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思维的盛宴2
31958600000054

第54章 让你拥有洞察一切的博物思维(10)

这一天,酒馆里来了一个商人,他的肩上搭着一个褡裢。什么叫褡裢呢?就是一个长长的布口袋,是古代人专门用来放钱的。老板热情地招呼他入座,他把褡裢取下来,想找挂的地方。老板指指桌子下面的横挡,那里有拳头那么大的间隙,老板说:“还是挂这里安全。”商人就把褡裢挂在横挡上,点了酒菜,慢慢吃起来。商人吃喝完了,就醉醺醺地走了。老板在收拾桌子的时候,发现桌子的横档上,还挂着那条褡裢,打开一看,里面有三十文铜钱。他想,一定是商人喝醉了酒,忘了拿走了。他便把褡裢保管起来,等着商人来拿。

第二天,商人果然来了,他接过褡裢,没有向店主道谢,反而说:“咦,我的褡裢里的钱怎么少了呢。”店主大喊冤枉,两人争吵起来,就让县官来断案。县官来到了现场,先问商人:“你把褡裢忘在哪里的?”商人指着桌子横档说:“就挂在这上面。”县官又问:“那么,褡裢里原来有多少钱?”商人信口胡说:“有三百文哪!”县官便命令店主:“你为什么要偷他的钱?补足他三百文!”酒店老板明知冤枉,但是不敢违抗,只好拿出钱,把褡裢装得满满的。商人正在得意呢,只听县官大喝一声:“你这个人恩将仇报,诬陷好人,还不从实招来!”

你知道县官是怎样揭穿商人谎话的吗?

博物断案:褡裢装满了三百文钱,变得鼓鼓囊囊的,根本无法挂到只有拳头大空隙的横档上,说明商人在说谎。

72.飞来的爹

北宋的时候,泽州晋城有个叫曲宁的人。他父亲是个老员外,不久前死去了。

这一天,曲宁刚刚吃过早饭,就看见门外走进来一个老汉。那老汉拉住曲宁的手,泪如泉涌,哭诉道:

“宁儿呵,咱们骨肉亲人到底相聚了!”

这是怎么回事?曲宁顿时怔住了。难道老父的亡灵又回来了?他揉了揉眼睛,看清了站在面前的这个老人自己过去并不认识,忙问道:“老人家,您认错人了吧?”

“这怎么会呢?不要叫我老人家,我是你亲爹呀!”老汉一副诚恳的样子。

“亲爹?我爹不久前刚刚过世,您……”曲宁越发糊涂了。

“唉——”老汉长叹一声,娓娓地讲述了下面一段话:“你爹我原本是个游方郎中。30多年前的一天,你母亲生下了你,可正巧那时我在外行医。你母亲生下你后不幸得了重病。咱家平时积蓄很少,为了治病,又为了能让你活下去,你母亲只好把你卖到了曲员外家。等我行医回来时,你已经被曲家抱走了,我当时想去曲家把你赎回来。可想到他家财大势大,闹不好人财两空,再一想,曲家是因为没有儿子才把你买去的,也亏待不了你,所以就作罢了,后来,你母亲想你,不知偷偷去看你多少次,现在,咱们骨肉能相聚了,可你母亲在两年前已去世了……”

说到这里,老汉已泪流满面,曲宁也失声痛哭起来,片刻,他抹去泪水,忙把老汉搀进上房,让家人备酒备菜。

曲宁的妻子听说后,让人暗地把曲宁叫了出来。

她对曲宁说:“这事太突然了,千万别闹出笑话来呀!你没问过他有什么凭证吗?

曲宁听妻子说得有理,又回到上房问老汉;“老人家,您有什么凭证,能证明你是我亲爹呢?”

老汉一听这话,生气地说:“想不到我等了这么多年,就等来了你这么一句话!既然这样,咱们还是一刀两断吧!但是,我是不是你的亲爹,还是应该让你知道的。说着,老汉从怀里掏出了一本药书,递到曲宁眼前:“这上面的字是我那年回来时写的,你自己去看吧!”曲宁接过药书,果然见书的后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两行小字:“我妻经中间人刘三将亲生儿卖给曲诚老员外。年月日。”

曲宁把药书上的字给妻子看后,妻子还是不信,她说:“你不妨把药书拿给县太爷程颢去鉴别一下,他若说是真的,为妻也就信了。”

没有办法,曲宁只得把药书拿到了县衙。

程颢看了看药书,又看了看曲宁,问道:“你今年少说也有三十几岁了吧?”

