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史记》中的内容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以来共3 000多年的历史,共分成〈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个主题,加上最后的〈太史公自序〉又细分成一百三十个章节。其中,〈本纪〉是“天下”统治者的事迹,〈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历史动态,〈书〉的内容有关历代典章制度,〈世家〉描述影响深远的家系或贵族事迹,〈列传〉呈现的是历史上各类人物的历史表现与社会的种种样貌。《史记》的写作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史书,首开纪传体之先河,以描写人物的生平为主,年代先后为副。以后的《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等史著均仿效该体,让纪传体成为唐代以后官方史著所采用的主流写作方式。
在文章内容方面,《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马迁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标。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性著作,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中国史学的具体发展而言,《史记》的贡献十分巨大。
首先,《史记》建立了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这一点,只要将之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较,就会非常明白。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其次,《史记》开创了中国古代史学的独立地位。我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于是,晋朝荀勖适应新的要求,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再次,《史记》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传统。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帖,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练,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
《史记》不但是中国史传文学的集大成者,而且,它的文章对于魏晋小说、唐宋古文,甚至宋元戏曲,都有很大影响,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的源头活水。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35—公元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八篇,均已散佚,唯《艺文类聚》卷三十引有《悲士不遇赋》片段,另有论说散文《报任安书》一篇。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