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未跌期:此时股价跌幅已深,高位套牢要卖的已经卖光了,未卖的也因赔得太多,而宁愿抱股等待。该阶段的成交量很少,股价的跌幅已经缩小。股市投资大众手上大多已无股票,真真有眼光的投资人往往利用此期大量买进。
大波段的周期循环为上述九大阶段,只要我们能够适时把握行情的性质,明确区分属于哪一时期,再确立做多、做空和长线、短线等操作原则,获利机会便可增加许多。
第五(节)信心理论
信心股价理论,是基于市场心态的观点去分析股价。当一些突发性因素导致股价应涨不涨,反而下跌,或应跌不跌,反而上升,此种现象,使传统的股价理论变得矛盾。因此信心股价理论强调股票市场由心理或信心因素影响股价。
根据信心理论,促成市场股价变动的因素,是市场对于未来的股票价格、公司盈利与股票投放比率等条件,所产生信心的强弱。
投资者若对股市基本情况乐观,信心增强,就会买入股票,推动股价上涨,倘若过于乐观,就可能漠视股价超越了合理正常价格水平而盲目大量买入,使股票价格上涨至不合情理的价位水平。
相反,投资人士若对股票市场基本情况表示悲观,信心低落,就会抛出手中股票,股价因此而下跌;倘若投资人士心理过度悲观,以致不顾正常股票价格、公司盈余而大量抛售股票,则可导致股票价格被抛低至不合理水平。
就因为投资人信心的强弱,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情况,有时甚至与上市公司营运状况以及获利能力等基本因素完全脱(节),使股价狂升暴跌原因就在这里。
信心股价理论以市场心理为基础,来解释市场股价的变动,并完全依靠公司财务上的资料,故此理论可以弥补传统股价理论的缺点,对股市的反常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譬如经济状况良好,股价却疲弱,或者经济情况欠佳而股价反而上升的原因,如果这个理论是对的话,投资的策略就是研究市场心态,是悲观还是乐观,而顺应市势去做,必可获利。
但信心股价理论亦有其缺点。因于股票市场的大众信心很难衡量,常使分析股票市场动态的人士感到困惑,因此仍有不少投资人士信任传统股价理论。
比较上述的两种股价理论,传统股价理论过于重视公司的运作情况和经营获利能力,忽视影响股价的外在因素,自然有所缺失。信心股价理论则又过于偏重影响股价的各种短期外来因素,而忽略公司本质的优劣。
第六(节)股票价值理论
最初提出股票的价格与价值分离的是美国的帕拉特(S?S?Pratt),他在1903年出版的《华尔街的动态》(The mork of wall street,1903)一书中提出,股票价值的经济本质在于股息请示权。其影响因素有:股息企业收益、经营者素质以及企业收益能力,其中以前者最为重要,其他的重要因素均属影响股息的间接因素。帕拉特认为,从理论上讲,股票价格与真实价值是一致的,但实际上两者差异颇大。他认为两者差异的现象并不限于股票,其他财产也有这种情形,只是股票比较特殊而已。因为就价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来决定的,不见得就会与真实价值完全一致。而且,除了形成股票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之外,仍有许多其他的影响因素,诸如好坏消息、证券市场结构、股市人气、投资气氛等,以及绝大多数对上市公司的缺乏深入了解的投资人的各种判断。
其后,哈布纳(S?S?Hebner)在《证券市场》(The Stock Market,1934)一书中将帕氏的论点加以补充,哈布纳以股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作为投资的指针,而且利用财务分析来把握股票价值,并强调股票价格和市场因素与金融的关系,他认为“股票价格倾向与其本质的价值一致”,就长期的股价变化因素而言,与其本质的价值有关的即为长期预期收益与资本还原率。他认为,“就长期来看,股票价格的变化,主要是依存于财产价值的变化。”此外,哈布纳还致力于证券分析与证券市场分析的结合。
贺斯乌在《股票交易》(The Stack Exchange)一书中,则站在证券市场分析的立场,除了区别股票的价值与价格之外,再进一步确认股票的本质价值在于股息,强调股票价格与一般商品价格的根本区别在于股票价值与市场操作有所歧异。
与帕拉特同时代的莫迪(J?Moody)在《华尔街投资的艺术》( The Art Of Wall Street Investing,1906)一书中提出,普通股的权利重点不仅仅是领取股利权利而已,还要看“发行公司负担的支出,诸如:公司债息、董事、监事酬劳、利息支出之后的可分配于股息之纯收益之多少的大小来看。因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收益情况变动幅度大,有时候扣除其他费用之后,企业收益变成亏损的情形也颇为常见。因此,对于普通股的议决权(参加经营权)与公司资产价值的的评价,需要加上“投机性”因素。
