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认为,这个方法不止适用于纠正错误一方面。若我们要安慰别人或是恭维别人,正不知如何启口时,也可利用此方法。怎么说呢?我们看看以下的例子便能明白:
踏进电影圈之前,我尚在一家演员训练中心补习,记得当时有一个智能测验,全班的同学都参加了。经过一番期待,测验结果终于知晓。然而,却只有我一人被老师约谈,老师告诉我:
“测验的结果发现,只有我一人缺乏集中力。根据历年来的资料显示,无集中力的人,便无法成为好演员,你最好不要白费精力,还是趁早改行吧!”
听老师这么一说,我顿时眼前一片黑暗,整个大地似乎完全倒转过来。这真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实,过了一会儿,我才稍微镇定下来,勉强地说:“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试试。”
还记得那天晚上回家后,我心中仍是愤愤不平,并不断地向母亲抱怨说:“我不想当什么明星了!”然而母亲却对我说:“你这是什么话?怎么对自己没有信心。隔壁的伯伯不是曾说:‘这次新星中,只有×××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明星。’吗?”
听了这话,我的眼前宛如出现了一道新的亮光,重新激励我向前。至少在这世界上,仍然有人支持我、扶助我,怎么可以自暴自弃呢?
虽然事隔多年,但每次想起此事,总让我无限感动。母亲为了安慰我,假借隔壁伯伯的话,使我重新振作起来,让我有了今日的成就。
有时,我们为了博得他人的好感,往往会赞美别人一番,但由自己说出“你看来还是那么年轻!”这类的话,不免让人觉得是在奉承,拍马屁,有点儿不实在。
如果我们换个方式来说:“你真是漂亮,难怪小林一直佩服说;你总是那么年轻!”我想,这样一来,对方必认为我们所言不假。当然会非常高兴。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较具客观性,较为公正。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这种心理,借用“第三者”的口吻,来代替我们所要说的话,以此安慰他人或赞美别人,这样更能得到对方的信任:
利用风俗习惯作为有力的证言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风俗以及特殊的生活习惯,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就构成了各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
“在汗珠尚未流干前领取报酬”是阿拉伯的一句谚语。有一次,我在某个广播节目中,邀请一位派驻此地的阿拉伯记者,到节目中接受访问。节目结束后,导播对这位记者说:“实在对不起,钟点费还未领到,明后天再补送吧!”。而这位阿拉伯人却说:“在我们国家,工作的报酬应在汗未流千前领取。”使得全体工作人员无言以对,只好临时到银行领款,虽是如此,却不觉得对方失礼,因为那是一种“风俗习惯”啊!
大家一定觉得很新奇,原来“风俗习惯”也可适用于说话上。在与人交谈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言辞往往无法说服对方,尤其是在请求别人时,总是提不出有力的证言,这时我们不妨利用“风俗习惯”来解决。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风俗习惯皆不同。因此当你遇到不知如何开口的情况时,你可以这样说:“在我的故乡都是……”或“在我的国家,习惯上是“……”以此作为说辞,不但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目的,也不会使对方认为是“胡说八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激发别人的自尊心,以代替正面严苛的责骂
“求好向上,是人性中的一项特点,可以促使一个人不断地奋发、不断地努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够够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是发现别人有某些小缺点,或是某些地方需要提醒,便可利用势敲侧击的方式,鼓励对方,使他在自尊心;和荣誉心的驱使下,自爱自觉,这样收到的效果远超过直言责骂。
有一位俸球投手从A队调到B队,由于这位投手平日的言行举止较散漫,因此,在他刚加入球队时,教练便这样告诉他:
“你是众所皆知的明星投手,在投球的技巧上已十分熟练,我也不必再多说了,因为那些对你来说是毫无问题的。今后你有充分的自由,无论以什么方式练球我都不会干涉。但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所以要好自为之。”
我想大家看了这段话,一《定已经明白了话中的含义。教练为了提醒该投手要他谨甚地待人处世,才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这些话。但我们也可看出,教练并没有严厉地告诫他:“不可这样,不可那样,而是让他有自由裁决的权力,该怎样做由他自行决定,旁人不加干涉,所采取的是完全信任的方式。
而这种自由裁决,完全信任的方式,并不会使这位投手为所欲为相反的,却是积极地提醒他:“你的影响力大,所以在一切的言行举止上,要十分负责,十分小心。”可能:是教练的一番话,让他感到自己是如此的受重视,如此的具有影响力,基于荣誉心的驱使,于是一改以往吊儿郎当的作风,成为精神焕发,朝气蓬勃的青年了。
