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陶乐县志
31988900000051

第51章 县工会

一、工会代表大会

1950年12月7日陶乐县白银套海乡雀尔沟炭井成立工会,委员由7 人组成。1951 年11月10日陶乐县工会成立,朱世明兼任主席。1954年陶乐县邮电工会成立,归宁夏省邮电工会领导。

1968年3月陶乐县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50 名。主席石虎成,副主席何朴成。

1975年6月27日~29日陶乐县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工会会员175 名,出席代表38名。大会选举牛宝兴为主席(兼),王玉山、雍绍泉为副主席。

1979年4月23日~24日陶乐县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23个基层委员会,会员991名,选举出席大会代表95名。大会选举刘文明为主席,白玉君、王玉山为副主席。

1983年4月26日~27日陶乐县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34 个基层工会委员会,会员1463名,选举出席大会代表84名,大会选举刘德祥为主席,白玉君、王玉山为副主席。

1986年5月9日~10日陶乐县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33个基层工会委员会,会员1705名,选举出席大会代表90名。大会选举叶玉柱、方铁夫、蒋全儒、周生玉、徐梅英为陶乐县总工会常务委员会常委,选举叶玉柱为主席,蒋全儒任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1996年10月4日陶乐县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44 个基层工会委员会,直属工会小组18个,工会会员2010名,出席大会代表90名。大会选举马应超、张月星、卢玉珍、李富贵为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常委,选举李富贵为主席,卢玉珍为副主席。

2001年12月25日陶乐县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代表89名。大会选举马应超、张月星、方振荣、苏风林、吴晓梅为陶乐县总工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苏风林为主席、吴晓梅为副主席。

二、主要工作

陶乐县工会组织自成立以来,在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努力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充分发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履行工会组织的各项职能,开展各种活动。在学赶先进、劳动竞赛活动中从1951~2001 年,全县共涌现出全国模范班主任1名,省级劳模26名,市级劳模13名。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有390 人参加合理化建议,提合理化建议540 条,被采纳130 条。组织1353 人次参加技术培训。在实施“送温暖工程”活动中从1993~2001 年共争取资金27.3 万元,慰问补助困难职工1155 人。积极参加企业改革,在企业中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2002 年在全县22 个企业中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业工会主席以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参加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监督工作。认真开展“职工之家”活动。2002年全县共建立“职工之家”63 个,其中先进“职工之家”9 个,模范“职工之家”7 个。积极开展职工的文化体育活动。2000年9月全区工会收缴工会经费现场会在陶乐县召开,在大会上推广了陶乐县总工会收缴工会经费的经验。陶乐县总工会在1987 年全国职工法律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级组织奖,在1991年被评为全国税法宣传教育先进单位。1997 年3 月,陶乐县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全市开展的“姐妹献爱心”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第二节 县农会

民国36年(1947 年)陶乐县分别在一、二乡成立农会。有会员983 人,农会理事会由5~7人组成,设理事长1人。

1950年5月组建陶乐县农民协会(简称农会)张文厚兼主任。1951 年9 月土改运动开始后,农会经过整顿,农民协会委员会由7 人组成,刘得孝任主任。5 个乡均建立农会委员会,由9~11人组成,设主任1人。1952 年年底有会员1004 人。农会在土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谱写出新的历史篇章。

1963年,为了配合社教运动分别在六顷地公社第二、第六两个生产队,马太沟公社十三个生产队组建贫协小组,贫协小组由3~8 人组成,组长1 人。马太沟公社召开贫协代表会议,选举委员会委员13人,成立公社贫协委员会。

1965年2月18日~23日,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28 名,应邀列席会议的先进集体代表10名,先进生产者代表9名。会议总结交流学大寨经验,落实1965 年农业生产任务,表彰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33名。成立陶乐县贫下中农协会,选举11 人组成委员会,云智敏兼主任。选举出席区贫下中农代表会议代表10 名,高仁镇公社五队为出席自治区的先进集体单位。

1966年3月21日~23日县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28 人,会议号召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风尚。

1968年9月,在全县生产会议上组建农代会筹备委员会,委员会由8人组成。1973 年1月23日县第三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总结和交流学大寨经验,批判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确定全县整顿贫协组织。选举委员会委员12人,推选常务委员会委员5人,房修平兼主任。翌年9月,经过组织整顿,建立公社贫协4个,生产队贫下中农小组49个,会员2861人。

1983年1月,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新农村,4 个公社分别召开会议,将贫协委员会改组为农会委员会。

