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技推广
1985~1989年,新技术推广主要为小麦套种玉米间作苏子或大豆、麦后复种糜谷、河滩地种植豌豆和扁豆、红黑籽瓜高产种植、甜菜种植、蓖麻套作间作、种植绿肥、打竖井降盐碱排水、秸秆还田、高温堆肥、胡麻套种蚕豆或大豆、马铃薯起垄种植、蔬菜起垄覆膜种植技术等。1990~1994年,主要推广新品种有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甜菜籽高产栽培、啤酒大麦高产栽培、杂交稻引进高产栽培、日光温室栽培、菠菜复种白葱、辣椒高产栽培和韭菜籽、韭葱籽、圆葱籽、白葱籽的高产繁种技术等。
1995~1998年全县主要推广吨粮田、粮菜瓜立体复合间复套种技术、掖单系列玉米高产种植、宽幅小麦套种玉米机械化收割、小麦覆膜穴播种植、高秆胡麻高产栽培、中拱棚瓜菜立体种植、甜菜覆膜高垄高产栽培、甘草人工种植、枸杞栽培、西瓜高产栽培、银川型节能日光温室建筑和栽培。
1999~2001年,主要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作物立体复合高产高效技术、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各类蔬菜良种高产繁种技术、玉米制种技术、小麦复种中原单32号青玉米技术、“三元”高效立体种植、冬麦种植、小麦全蚀病防治、优化型无立柱温室建筑与栽培、移动大棚立体复合栽培、小弓棚瓜菜种植、大豆高产种植、民丰1 号白葱高产栽培、脱水蔬菜高产栽培技术、进口苜蓿复种套种技术、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冬牧70 黑麦草高产种植、南瓜杂交制种、沙芥人工高产栽培、吨谷1 号高产栽培、铺沙压碱、秸秆“三贮”和过腹还田,机深松。重点推广优良品种、节水农业、植物保护、农产品储藏保鲜及精深加工等农业新技术。
第二节 新品种引进
小麦:宁春4号、7号、11 号、12 号、13 号、15号,宁春304,墨卡,墨约,陇春7 号,劲麦1号。冬小麦:9186,9428,923,921,999,小偃 56,F1439,F1457,F1481,F1982,6215 -1,朱6218,鉴19,鉴41,鉴53,CT196,小黑麦草,冬牧70.
玉米:中单2号,丹玉6 号、9 号、11 号、13 号,掖单2 号、4 号、13 号、15 号、19 号,陕单911,迪卡656,中单9409,登海3号,沈单16,临奥1号,勤吉53号,屯玉1号、2号、9号,中原单32号,郑单5号,2Y06号、07号、08号、09号、14号、16号、17号、18号,新黄单6号,糯玉米(黄白黑)。
胡麻:宁夏大粒,白胡麻,宁亚5号、11 号,146 胡麻,黑亚5 号高秆胡麻,雁农1 号,雁杂10号。
糜子:大红糜子,小红糜子,小黄糜子,黏糜子,宁糜1号、3号、6号,578糜子。
谷子:竹叶青谷子、玉皇谷子、毛谷、吨谷1号。
高粱:散穗高粱,娃娃头高粱,晋杂5号、9 号,牛心棒,王太堡大头高粱,熊岳253 高粱,阳红,3尺3,忻杂7号。
大麦:法瓦维特,黑引瑞,贝赖勒斯。
向日葵:星火花葵、三道眉、新疆白瓜子、美国食葵。油葵有罗马尼亚油葵、美国 G101、康地G101、法国FA15.
