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核心论点:启示,其实是产品的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一种交流。
来自里约热内卢的信息学教授Clarisse de Souza曾经写过电子邮件给我,她不同意我对“启示”一词的定义。她在电子邮件中说:“启示,其实是产品的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一种交流。”我回信中写道:“不,启示就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一种简单的关系:它就是一种存在,和交流没有任何关系。”
我错了。她不仅是正确的,而且她还让我在巴西度过了一个星期的美好时光,期间她说服了我,之后她将这些想法写入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符号工程》(Semiotic Engineering)。最后,我信服了,而且成为该书的忠实读者,在该书的封底我写下了对该书的评价:“一旦设计被认为是交流和科技的媒介,整个设计哲学都将被彻底改变,不过这种改变是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节的内容,我先来介绍一下“启示”的最初的概念,以及它是如何成为设计词汇的。我先问读者一个简单的问题:在现实世界上,我们是如何操作和使用各种物体的?在我撰写《日常事物的设计》一书时,我仔细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遇到新的物体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可以运用自如,甚至没有意识到这完全是不同的体验。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在一生中和成千上万的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可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知道该如何做,不必学习,也没有迟疑。当我们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需求,通常也可以自己想出解决办法,有的时候我们管这些办法叫做“小窍门”:桌子不稳时,我们找一张纸,折上几折,垫在一个桌脚下;把报纸挂在窗户上遮挡阳光。多年前的那个时候,当我几经深思后,我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其实是隐式交流的一种方式,时至今日,我们把这种交流方式叫做“affordance(启示)”。
“affordance”一词最早由伟大的知觉心理学家J.J.Gibson发明,他使用该词来解释我们对世界的感知。Gibson把“启示”定义为动物或者人可以施加在客观世界中物体的一系列活动。这样,椅子的启示就是“坐”、“支撑”。椅子还可以作为武器“投掷”,成年人坐下时可以将椅子挡在身后,把椅子“隐藏”在后面,而这两个活动不适合孩童、蚂蚁、或者大象。启示并非固定的属性:而是物体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在Gibson看来,无论启示是否明显、是否可以看得见、是否能够被发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不管人在主观上是否知道它的存在。
我采用了Gibson发明的这个词,并试着把这个概念运用到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尽管Gibson不认为启示必须是可以看到的,也就是可视的,但对我来说,这里关键的东西就是可视性。我觉得,如果你都不知道物体提供了启示,这种启示就是没用的,至少在你不知道的那个时候是没有用的。换句话说,人们是否能够发现启示并且加以运用,对于是否可以自如地操作和使用该物体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甚至在一些新的场合下,当人们遭遇新物体时也是如此。在当今日常事物的设计中,无论是咖啡杯、微波炉、还是互联网的网页,提供有效的、可感知的启示都是很重要的,而在未来事物的设计中则更加重要。当我们和自动的、自主的和智能的设备打交道时,这些物体上需要有可以感知的启示,告诉我们该如何和它们交互,而且同等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它们是如何和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我们需要可以交流的启示:因此de Souza和我的讨论是很重要的,她提出将符号学方法运用到启示当中也是很重要的。
地板微微向下倾斜,几乎难以察觉,但似乎存在有一种力量,把你吸引到圣坛的方向…这个伟大的建筑的绝妙之处,在于它无须强迫便会在空间上吸引你。虽然没有一条明显的路径,但你本能地就知道该走向何处。(《纽约时报》对法国菲尔米尼的圣皮埃尔教堂的介绍。)
我们注意一下上面段落中的措辞“你本能地就知道该走向何处”:这就是视觉上可以看到的、可以感知到的启示的威力。这样的启示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在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引导的情况下就发挥了作用——这是多么自然的启示。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可以和绝对多数周围的物体自如交互的原因。启示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但却是可以做出响应的:它安静的存在着,等待着我们的行动。在教堂中,我们沿着过道行走;在使用家用电器比如电视时,我们按下按钮电视机便会换频道。我们走、转、推、按、举、拉,就会有事情发生。在这些情况下,设计要考虑的就是让我们事先知道哪些操作是可能的,我们要执行哪个动作,以及我们如何执行这个动作。在执行动作时,我们还希望了解动作的进展情况。最后,我们还要知道动作执行后,事物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上面的描述基本上说明了所有被设计出来的我们今天交互的日常事物,包括家用电器、办公工具、电脑产品、老式汽车、互联网网页、电脑及电脑产品以及复杂的机械设备。这些物品的设计上面临的难点很多,而且不是每个难点都可以被很好解决的,因此我们在使用当今的日常事物时,会遇到一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