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二)
31982800000061

第61章 曾对老领导罗荣桓感恩戴德

全国解放后,黄永胜南下广西,任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广西军区司令;第十五兵团兼广东军区司令;华南军区副司令等职。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后继任中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此时的林彪为“中南王”,黄永胜仍为其麾下的一员大将。黄永胜的革命历史真是一本挺厚的功劳簿。

在二野时,黄永胜和罗瑞卿共过事,也许是这个原因,在林彪发起对罗瑞卿的打击时,黄永胜“作战”不力,不像李作鹏、吴法宪那样冲锋陷阵,林彪对此很不满意。叶群给他透了信。黄永胜很紧张,怕失去在林彪眼中的地位,赶快给叶群写信,信中说“我说得不好,跟得不紧,我不敏锐……你转来林彪的指示,我是蠢猪。”几个月后,黄永胜与其夫人项辉芳感觉到全国政治风浪有变,决不能再失去林彪这只大船了。他们设法靠拢林彪。正好他们的四个孩子到北京串联,开始住在贺龙元帅家。黄永胜得知后马上命令他们返回广州,夫妇俩联名写信给叶群:

……我们四个小孩外出串联,住在北京时,曾多次到林月琴(罗荣桓遗孀)和贺家。我们是11月26日才知道的,当晚即以项辉芳同志生病住院为名,叫孩子们立即回广州,他们也于28日离开了北京。

林月琴那里,我们曾给孩子们打过招呼,不让到她家去,但不好把内情告诉他们。贺的情况,我们十一中全会以后才知道,孩子们早已外出。当然,就是在家也不便告诉他们。所以,他们糊里糊涂,被人拉着,经常去小龙那里!不知他们谈了些什么。待回来后,再予查问。总之,孩子们幼稚,容易上当,今后我们一定加强教育。

黄永胜

项辉芳

1966年11月29日

当黄永胜的孩子们一回到广州,黄永胜就教训了他们一顿,同时叫他们给“林彪伯伯”和“江青妈妈”写了一封信,信中造谣说他们到林月琴家里,林月琴对他们特别好,并一再打听广州军区“文化大革命”情况,这是别有用心。还说贺龙的小儿子小龙搞秘密组织,准备秘密串联,找可靠的人,说罗家和贺家的人在调查、整理王任重的材料及关锋、戚本禹的讲话。告李井泉给贺龙打电话,薛明与秘书帮小龙修改材料等。林彪很欣赏这种全家式的效忠,不但原谅了黄永胜的不得力,还准备重用他。

事隔不久,发生了所谓的“杨余傅事件”,代总参谋长杨成武被打倒,黄永胜被扶上了总参谋长的位置。

叶群及时将这个“好消息”透露给黄永胜:让你当总参谋长是林彪提议的,林彪早已有内定。林彪让我宣传你的历史和大节好。

就这样,黄永胜后来居上,比另三大“金刚”上贼船晚,却最受重用。

黄永胜如此强烈地表白,要如何与罗荣桓家划清界限是最令人费解的。恐怕多数人还不知黄永胜与罗荣桓的关系,其实罗荣桓真可以称得上是黄永胜革命的领路人。在60年代之前,黄永胜对此不但不否认,还经常说在嘴上,写在文章里。1960年,黄永胜写过一篇《井冈山上红旗飘——连队生活回忆片断》的文章,文章的中心是歌颂当年他当班长时,连党代表罗荣桓对他的教导,文章情真意切,完全发自内心。估计现在已经很难读到这篇文章了。为了说明黄永胜当年与罗荣桓之间的关系,摘引最为生动的三节,供读者自己品味:

“难忘的一件事”:记得在1928年秋天,有一次轮到我担任连的采买。吃过早饭,我同连里的军需上士到墟上去买东西。那天上士泻肚子,快到墟上时,他交给我一块大洋,叫我先去买菜。我把钱随手往口袋里一放,便穿过拥挤的人群,直向菜摊走去。买好了菜,准备付钱,我往口袋里一掏,里面竟什么东西也没有了!翻过衣襟一看,衣服口袋不知什么时候扯了一个二寸来长的大口子。这一下把我急坏了。头上立刻冒出黄豆大的汗珠子。稍定了一定神,我便急忙瞪着眼睛沿着来路找去,一面走一面心里打鼓似的通通直跳。一直走到原来上士交给我钱的地方,哪里还有它的影子!以后遇见了上士,当他知道了这件严重的事情,便着急得没好声气地埋怨我说:“你怎么没有把自己也丢了呀?这是全连一天的菜钱,你这不是存心不叫大家吃饭吗?”

