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有技巧做事需手段
31959600000062

第62章 不拘泥形成,留好退路(2)

要想做事业的领先者,就要在创新的源头——创意思维上多下功夫。也许有人会以为创新太难,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但事实上,创新未必一定是我们经过苦思冥想后才能获得的发明,转换一下自己的思考角度,就会发现一切都柳暗花明。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譬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换、服务者与被服务者角色互换,都可以获得创新思维的启示。

发明家爱迪生在聘请助手时,对应聘者说:“走遍全城,列出20件你感兴趣的东西。”应聘者回来后,爱迪生会让他在A栏列出10件,在B栏列出另10件,然后说:“A栏和B栏随机组合,尽你所能,提出你想到的所有发明。”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即便是像这样把毫不相关的事物强行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想象出一些新奇的东西,从而创造出一些新产品来。

而即便是同一件事物,你只要创造性地发挥出它的不为人知而有用的功能,便也可以算是一种创新。

在我国曾召开过一次研究创新的会议。会上,日本的创造学家村上信雄走上主席台,拿出一把曲别针,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这些曲别针有多少用途呢?”当时在场的一位中国学者说有30多种。村上信雄自己证明有300多种。就在大家为他热烈鼓掌之际,台下有人递上来一个条子,条子上写:“我明天将发表一个观点,证明这个曲别针可以有亿万用途。”

这个人叫许国泰。他提出的这个方案后来被称为“魔球现象”。根据他的论证,曲别针由于相同的质量可以做各种砝码;作为一个金属物;曲别针可以和各种酸类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产生不知道多少种反应;曲别针可以变成从O到9的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符号,可以变成英文、拉丁文、俄文字母,于是天下所有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曲别针都可以表达。

由此可见,创新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创新的力量是巨大的,而用得上创新的地方又是没有穷尽的。有时事业的成功并不一定要靠一鸣惊人的新发明,只要能善于联想,拾遗补缺,事业照样可以发展起来。

下面是一个关于地毯的故事。

众所周知,阿拉伯地毯是国际上名声在外的商品。而一位西欧地毯商却在盛产地毯的阿拉伯地区打开了自己的产品市场。他靠的是什么?他来到阿拉伯,发现虔诚的穆斯林教徒每日都要定时祈祷。他们在祈祷时,一定要跪拜于地毯上,并且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面向圣城麦加。

根据这个特点,这位西欧厂商,巧妙地将扁平的指南针嵌入祈祷用的地毯上。指南针指的不是正南正北,而是指向麦加城。这样穆斯林们只要铺开地毯,不论在哪里,都可以准确地面向麦加城祈祷了。就因为加了这个小小的指针,这种地毯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

从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创新能力不分大小,只要我们多些思考,只要有些简单的主意,加上充分的利用发挥,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少利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选定一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对于促进自己的创新也很有效果。因为,这样一来,公司上上下下的人都用竞争对手的眼光来观察自己的公司,从而不断地改进、创新。一对一的竞争促使整个公司变得更大胆,创新的步子更快。这也使公司成为更有协作精神、更有效率的竞争者,因为它的创新努力就是为了削弱某个特定对手当前的竞争优势。上世纪百事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展开的一系列竞争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百事公司比可口可乐公司更积极进取,更有创新意识。为了安身立命,百事公司必须击败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失去自己的市场领导地位后,如梦初醒,也进行了一次出色的创新。为什么呢?因为可口可乐公司新的管理层开始集中精力打败百事公司,而不仅仅是争取比过去做得更好。

与可口可乐的进攻针锋相对,百事公司的管理层进一步强化了业已形成的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两家公司你争我斗,结果创造了历史记录:在过去5年中,软饮料业中的创新比以前20年的创新还要多,整个行业增长了一倍,而且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我们还要知道,创新给人们带来的新奇感不会持续长久。所以,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时,一定要记住两点:一是不断地进行创新努力;二是一旦有了创新,就要充分地利用好它,并尽量发挥它所带来的功效,在它们飞逝而去之前,抓住你能抓住的一切。

做事要变通

这个世界随处可见岩石、沙土。但只要流水一过,一切就都变得圆滑、柔软起来。这个世界并非没有障碍,没有阻力,但只要善于适时变通,事情也就会变得顺利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做事灵活,懂得适时变通的人。总是能够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就。