“是的,小人今年37岁。”

“我记得曲老员外过世的时候高寿73,对吗?”

“正是。”

程颢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用来问我吗?”

曲宁不知所以,疑惑地望着程颢。

“去你家的那个人是个骗子,根本就不是你的亲爹。”

“那他为什么来行骗呢?”

“很快就会清楚的。”程颢说完,派两名捕快立即去曲家把老汉押到公堂。一审,这个老汉果真是一个盗贼。他想冒充曲宁的亲爹大盗曲家!

程颢是如何破了这个案子的呢?

博物断案:首先,程颢发现药书虽旧,但上面的字迹很清楚。按老汉说的,把儿子卖给人至今已有三十几年,他在外行医,药书随身常用,翻摸了三十几年,字迹不可能还这样清楚。程颢又想到,按曲诚年龄与曲宁相比,曲诚得曲宁时不到40岁,怎么会被称为“曲老员外”呢?程颢由此断定这个字是刚写上去的,药书凭证是伪造的。

73.巧辨方头锨

宋朝时的一天,瓜农蔡小二挑着两筐西瓜到集上去卖,邻村的几个瓜农也来这里卖瓜。

“甜瓜,甜瓜,吃一口甜掉牙!”邻村那几个人伸长脖子喊着,人们只是看看他们的瓜,就转身来到了蔡小二的瓜摊前。

人们看见蔡小二不用挑,随手拿起瓜切开,个个都是红沙瓤的。

“尝尝,没关系。”蔡小二笑眯眯地让人们品尝自己种的西瓜。

“好瓜,真是好瓜!”一个老汉拿起一块西瓜,咬了一口,连声称赞道。

不一会儿,蔡小二的两筐西瓜就卖光了。他刚要走,却被邻村那几个卖瓜的叫住了。

“喂,听着点儿,从今往后再也不许你到这里来卖瓜了,不然……”邻村一个长得黑胖的瓜农说道。

“为什么?”蔡小二转身来,气愤地问道。

黑胖子凶狠地斜了蔡小二一眼说:“什么也不为,就为了我这瓜!”

蔡小二一看,黑胖子筐里的瓜还是满满的,一个也没卖出去。可他又一想,这也不怨我呀!谁叫你种的瓜个不大、味儿不甜了。再说天下哪有这个理呀,这地方只许你卖瓜,不准别人卖。这小子也太霸道了,非治治他不可。想到这儿,他对黑胖子说:

“不行,明天我还来这里卖瓜!”

听了这话,黑胖子胡子都气得竖起来了:“那好,咱们走着瞧!”

蔡小二回到家里,趁着天没黑,很快把两亩地的瓜数了一遍,已经256个瓜熟了。他心想,这回好了,他黑胖子来偷一个西瓜我也知道,然后再告他去。

就在这天晚上,蔡小二的瓜地里果然出事了,不是丢了西瓜,而是有人把两亩地的西瓜秧全从根上砍断了。当蔡小二看见地里的一片惨景时,眼睛都直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坐在地头失声痛哭起来。

乡亲们闻讯都赶来安慰他。

“这是哪个损小子干的,真缺德!”

“真是的,眼看到手的银子全完了!”

“哭有什么用,还是去告他吧!”

“对,听说胡县令很善断案,不妨找他试试!”

蔡小二听着大家的议论,心里也在思忖着:这瓜田被毁的事,没有任何一个人看见,就是报与胡县令,怕是也难断清。可是他又一想,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不如去碰碰,没准胡县令真有办法呢!于是蔡小二当天就赶到县衙报了案。

胡县令果然办事认真,是个清官。他问蔡小二:

“平日谁与你有仇?”

“没有啊!”

“你再想想,尤其是种瓜的人?”

蔡小二拍拍脑门儿,忽然想起昨天卖瓜的情形,便一五一十地对胡县令说了。

胡县令思索了一会儿,便让蔡小二领他来到了瓜地。

听说胡县令亲自来到瓜地断案,老百姓都纷纷前来观看。

只见胡县令在瓜地里东扒扒,西看看,不一会儿,从地里走出来,命令衙役:“把附近所有瓜农使用的方头锨都找来。”

衙役们领命而去,很快就把附近几十家瓜农的方头锨都收来了。胡县令又让把这些方头锨每个间隔一步排列起来,然后命令道:

“凡是方头锨的主人,都站在自己锨的后面。”

很快,每个方头锨的后面都站了一个人。他们都是瓜农,那个黑胖子瓜农也站在队列中。胡县令果然手段高明,很快把黑胖子从队列中揪了出来。在事实面前,黑胖子只得如实招供,是他嫉妒蔡小二,怕自己的瓜卖不出去,才趁夜晚毁坏了蔡小二的瓜园。

胡县令是怎样巧断这起毁瓜案的呢?