人们都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因此,不论任何事,只要我们时时看重别人,鼓励别人,激发他的荣耀感和自尊心,以此来代替正面严苛的责骂,相信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目标。
想招聘优秀人才,不妨试试“先贬后褒”之法
当我还在A电影公司服务时,有一天,有位B电影公司董事长派来的密使,约我在××餐厅见面,因为各电影公司互相约定,不可有挖墙脚行为,因此这次和B公司的约谈,自然是在非常隐密的情况下进行。
当时我心里不断地盘算着,B电影公司要请我参加一出大歌剧的演出,这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不禁使我跃跃欲试。但是A公司是我起步的地方,为了培养我,曾经给我许多机会,使我有今日的成就,怎可不顾人情义理,说走就走;再者,一个习惯在摄影机前演出的工作者,一旦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演出,是否能够胜任,谁也无法预测。想了许久,真使我左右为难。
经过几日的考虑,最后,我决定换个工作环境,面对更新的挑战,于是便向A公司辞职,随后就到XX餐厅与B公司董事长派来的人见面。
刚开始我非常紧张,正襟危坐,战战兢兢地有点儿不知所措,稍后这位K先生对我说:“最近,我看了一下你过去所拍的影片。但——坦白地说,以往那些作品,无法垂名影史。”
一听这话,我真是愣住了,心想:“你把我请来,非但不称赞我,反而先贬损我。”但过了一会儿,K又说:“可是,如果你投入我们的歌剧行列,必能大红大紫,且名垂青史。”昕了这话,才使我有起死回生之感。于是,我便又客套一下说:“还请您多指教!”这才圆满地加入B公司的行列。
现在回想起来,我不得不佩服式先生的游说方式,他利用先贬盾褒的方法,使我能在“灰心失望”之余投效他的公司,参加他们歌剧演出的行列。
如果您是身为某公司的主管,而正想招聘理想人才,不妨试试这种“先贬后褒”的办法,也许因此可以得到您想要的优秀人才。
至于我,能否像K先生所说的“名垂影史”,就不得而知了,也许要到百年后,才能知晓,到那时我们再来讨论吧!
以“善意的谎言”安慰身处不幸的人
川岛芳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名噪一时的谍报工作者。但由于日本战败,盟军方面要将川岛芳子处死。听说在行刑时,执刑的宪兵长向她说:
“我非常同情你的处境,也相信你是无辜的,不过这个判决是各战胜国所决定的,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不能不执行我的任务。但我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我照样开枪,然而那只是空包弹;你听见枪声后,马上倒地,假装死亡,而后我再悄悄送你回去!”
川岛芳子听了这救命良药,心神大悦,也不假思索,便信以为真,因此非常镇定地接受执判。而那位宪兵长也因此顺利地完成他的任务。
“死亡”是众人最害怕的字眼,任何人听了这两个字,莫不悲伤欲绝。即使平日身强体壮,胆色过人之人,也会战栗不已。一个即将面临死亡的人,他内心恐惧惊怕的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因此,对一个生命已至尽头的人来说,若以实言相告,只会增加他内心的紧张和不安,促使他更早离开人世而已。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为了缓和他的心情,“谎言”便是最佳的镇定剂。
“谎言”使用最普遍的场所,我想要算是医院了。若有一个病者,不幸得了癌症或是病症已无药可救,只有听天由命。这时,身为一个医生,基于人道立场,绝不会对病者说:“唉!你得了癌症,只有3个月可活了!”而会若无其事地对病者说:“没什么关系,一点儿小毛病罢了!”
对一个病者来说,身体上的病痛已使他苦不堪言,倘若再把“无法挽救”的实情告诉他,必增添他的心理负担,更使他痛不欲生。所以一般医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把真相告诉病者的家属,而对于病人本身,则尽力安抚,使他能平平安安地走完人生的道路。
不过,在有些地方,由于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关系,医生就会把真想告诉病者。曾经有位着名记者,去采访一位已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病人,那记者头一句话便幽默地说“你不久就要‘蒙主宠召’了,你对神有什么感想?”那位病人回答:“噢!我每晚都和神见面!”记者又问:“那么神给你的印象如何?”他回答:“神的慈爱,非我所能测度,远胜于父亲对孩子的疼爱……”
这真是一个光明的国度,对死亡一点儿不畏惧,但我认为,如此开明的作风毕竟少之又少,只有在有坚定信仰的人身上,才可能如此,一般人是无法做到的。
根据哲学上的说法,人是非常脆弱的”。这话若使用在别韵方面,可能未必是如此,但若使用于有关生死的问题上时,却又是不变的真理。因此,一旦在我们的四周,不幸发生这类问题时,我们也要以“善意的谎言”,来安慰那些身处不幸的友人,燃起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使他能继续奔向前面的路程,直到生命的尽头。
请德高望重或具影响力的人做“代言人”
有时候,我们必须亲自出马,才能将自己的心意表达出来,获得他人的认可。然而,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无法亲自开口的状况,那么往往需要一位“代言人”来为我们解决问题。