曾经协助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的大将军黑田孝高,善于用水作战,曾经用水攻陷了久攻不下的高松城,因此,在日本历史上有“如水”的别号。他曾经写过“水五则”,现抄录如下:

自己能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并随物赋形的,是水。

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宽大度量的,是水。

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雨为雾,又或凝结成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如何变化,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一个人,若有如水一般的智慧,便是一种很高超的智慧。老子云:“上善若水。”当然,如水的智慧体现在各个方面,其最受人称道的一点是:随物赋形,灵活变化。我们要学会的,也就是这种水一般随物赋形,适时变通的智慧。

这个世界随处可见岩石、沙土,但只要流水一过,一切就都变得圆滑、柔软起来。这个世界并非没有障碍,没有阻力,但只要善于适时变通,事情也就会变得顺利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做事灵活,懂得适时变通的人,总是能够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就。

适时变通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它是人们处事时的一种随机应变的思维智慧,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难以掌握。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平时做事时有意识地培养,我们也会逐渐的拥有这如水的智慧。

如果我们在公司上班,我们就可以逐渐学习和积累一些做事、处理好各种关系的技巧,这样做起事来就得心应手,求人办事时左右逢源。当然,在种种关系中,与老板相处良好,才是最为重要。

一般来说,老板都喜欢有潜质,善变通的员工。每当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困难时,你所做出的应变行为是否适当,都是老板细心观察、评价你的依据。你给老板的印象是否良好,能否经受得住老板的考验,升职加薪还是相反,大多要看你在这些关键场合的表现。

因此,在关键时候,该露脸的时候就要露脸,绝对不要再打马虎眼,临阵不发挥。下面是工作中遇到阻碍时,几个基本的应变对策。

(一)了解公司的具体目标

虽然每家公司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赚取利润,但在最终目标之下,还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目标。身为公司的一员,我们就应该了解公司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知道年度目标是什么,季度目标又是什么,是追求最大的销量呢,还是最大利润?等等。知道了具体目标,我们才可以更好地采取具体行动,以配合公司的发展。

如果我们只是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并以此为满足,那就很可能给自己带来危机而不自觉。

要知道,在老板看来,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公司的总体利益。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公司的目标要求、变化十分明了,以做出相应的行动。特别是遇到一些健忘或善变的老板时,他们总喜欢随自己的心情改变工作目标,我们就必须紧紧跟在他们后面走,以他们的目标作自己的工作目标。明了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一味地坚持自己既定的工作目标,因而与老板争论其事,结果必然是自讨没趣。

(二)多些谅解,少些抱怨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难缠的老板,委实让人沮丧。不少人经常诅咒这些老板,埋怨自己因此受到了太大的压力。其实,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若承受老板给予的压力,那么老板也就会承受你的压力。相反,你若能给老板以轻松,老板也会还你以轻松。因此,碰到与老板相处的过程中,只有由抗拒变成接纳,你才会产生良好的应变能力。

(三)表面迎合。自有分寸

有的老板要求下属依照他的计划去工作,但是,对于这一计划下属实难以在行动程序中予以配合,因为计划本身就有缺陷或考虑不周的地方。碰到此种情境,如果你想和老板讨论,有可能引起老板的激烈反应,怒火可能浇到你的头上,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记住:永远不要显得自己比老板高明。最好的办法是接受老板的建议和指示,但在行动时却要心中有谱,依照自己所定的程序稍作变动与配合。当然,你必须有把握能如期完成任务才行。

(四)以不变应万变

这是一种很是有用的应变方式。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外界环境多么复杂,不管对方怎样变化,你只要掌握对方的主要目标、中心或者要害所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

譬如,遇到突发事故,与其紧张惊慌,不知所措,不如保持内心镇定,让自己头脑和情绪冷静下来,以不变应万变。其实,不少时候,有些突发事情只是过渡性质,不需要作出行动上的反应。虽然一时让人虚惊一场,过后却是一去无痕。