博物断案:胡县令看见瓜秧都被砍断,便想到应该从作案工具着手破案。他凭经验知道,毁瓜者若是用镰刀砍的,地面上不会留下印迹;若是用锄头砍的,瓜秧被砍断的地方应该是斜茬。所以,他就根据瓜秧断口处是直茬的情况,认定毁瓜者用的一定是铁锨。但是铁锨有圆头的,也有方头的。于是,他又查看,发现地下入土印迹的深度一样,便断定为方头锨。可是还得在这几十把方头锨里找出那把砍断瓜秧的锨呀,于是,胡县令又逐个用舌头舐方头锨。当他舐过黑胖子的方头锨时,感到舌尖又苦又涩,便断定毁坏瓜田是黑胖子所为。

74.伪造的契约

宋朝眉州有一个叫王刚的小伙子,家中唯有老母一人,靠祖传的一亩良田维持生活。谁知这一亩良田被本州的一个豪门大户孙延世看中了。此人心毒手狠,仗势欺人。他暗中盘算很长时间,终于想出一条毒计。

春耕时,一天清早,王刚带上干粮,扛着锄头,高高兴兴地来到自己的地里干活。他还没走到地里,远远看见有两个中年汉子正在自己的地里翻地。他急忙跑过去,上前问道:

“这是我的地,你们是不是弄错了?”

“是我家老爷派我们到这块地干活的,没错。我们只管干活,别的你去问我家老爷好了。”两个中年汉子说完,继续翻地。

“你家老爷是谁?”王刚急了,气愤地大声问道。

“豪门大户孙延世!”两个中年汉子答话中含有几分得意。

王刚听后,急忙转身朝孙家奔去。

“孙延世你出来!”王刚站在孙家大门口喊着。

过了一会儿,孙延世晃晃悠悠地从里面走出来,说:

“啊,是王刚啊!有话好说,何必发这么大的火……”

“你为什么叫人到我家地里干活?”王刚气冲冲地对孙延世说。

“那地已经是我的了。不要在这里胡闹,赶快离开这里吧!”

“什么?你胡说,我去告你!”

“愿意告你就去告,我等着。”孙延世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说。

两个人到了县衙,孙延世抢先对知县大人说:“去冬我和他立下契约,将他的一亩地转卖给我,这小子小小年纪就敢赖账,请大人做主,查明真伪。”

知县大人立即叫差役跟孙延世回家将契约取来。并展开细看,只见白纸黑字,朱红大印,上面确确实实写着王刚把地转卖给了孙延世。

知县辨不出这个契约的真伪,就上报给了州府,州府立即责成御史章频来核办此案。章频办案经验丰富。他仔细查看那张契约,很快发现这份契约上的字和印章与一般契约不同。便断定这是一张伪造的契约。他立刻传孙延世受审,孙只好供认伏罪了。

章频是怎样发现契约上的字和印章与一般的契约有所不同呢?

博物断案:一般的契约都是先把文字写好,然后再盖印。而这份契约却是字写在印鉴上,所以章频推断,一定是孙延世先偷了王刚的印盖上,然后再写上字。经审,事实果然如此。

75.前胸与后背

南宋时,江西一带食盐缺乏。有一天,有位盲人买了半斤盐,正提着往家走,忽然被人猛地从手中夺走了。盲人大喊:“捉贼!”听到有人跑去捉贼,盲人便顺声音追去。追不远,就听到四五个人的叫喊声,和两个人的厮打声。等盲人走近,就听到一人说:“你为什么抢人家的盐?”另一个人说:“是你抢了人家的盐,还动手打人!”两人互相指责,又互相谩骂。盲人也无法分辨谁是好人,谁是抢劫犯。

