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并持有公司超过8%的普通股,也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位列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2011年9月《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发布,盖茨以590亿美元居首。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在100多个国家共有近9万名员工和近7万个合作伙伴。
17岁的时候盖茨卖掉了他的第一个电脑编程作品,一个时间表格系统,买主是他的高中学校,价格是4200美元。在哈佛上学的时候盖茨参与编写了Altair BASIC,这成为Microsoft的第一款产品。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童时代的好友保罗·艾伦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公司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盖茨和美琳达于1994年1月1日结婚,他们有三个孩子。对于盖茨来说慈善事业是非常重要的,他和美琳达已经建立了一个基金,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慈善事业,希望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这些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能使全人类都受益。到今天为止盖茨和美琳达建立的基金已经将25多亿美元用于全球的健康事业,将14亿多美元用于改善人们的学习条件,其中包括为盖茨图书馆购置计算机设备、为美国和加拿大的低收入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互联网培训和互联网访问服务。此外,将超过2.6亿美元用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社区项目建设,将超过3.8亿美元用在一些特殊项目和每年的礼物发放活动上。
2010年6月16日盖茨与股神巴菲特广邀美国富豪慷慨解囊,在生前或死后至少捐出一半财富,从事慈善公益事业。盖茨与巴菲特出面发起多场富豪聚会,与会者包括高龄95的洛克菲勒家族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纽约市长彭博、靠杠杆收购累积巨富的裴瑞曼、投资家索罗斯、脱口秀天后欧普拉与传播大亨透纳,这群向来乐善好施的富豪在聚会中凝聚共识,“赠与誓言”于是诞生。盖茨与巴菲特表示命名为“赠与誓言”(Giving Pledge)的劝募善款活动,初期将以列名《福布斯》杂志的美国四百大富豪为主,未来将扩展到世界各地。盖茨与巴菲特的顾问史东席佛女士指出,地产与营建大亨布洛德、媒体巨子兰费斯特、硅谷创投教父道尔及前思科总裁莫格里奇等四对富豪夫妇,都已同意以公开声明响应赠与誓言。身价530美元的布洛德夫妇在声明中承诺,会在生前与生后捐出75%财富,两人引用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名言:“带着巨富而死,是一种耻辱。”
2011年11月4日比尔·盖茨借二十国集团(G20)会议敦促各国,尤其美欧领导人别忘记帮助穷人,即使各国自家财政面临困境,也不要停止向穷国的发展项目提供资金。会上比尔·盖茨向与会领导人递交了“创新及影响资助21世纪发展”的报告,他的报告关注重点有两个:卫生健康问题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有赖于投资创新。他希望二十国集团成员能够从卫生和农业问题入手,创新投资手段,兑现援助承诺,分享脱贫经验。“我们不能对世界上最为贫穷的群体视而不见,西方国家财政危机不应迫使我们削减农业援助等项目”。全球粮食价格2008年走高加重粮食进口国穷苦民众的负担,为稳定全球粮食供应,发达国家2009年承诺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项目资金援助,然而按照盖茨的说法承诺金额只有半数左右到账。盖茨在9月发布的报告草案中提议用“税金”充实“援金”,增收金融交易税、烟草税以及船运和航空燃油税。盖茨认为,“当人们激烈讨论财政预算时,应当记得,这种(农业援助项目)投入不仅可以挽救(穷国民众的)生命,改善民生,促进稳定,长期看还是省钱之道。”盖茨和巴菲特共同出资帮助非洲一些农民改进粮食储存和销售,这些农民如今已有能力向联合国机构和私营企业出售余粮。他说农业援助项目的好处是,一旦有效能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你帮助一名农民提高生产力,让他相信这些新方法能有好的回报,你就可以放手,不需要一直资助他。”盖茨呼吁各国关注东非地区正面临的旱灾,他说“非洲之角”饥荒和旱情为国际社会敲响警钟,“2011年还发生如此严重的饥荒不合情理,世界具备帮助最贫穷者抗争饥荒和极端贫困的知识、工具和资源”。2010年以来东非多国遭遇60年一遇大旱,粮食收成大减,粮食短缺波及超过1200万人。盖茨认为所有国家都应该为消除贫困承担起责任,发达国家不应该以削减赤字为由而不兑现援助承诺,新兴市场国家应该用自身摆脱贫困的经验帮助不发达国家,贫穷国家应该最大限度地筹集更多资金投资于农业和卫生领域创新,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传统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贫困国家的“三角合作伙伴关系”。他说过去只有很少的富裕国家,世界其他地方都相对贫困,而现在穷国只占全世界不到三分之一,未来通过努力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极度贫困国家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