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散文集Ⅱ
32039800000038

第38章 送杨寘序

“名篇鉴赏”

北宋琴家经常与文人合作进行创作。著名文人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叶梦得、王安石等,都和琴人有交往。文人写词,琴人谱曲,创作了《醉翁吟》、《胡笳十八拍》等作品。这种词曲结合的形式,在当时特别盛行。欧阳修在送别友人杨寘的宴会上,特地请他的琴师孙道滋“进琴以为别”,自己则写了一篇《送杨宾序》,讲述了弹琴可以养生的道理。

“经典句章”

喜怒哀乐,动人心深。

“原文”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疾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思深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秋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心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忧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译文”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总是治不好。后来跟友人孙道滋学弹琴,学了五声和几支乐曲,久而久之,乐在其中,已经忘记了还有疾病在自己身上。

弹琴是一种小技艺,等到学到很高深的地步,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着琴弦急速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下来,又好像狂风暴雨在夜晚降临;有时像怨愁的男子、独居的寡妇发出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那深沉的忧虑和悠远的思绪,则是舜帝、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所表现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则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感,一定能很深刻地感动人。而纯正古雅朴实淡泊,与尧、舜、禹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写得一手好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意。后来靠祖上的官勋庇荫,才在剑浦做了一个小县尉,这是在东南数千里外一个小地方,所以他的内心愤愤不平。他从小就体弱多病,而南方又缺医少药,风俗饮食与中原有很大差异。他以多病的身体,愤愤不平的内心,居住在风俗饮食相异的地方,怎能忧郁地长久支持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定的成效。因此我写了这篇说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来喝酒,弹一曲琴,当作临别的纪念。