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陶乐县志
31988900000021

第21章 林木管护

第一节 病虫害防治

一、光肩星天牛的发生与防治

1986年,全县主要森林病虫害是杨树光肩星天牛,发生面积近67公顷,由于当时所需的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以及防治措施的滞后,加之流通调运木材检疫无序,加速了天牛的种群繁衍和扩散危害之势。截至1990年,天牛虫口密度达到20头/株~30头/株,尤其以小叶杨、合作杨、柳树受害最重,新疆杨危害次之,虫株率达到了100%,造成了严重灾害。县林业局积极响应区、市有关政策,提出在两年内将辖区内的虫害木全部砍伐殆尽,为1993年开始恢复二代农田防护林建设扫清障碍。进入20 世纪90 年代末期,经三年二代农田防护林面积达到了1畅05万亩。据2000年调查,三年生以上的杨树重新又感染发生天牛灾害,发生面积达12公顷,成灾率达到了34‰,株平均虫口密度高则达到10 头,低则达到6 头。新构建的二代农田防护林有被毁的危险。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将陶乐县列入国家级杨树天牛工程治理项目,工程治理于2000年正式立项,治理期限为三年。截至2002 年10月,全县累计完成杨树修枝抚育107万株,插毒签56畅7万支,捉成虫219万头,化学防治作业373公顷,总投资达20万元。通过综合治理,使全县杨树天牛的虫口密度下降到3畅3 头/株,天牛种群数量大为下降,有效控制了天牛危害,巩固了造林成果。

二、花棒毒蛾的发生与防治

1992年,在庙庙湖沙区首次使用飞机播种造林获得成功,播种的树种以灌木花棒为主,大面积的纯林无疑又为病虫害的滋生和大发生创造了环境条件。

经1996年县林业站工作人员的调查,发现该飞播区的花棒已全部感染了花棒毒蛾,发生面积达333公顷之多,树上的虫茧层层叠叠。县林业局安排专职护林员常年监测,及时报告发展动态,并根据花棒毒蛾发生规律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积极防治。如早春4 月和夏季7月上中旬组织人力摘虫茧,集中烧毁;6月中下旬至7 月上中旬组织防治作业组进行大面积化学防治幼虫;翌年的2至3月份组织人力对五年生花棒进行平茬更新复壮。通过采取综合手段,控制封锁了花棒毒蛾的成灾蔓延,使全县其他沙区、人工撒播和飞播的5333公顷花棒得到了有效保护。

三、槐尺蠖的发生与防治

槐尺蠖在全县一年发生3~4 代,主要以幼虫危害国槐、刺槐。第一代幼虫于每年的5月10日孵化,危害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食成灾。防治措施:在5月中旬~6月上旬危害期喷布50%锌硫磷2000 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 倍液防治,每隔7~10天喷布1次,连防2~3遍。

四、沙枣天蛾的发生与防治

沙枣天蛾1999年在月牙湖地区发现,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内越冬,老树幼虫在树周围的高地化蛹,于第二年的5月越冬蛹羽化为蛾,产卵于叶面或叶背。卵经10~20 天化为幼虫,6月下旬幼虫盛发期,7月10日前后老势幼虫在树周围入土化蛹这是第一代。第二代成虫7月下旬盛发,幼虫于8月中下旬发生,9月后陆续入土化蛹越冬。防治办法:幼虫期喷布敌敌畏800倍液进行化学防治,边防2遍;于蛹期在树周围耙土、杀灭蛹;用树剪或铁锥杀树上幼虫;人工捕捉幼虫。

五、鼠害的发生与防治

全县的森林鼠害主要以东方田鼠为主,其分布广泛,危害猖獗。1999~2000 年,未成林造林地林木受害率达30%~40%,尤以柳树、沙枣、新疆杨危害最烈。2001 年冬季调查,各类林木平均受害率为25%。害鼠的活动规律是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陆续从农作物地迁居到林地,栖息于低洼潮湿的河滩地林区、河、渠、杂草丛生地,洞道长达2~3米以上,洞外跑道明显,主要以树木基部为食,危害最烈的时期在11 月上旬,冬季危害延续到次年的3~4月份。防治措施:组织人力进行树盘、行间打草,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减轻危害;组织人力破坏洞道进行捕打灭鼠;筑土台安插三角架,招引鹰捕食;投毒饵(C -肉毒素)于田鼠出入口;放地弓等灭鼠;利用冬凌汛期大水漫灌,降低鼠密度。