A公司的名演员M先生,是我的好友,我们之间的情谊就如同兄弟般的亲密。某天,我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说:“大哥!我现在正忙于拍摄一出电视剧,同事们彼此都相处得不错,只是有一人,常在我面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处处破坏我的工作,找我麻烦。是否能请您明天到我的公司来,冒充我的晚辈,好使我也神气一番。”听了他的请求,使我觉得有点儿可笑,都是大人了还玩小孩子的游戏。但他是我的好友,只好答应了。
从小,我就喜欢恶作剧,常惹得大家又好气,又好笑。现在长大了,难得有一次胡闹的机会,当然想好好闹一下。于是,我便带了一束鲜花,到A公司找我的好朋友。
一到A公司的门口,看见从前曾指导我的L导播,他看我回到公司,甚是惊讶,于是问我:“你怎么来了,好久不见。”
这时我看到M先生电话中所指的那位同事,恰巧也在一旁,于是,我便故意大声地说:“因为我得知我的老.师M先生,在这儿拍戏,今天恰好路过这里,想去拜访他。”
“什么?那家伙竟是你的……”看他一脸惊吓的表情,不禁使我暗自发笑,看来我的演技十分成功,对方竟没有发现任何破绽。
日后,听说那位先生,一改以往的作风,不但不再轻视M先生,且对他恭敬有礼,俨然换了一个人似的。
这虽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仍可看出:当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或无法告诫他人的过失时,可以请德高望重之人或具有影响力、说服力的朋友,做我们的:“代言人”;由他出面,那么一切就不难解决了。
以“我只有这一点能力”婉拒借贷
在这世界上,“钱”虽不能说是人生的首要目的,但却是生活的重要条件,没有钱,饮食起居就成问题,生活便没有保障,哪里还有余力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呢?
因此,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钱”占了重要地位。有人为它卖命;有人为它神魂颠倒;也有人因为它而六亲不认。放眼天下,你就会发现,现代人多数是在“赚钱、借钱、花钱”中,忙得不可开交。
说到借钱,有人说:“不要向人借钱,也不要借钱给别人。”话虽如此,但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意外。以致增加了额外的开支,使得所拥有的钱财不敷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向人借贷,以应付眼前的窘迫。
不论是向人借钱或是借钱给别人,都是件相当困难的事。尤其是回拒别人借款的请求,更是难上加难。
往往因为言辞不当,而使双方不欢而散,这些情形,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然而,一旦有人向我们提出借款的请求时,应如何婉拒对方呢?什么方法才能不伤害彼此的情谊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
假如有人想向你借贷50万元,这个数目对你来说,可真是天文数字,超过了你的能力范围。但为了帮助朋友,又不便完全拒绝。于是你心中暗自盘算着,决定借他20万,你可以这样说:“很抱歉!我只能帮你凑到凹万元。”如此一来,你不但尽了朋友的义务,对方也不会无端地强人所难。
既然朋友向你借贷,可想而知他的生活也一定十分窘迫,所借的金额当然;时无法偿还。因此我认为,一旦借款给朋友,就不必时时惦记对方何时还清,而把它当作一种慈善救济,心里就坦然多了。
当别人有困难求助于我们时,尤其是金钱方面的困难,我们自当尽力帮忙,只是当困难程度非我们能力所能达到时,委婉地说:“我只有这一点儿能力”,相信对方也不会为难我们。
“亲人的意念”也是拒绝的好借口
“今晚打四圈麻将吧!”、“下班后一起到xx餐厅喝一杯吧!”“你的车借我开一下好吗?”等等,当你面对这些请求时,该如何拒绝呢?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兄弟姊妹、妻子、丈夫可说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提供我们安全舒适的生活和乐美满的幸福家庭。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更多采多姿,生活更充实,使我们的一生沐浴在和煦亲切的阳光里。
不仅如此,在人际关系中,“亲人”还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小问题,成为我们应时的需要。这话怎么说呢?
比如说吧!当朋友怂恿你从事某事,邀请你参加“三缺一”之类的聚会或是请求你的协助时,你基于某些理由,不想去参加。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可以“亲人”作为“挡箭牌”。你可以这样说:“抱歉!家母还在等我回家呢!”、“说实在的,我太太……”、“小孩生病了,我得赶回去……”如此,我想别人也不会强求了。
在说话的技巧上,当自己不便回绝别人的请求时,有时“亲人的意念”也是我们拒绝时最好的说辞,你不妨也试试看。
以“工作”或“功课”为推辞的理由
前面我们曾讨论,在拒绝别人邀请时,可以“亲人”为盾牌,以“亲人的意思”作为我们拒绝对方的说辞,现在,我们再来介绍另一种方法,便你更能得心应手地回拒对方,那就是——以工作或研究功课为理由。
有位歌手,对于推辞别人的邀请很有一套。如果有人对他说:“今晚一起去喝一杯吧!”他总是回答:“今晚,我必须到XX老师家学习作曲。”如此一来,对方只好无可奈何地邀请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