大豆:宁豆1号、2号,89-9,铁峰8号、10 号,榆林大黄豆,圆黑豆,黑河3号小黄豆,美国黄豆,90 天小黄豆,青海大蚕豆,银川大蚕豆,多拉夫豌豆,麻豌豆,箭舌豌豆,羊眼睛豆,扁豆,荷兰豆,绿豆,花豆。
红黑籽瓜:台湾红、兰州大板、顶心白。
菠菜:日本春秋大叶、圆叶,刺菠菜,青海圆叶菠菜,银川尖叶菠菜。
白葱:银川白葱、山东白葱、寿光白葱、梧桐葱、章丘白葱、宁阳白葱、黑锦藏大葱,民丰一号。
第三节 改造低洼地
1980年之后,县人民政府鼓励开发荒地,平均每年新开垦荒地面积为240 公顷。1998年调查县境有沙荒地5畅7 万公顷,其中可开垦地1畅73 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平原0畅73万公顷,鄂尔多斯台地1万公顷,其中南部红墩子地区0畅87 万公顷。可开垦的荒地中土壤有机质平均0畅9%,水解氮平均33ppm,五氧化二磷11ppm。经垦荒耕种熟化,部分地可成为稳产或高产耕地。1999年全县划定可开垦荒地1 万公顷,其中0畅8 万公顷为开发种草植树,0畅2万公顷为开发沙芥、沙葱等沙生绿色食品蔬菜种植。
2000年,县人民政府提出“东治沙,中治碱,西治河,南部开发”的方针,将县境6畅7 万公顷沙漠封育5年,全部退牧。在沙漠边缘营造宽幅式防风林带,在沙荒地带种植以枣树,枸杞为主的经果林和发展以沙芥、沙葱为主的沙生绿色食品。改善生态面积达1畅3 万公顷,在沙漠地带封育飞播造林、固沙防沙5畅4万公顷;用5年时间,使耕地基本采用暗管排水,80%的耕地形成小畦;用5年完成3300 公顷黄河护岸林建设。开发红墩子、月牙湖、庙庙湖、三棵柳等地的国有沙滩地,新增灌溉耕地6660 公顷。县委、县人民政府鼓励全县单位、职工、个人招商引资开发南部,2000~2001年共有17家公司和集团投资开发垦荒2400 公顷,发展生态林业、旅游、农业种植和开发生产野生沙芥、菊芋、沙葱、苦苦菜等绿色食品。
第四节 作物布局
陶乐县自1985年开始引进各类高效优质杂交农作物和蔬菜良种繁育作物,以及中药材进行种植。全县栽培的主要农作物种类有30余种,天然和人工种植的药材种类有10 余种。主要有小麦、玉米、糜子、大麦、谷子、胡麻、大豆、蚕豆、苏子、水稻、蓖麻、马铃薯、向日葵、油葵、甜菜、红黑籽瓜、高粱、西甜瓜、白葱、菠菜、苜蓿、枸杞、麻黄、甘草、锁阳、苦豆子、车前、柴胡、各种蔬菜等。全县作物品种达200余种,其中小麦4种,大麦3 种,糜子8 种,谷子6 种,玉米27种,胡麻6种,油葵4种,向日葵4种,大豆8种,甜菜5种,高粱5种,红黑籽瓜3种,马铃薯2种,苜蓿9种,西甜瓜类34种,白葱3种,菠菜3种,甘草2种,蔬菜80余种。
一、小 麦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30%~50%,占耕地面积的43%,每年播种面积约2700~4000 公顷。全县大面积种植品种主要为宁春4号。1999~2001年引进推广新品种小麦宁春15号,每年种植面积约60~90公顷,市场销售不畅,种植逐年减少。后推广小麦套种玉米技术,自1986年起,全县小麦套种玉米面积逐年增加,16 年间小麦套种玉米面积占小麦面积的35%~52%,小麦平均亩产由1986 年306 公斤增加到2001 年的429 公斤。玉米平均亩产由1986年的342公斤,增加到2001年的480公斤。主要推广技术数据为6∶4 和7∶3 两种带幅小麦套种玉米模式。还有小麦套种油葵,小麦套种莲花菜,小麦套种甜菜,小麦套种大豆等,但没有形成规模。1996~1997年从内蒙引进覆膜穴播小麦套种玉米技术共种植200 公顷,因易引起小麦早衰,抗风灾能力弱,产量不高被淘汰。1997 年以后,全县自走式收割机的增加,小麦套种玉米带型7:3的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运用。1999年开始试验引种冬麦,亩产达470公斤;2000年全县示范推广冬小麦67 公顷,由于小麦越冬技术和锈病及市场销售等因素,冬小麦面积减少,2000年全县平均亩产360公斤;2001年冬小麦种植14公顷;2002年以后全县冬小麦面积仅2公顷。
二、玉 米
