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为爱种一片森林
32005500000005

第5章 初到龙虎山

清澈美丽的泸溪河,雄伟壮观的龙虎山相依相随,相映成趣。河上竹排漂荡,山间游人晃动,俨然一幅图画。由于离得近、风景美,龙虎山成为我和文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在中国比较知名的旅游景点中,龙虎山是离我家最近的,也是我和朋友光顾次数最多的。平生第一次出门看风景,去的就是龙虎山。当时,龙虎山尚未开发,我们看到的几乎是原生态的景观。就是这些近在咫尺却风光无限的奇峰秀水让我萌发了对旅游的浓厚兴趣。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我和我的同事骑自行车到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一带做了一次巡游。当时,我还在家乡王桥乡一所名叫“楼下小学”的村级学校里当民办教师,学校离邻县余江县城也就十来里路。当听说离学校不远的鱼塘乡有一条泸溪河,河边有一个叫仙水岩的地方风景很美时,我和同事决定去那里看看。去之前,同事根据他们村里曾经在那条河里放过木排的人的描述精心地绘了一张简易的路线图。发源于资溪武夷山的泸溪河,流经贵溪市鱼塘乡仙水岩一带时,两岸石山耸立、悬崖峭壁、姿态各异、惟妙惟肖,高耸的石岩中藏有棺木,棺木历经数千年不腐。站在河边举头仰望,洞中棺木依稀可辨。沿仙水岩逆水而上,大约一两公里处有相依相随的两座山,看上去像龙似虎,它们便是真正意义上的龙山、虎山,合而为一,得名龙虎山。

那天一大早,我们一行七人便从学校骑着自行车出发了。我们从近道经过余江县马荃前往贵溪的鱼塘,大约一个小时就进入了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宽阔的泸溪河畔傲然屹立的一座石柱。它面向东方、高过百米,一柱直起、势如刀削。隔河仰望,的确像一柱擎天,充满男子特有的阳刚之气。

从未出门看风景的我们顿觉惊诧而被折服。带着新奇与兴奋,我们前行来到仙水岩一带,依旧是在河的对岸,只见临河生出一座巨型的石山,石山到了腰部渐渐分成了两瓣,一瓣像一位低眉落目、满含羞怯的女尼,一瓣像一位英俊内敛、憨厚多情的男僧。女尼趴在男僧的肩上,两人急匆匆地来到河边正准备涉水过河……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仙水岩一景——“和尚背尼姑”。大家看了都觉得有点相像。由于隔着河,又无攀登阶梯,我们只能隔河远眺,屏息凝视……

听同事绘声绘色地说完和尚背尼姑的故事后,我们骑车往龙山、虎山一带进发。我们来到一个名叫蔡家村的村子,向一位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打听龙虎山的位置。村民用手往河边一指并告诉我们龙山、虎山就在河的对面。不过,要接近河堤才能隔河相望。这一带杂草丛生、灌木茂密,恐怕进不了河堤。

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穿过一块荒漠地、劈开一片蒺藜和荆棘之后总算接近了河岸。站在河堤上,透过河堤上那茂密的灌木缝隙,只见河水急流,河心不时有打鱼的渔人和放排的汉子经过。泸溪河的上游是抚州的资溪县,资溪与福建的武夷山接壤,境内大多是原始森林,盛产杉木、竹子。春夏两季,山民常在这条河上放排,将杉木、木炭或香菇等山里干货运到鹰潭、余江、东乡、黄金埠等地出售。放排人光着膀子、手持竹篙站在木排上,熟练地操纵着一只或是一串木排,在宽阔的泸溪河上静静地漂流着。瘦瘦的竹排、站在竹排上的壮实的放排汉子、放排汉子的吆喝声、竹排经过险滩时放排汉子吼出的号子一起飘荡在河面上。

河对岸几乎都是光秃秃、黑黝黝的石山。有的像一道巨型屏障,有的像一个硕大的钟鼓,有的像一只调皮的猴子……

山势连绵起伏、峰峦峥嵘。竹排在河里荡荡悠悠、飘然而过。阳光下山水辉映,景致奇异,风情雅趣,各显神韵。放下手头活计、为我们引路的一位淳朴村民指着不远处那一座像连绵的波涛的长条形石山说,那就是龙山,我们看了也觉得很像;后来他又指着旁边的一座石山说那就是虎山,并煞有介事地指出它的坐姿和头尾的位置。我们看了有些生疑,说实话,就是现在我也不能准确地说出虎山究竟是哪一座山,虎山的形状是怎样的。

正如我先前所言:所谓的景点都是文人墨客、风雅游人四海云游时依据眼前的景物展开想象,然后绞尽脑汁进行类比,而后捣鼓一个风雅的名字,杜撰一个优美绝伦抑或哀怨凄楚的传说,让人慕名前往,继而信以为真,痴迷陶醉……

不过,那一刻在龙虎山,除了竹排、山影之外,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座高耸的绝壁上洒落的一柱水帘。微风中,河对岸的绝壁上一股水柱倾泻而下,直落河里。远远地都能听到水柱落入河里的声音。当时也许是雨季,或别的原因才有幸看到那一幕。后来,我去过若干次,再也没有见过瀑布飞溅、渔人撒网、竹排漂流的景观。龙虎山和大觉山被相继进行了旅游开发,村民再也不用空守资源、望景兴叹了。山民再也不用伐木卖炭,再也不用过河上放排的艰辛岁月了。

当然,除了满河的游人,现在也没有了河上打鱼、放排的景致。

离开龙虎山,我们从一个叫四家的村子搭乘小渡船去上清镇。那时,司翰天师府刚刚开放。附近的村民都在家待着,游人加上赶集的村民,把一条临泸溪河而建的上清街挤得水泄不通。古街上人来人往,家家餐馆顾客盈门。我们在一家面店里吃了一碗现拉现煮的上清土面,觉得那是有生以来最可口的一碗面。无论质地、调味、口感都是令人难忘的。原来,上清拉面、上清板栗、上清豆腐都是地方特产,早就名闻遐迩。

在天师府看过那块残缺的石碑和那口趴在地上的铜钟,以及先人栽植的桂树、樟树和多个大殿里供奉的神灵、道场之后,我们慕名欲去上清宫。工作人员说,“《水浒传》开篇提到的天师镇妖的故事发生地上清宫确实存在,镇妖井尚存,离天师府也就一两里地,但是目前尚未开发,现在是镇里一个林场所在地,你就是去了也看不到什么。”听了这话,我们只好作罢。后来,大家来到天师府前的泸溪河畔玩耍,泸溪河是那么清澈,镇上临河而建的房子的基柱一根根立于水中,这就是所谓的“吊脚楼”。水移楼动,宛若江南水乡。

太阳西斜,一行人才从上清镇沿着简陋、陡峭的砂石路返回。

第一次去龙虎山,感觉到的是龙虎山的本真和澄净。大自然真是精妙绝伦,它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的财富和希望。如今的龙虎山,道路通畅、景点频添,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同时具有金枪峰、大地之母这样天下难觅的诡秘风景,有千年岩墓、水上吊棺表演这样充满玄幻的看点,有道教圣地、误走妖魔这样弥漫着仙气的传奇,使得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清澈美丽的泸溪河,雄伟壮观的龙虎山相依相随,相映成趣。河上竹排漂荡,山间游人晃动,俨然一幅图画。

由于离得近、风景美,龙虎山成为我和文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龙虎山,在我心里永远那么亲近,那么随和,那么迷人。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