可以讲出自己的不少见解。像其中叙述和分析散文家王充问的那个章节,阅读起来真感到分外的熟悉和亲切,因为就在二十多天前,还跟他一起樽酒论文,相互切磋,向他请教怎样坚持与发展自己已经形成的艺术风格,以及如何扩充与补足有些被自己所忽略的审美情趣。真是说得推心置腹,逸兴遄飞。然而为什么我不再去撰写像这样议论散文的书籍呢?总是因为觉得年岁大了,没有这样的精力了,拼搏它一阵也未必能够奏效。一种慵懒的心态。

在支配着自己的行动,当然就无法写成这样的学术论著了。在诚挚地祝贺徐治平先生的同时,也还不断地升腾出一种惭愧的念头。

因为自己的身体还相当顽健,总不能整日都闲散地活着,如果缺乏精力和勇气去构思长篇大论的话,那么总还得认认真真地再写几篇稍有意义的散文。于是在每天的深夜里,都思索着曾经瞧见过的人生和风景,想象着怎样把这些场景描绘出来。我常常回忆起在井冈山上参观过的那所红军医院,据说有一百多位受伤的官兵,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和囚禁之后,都英勇无畏地面对着他们狰狞的嘴脸,蔑视着他们所举起的上膛的枪支,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和解放,都决不屈服地挺立在那儿,终于被那些丧尽人性的暴徒所杀害。我多次产生过抒写这个故事的冲动,然而真的要动起笔来,就觉得那一回观看得实在太匆忙了,对于那儿的地势和房屋的结构,都需要重新去好好地揣摩,更重要的是还得翻看这些烈士们留下的遗物和资料。因为没有机会重新前往,自然也就无法撰写出来。我还想要描摹曾经游览过的张家界和雁荡山,也都由于是仓促地来去,在脑海里留下的印痕实在太浅淡了,怎么能有声有色地摹写出来呢?只得让深夜里浮起的这些思绪,像一层稀薄的云雾那般轻轻地飘荡而去。

又想起那一回在九寨沟旅行时,曾盘桓了多日,瞧见过阳光和月光的风光,也瞧见过白昼和黑夜里的景致,那瀑布的浪花淋湿了我的衣裳,那绚丽的水潭还向我喃喃地倾诉。我在这迷人的山水之间,整日地徘徊着,被它激起了多少美丽的幻想和纷纭的哲思,于是就很顺畅地写成了《九寨沟纪行》。还记得那一回在巴黎游览时,比九寨沟逗留的时间要短促得多,只好分秒必争地去参观卢浮宫、凯旋门这些名胜古迹。在塞纳河里泛舟远眺时,我赶紧用钢笔勾画着正在目睹中的建筑物;而当登上埃菲尔铁塔时,又反复地寻觅和核实着两天以来踯躅过的景致,生怕会像苏轼担心过的那样,“清景一失后难摩”啊!常常摆动着手指,像是很急促地去敲打心灵中的电脑。回到旅馆之后,还参照着地图和照片,画成了不少歪歪扭扭的宫殿,并且回忆着曾经阅读过的好几种描摹法国大革命的书籍,当时就苦苦地构思起来,真是弄得劳累万分,最后决定以站在这座铁塔上俯瞰全城为主线,引出对那些景观的描:写,并且联想到有关历史与艺术的渊源,很艰辛地写成了《登埃菲尔铁塔己》,多少得以避免浮光掠影的印象。写作真犹如打仗那样,怎样做到扬长避短,巧布阵势,以取得机智的胜利,这很值得认真的探讨。在今后的漫漫长夜里,我真还得持久地琢磨下去。

今天晚上我想得最详尽的,是要尽可能地到处去跋涉,继续去浏览那看不完的人生和瞧不尽的风景,要尽量观察得很仔细,要尽量用功地去钻研、询问和记录,争取再写出几篇使自己和朋友们都满意的散文来。

我是已经渐渐地趋于衰老了,却还能够飞快地在大地上奔跑,迅捷地在桌子上书写,我应该珍惜这样的日子。我在黑夜里默默地嘱咐自己,要努力追随许多充满了正义感和奋斗精神的朋友们,欢乐地向前方走去。

“作者简介”

林非,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作品:

国现代散文史稿》、《治学沉思录》、《散文的使命》、《林粕爸散勘等。

《现代六十九家散文札》、《中文学研究入门》、《散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