……在挑着担子往回走的路上,上士还是边走边咕咕噜噜地埋怨着我,我又急又气又难过,可就是说不出一句话来。我想,犯了这么大的错误,怕要受严厉处分了;自从参加革命以来,自己还没受过任何处分呢!

回到连里,上士便同我去见罗党代表。我一见罗党代表便说:“报告党代表,我今天犯了一个大错误!”

党代表诧异地问道:“犯了什么大错误呀?”

上士插嘴说:“他把连里买菜的一块大洋丢了!”

党代表皱了皱眉头。我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他听了之后便对我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呀?你不知道公家现在困难得很吗?别说一块钱,就是一毛、一分钱也来之不易呀!”

我惭愧地说:“我也知道丢了公家这么多钱叫公家受了损失,太可惜了。这只怪自己太不小心,以后一定注意改正。我现在请求党代表给我处分;丢了公家的钱,就从分给我的伙食尾子里慢慢地扣吧!”

党代表看着我那惶愧不安的样子,便笑着问道:“你想受什么处分呢?扣你的伙食尾子,这要扣到哪一年才能扣得清呀?”

“连里给我什么处分我也没意见。伙食尾子什么时候扣清什么时候算。”

党代表见我十分认真,便既严肃又和蔼地说道:“算了,这次不给你处分了,伙食尾子也不扣。不过错误可不能再犯,这次你虽然是偶然不小心,也是要不得的。衣服口袋破了,为什么不早点补好呢?这样不经心是会坏大事的。你已经当了这么久的班长了,要处处给大家作模范才行,以后可不能那么孩子气了!”

上士问道:“这个亏空怎么办呢?”

罗党代表略考虑了一下,便说:“想办法从连的办公费里挤一挤吧!大家的伙食一定想办法办好!”

从连部出来,我心里十分激动。罗党代表既没处罚我,又没扣我的伙食尾子,是为了使我今后更好地改正错误,是对我的一次有力鞭策;正因为如此,我也越发为自己的过失而羞愧不安。我暗暗地责备自己,今后不管做什么事情,再不能这样粗心大意的了。不然就会给革命事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那就太对不起党代表对我的教育和期望了。

“党代表的启示”……这里我想起我当班长时第一次打人的事。大约是1928年初冬的一天,傍晚时分,我们班完成了军士哨,回到连的驻地。天气特别冷,又刮大风,我们回来晚了,来不及上山拾点干柴,所以无火可烤。大家钻进加盖了稻草的单薄的被子里,无论怎样也不能入睡。一个俘虏过来的永新籍士兵要求把屋里老百姓的稻草烧点取暖,我考虑到这既违反群众纪律,同时稻草又少,不能解决问题,也没多作解释,便拒绝了他的要求。他耸着肩膀,缩着脖子,把两只手放在嘴边哈着气,无可奈何地出屋去了。过了不大会功夫,忽然见他高高兴兴地从外面抱着一捆干柴进来了,一面大声地吆喝着大家起来烤火,一面蹲在地下,抽出一把柴烧了起来。当我弄清楚这是拿了老百姓的东西时,便叫他立即送回原处去。他蹲在地上一动不动,还是继续往火上加柴。我生气地从铺上爬起来,把他手中的柴一下子夺过来丢在地上,再次命令他把柴送回去。他蹲在地上呆呆地看着熄灭了的火堆,还是不动,也不响。我越发生气,便骂了他几句;这次他却不肯示弱,站起来同我顶了几句。我气急了,便向他脸上打了一巴掌。他没有还手,在一旁像小孩子似的伤心的哭了起来。一时屋子里的空气十分紧张,几个劝解的士兵都说那个永新士兵不该既犯了群众纪律,又不听班长的命令。他们都没说我什么,但是从他们的惶惑的目光里,我感到他们对我打人是有些不满的。

第二天一早,点过名之后,因下雨没有出操。连部的小传令兵忽然到班里找我,说罗党代表要我到连部去。我到了连部,党代表见我来了,把他坐的板凳让出一节叫我坐下,然后问道:“你们班昨天晚上出了什么事情呀?怎么深更半夜还吵吵嚷嚷、哭哭啼啼的?听说你还打了人?”