第二节 林权 管护

一、林权

1990年6月8日,对全县的林业面积进行了调查,明确范围,确定地界,计算面积,搜集建场图文资料,由县政府确定权属并颁发林权证书。通过核实,发证单位共7 个,发证13份,其中国营林业单位5个,发证11份。

2001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自治区林业局枟关于在全区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枠,陶乐县人民政府委托县林业局具体负责全县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同年9月,林业局派2人到自治区林业局参加林权登记发证培训,12月又举办了各乡、场及参加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人员培训班,下发枟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枠,开始了林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

二、管 护

1956年12月13日,县人民委员会发布护林布告,1962年11 月又颁布枟封沙育草、护林暂行办法枠,确定护林范围。

1980年5月15日,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1981年9月1日又发出关于采伐林木实行采伐证的通知。明确提出自是年9 月1 日起,不论国有或社队集体所有的林木另行采伐,超过限额者一律实行采伐证,不经林管部门批准发给林木采伐证者,以无证乱砍滥伐论处。

1982年4月1日,县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保护树木发展林业的通告;1986年10 月又作出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广泛开展护林月活动的决定。是月下旬,召开了全县林业工作会议,议题集中专题讨论护林工作,与会人员有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各乡、场负责人及护林人员。这次会议是全县林业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林业盛会,学习贯彻了枟森林法枠及其细则,并讨论制定了陶乐县林木管护奖惩暂行规定和护林员责任制,落实了护林组织,解决了护林报酬,贯彻了“护林月”具体措施等问题。

1986年起,确定每年10月为全县护林活动月,以月促年。各乡、场以村、片为单位配备护林员1名,每月报酬40元(林管部门负担30元,乡、场补足10元)。1990年县林业局配备林政员1名,各乡场均配备林业专干和兼任林政员。全县共配护林员33 名,有效调解处理发生诸多林木纠纷,全县林木得到有效保护。

1989年,在普查掌握全县主要林木病虫害种类及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规划和全县树种更新规划设计方案,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县树种更新及天牛联防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全县树种更新的实施和天牛综合防治工作。从是年起,每年捕捉天牛成虫,极大地压缩天牛的虫口密度。

1991年10月初,县人民政府根据区、市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召开全县防治天牛、清理天牛虫害树木的紧急会议,部署全县清理天牛虫害树木的方案,要求各乡、场两年内全部完成天牛危害树木的清理工作。

1995年起,护林员工资由半年改为全年,护林工作由半年护改为全年护。造林前林业局与各乡林业站签订护林工作目标责任书,对乡站护林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

1998年起,将护林员工资与林木管护成效结合起来,每个乡按片配备护林员,划分林木管护责任区。林业局成立了护林巡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到林网或飞播区内进行巡视。

2000年,成立了陶乐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对全县林区进行巡视。对各乡林木管护工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了对护林员的管理监督。

2001年,全县配备护林员80 人,并签订了护林责任书。加大了林地、林木保护巡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类毁林案件,利用有线电视和林业信息进行曝光处理,同时加强林木抚育工作。全县累计抚育面积达2畅5万亩,完成了陶乐县湿地资源调查和陶乐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950年陶乐县成立建设科(1949 年10 月以前称四科),综合管理全县农、林、牧、副、渔以及交通运输。当时建设科下配林业专干1人。1951年建设科建苗圃1处,配专干2 名,工人2人。1953年成立林业工作站。1964年建设科更名农林科,下设林业站,是年8月,农林科分设林业科下设林科所原站撤销。1982年科置不变,复立林业工作站,是年5月27 日,林业站更名林业技术工作站,直管国营苗圃1年。