有些时候,还可能是人为制造的,意在搅乱你的心境或计划,冀图浑水摸鱼。如果你仓促应对,或乱了阵脚,做出错误的决策或反应,正好中了对方的圈套。

如果我们自己着手创立一番事业,我们就要善于与客户交往,学会一些常用的谈判技巧。谈判是一种论争,是一个双方都想让对方按自己意图行事的过程,有很强的对抗性,容易形成一种僵局。但大家既然坐到了一起,想为共同关心的事达成一个协议,就得多费些时间和心思,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取得交易的成功。这其中,“抹润滑油”便是谈判中的一种适时变通的策略。

如当谈判相持不下,势成僵局时,有人出来说:“不谈了,不谈了,今天的卡拉OK我请。”于是莺歌燕舞之际,觥筹交错之间,心情舒畅,感情融洽了,僵局打破了,一些场外交易也达成了。

而在双方僵局基本打破,为了解决双方最后的分歧,作一些让步,虽然对自己全局利益影响不大,但对对方来讲,却是有利条件,这就是谈判中的“抹润滑油”的策略。

对于不同的谈判项目,“润滑油”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它指的是那些事先已经知道可以作妥协的,有一定价值的、但对总体价格影响不大的条件和因素。例如付款条件,一次付款,还是分期付款,它对价格的影响大约是3%~10%:货币的选用,日元、美元还是英镑等,这一项有时可起3%~20%的调价作用;价格的性质,是离岸价格还是到岸价格等,它影响价差约3%~6%;专家和实习生的待遇,食宿、交通均占有一定比例,还有技术上的考核时间长短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阶段对合同的签订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来看一看几个善用润滑油来解决谈判分歧的例子。

法国某公司在交易中降了一次价之后,坚持不能降价,而买方却的确需要该产品技术,于是双方根据当时美元对法郎的牌价,和日元对法郎、美元的牌价,提出按当时市场牌价换货币报价,结果将法郎改成日元报价后,相对买方手中的美元,该项目总价目降低了17%。在这里,不同货币的选用就起到了“润滑油”的作用。

采取“抹润滑油”的策略,要求交易者在一开始就要珍惜这些条件,不要轻而易举地让掉。同时,这些条件在交易之时力求严格,不轻易让步,在“决胜”时才有其润滑油价值,还不伤害自己的筋骨,也即人们常说的“先硬后软”。否则,你一下子就让到了头,再也无法让步,同时还会给对方一个漫无边际地报价的感觉。还要记住:“润滑油”是最后的条件。

拿破仑·希尔指出:“思想僵化的人永远不会有所发展。”这些人往往按早已习惯的固定方式去干事情。在一个教师班里,执教者经常向那些已经执教30余年,但仍需进修的教师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是真的教了30年书呢,还是教了一年书,重复30次?”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是真的生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重复了一万余次?当我们在生活中致力于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时,就应该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一些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们不单要善于适时变通,随外界变化而变化,我们还要更积极一点,不时地改变自己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关于这一点,西方大智者葛拉西安这样提醒我们:“不断地改变你的方式方法。这会迷惑人们,尤其是迷惑你的敌手,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如果你总是按你的第一个念头行事,久之别人就会预知你的行动方式,从而加以挫败。”

总之,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下,适时变通,善于变化,都可以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使我们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事业,同时,还能够更好的防护自己。

做别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

想别人所不想,想别人所不做。这一策略有时可用于弱小者与强大对手的竞争上。就是在自己的优努方面与对手竞争。而不是正面冲突、以硬碰硬。熊和鳄鱼争斗的结果,往往取于它们的战场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水中。

一家大公司,在决定扩大经营规模时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出,应聘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负责招聘工作的主管说:“才日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头为僧,要木梳有何用?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

应聘者接连拂袖而去,几乎散尽。最后只剩三个应聘者:小尹、小史和小李。

主管对剩下的这三个应聘者交代:“以10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向我汇报。”

10目的期限一到,主管问小伊:“卖出多少?”

小尹答:“一把。”

“怎么卖的?”

小伊进述了历经的辛苦,以及受到众和尚的责骂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小伊灵机一动,赶忙递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主管又问小史:“卖出多少?”

小史答:“10把。”

“怎么卖的?”

小石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小石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小石的建议。那山共有10座庙,于是住持买下了10把木梳。

主管叉问小李:“卖出多少?”

小李回道:“我卖了1000把木梳。”

主管惊问:“怎么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