当时,旧军队的作风影响还没完全消除,我并不认为上级打部属是一件什么严重问题,何况说被我打的人又是咎由自取呢!我把事情的经过情形同党代表讲了一遍,最后理直气壮地说:“他犯了群众纪律,又不执行命令,我才打了他一巴掌。”

“唔!这么说你打人是对的喽?我提一个问题,不知道你考虑过没有?你当班长,如果不打人,有没有办法把全班管理好呢?”

这倒是一个新问题,我一时竟无法回答。

“怎么?没有想过吧?我再问你,如果你当士兵犯了一点错误,班长把你打骂一顿,你的心里会怎样呢?”

我一声不响,心里却在想着党代表提出的问题:是呀!如果我的上级把我打骂一顿,我的心里怎么会好受呢?我打人家不也是一样吗?

党代表接着说:“毛委员教导我们,用打骂来代替管理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弟兄们有了缺点错误,要反复地向他们讲清道理,使他们明白为什么错了。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力服人;口服不如心服,只有心服了,才能做到自觉地遵守纪律。今后无论如何也不准打人了!你回去好好想一想,我讲的道理对不对?”

我原来一肚子的理由,被党代表这么一说,都不知道那里去了。我终于在党代表和连长的面前承认了错误。这对我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从那以后,我一直牢记着这件事情。那是我第一次打人,也是30多年来最后一次打人。

“诚挚、友爱”:罗荣桓同志对于士兵和下级极为关心爱护,令人难忘的,不论谁遇到什么困难,都会随时随地地得到他的帮助。有一次部队从山下的茅坪返回山上的茨坪,我们每人除了全副武装之外,还背着一条10多斤重的米袋子。那时我正在打摆子(发疟疾),走起路来十分吃力;再加上年纪又比较小,当爬越陡峻的黄洋界时,慢慢地落到队伍的最后面了。我因为怕给班里的弟兄们添麻烦,有病的事谁也没有告诉。我一面尽力地走着,心里一面发急:自己既是班长,又是党员,落在大家的后面可像什么话!但是不管怎样着急,两条腿就是跟不上去。正在这时候,忽然一只温暖有力的大手从后面攀住了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是罗党代表。党代表问我:

“你怎么掉队了呀?是不舒服吗?”

我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没有什么,只不过刚打过摆子,走得慢点就是了。”

“来!把你的枪给我。这个山没多高了,你再加上把劲就爬上去了。不要掉队,一掉下来就不好赶了。”

一面说着,他就伸手来拿我的枪。我见他的身上已经背了许多东西,便紧抱着枪不肯给他,一面说:“我扛得动!我很快就会赶上去的。”

不管我怎样说,枪还是被他抢走了。在这种友爱行动的感动鼓舞之下,我咬紧牙关赶上了我们班的行列。像这样的事情,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连里一些年小体弱的同志,罗党代表差不多都曾帮他们背过东西。

……患难之中的友情最为可贵。

事情过去30多年了。30年,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是就在这一瞬之间,发生了多少天翻地覆的变化呀……我觉得,每个革命者如果能经常回忆一下往昔艰苦岁月的生活,对自己那是非常有益的。

说得何等好啊。一个充满着无限感激之情的黄永胜,不到10年,竟变得像害怕瘟疫一样怕接触“老领导”的遗孀,急忙割断哪怕是下一代之间的联系。而当林家要选婿时,也不管儿子愿不愿意、合适不合适,黄永胜夫妇带着儿子的照片就到林家求亲,虽说未成,心意可表。这是一种多么快速而强烈反差的变化?政治扭曲了人。这不能不说是黄永胜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