1983年2月6日~7日农会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20 人。会议主要学习云南省成立农会的经验。大会选举县农会委员会委员15人,推选常务委员7人。会后,4个公社组建85个农会小组,各小组选举正副组长各1 人。全县贫协转入农会会员2974 人,新吸收会员2647人。

1984年3月12日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农会办事机构撤销。

第三节 共青团

一、机构

1950年6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陶乐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委员由5 人组成。1954年3月2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陶乐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成立青年团陶乐县委员会。1957年7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陶乐县委员会。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全县团组织停止活动,处于瘫痪状态。1972年9月2日,恢复团县委,增设常委会,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陶乐县委员会。

1950年全县有团员23人,机关团支部2个,农村团小组1个。1953年,全县建立6个乡团支部。1958年,各乡团支部改为公社团委。是年有17名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47 名青年加入共青团。1969年4月,登记团员528人。1972年9月~1974年,经过3年整顿建设,公社重建团委4 个,建立机关团委,组建团支部65 个,配备了团的专职书记,共发展团员918人,有102名团员入党,355名团员青年进入县、社、队领导班子。1981 年,全县建立团委8个、团支部133个,有团员1147人。1985年,机关团委建立团支部23个,各乡建立行政村团支部26个,全县团员共1305人,占青年总数的30%。1991年,全县建立团委9 个、团总支3个、团支部51个,有团员1131人。1997 年,全县有团员1664 人。2001 年12 月,全县有72个团组织,其中团委12个、团总支4个、团支部56个,有团员1798人,

二、历届团代会

1951年4月1日,全县青年代表会议在高仁镇召开。会议总结了解放7 个月以来青年团组织的组建工作,确定以“党在新解放区进行的民主改革、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开展团的工作。

1952年10月6日,全县青年团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30人。会议总结了土地改革和发展生产中青年所起的积极作用,提出巩固壮大团的组织,加强团员学习。

1954年3月25日全县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26 人,列席代表13 人。会议决定建立青年团陶乐县委员会,委员会由5人组成。

1955年2月27日全县第二次团代会召开,选举团县委委员5人。

1956~1971年,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县团代会。1972 年9 月2 日全县第七次团代会召开,出席代表80人。会议恢复了团县委,选举新的委员会委员13 人、常务委员5 人、书记和副书记各1人。

1974年6月21日全县第八次团代会召开,出席代表91 人。选举委员会委员16 人、常委7人、书记1人。

1979年6月16日全县第九次团代会召开,出席代表140人。选举委员会委员19 人、常委7人、副书记1人。

1982年8月25日全县第十次团代会召开,出席代表117人。选举委员会委员15 人、常委7人、副书记1人。

1982年12月~1990年12月,团县委先后召开了全县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团代会,选举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会委员15人、常委7人、书记1人。

1994年12月全县第十三次团代会召开,选举委员会委员13人、常委7人、书记1 人、副书记1人。

1997年12月全县第十四次团代会召开,选举委员会委员13人、常委7人、书记1 人、副书记1人。

2002年3月全县第十五次团代会召开,选举本届委员会委员13 人、常委7 人、书记1人、副书记1人。

三、主要活动

1956年县团委动员全县团员、青年使用新式收割机、播种机,成为农村群众的带头人。1957年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英雄人物雷锋、王杰、鸥阳海、向秀丽的活动,青年投身千车万担积肥运动、灭鼠运动,造林2100亩。1959年组织青年开展挖沟修渠,挖土164畅9万立方米。开展向雷锋、张海迪学习活动,组织青年服务队7 个,助耕队10 个,全县组织2300 名团员青年义务播种1570亩。1983年县机关及农村团组织开展最佳服务员、优秀营业员、植树造林立功、创办农村文化活动阵地、推广科学种田等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各条战线涌现出新长征突击队13个、新长征突击手42个,受市团委表彰的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8 个,受区团委表彰的3 人(其中团干部1人)。1984年组织团员青年开展营造黄河护岸林工作,造林3000亩。1992年组织团员青年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希望工程救助工作,救助100 名贫困学生。1998年,组织青年志愿者为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全县有150多名贫困学生受到救助。团县委积极争取资金,在青基会的支持下投资30 万元在五堆子乡北崖村建立了第一所希望小学。是年,团县委获全县“普九”先进单位,团县委书记侯尚云获“普九”先进个人。1999年团县委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与农学院团委联合组织了一支由专家、教授、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成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全县演出文艺节目8场、组织短期培训班9期,发放各类科技宣传材料5000多份。是年,团县委获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2000 年团县委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全区保护母亲河重点工程陶乐项目在高仁镇河滩地启动,先期植树造林1400 亩。同年7 月,团县委与宁夏农业学校团委联合在全县继续开展“三下乡”活动。同年,团县委书记侯尚云获团市委、区团委优秀团干部称号,被评为全国优秀团干部。2001年,团县委积极争取到宁夏青基会投资30万元,在月牙湖乡建成了第二所希望小学,命名为海军希望小学。是年7月,团县委与宁夏医学院团委联合组织团员青年在全县各乡开展“三下乡”活动。