莫迪更强调上市公司产业的性质使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时的两大产业——铁路与工业股票之中,前者富有安定性、发展性,后者具有较大的投机性。即使两者收益一致,价格也会有所差别。因此,莫迪更进一步强调了资本还原率和风险因素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
探讨股票价值理论的,还有戴斯(D?A?Dace)和埃特曼(W?J?Eiteman)两人。他俩合著了《股票市场》(Stock Market,1952)一书。在该书中,作者从历史、法律的观点来探讨股份有限公司制度,从法律上规定股东的权利来把握股票本质。他们指出,股东有三个基本权利:(1)参加公司的经营决策权;(2)剩余财产分配权;(3)股利请求权。但是由于现代证券流通市场的发达,中小股东越来越多,大部分的股东都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的打算,而且以分配剩余财产目的才购买股票的也绝无仅有。从而,购买股票的目的于领取股息,而分配股息的多少又取决于企业收益,因此,作者认为,“投资人购买股票之际,实际上是买进企业现在和将来收益的请求权”。
第七(节)证券市场分析论
进入20世纪,证券分析家开始注重构建证券市场分析的理论体系。首先是柯丁雷(W?G?Cordinly)在《证券交易入门》(Guide To The Stock Exchang,1907)一书中,提出“股票价格由供需规律来决定”的观点。为了深入探讨“供需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动”,必须重视社会大众的意见。但他的理论基础仍不够牢固,缺乏精确性。哥罗丁斯基(J?Grodinsky)在《投资学》(Investment。1953)一书中,从另一个角度对证券市场进行了分析。他更测重于对股价与其他经济现象关系的分析,从这些关系的变化来预测股价的波动。此种方法就是现在通称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孟德尔(Mindell,J)在《股票市场》(The Stock Market,1948)一书中,则认为股价的变动不仅仅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但多,而且复杂,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颇为困难。所以孟德尔列述以下各主要影响因素:(1)利率;(2)企业收益;(3)景气活动;(4)股票市场动态;(5)货币政策情况:(6)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7)大众投资者的市场心理;(8)政治的影响;(9)天灾人祸的发生;(10)经济情况状态;(11)人口变动等等。
证券市场分析论的代表性著作有多纳(O? Donner)的《证券市场与景气波动原理》(Die Kursbilduing an Aktienmarket,1934)和雷福勒(G?L?Leffler)的《证券市场》(The Stock Market,1951)。
多纳认为,股票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也就是由具体的买卖价格来决定,有效买卖则又看企业收益以及投资人的可用资金而定,股价形成的因素也是以它们为基础,前者即为股价形成的“收益”因素,后者则是“信用”的基本因素,其他的则是间接影响股价的次要因素,以及使股票价格暂时波动的市场内部投机因素。
多纳认为股息的基础就是企业的收益,在这一点上,多纳更加重视企业的收益,认为“企业收益的变动,才是形成股价波动的真正原因。”虽然实际的股价波动趋势与企业的收益趋势有所差异,但就长期而论,股价波动依存于企业收益和利率。从而,“收益”的基本因素就是证券分析论中形成股票价值的因素了。
至于雷福勒,则从传统的股价理论再扩而广之,他的推论为“股价波动是以预期企业为根本因素”,加上了“预期”因素;证券投资机构或一般投资者主要是以预期企业收益为基础来决定买卖股票。结果,股价波动趋势即包含企业收益今后的变动。他又推论,股价波动趋势,有个隐含假定,即“投资者或证券投资机构买进股票有两个目的,其一为股价本身的上涨,其二为利率本身。”他又认为“价格上升或利率两者都取决于企业的收益增减。”他的理论进一步提出了重视企业的保留盈余,如果企业把大部分收益再投资,则更增加企业将来的成长性,并增加企业未来的股息。
雷氏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30种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数为基准作实证研究,结果证明实际上股价并不必然与企业收益有密切关系,于是提出变动是以市场心理动向为基础,而不再一味地强调传统理论主张的“基本因素才是市场心理因素的变化原因”。