众人正在七嘴八舌的议论时,恰巧湖襄提刑宋慈路过这里,见许多人围观争吵,便令人上前问明情况,宋慈手下有个办事干练的小吏,听后马上说:“这事不难,古代有现成的案例,符融就曾经安排两人赛跑,谁跑赢了,谁就是好人。”宋慈看见两人已经互相打得鼻青脸肿,伤痕累累了,说二人赛跑赛不出真实的成绩,便说不行。

小吏忙回答说:“大人如果担心负伤后,跑的速度不真实,不如将二人押解回衙,等二人养好伤。再跑也不迟啊。”宋慈笑了笑说:“何必这样麻烦呢?我自有办法。来人,将二人上衣脱掉,查看伤势!”手下人一拥而上,将二人衣服脱掉。只见一人鼻子流血,前衣襟洒满鲜血,胸部被打得青紫一片;另一个人被打得后背发青,还有指甲抓伤的痕迹。宋慈便冲那后背负伤的人说:“这个就是抢劫犯,给我捆上带走!”众人一起上前,去绑那后背负伤的人。围观的人都用疑惑的目光看着这位提刑官。后来一审问,果然那人就是抢劫犯。提刑官是凭什么断定此人就是抢劫犯呢?

博物断案:凭二人负伤的部位。好人追赶坏人,必然从后背抓,坏人回身反抗,一定会当胸打在好人前面,坏人再跑,好人还是从坏人背后打坏人;坏人返身反抗,必然打到好人前面,所以胸前伤重的是好人,背后伤重的是坏人。

76.一字之差

清朝年间,有一个商人娶了一个妻子。商人是做运输生意的,经常要走南闯北。有一天,商人又要出远门了。对他的妻子说:“我常年不在家,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你照顾,妹妹又非常任性,不会做事,这个家就全靠你啦!”妻子的娘家很穷,所以她从小就很会做家务,砍柴、挑水、做饭,什么都干。她对丈夫说:“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服侍好公公婆婆,照顾好小姑的。”

商人走了以后,善良温柔的妻子,天天早起晚睡,忙里忙外地做家务,重活轻活什么都干,可是仍然要受到婆婆和小姑的欺负。原来呀,婆婆嫌媳妇的娘家穷,小姑本来就又懒惰又自私,看到嫂嫂要来当家,就处处跟嫂嫂作对。

有一天,小姑看见嫂嫂在河边洗衣服,就故意找嫂嫂的麻烦。她拾了一块石头,“扑通”一声扔在河里,水花溅了嫂嫂一脸,嫂嫂生气地责怪小姑,小姑就破口大骂,姑嫂俩争吵起来。小姑恶狠狠地举起洗衣用的棒槌,猛力砸在嫂嫂头上,嫂嫂一下子倒在河边,没有喊出一句话,就断气了。小姑马上就被抓进了衙门,县官经过审问,叫来专门写公文的书吏,写了判决文书:“小姑用棒槌击死其嫂,判处绞刑。”婆婆闻听女儿要被处斩,赶紧拿出很大一笔钱,去收买书吏。那书吏收了钱,便偷偷地在判决文书的一个字上,又添加了一划。很快判决文书就呈报给了州府,州官看了以后,以为小姑是不小心砸死嫂嫂的,就改判了3年监禁。

几天后判决结果又传回到县衙,县官展卷一看,觉得非常奇怪,明明是砸死了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为什么州官要改判呢?他不禁又重新查阅了上呈文书,终于发现是书吏动了手脚,便立刻查办了书吏,重新判小姑死刑。那么书吏在哪个字上加了一笔,使小姑的罪责减轻了呢?

博物断案:书吏在“用”字的一竖下面添加了弯钩,就成为“甩”字,变成小姑无意地“甩棒槌”砸死嫂嫂了。

77.水盆里的铜钱

南京城里的秦淮河边,有一个夫子庙。每年元宵节,都要举行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有唱戏的,有看戏的,有卖东西的,有买东西的,还有看灯和猜灯谜的,真是好热闹啊。

在夫子庙的旁边,有一长溜商品摊子,商贩们扯开大嗓门,吆喝着招徕生意。游客们这边挑挑,那边看看,看中了什么好的,就大声讨价还价。这些嘈杂的声音,反而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在这些摊子中间,有两个摊子紧紧挨在一起,他们一个是卖菜油的,一个是卖青菜的。卖油郎嘴勤手快,服务热情,所以生意特别好,而卖菜郎呢,总是把烂菜冒充好菜,还短斤缺两,所以生意冷冷清清。卖菜郎却认为,是卖油郎抢了他的生意,一直怀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