四、少先队

1950年陶乐县少年儿童队成立,1957 年7 月改名为少年先锋队,“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工作被“红小兵”代替。1978~1980年,组织全县的17所小学的少先队员48人、辅导员6人到县农场、区博物馆、气象站参观学习。1990年,少先队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县有少先队员1900人,开展红领巾街道管护等活动。2001年,全县有少先队组织26 个,2500 名少先队员。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比学习、比贡献活动,开展“一助一”帮扶活动,积极参加县委的各项活动和喜庆游行等。团组织开始在少先队员中推荐优秀者加入团组织,每年都有近100名优秀少先队员经少先队组织推荐加入共青团组织。

第四节 妇联

一、机构沿革

1950年8月陶乐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建。9 月县第一次妇女代表会议召开,选举委员会委员7人,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1958 年1 月,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名为县妇女联合会。1968年3月县革命委员会政治处分管妇女工作。1973 年4 月第七次妇女代表会议召开,恢复县妇联。

1950年全县2个区4个乡选举妇女代表21人,于6月成立各乡妇代会。2001年,全县共有基层妇女联合会8个,村妇代会32个,机关妇委会9个,妇女干部20名。

二、历届妇女代表大会

陶乐县妇女联合会自成立以来,共召开妇女代表会议12次。

1950年9月3日,县第一次妇女代表会议在高仁镇召开。出席代表15 人,特邀代表3人。会议选举委员会委员7人和出席省妇女代表会议代表2人。

1953年9月24日,县第二次妇女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4人。

1964年3月10日,第五次妇女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 35人,列席1 人。选出委员会委员8人,常务委员5 人和出席自治区妇女代表会议代表3人。

1978年6 月1 日,县第八次妇女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36 人。会议选举执行委员 15人,常务委员7人。

1984年4月20日,县第九次妇女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30 人。选举执行委员会委员13人,常务委员8人,副主任1人。

1988年12月1日,陶乐县妇女联合会第十次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37 名。会议选举田静、崔梅英、徐安坤、芦兰英、俞爱萍、张花荣、王福会、王惠珍、王秀兰为陶乐县妇联第十届执委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田静为县妇联主任,崔梅英为副主任。

1994年6月3日,陶乐县妇女联合会第十一次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10 名。会议选举崔梅英、吴晓梅、乔桂英、杨翠兰、孔惠芳、王淑琴、王秀兰、卢玉珍为陶乐县妇联第十一届执委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崔梅英为县妇联主任,吴晓梅为副主任。

2000年11月14日,陶乐县妇女联合会第十二次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10 名。会议选举徐安坤、岳银萍、吴晓梅、李彩霞、李秀梅、乔桂英、王淑琴、王彩莲、王秀兰为陶乐县妇联第十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徐安坤为县妇联主席,岳银萍为副主席。

三、主要工作

参加经济建设 20世纪60年代,全县妇女响应“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号召,纷纷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在农村,妇女学习使用新式农具,学习磙田、耕田、插秧、种菜等农活,出勤率达90%,农忙时达95%以上。众多妇女由原来的辅助劳动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县妇联成立了“巾帼建功”协调小组,各行各业广大女职工结合行业特点,突出岗位建功,岗位成才。财贸战线女职工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教育战线以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为重点,卫生战线以提高医德、医术为重点,街道妇女以发展第三产业、维护社会治安和后勤服务为重点,开展竞赛活动。2000 年又在全县开展了“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全县创建了“巾帼文明示范岗”6个,有150余名妇女积极投身“巾帼建功”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女职工的主人翁意识。2001年将“巾帼建功”活动与“巾帼创新业”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了“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等竞赛活动。2002年“三八”妇女节,县妇联举办了针织刺绣、书法和“巾帼”成果图片展。