玉米是陶乐县稳产高产粮食作物。小麦套种玉米大面积推广。特别是2000 年以后退耕还林还草和大力发展畜牧业,玉米作为主要的精饲料,市场价格较为稳定。每公斤价格在0畅8~0畅9 元之间。1985~1991年,种植玉米品种有:丹玉6 号、中单2号、宁单3号和4号、60天小玉米、白马牙、金皇后,京早 2号、英国红玉米等,平均亩产342公斤。1992 年后逐渐试验、示范、推广产量高的掖单13 号、19号杂交玉米品种。其品种种植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 90%。2000~2001 年,市场对玉米品种需求多样化,由单一的饲料品种转为高蛋白、高油玉米品种;中、晚熟品种转为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玉米成熟由黄杆成熟品种转为可青贮的活杆成熟品种。并且出现了利用设施农业种植具有早熟性,色泽有黄、白、黑色的鲜食糯玉米。2001 年玉米平均亩产410公斤,比1985年增加了68公斤。1999年在马太沟乡、六顷地乡利用设施农业种植鲜食糯玉米0畅25公顷,推广大田覆膜种植鲜食糯玉米0畅66 公顷取得成功。农产品被区农林科学院定购销售。亩产鲜玉米棒3850只,每只收购价0畅3元,亩效益1155 元。部分农户将玉米做熟后市场自销,每只0畅5 元,亩效益达1925 元。2000 年为了促进玉米机械化收割,陶乐县农牧局出资,农机公司和农技中心共同实施,引入拖拉机背负式玉米收割机5台在五堆子乡组织实验收获。2001年,县二道墩林场为辽宁农林科学院试验繁殖玉米杂交种133公顷,亩效益达1000元。2001年末全县提出在稳定粮食的前提下提升玉米耕作栽培的科技含量。县种子公司与山东登海种业集团合作制种,农技中心配合技术服务,2002年在东沙乡种植玉米133公顷,2003年全县种植制种玉米967公顷。
三、甜 菜
陶乐县由于地域和气候的优势条件,对甜菜的糖分积累十分有利。甜菜含糖量高达18%,亩产可达2500~5000公斤,其叶、块茎是很好的饲料。适宜盐碱地种植,县内1983 年零星种植,多作饲料。1985年,五堆子乡率先与平罗糖厂协作在全县推广种植,是年栽培面积86公顷,1994年以后,自治区农垦部门把陶乐县列入甜菜主要产区,为青铜峡、平罗、银川糖厂提供原料。1996年发展到395 公顷。甜菜一般亩收获块茎3~5 吨,纯收入600~900元。1992~1996年全县繁殖甜菜籽,一般亩纯收入900~1200 元,5 年间累计种植达985 公顷,总产值406万元。甜菜和甜菜籽在11年间一度发展成为全县种植业的支柱产业。1997年以后零星种植的甜菜主要作为饲料,1998年全县种植155 公顷,1999 年24 公顷。甜菜种植技术由1985年的平地开沟逐渐革新为平畦栽培、高垄栽培、覆膜栽培等技术。2001 年县政府为发展畜牧业引入饲料甜菜,进行小面积试种,亩产甜菜7~10吨。2002年全县示范种植70亩,获得丰收,为畜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饲草。
四、胡麻
县境历史上早有栽培,属陶乐县优势作物,其产量高,亩产120公斤,籽实出油率高品质好,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油渣、油饼是高质量饲料、肥料。胡麻茎秆是制作亚麻纤维和亚麻板的优质原料。20世纪50~70 年代主要作为自给性食油,80 年代初开始向商品生产转化,90年代后,胡麻油成为食油业中较好的油品。1985~1995 年种植面积每年在400公顷以上,1998~2001年油葵种植面积增大,胡麻每年全县种植面积减少到250 公顷左右。陶乐县胡麻油知名度日渐提高,品牌———杨金山小磨胡麻油畅销全区。
五、油葵
1983~1987 年全县有零星小面积种植,品种为罗马尼亚油葵,亩产为100~130 公斤。1998~2001年,色拉油市场需求量增加,政府投资兴建生产企业。陶乐县引入种植美国 G101、康地G101等杂交油葵品种,亩产200~250 公斤,最高可达300 公斤。亩纯收入 300~550 元。4 年间全县累计种植面积1410公顷,总
产值950万元。2001年东沙乡和五堆子乡分别建立油葵种植示范园区各200 亩以上,经济效益较高。油葵由于生育期短,耐盐碱适应性强,生产管理粗放,投入劳动力少,投资成本小,生产的油葵籽品质好,出油率高达35%~43%,陶乐县可春季单种和夏季复种,深受农户喜爱,市场畅销,成为全县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油葵在种植技术上主要为单种和复种,1999~2001年,农技中心试验示范推广油葵与小麦、苜蓿、胡麻套种技术,均取得成功。
六、红、黑子瓜