1983年乡政体制改革后,全县5个乡均成立了林业工作站,各站配备林业专干各1 名。1984年自治区林业厅拨基建专款3畅5 万元,在高仁镇乡新建砖木结构办公房3 间,面积67平方米;六顷地乡建房2间,面积48 平方米;马太沟乡建房2 间,面积43 平方米;五堆子乡建房2间,面积44平方米;红崖子乡建房3间,面积60平方米。随着全县林果事业的发展,1988年12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新成立县果树工作站。为了加强全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1999年5月,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陶乐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999 年10 月,月牙湖吊庄移交本县后,设立了月牙湖乡林业工作站。

2000年1月,县人民政府成立了陶乐县治沙工作站。2000 年8 月,县林业局从花园东街迁至市场北街,新建办公楼1400 平方米。2000 年11 月,县农场改制为东沙乡人民政府后,设立了东沙乡林业工作站。2001年自治区林业局拨乡站建设资金2万元,在月牙湖乡新建砖木结构房2间,面积60平方米。2002年自治区林业局拨乡站建设资金2 万元,在东沙乡政府院内购买砖木结构房3间,面积72平方米。2002年9月,全县行政机关机构改革中,县旅游局并入县林业局后,县林业局更名为陶乐县林业与旅游局。2002 年10 月,陶乐县林业与旅游局下设4个直属站、7个乡林业站,共有干部26人、工人32人。

第四节 林场

一、陶乐县治沙林场

1975年5月18日,银北地区陶乐苗木场成立,事业单位,实行企业核算。经营方针以育苗和栽植果树为主,开展多种经营。1976 年7 月,更名为石嘴山市陶乐苗木场。1979 年3月20日权属移交陶乐县,更名为陶乐县苗木场。1988年3月,为适应林果业发展,更名为陶乐县园林场。2000年4月13日,经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陶乐县园林场成立陶乐县治沙林场。

陶乐县治沙林场地处县城东南郊1畅5公里处,东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毛乌素沙漠接壤,南与东沙乡三站村干渠为界,西与县良繁场、马太沟乡东园村一组相邻,北与马太沟乡东园村四组干渠为界,二级扬水灌区土地面积300 公顷,主要分布:有果园地71 公顷,农耕地36 公顷,育苗地27 公顷,林地35 公顷,沙枣采种基地27 公顷,荒地湖泊118 公顷,场部及家属区住房、道路、沟渠占地16公顷。2000年8月21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复,划拨国有荒地2000 公顷作为沙漠治理项目用地,2001 年3 月县人民政府界定林权,南起东沙乡三站村以东,北至麻石头山共 5000 公顷。2001年12 月月底,全场总人口 352 人。年内社会总产值 249 万元,人均纯收入2800元。

二、陶乐县林场

陶乐县林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属鄂尔多斯台地,场部驻陶乐县城南陶横公路27公里处。原林场区划面积12畅5万亩,东临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黑沙土,区域包括马兰花大草原、双井子、三眼井、月牙湖吊庄、苦水井及大塘、小塘等地,南址月牙湖、兵(冰)沟、哨墩子、园艺场,西与贺兰县隔河相望,交通便利,203 省道南北纵贯,境内分设二道墩农贸集市,东距内蒙古鄂托克前旗150公里,南距银川58公里。

1958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在头道墩创建治沙林场。1961 年吸收区内外林工10人,自治区从浙江调来支宁青年140 人,改名为头道墩机械化治沙林场。1962 年浙江支宁青年调离林场,林场交给陶乐县管理,与县农场、牧场合并成为陶乐县农、林、牧场,下设3个队,林场改为园林队(园艺队)。1963~1964 年陶乐县农、林、牧三场分设,园林队更名为陶乐县林场。1963年,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在陶乐县林场成立了“五七”干校学习班,劳动学习的干部100余名,有管理干部5人。

随着林果业的发展,1986~1992年全场拥有职工68 人,管理干部8 人,分三个生产队,年产苹果20万斤,苹果品质上佳,供不应求。1992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县林场进行了体制改革,农田、果园承包给职工,职工分为三个作业队,带管家属队。1987年陶乐县在三道墩成立园艺队,进行土地开发和植树造林,1989 年移交县林场管理。2001 年,全场共有职工110人,其中管理人员11人,家属队、园艺队共有人口323人(属农业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