参加精神文明建设 20世纪80年代,在广大妇女中开展了拥军优属、扶贫帮困、做好人好事等活动。1984年,在全县广大妇女中开展了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四自”教育。1986年,开展了拥军优属见行动活动,广大妇女为老山前线战士写慰问信,寄慰问品,同时开展了扶贫帮困活动,为贫困地区捐赠衣物5000余件。在开展“四有”、“四自”教育活动中,全县共评选出“三八”红旗手8名,优秀妇女工作者5名。20世纪90年代,在全县妇女中开展了“姐妹献爱心”活动,以慰问孤寡老人、救助失学儿童、扶贫帮困,为灾区捐款、捐物等助人为乐的活动。2000年响应全国妇联号召,组织开展了“情系西部、共享母爱”捐助活动,共募集捐款4089元。县妇联组织对广大妇女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002年“三八”妇女节,县妇联举办了“寄家书、邮乡音、爱祖国、换亲情”演讲会,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广大妇女。

创建“五好家庭”活动 20世纪80年代,在全县开展了“五好家庭”创建活动。1982 年“五好”活动以“五讲四美、文明礼貌”为主题。1984年按照县委“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求,全县普遍开展了“五好家庭”活动,将“五好家庭”活动推向新阶段。1989年年底,全县共评选“五好家庭”2560户,双文明户1875户。20世纪90年代,在历年妇联组织开展的“五好家庭”活动的基础上,又将“五好家庭”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县各级妇联组织举办家庭文艺演唱会、体育运动会、书法、绘画、刺绣、编织等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素质。1995年由以往评选“五好家庭”深化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并于1997 年由县文明委、宣传部、县妇联等部门联合组成全县“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开展了以“美德进万家”为主线的“五进家”创建活动,即“优美环境进家庭、法律知识进家庭、科学技术进家庭、传统美德进家庭、文明语言进家庭”,把家庭美德教育贯穿于各项家庭文明活动中。2002 年8 月县妇联联合县教育、体育局举办了首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活动,参赛的家庭达175个。通过举办活动,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家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8 年来,全县共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6500户。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950年枟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枠颁布后,县妇女联合会在全县广泛开展宣传学习枟婚姻法枠,教育妇女自觉抵制包办、买卖婚姻。1963 年,全县再次掀起宣传枟婚姻法枠的高潮。1980年,第二部枟婚姻法枠颁布,在全县掀起了学习宣传枟婚姻法枠的高潮。县乡各级妇联接待、处理,收到虐待妇女儿童、家庭婚姻纠纷、财产分割继承、抚养子女等问题的来访来信35 件,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20 余期,咨询15 场,开展了枟关于干涉婚姻自由的情况调查枠枟早婚事实婚姻情况调查枠维权调研,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妇女自身的合法权益。1992年,枟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枠正式颁布实施,全县共举办各类学习班、报告会23场次。各级妇联组织动员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助政法部门开展禁赌、禁毒、禁娼工作,打击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结合“6· 26“世界禁毒日,与公安等部门上街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宣传活动。1990~2000 年,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共接待来信来访56件,处理56件,处理率100%,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儿童工作 1982年,成立了陶乐县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的“三优”知识。到1989年年底,全县共举办“三优”和卫生保健知识培训班16 期,参加人数达2890人次。同时,开展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爱护儿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好事活动。几年来,共为儿童捐款捐物价值达25000 余元。2001 年,全县共有各类托幼园(所)5个,其中集体办3个,私人办2个,入园儿童136名。1993年,县政府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同时制定了枟20世纪九十年代陶乐县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枠和枟家庭教育“九五”计划枠。1995年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成立了枟儿童纲要枠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对枟儿童纲要枠进行监测评估,制定规划纲要。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全面贯彻实施基本达标。开展了以“三优”,即优生、优育、优教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组织全县“三优”知识竞赛。同时,开展了全社会为儿童办实事、办好事活动。

参政议政 随着妇女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参政意识越来越强。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妇女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民主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特别是知识女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充分行使权力。2001 年,全县有女干部500 人,其中处级女干部2人,副科以上女干部41人。在县级人民代表和党代表及政协委员中,妇女分别占有一定比例。她们中既有知识分子,也有领导干部,还有生产第一线的女能人,而且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2000年以来,县妇联共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女干部47 名,被提拔任用的14名。已有3个乡镇配备了妇女领导干部。“九五”期间,贯彻实施枟20世纪九十年代妇女规划纲要枠的主要指标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