1980年前,红子瓜全县零星种植。1985年以后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在60~120 公斤,年产量35万公斤,品质优,以“片大皮薄,籽仁肥厚,色泽鲜艳,红润油亮”的特点闻名于区内外。1990年前后年生产总量占全区15%。1985~1993 年,每年种植面积173~798 公顷。每公斤收购价最高达20 元。1994 年以后,市场需求减少,子瓜病害严重,每年种植面积155~490公顷。2000年以后,市场需求逐渐增大,种植面积增加。
七、菠菜
种植菠菜主要为繁育菠菜籽。1980年菠菜籽试验繁殖。1985 年,平罗人王文秀在五堆子乡查汉埂村和沟湾子村开始推广菠菜籽繁种,种植面积8 公顷。1986 年以后面积逐年增加。1991年,引进日本春秋大叶、圆叶菠菜品种。亩产由100~150公斤提高到180~200公斤。刺菠菜1985~2001年每年均有小面积种植,年种植4~9 公顷。菠菜籽粒大,色泽好,发芽率高,成为外地种子商每年争相抢购的产品。每年菠菜籽种植面积在400~500 公顷,年产销量1125吨,产品远销全国31个省市。1999年,菠菜籽复栽白葱作为种植业中主要的产业进行发展,建立基地,1999年推广菠菜籽复种油葵。
八、白葱
1982年五堆子乡查汉埂村开始大面积种植白葱,品种主要是银川白葱。随着菠菜籽繁种的发展,白葱与菠菜籽逐渐由单种模式结合为复种模式,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全县。1982~1992年,全县每年白葱种植面积为30~50 公顷,多为自产自销,20%~30%销到周边市县。1993~2001年,大力发展白葱种植。形成以五堆子乡为种植基地,成立白葱协会,白葱远销到全国13个省市。全县年种植450~580公顷,年产2 万吨。为防止品种退化,县农业部门引进山东梧桐葱、章丘葱、寿光葱、民丰1号等新品种,亩产由1982 年的2000 公斤提高到2001年的3000公斤,亩纯收入达700~1400元。全县95%为菠菜复栽白葱模式,采用斜卧栽培三次培土技术,加强育苗、定植、灌水、施肥、防病虫害措施。
九、苜蓿
1975~1999年,全县每年种植苜蓿面积30~70 公顷,主要品种有宁夏苜蓿,产草量较低,多为绿肥。2000年全县大力发展畜牧业,县农牧局组织县草原站、农技中心引种试验,示范推广苜蓿种植,是年种植620公顷,2001 年种植950 公顷。,苜蓿种植主要采用春季条播、麦田套种和秋季复种技术,品种有美国、德国、加拿大苜蓿。全县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为加拿大的阿尔冈金,占苜蓿种植面积的70%,美国和德国大叶苜蓿占总面积的20%。
十、甘草
1985~1994年,全县人工种植甘草年产量40 万公斤,年收购量21畅6 万公斤。1995~1999年,陶乐县建立甘草制膏厂。市场销售需求量大,亩收入达2000~2500 元。1995~2001年,全县累计人工种植甘草232公顷。
十一、麻黄
陶乐县天然麻黄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台地,零散分布有斑子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1987年,全县收购天然麻黄草128畅8万公斤,居全区各市县第二位,占全区32畅6%。2000年高仁镇乡、东沙乡人工种植2公顷,2001年种植10公顷,亩效益700~900元。
第五节 轮作倒茬
土地轮作能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减少作物病虫害,用地养地。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农民群众积累了一套恢复地力、改土治碱、轮作倒茬的耕作栽培经验。群众总结有“麦要好,茬要倒。”“两年麦,五年瓜,不按此法富不了家。”的农谚。县境20 世纪50~60年代群众就开始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和歇茬,推广主要以麦地为主的轮作倒茬。20世纪70~80年代,县人民政府要求各乡每年确保相当面积的耕地轮作歇茬。1981年起在全县推广种植箭舌豌豆、草木樨和苜蓿等绿肥。据20世纪80年代初土壤普查,全县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畅888%,全氮为0畅49%,水解氮为52畅7ppm,全磷为0畅0669%,速效磷为11畅2ppm,全钾为1畅93%,速效钾为188畅8ppm。