第八(节)亚当理论
亚当理论的精义是:没有任何分析工具可以绝对准确地推测市势的走向,每一套分析工具都有其缺陷,市势根本不可以推测。如果市势可以预测的话,凭籍RSI,PAR,MOM等辅助指标,理论上就可以发达。但是不少人运用这些指标却得不到预期结果,仍然赔得很惨。因此,依赖一些并非完美的工具推测去向不定、难以捉摸的市势,将会是徒劳无功的。所以亚当理论的精义就是教导投资人士要放弃所有主观的分析工具。在股票市场生存就是要适应市势,顺势而行就是亚当理论的精义。
市场是升市,升完可以再升。跌市时,跌完可以再跌。事前无人可以预计升跌会何时完结。只要顺势而行,就可将损失风险减到最低限度。亚当理论提出下列做法,被人称之为“亚当理论十大戒条”。
(1)一定要认识市场运作,认识市势,否则绝对不买卖。
(2)入市买卖时,应在落盘时立即订下止蚀价位。
(3)止蚀价位一到即要执行,不可以随便更改,调低止蚀位。
(4)入市看错,不宜一错再错,手风不顺者要离,再冷静分析检讨。
(5)入市看错,只可止蚀,不可一路加注平均价位,否则可能越蚀越多。
(6)切勿看错市而不肯认输,越错越深。
(7)每一种分析工具都并非完善,一样会有出错机会。
(8)市升买升,市跌卖跌,顺势而行。
(9)切勿妄自推测升到哪个价位或跌到哪个价位才升到尽,跌到尽,浪顶浪底最难测,不如顺势而行。
(10)看错市,一旦蚀10%就一定要当即立断,重新来过,不要蚀本超过10%,否则再追翻就很困难。
第九(节)相反理论
1.相反理论的基本原则
相反理论的出发点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证券市场本身并不创造新的价值,没有增值,甚至可以说是减值的。如果投资行为同大多数投资者一样,那么一定不是获利最大的,因为,不可能多数获利。要获得大的利益,一定要同大多数人的行动不一致。在市场人数爆满的时候出场,在人数稀落的时候入场是相反理论在操作上的具体体现。
(1)相反理论并非只是大部分人看好,我们就要看淡,或大众看淡时我们便要看好。相反理论会考虑这些看好看淡比例的趋势,这是一个动态概念。
(2)相反理论并不是说大众一定是错的。大部分人看好,市势才会因这些看好情绪变成实质购买力而上升。这个现象有可能维持很久。直到所有人看好情绪趋于一致时,市势会发生质的变化——供求的失衡,培利尔(Humphrey?Neil)说过:当每一个人都有相同想法时,每一个人都是错的。
(3)相反理论从实际市场研究中,发现赚大钱的人只占5%,95%都是输家。要做赢家只可以和群众思想路线相背,切不可以同流。
(4)相反理论的论据就是在市场行情将转势,由牛市转入熊市前一刻,每一个人都看好,都会觉得价位会再上升,无止境地升。大家都有这个共识时候,大家会尽量买入了,升势消耗了买家的购买力,直到想买入的人都已经买入了,而后来资金,却无以为继。牛市就会在大家所有人看好声中完结。相反,在熊市转入牛市时,就是市场一片淡风,所有看淡的人士都想沽货,直到他们全部都了货,市场已经再无看淡的人采取行动,市场就会在所有人都沽清货时见到了谷底。
(5)在牛市最疯狂,但行将死亡之前,大众媒介如报章、电视、杂志等都反映了普通大众的意见,尽量宣传市场的看好情绪。人人热情高涨时,就是市场暴跌的先兆。相反,大众媒介懒得去报道市场消息,市场已经没有人去理会,报章新闻全部都是市场坏消息时,就是市场黎明的前一刻,最沉寂最黑暗时候,曙光就在前面。大众媒介永远都采取群众路线,所以和相反理论原则刚刚违背。大众媒介全面看好,就要看淡,大众媒介看淡反而是入市时机。
2.好友指数
上述所说的,只是相反理论的精义。我们凭什么知道大家的看法是看好还是看淡呢?单凭直觉印象或者想象并不足够,运用相反理论时,通常有两个重要的数据,一是好友指数(BullishConsensus);另一个叫做市场情绪指标(MarketSentiment Index)。两个指标都是一些大经纪公司、专业投资机构收集的资料。资料来源为各大经纪公司、基金、专业投资通讯录,甚至报章、杂志的评论,计算出看好和看淡情绪的比例。
本书专就好友指数为例来说明相反理论。好友指数由零开始,即所有人都绝对看淡,直到100%为止,即人人看好,包括基金、投资机构、报章杂志的报道。如果好友指数在50%左右,则表示看好看淡情绪参半。指数通常会在30%至80%之间升沉。如果一面倒的看好或看淡,显示牛市或熊市已经到了尽头,市场将转势。因为好友指数由0—100%,都有不同启示,详细的分析将会给投资者一个更清晰的概念,运用理论时也较有把握。
好友指数比例指示的具体意义如下:
(1)0—5%:一个主要的上升趋势已经就在目前,为期不远。人人看淡时,淡友要沽货的已经你也沽我也沽,以致沽无可沽。大市淡无可淡,这就是转势的时机。把握时机入货,博取无穷利润,就是在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