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农业机械程度提高,土壤有机养分主要靠无机化肥供应,农家肥施用量较少。作物连作消耗地力大,作物病虫害程度高、产量低、种地不养地、作物产量不稳定,形成了以秋补夏的粮食作物种植格局,耕地肥力明显下降。自1999年起,全县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提倡生态绿色农业,政府鼓励羊粪下乡,积造农家肥和秸秆还田,农家肥的亩用量日渐回升,缓解了农田短缺有机质的矛盾,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耕地有机质。是年,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例,形成新的轮作制,减少连作。发展以草促畜、以肥养田、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种植绿肥等措施;推广机深翻、机深松,实行3~4年机深翻一次,5~6年机深松一次,打破犁底层,增加活土层,改善耕地理化性质。
20世纪80~90年代,春小麦、玉米,二年轮作制;春小麦(2~3 年)、胡麻、马铃薯、经济作物,四年轮作制;玉米(2~3年)、胡麻、马铃薯、经济作物,四年轮作制;春小麦、经济作物,二年至五年轮作制;菠菜、白葱、油葵,一年轮作制;经济作物、苜蓿、春小麦,五年轮作制;春小麦、糜子,一年轮作制;春小麦、玉米、树苗,二年至五年轮作制。
第六节 科学施肥
一、农家肥
农家肥主要为羊粪、猪粪、鸡粪、牛粪、马粪、人粪尿、土粪、堆肥、炕土、墙土、熏土、草木灰、炉灰、豆饼等。
20世纪50~80年代农作物养分主要来源于农家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土地面积逐年增加。农业机械化使用程度提高,耕畜饲养量减少,农家肥来源减少,农田使用量降低。1999年以后,全县大力发展养殖业并提倡羊粪下山,积造农家肥,农田农家肥用量逐年增多。21世纪初全国大力倡导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农家肥以其来源广、数量大,肥效持久,绿色、无污染,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缓冲性,克服连年施用无机肥料对土壤的板结矛盾等诸多优势,成为新型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基础。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农民总结了一套农家肥的农谚,如:“羊粪小麦,炕土糜,油饼种瓜如手提。”“马粪热,猪粪凉,羊粪燥,鸡粪好,牛粪肥效低,人粪氮素高。”如果按年人粪尿排泄量500 公斤,羊粪尿排泄量500 公斤,猪粪尿排泄量2500 公斤计算,全县每年人畜粪肥量可达6畅8万吨,按30%流失在外无法收集利用,全县年主要粪肥量达4畅76万吨,加上其他农家肥从1999~2001年每年全县农家肥的施用量达6万吨。
二、化肥
20世纪80~90年代全县施用的化学肥料主要是大量元素氮、磷、钾肥。氮肥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氨水。磷肥有普通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钾肥有加拿大红色钾肥、硝酸钾和硫酸钾。复合肥和复混肥的品种很多,主要品种有磷酸二铵、硝酸磷肥、三元复合肥、金牛复合肥、磷酸二氢钾、撤可富等。
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少量施用氮素化肥,至20世纪70年代施用的氮素化肥主要有氨水、尿素,80年代后化肥氮、磷、钾品种和施用量逐年增多。1983 年全县化肥用量2235 吨,1985年全县化肥用量2606 吨,主要以尿素和碳酸氢铵为主。2001 年全县化肥总用量达16334吨,主要以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磷酸二铵为主。2002 年全县化肥用量1041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